和尚 遇见别的寺庙的和尚 怎么称呼对方 如何礼貌性的称呼寺院的和尚

作者&投稿:严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和尚 遇见别的寺庙的和尚,有职务的称职务“方丈”、“住持”,修行高的称之“大师”、“法师”,没有的称法号;不知道的称“师父”、“小师父”等。

  “称谓”是一种礼仪,也是身分的代表;在佛门里,称谓常代表着职务,也是修持的衡量,不但具有维系佛门纲常伦理的功用,从中更透露出无限的佛法妙谛。

  一般人以为,出了家就是“和尚”,其实和尚者,要在六和僧团中确实奉行六和敬,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始得成就。一个寺院只有一位和尚,又称“住持”、“方丈”;和尚退位后,法弟继任住持者,称“退居和尚”,弟子、法子继任者,称“退居老和尚”。

  和尚是梵语,译为中文乃“亲教师”之义。传授三坛大戒时,须有“得戒和尚”、“羯摩阿闍黎”、“教授阿闍黎”等三师及七尊证登坛证盟,以及“开堂和尚”、“引礼法师”等人共成佛事。阿闍黎意即“轨范师”,可以轨范吾人身心,导人正道者,故又称“导师”。

  出家者,除了受戒师父之外,还有依止师父、剃度师父。“师父”在丛林中也是职务的通称,例如知客师父、纠察师父、当家师父等,甚至现代信徒通称所有出家众为师父或法师。

  “法师”者,“以法为师,以法师人”之谓。在大乘八宗之中,研读修习律藏有成者,称“律师”,例如:道宣律师、僧佑律师等;研究论藏或造论以阐扬佛法者,称“论师”,例如世亲论师、龙树论师、无着论师等;专门修习坐禅者,称“禅师”。开创一宗一派之人,称“开祖”;传承其教法之人,称“列祖”;开山建寺,为寺院第一代住持者,称“开山”,一般称“开山大师”。

  “大师”者,在社会上极为通用,凡专家、杰出者即可称之。例如张大千大师、黄君璧大师。大陆上比丘尼也称为大师,大师有“菩萨”之义,菩萨又称“大士”,例如观音大士、普贤大士、文殊大士等。佛教中,大士易称,法师难为;只要发心,即可称“大士”。过去大陆丛林,凡监院、堂主以上即称大士。

  在家居士也可以称“上人”,例如《维摩经》中文殊菩萨称维摩居士“彼上人者”,即人上之人、大人物之意。因此,不管僧俗,对于师长或德学兼备者,均可尊称“上人”,或称“大德”、“仁者”、“长者”;惟“长老”仅限于戒德俱尊的出家众始得称之。出家受戒十年以下称“下座”,十年以上称“中座”,二十年以上称“上座”。上座者,即可称为“长老”。

  在印度佛教律仪中,男众比丘称“大德僧”;女众比丘尼称“大姐僧”。中国则于历代各朝中均有帝王加封德学兼备,可为一国师表的高僧为“国师”,含有一国民众之师、帝王之师等意,如玉琳国师、悟达国师等。在寺院中,全心为佛教奉献而未婚的在家女众,称为“师姑”;未行剃染而服种种净业作务的在家男众,称为“净人”,或称“道人”、“教士”。在家信徒彼此之间可互称“居士”、“师兄”、“师姐”;出家众亦可互称“师兄”,或称“道兄”、“戒兄”、“学兄”、“法兄”等。对别人称呼自己的师父为“家师”,尊称他人之师为“令师”,自己则谦称“学僧”、“学人”、“末学”,或“弟子”等。

  此外,与称谓有关的佛教名相,如:僧伽、僧侣、僧俗、僧信、缁素、同参、善知识、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优婆塞、优婆夷、弘讲师、弘教师、檀讲师、檀教师、檀那、施主、功德主等。称谓也是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一环,在丛林四十八单职事中,其职称非“主”即“头”,例如管理藏经者称“藏主”,管理寺地田产者称“庄主”,管理库房者称“库头”,负责煮饭者为“饭头”,负责烧水的是“水头”,负责田园种菜者称“菜头”,管理园圃的称“园头”,甚至连打扫厕所也称“净头”,可见佛教对僧众人格的尊重。佛教讲“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如法合宜的称呼,其实也是学佛行仪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课

