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微小病毒抗体b19 请问:我在致畸五项检查中,其中一项"人微小病毒B19"呈阳性...

作者&投稿:抄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妊娠期人类微小病毒B19感染及其防治

  陈瑛 胡桂英

  〔关键词〕人类微小病毒B19;妊娠期;胎儿感染;优生优育
  〔中图分类号〕R37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905(2000)04-0309-02

  人类微小病毒B19(HPV B19)是1975年Cossort首次发现的一种单链线状小DNA病毒,引起人类感染性红斑、关节炎和骨髓抑制等。1984年,Brown等首次发现B19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1〕。近年许多研究表明,孕妇感染B19病毒可引起的胎儿流产、水肿及胎儿宫内死亡的发病率有所增加〔2〕。所以,研究分析妊娠期有关B19病毒感染的诊断及防治,对促进孕妇健康和优生优育都有重要的意义。

  1 B19病毒的流行病学特点

  B19病毒感染范围广泛,常在冬春季节暴发流行。其中儿童和孕妇是易感人群〔3〕。而且,B19病毒感染有很明显的职业趋向性,幼儿园、小学教师及医务人员中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其它职业者。B19病毒的传播途径较复杂,主要经呼吸道传播。避免同B19病毒感染的病人接触是重要的预防方法之一。

  2 B19病毒感染的发病机制

  Brown等〔4〕用克隆重组技术,明确了B19病毒的细胞受体为红细胞的P抗原。B19病毒可以特异地与人类红细胞系统结合,造成对红细胞系统的破坏,发生贫血及造血功能障碍,从而导致胎儿水肿甚至宫内死亡。同时,胎儿尚不能对B19病毒感染发生有效反应,加之胎儿发育过程中红细胞生命周期短,需要大量的细胞补充,则进一步加重了上述的病理损害。也有报道表明,B19病毒除侵犯红系造血系统外,还可侵入肝脏、心肌等。所以,有人认为,B19病毒感染引起的胎儿非免疫性水肿除了与红细胞系统受损有关外,还与肝炎、低蛋白血症及心肌炎等有关〔5〕。
  孕妇的免疫状况对胎儿的B19病毒感染有一 定的影响。孕妇产生的中和性抗体可以中和病毒,这也是检测B19病毒抗体阳性率高而其DNA检出率低的原因〔6〕,中和性抗体可减轻病毒对机体的感染,故对胎儿有保护作用。然而,有研究表明,大约50%的孕妇感染B19病毒后不产生中和性抗体。

  3 B19病毒对胎儿的危害

  孕妇感染B19病毒后并不都导致胎儿宫内感染或死亡。英国的一项最新前瞻性调查表明,母婴垂直传播率达33%,在受感染的孕妇中约9%可以造成胎儿死亡〔7〕。胎儿感染B19病毒后,主要表现为非免疫性全身水肿,甚至流产、死胎或死产。国外曾报道1例晶状体变性和眼畸形的胎儿流产后,其胎盘、羊膜中检出B19病毒的DNA〔8〕。但尚未排除此畸形是否由其它病因引起。

  4 B19病毒感染的孕妇诊断

  临床上对B19病毒感染的孕妇诊断方法有多种,包括对特异性抗体IgM和IgG的检测以及对B19颗粒电镜下检测、PCR方法检测病毒DNA等〔9〕。在对孕妇进行诊断时,应注意有否病毒感染者的接触史,不明原因的皮肤红斑、突发性贫血等症状。此外还应对易感染人群进行检测。由于此病毒易在冬春季流行,还应根据其流行季节的特点做好普查工作。
  检测B19病毒产生的特异性抗体IgM和IgG是诊断该病毒感染的基础。其中IgM出现于感染急性期,IgG则可以在体内存在数年。因此,只有存在IgM特异性抗体,才能表明孕妇为病毒近期感染;而IgM“-”IgG“+”的患者,很有可能为既往感染〔10〕。
  在评估该病毒感染时,特别是评估B19感染对胎儿的危害时,应有可靠的诊断方法,区分现症感染和既往感染,B19抗体检出率高,并不说明体内存在B19,还应同时检测B19的DNA,才能确定其为现症感染。

