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实验室的设计和建造的特殊要求

作者&投稿:僪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选址
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可与其他用途房屋设在一栋建筑物中,但必须自成一区。该区通过隔离门与公共走廊或公共部位相隔。
平面布局
a)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核心区包括实验间及与之相连的缓冲间。
b)缓冲间形成进入实验间的通道。必须设两道连锁门,当其中一道门打开时,另一道门自动处于关闭状态。如使用电动连锁装置,断电时两道门均必须处于可打开状态。在缓冲间可进行二次更衣。
c)当实验室的通风系统不设自动控制装置时,缓冲间面积不宜过大,不宜超过实验间面积的八分之一。
d)Ⅱ级或Ⅲ级生物安全柜的安装位置应远离实验间入口,避开工作人员频繁走动的区域,且有利于形成气流由“清洁”区域流向“污染”区域的气流流型。
围护结构
a)实验室(含缓冲间)围护结构内表面必须光滑耐腐蚀、防水,以易于消毒清洁。所有缝隙必须加以可靠密封。
b)实验室内所有的门均可自动关闭。
c)除观察窗外,不得设置任何窗户。观察窗必须为密封结构,所用玻璃为不碎玻璃。
d)地面应无渗漏,光洁但不滑。不得使用地砖和水磨石等有缝隙地面。
e)天花板、地板、墙间的交角均为圆弧形且可靠密封,施工时应防止昆虫和老鼠钻进墙脚。
通风空调
a)必须安装独立的通风空调系统以控制实验室气流方向和压强梯度。该系统必须确保实验室使用时,室内空气除通过排风管道经高效过滤排出外,不得从实验室的其他部位或缝隙排向室外;同时确保实验室内的气流由“清洁”区域流向“污染”区域。进风口和排风口的布局应使实验区内的死空间降低到最小程度。
b)通风空调系统为直排系统,不得采用部分回风系统。
c)环境参数:相对于实验室外部,实验室内部保持负压。实验间的相对压强以-30Pa~-40Pa为宜,缓冲间的相对压强以-15Pa~-20Pa为宜。实验室内的温、湿度以控制在人体舒适范围为宜,或根据工艺要求而定。实验室内的空气洁净度以GB 50073—2001《洁净厂房设计规范》中所定义的七级至八级为宜。实验室人工照明应均匀,不眩目,照度不低于500lx。
d)为确保实验室内的气流由“清洁”区域流向“污染”区域,实验室内不应使用双侧均匀分布的排风口布局。不应采用上送上排的通风设计。由生物安全柜排出的经内部高效过滤的空气可通过系统的排风管直接排至大气,也可送入建筑物的排风系统。应确保生物安全柜与排风系统的压力平衡。
e)实验室的进风应经初、中、高效三级过滤。
f)实验室的排风必须经高效过滤或加其他方法处理后,以不低于12m/s的速度直接向空中排放。该排风口应远离系统进风口位置。处理后的排风也可排入建筑物的排风管道,但不得被送回到该建筑物的任何部位。
g)进风和排风高效过滤器必须安装在实验室设在围护结构上的风口里,以避免污染风管。
h)实验室的通风系统中,在进风和排风总管处应安装气密型调节阀门,必要时可完全关闭以进行室内化学熏蒸消毒。
i)实验室的通风系统中所使用的所有部件均必须为气密型。所使用的高效过滤器不得为木框架。
j)应安装风机启动自动联锁装置,确保实验室启动时先开排风机后开送风机。关闭时先关送风机后关排风机。
k)不得在实验室内安装分体空调器。
安全装置及特殊设备
a)必须在主实验室内设置Ⅱ级或Ⅲ级生物安全柜。其安装位置应满足6.3.2.5 d)中的要求。
b)连续流离心机或其他可能产生气溶胶的设备应置于物理抑制设备之中,该装置应能将其可能产生的气溶胶经高效过滤器过滤后排出。在实验室内所必须设置的所有其他排风装置(通风橱、排气罩等)的排风均必须经过高效过滤器过滤后方可排出。其室内布置应有利于形成气流由“清洁”区域流向“污染”区域的气流流型。
c)实验室中必须设置不产生蒸汽的高压灭菌锅或其他消毒装置。
d)实验间与外部应设置传递窗。传递窗双门不得同时打开,传递窗内应设物理消毒装置。感染性材料必须放置在密闭容器中方可通过传递窗传递。
e)必须在实验室入口处的显著位置设置压力显示报警装置,显示实验间和缓冲间的负压状况。当负压指示偏离预设区间必须能通过声、光等手段向实验室内外的人员发出警报.可在该装置上增加送、排风高效过滤器气流阻力的显示。
f)实验室启动工作期间不能停电。应采用双路供电电源。如难以实现,则应安装停电时可自动切换的后备电源或不间断电源,对关键设备(生物安全柜、通风橱、排气罩以及照明等)供电。
g)可在缓冲间设洗手池:洗手池的供水截门必须为脚踏、肘动或自动开关。洗手池如设在主实验室,下水道必须与建筑物的下水管线分离,且有明显标志。下水必须经过消毒处理。洗手池仅供洗手用,不得向内倾倒任何感染性材料。供水管必须安装防回流装置。不得在实验室内安设地漏。
其他
a)实验台表面应不透水,耐腐蚀、耐热。
b)实验室中的家具应牢固。为易于清洁,各种家具和设备之间应保持一定间隙。应有专门放置生物废弃物容器的台(架)。家具和设备的边角和突出部位应光滑、无毛刺,以圆弧形为宜。
c)所需真空泵应放在实验室内。真空管线必须装置在线高效过滤器。
d)压缩空气等钢瓶应放在实验室外。穿过围护结构的管道与围护结构之间必须用不收缩的密封材料加以密封。气体管线必须装置在线高效过滤器和防回流装置。
e)实验室中应设置洗眼装置。
f)实验室出口应有发光指示标志。
g)实验室内外必须设置通讯系统。
h)实验室内的实验记录等资料应通过传真机发送至实验室外。



