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升华文章主旨? 如何升华主题

作者&投稿:宏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升华主题是指文章的主题由浅入深,逐步深化的过程,作者的思想境界从所描述的事物的表象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凸显出文章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的关键所在。将一个浅显、普遍的问题,提升到一个精神层面,从而使得文章中心更加深刻、突出。升华了主题,作文才具有更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才会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能让我们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懂得更多的人生道理,学会为人处世,快步迈向成功。
通过联想,写出感悟
1.联想,就是由甲想到乙,它能把眼前的事物,与不在眼前的但与它有关的事物巧妙地联系起来,要求作者找准所写事物与所要表达的思想的相同点,进行类比联想,将文章的基本思想与某一深刻的哲理联系起来,从而使文章的主题上升到新的高度。
【例如】贾平凹的散文《地平线》,写“我”小时候一次次地骑车追寻远方的地平线,而地平线却像谜一样,每一次都会在我认为追着的时候,出现在远远的地方。而正因为如此,所以更吸引我去追寻。作者由追寻自然界的地平线而类比联想到追求人生的理想,把两者巧妙地联系起来,发掘出“永远去追求地平线,去解这个谜,人生就充满了新鲜、乐趣、奋斗和无穷无尽的精力”这个充满新意的主题。
3、运用象征手法,提高新境界
这种方法要求作者选取自然界中富有特点的事物进行充分的描写、议论,然后通过相似的联想,由自然界的事物引申到人类的社会生活,用自然界的事物所呈现的特点来象征人的某种精神品质或性格特征。
茅盾的《白杨礼赞》就是运用象征引申法使主题升华的典范之作。
《白杨礼赞》先极力表现白杨树的“正直”、“朴质”、“倔强挺立”、“努力向上”等特点,然后运用相似联想,用白杨树来象征北方的农民、象征广大的抗日军民,由对白杨树的赞美上升到对抗日军民的精神和意志的赞美。升华后的主题使《白杨礼赞》更具有艺术的魅力。
4、由表及里,升华主题
【例如】莫怀戚《散步》: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莫怀戚的《散步》中,一家人走到一处难走的地方,家中的两个中年人分别背起了一老一小,这是很平常的一件事。背人是表象,但透过“背人”这一表象,作者揭示了中年人身上应该具备“承前启后”“尊老抚幼”的人生责任的道理。这样,揭示了表象背后的深刻本质,文章的主题就被提升了。

5、由此及彼,升华主题
【例如】冯骥才《珍珠鸟》: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事物之间总是相类似的,有些在其他事物间的规律也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如果在描写其他事物时,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并把它提炼出来,用于规范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这就是一种由此及彼的升华。
冯骥才的《珍珠鸟》,叙述了自己养鸟的经过。小鸟信赖人,这种信赖创造出了美好的境界。作者从这件“鸟事”想到人事,从而发出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悟。这句提炼出来的哲理不仅仅适用于人与鸟之间,更适用于人与人之间。这就升华了主题。
6、由点到面,升华主题
【例如】周素珊《第一次真好》: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多姿多彩。愿你珍重第一次。
生活总是由具体的一件件事、一个个人组成的,在事与事、人与人之间存在一种普遍性。我们在作文中如果能由点到面,由具体的某个人、某件事揭示出人类社会中存在的普遍性规律,文章的主题就得到了升华。

可以“由点及面”,由一个人联想到一类人群,由一件小事联想到一类现象,并引发思考。比方说写一个人对自己母亲的爱,最后升华到天下儿女对母亲的爱,由一个不文明现象联想到人的素质问题或国家体制问题等等。我比较喜欢以景结尾,情景交融的文字。希望对你有帮助。

审题准确,
文章的观点深刻,
结尾的一段文字,把古圣先贤静的心态与现代世俗之人浮躁庸俗的心态加以对比,巧妙发问,引人思考,使文章主旨得以深化和升华。

用首尾呼应

写作文怎样升华主题~

平时作文,学生最爱犯的毛病之一,就是主题肤浅。那么,如何才能使文章的主题深刻呢?除了对所写题材本身要进行反复提炼和深入挖掘外,在写作技巧上也是有规律可寻的,其中简便易学而且效果颇佳的方法之一,就是在结尾升华主题。

作文结尾如何升华文章主题呢?这里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供同学们参考。

一、从小到大。

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把前面写的小范围的事物上升到一个较大的范围,从而升华文章的主题。

我们来欣赏一下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曾轰动一时的《乡愁》吧。诗的内容是:“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前三节写作者对亲人、对故乡的思念,第四节则扩大到对祖国的思念,把个人“恩怨”与当时的家国风云结合起来写。显然,从亲人、故乡到祖国是“由小到大”的过程,使诗歌的意境豁然开朗,有力地升华了主题。

二、从物到人。

在文章的前部分,对某种事物进行形神兼备的描写与刻画,而在结尾部分,把对这种事物的赞美转移到与这种事物具有类似品格的人的赞美上来,从而升华文章的主题。杨朔的名篇《荔枝蜜》正是成功地运用了此法。作者先对蜜蜂的勤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进行了生动的叙写和高度的赞美,然后自然而然地把对蜜蜂的赞美转移到具有蜜蜂精神的劳动人民身上来,巧妙地升华了主题。