  5 B19病毒感染的胎儿诊断

  孕妇感染B19病毒,并不一定说明胎儿也感染该病毒。因此除得到孕妇感染该病毒的证据外,还需依靠对胎儿的组织和标本检测阳性结果才能做出诊断〔8〕。其中以胎儿羊水作为检测物较为普遍和可靠。
  近年来,PCR技术的应用发展,为诊断宫内B19病毒感染提供了快速灵敏的诊断方法。但PCR技术只能在患者病毒血症期才能检出B19的DNA〔9〕。而且PCR技术需要较高的实验条件,易受环境因素影响,但其仍不失为诊断宫内该病毒感染的有效方法之一。
  近期报道了一种从胎儿羊水的样本中直接检测B19病毒壳体抗原的简单快捷的产前诊断方法〔11〕,用抗两种壳体蛋白VP1和VP2的单克隆抗体和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第二抗体揭示羊水中B19抗原的存在。VP1和VP2分别代表着4%和96%的B19壳体。其结果与杂交技术和聚合酶链反应获得的结果相比,敏感性85%,特异性100%。这种斑点免疫过氧化物测定B19病毒壳体抗原是诊断B19感染的快速简单的方法,适用于每个实验室,而且测定样本数量灵活,所用试剂可靠,不需要昂贵的仪器,所得的结果肉眼可见,不需任何吸光率测定和永久储存,对B19胎儿感染的及时处理是很有帮助的〔11〕。另外,Fairley等〔12〕还提出可根据超声图像显示胎儿有无腹水来诊断和监测胎儿B19病毒的宫内感染情况。也有人认为,可以孕妇血清的甲胎蛋白(AFP)增高作为监测指标,但很多因素都可导致孕妇的AFP增高,故其诊断价值受到限制〔10〕。

  6 B19病毒感染的处理

  目前,对于B19病毒感染尚无特异性疗法。Adderson〔13〕曾报道,对成人采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20mg/kg可有效地治疗免疫功能低下引起的B19病毒感染。对于宫内感染的胎儿,尚无统一的明确的治疗方案。有报道采用脐带穿刺宫内输血方法可治疗B19病毒引起的严重胎儿水肿,但宫内输血危险性大,有一定的并发症,不宜用作常规治疗。也可以向孕妇输免疫球蛋白并通过胎盘传给胎儿以达到治疗及预防作用。当然,同其它病毒性疾病一样,宫内感染B19引起的胎儿水肿有些为自限性质,曾报道有两例重度水肿的胎儿在确诊后的5周内,未经治疗水肿自然消退,这为该病毒感染胎儿的期待疗法提供了依据。
  Rodis〔10〕等概括总结了B19病毒感染的孕妇的处理措施。即对确诊为既往感染(IgM“-”、IgG“+”)的孕妇,不需进一步检测及处理;确诊为近期感染(IgM“+”、IgG“+”)的孕妇,需对胎儿进行超声检查,若胎儿有水肿现象则进行胎血检测,贫血者进行宫内输血;若胎儿无水肿现象,则应连续超声监测6~8周;对未受过病毒感染(IgM“-”、IgG“-”)的孕妇,则需做好B19病毒感染的预防工作。
  Sheikh等〔14〕也阐明了对B19病毒感染孕妇的胎儿处理原则,认为对≥20周的水肿胎儿,穿刺脐血进行诊断,诊断的指标主要包括:染色体检查,血红蛋白浓度,B19病毒的特异性抗体IgM、IgG及DNA;对于≥28周的胎儿,应结合每周2次的无刺激试验,连续性声像图检查及胎动计数对胎儿进行监测;如果≥32周的胎儿出现严重水肿,心律不齐,胎心基线变异等,则应考虑终止妊娠。新生儿严重贫血时,考虑输浓缩红细胞。
  总之,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对于感染B19病毒的处理会有更明确更有效的方法。