微生物实验室设计~

。。。。。。。。。。。

居然和我的初衷一模一样。。

于是我看了你的资料。。。

我也是兰大的。。。 呵呵 好巧啊。。 本班还有你一个临汾老乡 我就不暴露我是谁啦 O(∩_∩)O~

我公司主要承接各种实验室,PCR实验室,无菌室,净化室的设计施工。我公司专业从事现代实验室整体规划,设计,施工,设计。顺应时代要求,励精图治,潜心研究,为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对实验室装备的需求,实验室装备,可根据客户不同要求,选用不同需求,选用不同的材质,不同的设计,不仅满足当今实验室的需求,还适应将来的发展。

药物制剂车间的GMP规范有什么样的要求
答:第六十六条 处理生物样品或放射性样品等特殊物品的实验室应当符合国家的有关要求。第六十七条 实验动物房应当与其他区域严格分开,其设计、建造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设有独立的空气处理设施以及动物的专用通道。第五节 辅助区第六十八条 休息室的设置不应当对生产区、仓储区和质量控制区造成不良影响。第六十九条 ...

微生物实验室和普通实验室的区别
答:一般微生物实验室要考虑到是否需要为实验提供无菌条件以避免环境因素造成检测结果不准确。一般通过建造无菌实验室或者是通过生物安全柜或者超净工作台等来实现。——苏州中春净化科技有限公司

请问食品企业为什么要建2个微生物无菌室,普通无菌室和致病菌检验室?
答:是有生物安全方面的要求的,卫生部颁布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对各种致病菌分别规定了其要在多少级的生物安全条件下进行试验。如果严格地说,应该再分出一个霉菌实验室,因为霉菌孢子是极难对付的,而且可以在空气中到处乱飘,为了尽可能避免孢子污染,最好能再划分出一个霉菌实验室。

最吸引西方人的日本建筑和家具设计有几个非常特殊的因素,它们包括那些...
答:并与铁相连迅速往于世界贸易工作员及客疏散四面八 蓬皮杜艺术与文化巴黎(1977) 建筑师:R.罗杰斯R.皮亚诺 蓬皮杜艺术与文化总造价约亿郎总面积约10万平米六层 四层该建筑内设工业设计、音乐与声研究所、现代艺术博物馆、公共情报 知识图书馆及相应服务设施整建筑纵横交错管道钢架所包围根本像 我见博物馆倒像幢道道...

新建一个初中物理实验室需要配备哪些仪器和设备!
答:9、实验室的平面设计要求:第一排实验桌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500mm,边坐的学生与黑板远端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º;最后一排实验桌的后沿距后墙不应小于1200mm,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11000mm。10、安全条件:配备防火、防潮、防盗等设备。11、环保:新建、改建、扩建实验室要选用环保型材料,应符合相关...

请问有谁知道沼气池的工作原理及建造要点?或者有关于这方面的专著推荐也...
答:建造“模式”中的沼气池,首先要做好设计工作。总结多年来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的经 验,设计与模式配套的沼气池必须坚持下列原则:� (1)必须坚持“四结合”原则 “四结合”是指沼气池与畜圈、厕所、日光温室相连,使人畜粪便不断进入沼气池内,保证正常产气、持续产气,并有利于粪便管理,改善环境卫生,沼液可方便地...

2011年GMP标准厂房新规是什么?
答:第六十六条 处理生物样品或放射性样品等特殊物品的实验室应当符合国家的有关要求。 第六十七条 实验动物房应当与其他区域严格分开,其设计、建造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设有独立的空气处理设施以及动物的专用通道。 第五节 辅助区 第六十八条 休息室的设置不应当对生产区、仓储区和质量控制区造成不良影响。 第六十九...

你能谈谈为什么要设计、建造和使用核弹吗?
答:物。同位素分离可通过建造一套大型质谱仪,或者采用气体扩散法来完成;钚的生产首先就 需要一个能形成它的核反应堆,再一个是用来分离和提纯这一物质的化学工业。要想通过人 工加速带电粒子的核轰击来生产足够量的钚是办不到的。一俟具有爆炸性的U235或者Pu239成为实用,人们还得把它们制造成适当形式...

生物科学和生物工程的区别
答:2、应用和实践:生物科学生物科学家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基础研究,以增进对生物体的了解,会在实验室中进行细胞培养、分子生物学实验、遗传学研究等,以探索生命现象,生物科学家也在教育、环境保护、公共卫生等领域工作,生物工程师则更侧重于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利用生物学原理来设计、建造和优化生物过程,如...

建造世界上最高的建筑所需的技术和材料有哪些特殊之处?
答:风洞技术也在超高建筑的建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建筑师和工程师利用风洞模拟建筑物在不同风向和风速下的受力情况,以优化建筑的外形和结构,从而提高其抗风性能。最后,创新的建筑设计也是关键因素之一。超高建筑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结构、功能、环境和审美等多个方面。例如,采用核心筒结构可以减少建筑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