  称谓”是一种礼仪,也是身分的代表;在佛门里,称谓常代表着职务,也是修持的衡量,不但具有维系佛门纲常伦理的功用,从中更透露出无限的佛法妙谛。

  一般人以为,出了家就是“和尚”,其实和尚者,要在六和僧团中确实奉行六和敬,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始得成就。一个寺院只有一位和尚,又称“住持”、“方丈”;和尚退位后,法弟继任住持者,称“退居和尚”,弟子、法子继任者,称“退居老和尚”。

  和尚是梵语,译为中文乃“亲教师”之义。传授三坛大戒时,须有“得戒和尚”、“羯摩阿闍黎”、“教授阿闍黎”等三师及七尊证登坛证盟,以及“开堂和尚”、“引礼法师”等人共成佛事。阿闍黎意即“轨范师”,可以轨范吾人身心,导人正道者,故又称“导师”。

  出家者,除了受戒师父之外,还有依止师父、剃度师父。“师父”在丛林中也是职务的通称,例如知客师父、纠察师父、当家师父等,甚至现代信徒通称所有出家众为师父或法师。

  “法师”者,“以法为师,以法师人”之谓。在大乘八宗之中,研读修习律藏有成者,称“律师”,例如:道宣律师、僧佑律师等;研究论藏或造论以阐扬佛法者,称“论师”,例如世亲论师、龙树论师、无着论师等;专门修习坐禅者,称“禅师”。开创一宗一派之人,称“开祖”;传承其教法之人,称“列祖”;开山建寺,为寺院第一代住持者,称“开山”,一般称“开山大师”。

  “大师”者,在社会上极为通用,凡专家、杰出者即可称之。例如张大千大师、黄君璧大师。大陆上比丘尼也称为大师,大师有“菩萨”之义,菩萨又称“大士”,例如观音大士、普贤大士、文殊大士等。佛教中,大士易称,法师难为;只要发心,即可称“大士”。过去大陆丛林,凡监院、堂主以上即称大士。

  在家居士也可以称“上人”,例如《维摩经》中文殊菩萨称维摩居士“彼上人者”,即人上之人、大人物之意。因此,不管僧俗,对于师长或德学兼备者,均可尊称“上人”,或称“大德”、“仁者”、“长者”;惟“长老”仅限于戒德俱尊的出家众始得称之。出家受戒十年以下称“下座”,十年以上称“中座”,二十年以上称“上座”。上座者,即可称为“长老”。

  在印度佛教律仪中,男众比丘称“大德僧”;女众比丘尼称“大姐僧”。中国则于历代各朝中均有帝王加封德学兼备,可为一国师表的高僧为“国师”,含有一国民众之师、帝王之师等意,如玉琳国师、悟达国师等。在寺院中,全心为佛教奉献而未婚的在家女众,称为“师姑”;未行剃染而服种种净业作务的在家男众,称为“净人”,或称“道人”、“教士”。在家信徒彼此之间可互称“居士”、“师兄”、“师姐”;出家众亦可互称“师兄”,或称“道兄”、“戒兄”、“学兄”、“法兄”等。对别人称呼自己的师父为“家师”,尊称他人之师为“令师”,自己则谦称“学僧”、“学人”、“末学”,或“弟子”等。

  此外,与称谓有关的佛教名相,如:僧伽、僧侣、僧俗、僧信、缁素、同参、善知识、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优婆塞、优婆夷、弘讲师、弘教师、檀讲师、檀教师、檀那、施主、功德主等。称谓也是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一环,在丛林四十八单职事中,其职称非“主”即“头”,例如管理藏经者称“藏主”,管理寺地田产者称“庄主”,管理库房者称“库头”,负责煮饭者为“饭头”,负责烧水的是“水头”,负责田园种菜者称“菜头”,管理园圃的称“园头”,甚至连打扫厕所也称“净头”,可见佛教对僧众人格的尊重。佛教讲“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如法合宜的称呼,其实也是学佛行仪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课

