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诗歌文鉴赏的技巧

作者&投稿:钱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诗歌鉴赏万能答题模式例说
阅读诗歌,应注意意象的特征,形象的特征,以及意境的特征,它们共同为表达情感而服务。
从诗歌的形式方面提问:炼字、分析语言特色、分析技巧手法、分析构思。
从诗歌的内容方面提问:分析句意、分析意境、分析主旨。
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模式: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③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
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分析语言特色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②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这类题要求学生最好能知人论事,因为不同的作者语言风格不一样,如李白雄浑飘逸而杜甫则是沉郁顿挫。但有时候我们不熟悉作者也可以从诗中读出语言风格,有的晓畅明快,有的民歌风味十足等等。
※4、答题模式:①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
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③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分析技巧手法型题
  1、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 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②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首先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其次,要对诗句进行全面多角度分析。
 ※4、答题模式: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技巧)
包括三方面:表达方式,如记叙、描写(虚实、动静)、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议论、铺陈等。
表现手法,如起兴、联想、烘托、衬托(正衬或反衬)、抑扬、照应、象征、对比、虚实(虚实结合或由实入虚)、用典、化用、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含蓄蕴藉、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
修辞手法:对比、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可参看《导与练》
01、比兴:渲染或导引 02、比喻:突出、化虚为实 03、比拟:形象生动
04、对偶:整齐含蓄 05、对比:鲜明突出 06、用典:言简意丰耐人寻味
07、双关:含蓄委婉、趣味 08、夸张:浪漫、突出醒目 09、借代:简练含蓄
10、互文:言简意赅 11、反问 设问:承启深化、强调 12、反复:强调突出
②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
③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

分析构思(结构思路)型
  1、提问方法: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
3、解答分析:诗歌思有路,一首诗句与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那么,分析诗的结构思路,必须把握诗句的关系。有的诗先写景后抒情,有的先叙事后抒情,还有铺垫、过渡、烘托、起承转合之说。
首尾照应 过渡
开门见山 铺垫
层层深入 伏笔
先总后分 照应等
先景后情
卒章显志
 ※4、答题模式:①概述诗句的内容。
②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
③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

 分析句意型
  1、提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
  2、提问变体: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3、解答分析: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理解一句诗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行。
 ※4、答题模式:①阐明句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
②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
③简要说明艺术效果。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 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4、答题模式: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
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
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分析主旨型题
  1、提问方式: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旨?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提问变体:请分析某句诗蕴含了作者当时何种心情。
3、解答分析: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⑴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
⑵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
⑶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
⑷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4、答题模式: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②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一、诗歌的表达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5、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二、诗歌鉴赏表达程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例:(2005年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①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②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①“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意思对即可)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②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味深长。(意思对即可)

1 先了解一些意象
2 看注释 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 意图
3 身临其境 感受那情那景
4 弄懂问题 答题切中要点 语言精练 有诗意

求文言文和古诗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第一:判断加点词的正确与否,这一题在繁杂的古文实词翻译中我该重点掌握哪些词语,我该如何去训练自己答这种题。

运用几个方法:排除法 代入法(将它后面给的解释代入原文看句子是否通,不通即是错)推断法(利用字形推--即看该字的写法结构透出出来的含意、利用语法推--即分析该字在该句所充当的句子的成分得出它的词性、利用语境推--即结合课文上下文意思理解该字意义)

第二: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一项,这一题,我该着重去掌握哪些词语进行比较,分析问题。


你得先把高考常考的120实词18虚词的意思用法先掌握起来 在利用我上面说的方法


第三:文言文,读的懂是关键,我怎样在短短的8个月内将自己的文言文水平提高,难道仅仅是每天都练题?我试过了可跟初中不同,要背的太多,我该如何去做?

背就背120实词18虚词的意思用法 当然其实背是次要 理解才重要
文言这东西只要肯下功夫还是可以很快提高的 你还有8个月 要对自己有信心

先弄清楚出处和发生此文的时地,然后读一遍,文言文的大意一般和现在的白话文差不多,只是其中个别字需要特字特解,弄懂大意后,把特字用于合理的解释。例: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该句出自论语,孔子在河岸上看着浩浩荡荡、汹涌向前的河水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既然是指着河水必然是拿河水说事,意思就应该是逝者。离去的。。如斯夫,好象这奔流的河水一样,不舍昼夜,舍不得放弃白天黑夜。。这样的意思,指时间像这离去的河水一样,不分昼夜,的流淌。寓意光阴似箭,就和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样,是用来寓意时间珍贵的。
而诗,是用来影象表达某人某时的心境的,同样是要理解文词发生时地。。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是写意的,此事发生在汪伦送李白之时,李白乘舟将欲行,李白坐船准备走了,忽闻岸上踏歌声,忽然听见岸上有人唱歌而来, 桃花潭水深千尺,原来这个地方的水叫桃花潭,而且应该满深的,不及汪伦送我情,可是都没有汪伦送我的情谊那么深。。。如此这般做答便可

赏析诗句的方法技巧
答: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有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结构模式等共四个层面的内容,其知识框架如下:表达方式 一、抒 情方 式 (一)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二)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 (1)总论——情与景的关系 (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①触景生情(景→情)②以景结情(情→景)③缘情布景...

关于语文诗歌鉴赏有什么做题技巧
答:二、披文入情 1、注意诗词中的倒装 2、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和情感侧重点。特别注意还原颠倒的语序。3、注意诗词中的省略,用联想和想象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4、诗词中不乏有许多手法。如:互文,用典,借代,对仗等。了解这些手法,有助于理解诗词含义。简而言之,披文入情是诗歌鉴赏的关键。要联系时代...

赏析诗歌的方法技巧有哪些
答:领悟作者的感情。深化理解 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意境是作品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是鉴赏的最高层级,可使鉴赏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从而主动自觉地去创造、拓宽古诗词的艺术境界。领悟意境要注重比较、挖掘求新、联想创新。

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有哪些
答: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1、修辞手法。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就是要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是什么,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修辞手法一般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反问、设问、反复、...

语文诗歌鉴赏方面的艺术手法有哪些
答:2、结构形式: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3、修辞手法:主要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等。4、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5...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及作用
答:b.托物言志、托物寓意(咏物诗)。托物言志(托物寓意)就是作者在对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事物中,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来抒发感情、表达志向和意愿的一种抒情方式。例4: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c.寓情与理(哲理诗)...

如何赏析古诗词?
答:个人认为赏析古诗词,首先要了解该诗的创作背景,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描绘了一种什么的意境。随后针对古诗中某个字单独研究,写出用这个字的好处,就比如“推敲”二字一般,作者为什么最后用了敲而没有用推。将这些理由说清楚了,诗词也就鉴赏好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

诗歌鉴赏方法与技巧
答:②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的沧桑。就词中有关诗句,结合全诗加以赏析。解答提示:诗言志,总是抒发一定的思想感情、一定的志向追求。认定诗词的内容,应分析诗句的具体内容,并与作者的观点、态度和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相联系。答题要点: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②抒发或寄托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古诗表达技巧
答:古诗表达技巧如下文:表达技巧:在诗歌鉴赏里,表达技巧往往就是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技巧包括: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衬托、借代、对比 1、表达方式:描写、议论、抒情。抒情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和...

求诗歌文鉴赏的技巧
答:诗词的鉴赏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艺术,也需要技巧。首先你要懂得诗词用字谴词的特点,其次要了解诗词作者的时代背景,三要理解诗词的内容和意思,四要领悟诗词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