三、由一及众。

文章的前部分把某一个人(或事物)作为具体的写作对象,突出这个人的品质、性格、习惯等(或事物的特性),而在结尾部分扩大到对具有这种品质、性格、习惯等的所有的人(或具有这种特性的事物)进行歌颂(或贬斥)。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课文前部分花了大量的笔墨,浓墨重彩地渲染了母亲的本质特征:坚强不屈的性格和勤劳俭朴的习惯。在结尾部分,作者
写到:“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作者由赞美母亲扩大到赞美具有母亲本质特征的劳动人民,感情在这里得到了升华。

四、由事及理。

文章先讲述一件具体的事件,在结尾处揭示或暗示这件事蕴涵着的深刻哲理。事件是哲理的基石和依托,哲理则是事件内核的深化和升华。结尾的哲理虽然占的篇幅极小,但它常常会使一件平凡小事变得耐人寻味,熠熠生辉,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莫顿.亨特的《走一步 再走一步》(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先详细叙写“我”童年时一次爬山过程中的脱险经历,结尾把父亲教给他的这次脱险的经验进行了哲理的升华:“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最初的那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使用这种手法升华主题一定要注意:一、“理”要从“事”中自然地生发出来,切忌离开事件去空发议论;二、“理”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且较新颖深刻,切忌片面肤浅和老调重弹


望采纳




还有
作文主题升华五法
湖北省洪湖市燕窝中学 孙维彬
主题的升华是指文章的主题由浅入深,逐步深化的过程,是指作者的思想境界从所描述的事物的表象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凸现出文章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的关键所在。优秀的作品,总会在主题的升华方面下一番功夫。常见的升华主题的方法有:
一、 横向铺排法 即运用横向思维,抓住一些相近相关的材料,根据其内在联系加以联缀铺排,最后使作文文题得到升华的方法。如一篇优秀作文《为自己感动》(晏敏)横向铺排了九次感动,其中六次感动构成画面,三次一笔带过。六次感动依次是为自己的体贴、孝心、主见、宽容、善良和勇敢,每次感动都从一个方面、一个角度体现着“我”的性格,作文的主题已基本显现出来。但小作者并不满足于此,而是在铺排的基础上用“青春年少的我常常为自己能有这么多的感动而感动!”这句议论使主题得到升华。如果没有前面浓墨重彩的铺排,作文主题的升华就没有力度。
二、 类比掘进法 即通过类比联想将主题向深层掘进的方法。要求作者找准所写事物与所要表达的思想的相同点,进行类比联想,将文章的基本思想与某一深刻的哲理联系起来,从而使文章的主题上升到新的高度。如贾平凹的散文《地平线》,写“我”小时候一次次地骑车追寻远方的地平线,而地平线却像谜一样,每一次都会在我认为追着的时候,出现在远远的地方。而正因为如此,所以更吸引我去追寻。作者由追寻自然界的地平线而类比联想到追求人生的理想,把两者巧妙地联系起来,发掘出“永远去追求地平线,去解这个谜,人生就充满了新鲜、乐趣、奋斗和无穷无尽的精力”这个充满新意的主题。
三、 衬托铺垫法 即运用衬托、铺垫的手法把众多事物与另一事物进行比照,使众多事物对另一事物起衬托铺垫的作用,从而增高所写事物的形象,升华文章的主旨内涵。宗璞的童话《花的话》,先写花儿们开放时的兴奋,榆叶梅、玫瑰、芍药、桃花、迎春花等众多花儿月下比美论贵,最后写小男孩采摘二月兰献给老师。文章用众多的花儿作铺垫,反衬出二月兰默默无闻、朴实无华的形象。而作者正是要借二月兰来歌颂人民教师谦逊的品质和朴素的作风,表达对辛勤劳动的人民教师的敬爱之情。至此文章的主旨得到了全面升华。
四、 象征引申法 即运用象征的艺术手法,使主题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这种方法要求作者选取自然界中富有特点的事物进行充分的描写、议论,然后通过相似的联想,由自然界的事物引申到人类的社会生活,用自然界的事物所呈现的特点来象征人的某种精神品质或性格特征。如茅盾的《白杨礼赞》、杨朔的《荔枝蜜》等散文就是运用象征引申法使主题升华的典范之作。《白杨礼赞》先极力表现白杨树的“正直”、“朴质”、“倔强挺立”、“努力向上”等特点,然后运用相似联想,用白杨树来象征北方的农民、象征广大的抗日军民,由对白杨树的赞美上升到对抗日军民的精神和意志的赞美。升华后的主题使《白杨礼赞》更具有艺术的魅力。
五、 警策归升法 这种方法就是用警策的语句对全文进行归纳概括,使文章的主题上升到某一历史或哲理的高度,从而给人以历史的借鉴或哲理的启迪。运用警策归升法除了要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言之有物的叙述、描写外,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写好警策句,因为警策句直接体现了文章的主题,警策句的精辟与否影响着主题的深刻程度,决定着文章的优劣。警策句以有作者自己的独到见解,独特感受又具有普遍意义为佳。《紫藤萝瀑布》(宗璞)由紫藤萝花带给“我”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而感悟到生命的永恒,而这一主题就是由“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一富有哲理的警策句来提升的。《在声音的世界里》(王蒙)最后一句“人生因为有音乐而变得更美好,更难于被玷污、更值得了,不是吗?”就是精辟的警策句。它不仅激起人们对音乐的热爱,更道出了音乐神奇的力量,给人以启迪,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望采纳