僧人与僧人之间,视不同的场合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如实而称,应多从道上会。
若是平辈,一般可直接在法名後加师,称某某师,也可称某某法师;
若是同门,常称某某师兄、师弟等。
伦理性的称谓如师爷、师叔、师侄、师孙等慎用或不用,以免落於俗套,在十方丛林中尤需慎用。

若僧人不由戒律性身份称呼,亦有从职务性身份称呼。
职务名称,早期较简,寺院的管理一般由上座、寺主、维那三纲负责。
自唐代禅宗大兴,百丈禅师创立丛林清规,丛林制度日益健全,寺院执事也越来越多。
按东西两序排列,大丛林的执事可多达48位甚至上百位。
方丈以下主要的有四大班首(首座、西堂、後堂、堂主)、八大执事(监院、知客、僧值、维那、典座、寮元、衣钵、书记)。

在家众称呼出家众时,礼节性称谓特别多,如宗师、国师、导师、大师、师父、上师、法师、大德、弟子、贫道、拙缁、衲子等等。
与南传、藏传佛教不同,汉传佛教没有严格的僧阶、教阶及学位制度及其标准,因而礼节性称谓往往过多过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对佛教的亵渎、轻视。
因此,对於年长、有学问、有德行、和有身份的僧尼,要多用礼节性称谓,但切忌滥用溢美之词,以避免滋长虚伪浮滥之风。
(资料整理自:美佛慧讯,佛教称谓漫谈)

和尚 遇见别的寺庙的和尚,长老则用长老,上座则用上座,平辈则互以尊者或亲切一些用某兄某师来称呼对方,佛世的比丘之间,均可称姓道名;比丘对于尼众可以称为姊妹,尼众自称长老上座,可比照比丘的用法,平辈则互以姊妹相称。
佛教的出家人对俗人自称,应一律用比丘(沙弥)或比丘尼(沙弥尼),或用沙门;在家信徒称出家人,一律用阿阇梨(或称师父),居士自称则一律用弟子,不愿者,即仅用姓名,有用学人自称者,但照经义,那是初二三果的圣者。
如果比丘而确有禅师、律师、法师的资格,当然可以接受教内外的名副其实的称呼,否则,像今天的佛教界,凡是僧尼,不论程度资质的高下,一律被称为法师。

僧人与僧人之间,可视不同的场合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如实而称,应多从
道上会。若是平辈,一般的可直接在法名后加师,称某某师,也可称某某法师;若是同门,也不妨称某某师兄、师弟等。但伦理性的称谓如师爷、师叔、师侄、师孙等慎用或不用,以免落于俗套,在十方丛林中尤需慎用。

请问一道士去佛教寺院拜访交流 遇见和尚该如何行礼?如何称呼对方?反之呢?~

我是个道士

可以行道教的礼(双手抱拳),也可以行佛教的礼(双手合什)

都可以叫师兄,这个是礼貌

道教与人行礼时不用子午诀的

scrimaly,道教没有说“无量天尊”,道教一般不行单手礼。而且佛教是说“无量寿佛”,没有“无量寿福”

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福生无量天尊

合掌,叫师父即可。
布施得财富报!偷盗贪小贫穷报!
吃肉多病,杀生短命!放生者寿!
吃素健康不欠债!
千百年来碗里羹 冤深似海恨难平
欲知世上刀兵劫 试听屠门夜半声
种善因得善果!
种恶因得恶果!
礼佛一拜,罪灭恒沙。
念佛一句,添福无量!
祝六时吉祥,福慧圆满!
南无不大呀(皈依佛)
南无达摩呀(皈依法)
南无僧伽(ga第一声)呀(皈依僧)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音拿摩,阿音a第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