微小病毒B19抗体阳性什么意思~

关注胎儿,关注人细小病毒B19 目前认为:人细小病毒感染是导致非免疫性流产的一个重要病因。因人细小病毒B19宫内感染致死胎或流产的胎儿,突出表现为全身高度水肿,常有脑积水,心包、胸腹腔积液,重度贫血,肝脾肿大等。动物实验表明,人细小病

南京东大医院

细小病毒怎么治疗
答:细小病毒怎么治疗:1、对症治疗,在发热时,可服用中西退热剂治疗,对严重关节炎的关节疼痛等可采用抗炎对症治疗;2、免疫球蛋白治疗,有免疫缺陷的贫血病人,应当用含有B19 IgG抗体的免疫球蛋白治疗,如果是重症患者可用干扰素α等抗病毒药物。人类细小病毒引起的典型疾病是传染性红斑和急性关节病,但该病毒...

细小病毒会不会传染给人
答:电镜下这些病毒表现相似,但属于细小病毒的不同种属,在转录、复制及组织易感性方面均有所不同。目前对于细小病毒B19的认识较多,且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导致人类感染的唯一细小病毒。随着人类认识的深入,更多导致人类感染的微小病毒被逐渐发现。然而,其致病机制仍未完全清楚。博卡病毒感染可单独存在,亦可与其他...

血小板低和乙肝病毒感染有关系吗
答:目前已发现多种病毒与ITP的发病有关,其中包括疱疹类病毒、人类微小病毒B19、麻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和肝炎病毒。感染造成血小板减少,其机理与下列因素有关:1、巨核细胞受侵犯:病毒与细菌侵入骨髓,其不断复制及产生的毒素直接损害了巨核细胞的增生成熟能力,使其产生血小板的功能受损,...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地方病吗
答:是一种全球性的人类自身免疫性疾病,一般医院和医生是不懂的,多数都是在骗钱害人,注意不要让人骗钱害了,

孕前三项检查帮您预防胎儿畸形
答:尽管是影响微小的母体疾病偶尔也会导致胎儿死亡。所以我们不得不提高重视。诸如B19微小病毒,孕妈妈一旦感染此类病毒,就有可能会引起流产、胎儿畸形甚至是死胎。而可怕的是,这类病毒被感染后,人体是不会表现任何症状的,只有通过特异*IgM抗体检测出来。预防小贴士:当检查出血清呈阳*的孕妇可以进行超声...

贫血可能引起的原因是什么呀?
答:依据病因,该病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先天性PRCA即Diamond-Blackfan综合征,系遗传所致;后天性PRCA包括原发、继发两类。有学者发现部分原发性PRCA患者血清中有自身EPO或幼红细胞抗体。继发性PRCA主要有药物相关型、感染相关型(细菌和病毒,如微小病毒B19、肝炎病毒等)、自身免疫病相关型、淋巴细胞...

白塞病是怎么引起的?
答:白塞病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感染、免疫、遗传、环境因素等密切相关。环境中的致病因子在具有遗传易感性的人群中激发自身免疫反应是该病的重要机制。基本病因:1、感染因素 早先报告认为本病可能与慢病毒、单纯疱疹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微小病毒B19、巨细胞病毒、EB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及链球菌、酵母菌、...

临床上常从贫血发病的机制有哪些?
答:依据病因,该病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先天性PRCA即Diamond-Blackfan综合征,系遗传所致;后天性PRCA包括原发、继发两类。有学者发现部分原发性PRCA患者血清中有自身EPO或幼红细胞抗体。继发性PRCA主要有药物相关型、感染相关型(细菌和病毒,如微小病毒B19、肝炎病毒等)、自身免疫病相关型、淋巴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