首尾呼应,前呼后应,承上启下,这些词你应该明白吧,不过能运用这些词还不够,要把自己想写的东西,在最后及中途的地方委婉的转运下结局

我相信这样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

一般可以在结尾处点题,表明主题,写这篇文章的目的,能涉及到人生、社会、国家这些方面上去,就算升华得不错啦~就是提高到一个新的思想层面上了。

请问这篇文章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答:写作思路:写开头引起读者兴趣,表明主题,写结尾,总结全文,升华主旨。开头:1、一年前的我,还刚入初中,对于新的学习环境,我只能不断地摸索适用的学习方法。现在,一年已过去,我从多次的成功和失败中,得到了不少经验。下一个学期来临之际,我为我的新学期安排了一个计划,让它,好好地为我的...

如何升华默默无闻的人的主题思想
答:在独处中丰盈自己、充实自己、升华自己默默无闻的人的主题思想。主题思想是指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也叫文章主旨。主旨是构成文章内容的两个基本要素之一(另一个是材料),其中主旨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主题思想就是一篇文章或者小说,所叙述的或者说明的主要的内容或者表达的主要的思想。

对于文章的主旨怎样才能正确分析出(具体步骤)
答:起合乃文章关键。起就是引出话题、开宗明义、设置悬念、奠定基调;合就是呼应开头、卒章显志、升华主题、强化感情。解读文本,抓住了首尾段意,犹如手执牛耳,理解文章主旨,就会水到渠成。例如2001年全国卷的《门》,第一段:“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刻的动作,在一扇扇门内隐藏着何等样的奥秘!

怎样提炼和表现文章的主题
答:原来人们把一般记事、抒情类文章的中心思想称做主题,而把论述类文章的中心思想称做主旨。现在,各类文章的中心思想都称被作主题。主题是作者从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对题材的加工、提炼中产生的,是生活暗示给他的一种思想。由于文章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作者总是力图通过文章来说明某个问题或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看法,因此,...

这样的作文的结尾怎么写可以升华文章主旨?
答:那片绿地依旧,像xx(几年前,我不知道是几年,你自己补吧)年前。可我知道,一切都不会像以前一样。我知道,知道!总有许许多多的人进入我的生命,然后,再见——再不相见。我唯一能做的只是——将那片记忆永远,永远藏在我的记忆深处。那片绿地上的野菊正在盛开,像极了、像极了曾经的——...

深化主旨和升华主旨有啥区别
答:深化主旨和升华主旨区别如下:深化主题和升华主题是两种常见的写作手法,它们都是为了使文章的中心思想更加突出和鲜明,但它们有着不同的含义、作用和方法。深化主题是指在文章的结尾部分,对文章的开头或题目所提出的主题进行重复强调或具体描绘,以增强文章的艺术性和感染力。升华主题是指在文章的结尾部分...

...有内涵。高中作文无非就是把一个内容升华,以小见大什么的,我写...
答:知识要点:1、确定内容,就是选择材料;确定中心,就是确定中心思想,也叫立意。2、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作文写作技巧:整体构思确定主旨 知识要点:1、文章所表现的主要思想、情感或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就是文章的主旨,也就是中心思想。2、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统帅。

点明中心,深化中心,升华中心,突出中心,有什么区别?
答:3、升华主题,在点明中心的基础上使文章思想内涵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二、深化中心指把文章意思从表面深入到文章里面。作用:可以使文章得到很好的升华,让文章变得不一样。三、升华中心是指把平凡普通的事物,提升到更高一层的角度去理解,一般体现在文章的末尾部分。作用:1、起到点明文章主旨和总结全文,...

升华主旨是什么意思?
答:升华主旨是什么意思?升华,指的是人文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低级趋向,通过审美、思考、修行等行为,将这些低级趋向提升至更高的境界。升华主旨,便是通过这样的提升,获得人生更深刻、更高尚、更持久的意义。比如,靠着读书、写作、艺术创作等探索深刻的内心体验,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和审美素养,达到更有价值的...

季羡林的《槐花》主旨把握?
答:槐花季羡林散文升华主题只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用了寓理于事的表现手法.通过作者看惯了槐花,就习以为常了和印度朋友习惯了看木棉花,就不感到神奇了两件事,来说明道理,并升华主题:对熟悉的事物不应熟视无睹,《槐花》由当下的场景写起,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一件事,然后再联想一件相关的事情,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