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风度形成原因是什么 大家说的魏晋风度是什么?是怎么形成的?

作者&投稿:貂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原因大致是自从后汉以来朝廷内部外戚和宦官轮流掌权,导致社会风气每况愈下,而后期的党锢之祸,黄巾军之乱和随之而来的三国时代则是大大打击了知识分子报国之心。他们对战乱的恐惧,对社会的失望导致一些文人撰文予以批判,而朝廷则采用“九品中正制”开始对官员采取一定的控制,这些因素导致当时的名士们逐渐脱离了公共生活,摒弃了儒家的准则,纷纷转向追求道家的自由意志,形成清谈之风。
再者,那时候文人的骨气很硬,对于政府提倡和推广的儒家经典和一元化注释很反感,这也是魏晋文人推崇老庄哲学的原因之一

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

当时特定历史条件

魏晋风度是什么?怎么形成的~

所谓“魏晋风度”一般认为是魏曹芳正始年间到东晋灭亡这近200年间名士们表现出的风度。“风度”是指魏晋时品评人物的词语。据《后汉书》《三国志》《晋书》记载与“风”有关的品评词语有“风貌”“风操”“风力”“风流”“风采”“风神”“风韵”“风格”“风骨”等等。这些都是从汉末到晋品评人物的术语。

推动了魏晋风度的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是:
首先是社会变革和选官制度。门阀世族在经济,文化,政治领域中所起的统治和主导作用是历史上任何时期都不具备的。这种社会结构的变革与当时的选官制度互起作用。比如曹操先后在建安十五年春颁布的《求贤令》建安十九年冬的《赦有司取士勿废偏短令》建安二十二年秋的《举贤勿拘品行令》这三令对当时人才选拔的思想起到了很大巅覆作用。特别是第三道令中:“今天下无有得至德之人……..或有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这三令的发布,标志着当时的社会道德思想上的重大变革,其意义并非只限于在人才选拔上,儒家道德观念也在此濒临破产。
其次,上层社会的个人行为的影响。上面我们说了曹操任人唯贤对魏晋风度的影响,但是曹氏对儒家三纲五常的破坏也不只在于此。正如傅玄所说:“魏武好法术,而天下贵刑名,魏文慕通达,而天下贱守节。其后纲维不摄,而虚无放诞之论盈于朝野”这是晋人对曹氏父子的评价。曹氏父子作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由于他们的好法术,慕通达导致天下礼教崩坍。《曹瞒传》中说曹操“为人佻易无威重…….戏弄言诵尽无所隐。” 曹操这种不治威仪不拘小节的性格也遗传给了他的儿子曹丕《世说新语》说:王粲病逝,掩埋之后曹丕对吊唁的人说,王粲生前好听驴子叫,我们每个人都叫一声来缅怀他吧!说完就学着驴子叫了起来。于是王粲的墓园里响起了此起彼伏的驴叫声。(《世说新语》里还有另外一个版本,主角是孙楚)曹氏父子的特立独行,放荡不羁并不是个案,他们给魏晋风度起到了风向引导作用,但真正推动历史的在于它对魏晋社会思想的冲击。如果我们把曹氏父子的行为看作是对儒家传统观念的颠覆,那么生活在“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的竹林七贤嵇康则是对虚伪儒家伦理道德的反抗,而阮籍则是一种不配合,东晋的风度又是在前人耳濡目染的影响下的模仿了。
再次,玄学出现,道盛儒衰。生活在正始年间的何晏和王弼相继注述《老》《庄》,立论以“天下皆以无为本”玄学由此产生。这时在曹操和仲长统等人的斗争下,神学已被逐出了哲学范畴。在玄学家的话题里已经没有了鬼神的踪影,只有圣人,圣人也只是人而已。何说圣人与人无同,“(圣人)无喜怒哀乐”王说“(圣人)应物而无累于物”。这都是人们对于个人精神的一种自省即我与自我的觉醒。到了王戎他说:“圣人忘情,最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这是对魏晋风度产生最好的诠释。圣人可以忘掉普通的感情不为情所累,天下真正能理解感情的人正是我们这种还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只有像我们这样的人才专注于七情六欲并受其煎熬。正是因为都不是圣人他们能坦然面对自己内心的情欲放浪形骸。正如冯友兰在《论风流》一文中对这种感情的描写:“但因其亦有玄心,能超越自我,所以他虽有情而无我”有情有欲超越自我才有情和欲的解脱而表现出的个性张扬。西晋时嵇康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对儒家名教表示否定,崇尚自然,行放浪形骸之事。在其《难张辽叔自然好学论》中说到“仁义”“谦让”皆“非自然之所出”,并指出儒家的传统观念是对人性的扼杀“六经以抑引为主,而人性以欲为欢”又为魏晋风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当然在当时这样说出的言论是要付出代价的。先是嵇叔夜的“每非汤武而薄孔周,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与山巨源绝交书》)再到嵇康之死。玄学的第三宗的向秀目睹了好友嵇康的死偏向于中立,郭象与其说是对玄学三宗各观点的总结和发展不如说是对统治者的妥协,甚至是利用道教来为儒生自居的司马氏的统治服务了。对魏晋风度未起本质推动,但是他们却为后来东晋的魏晋风度风格转换起了铺垫作用。至此,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矛盾冲突才趋于和谐统一。

动荡生不羁。

求推荐一本讲晋风度典故的书
答:在此,仅引述一段:凡人们的言论,思想,行为,倘若自己以为不错的,就愿意天下的别人,自己的朋友都这样做。但嵇康阮籍不这样,不愿意别人来模仿他。竹林七贤中有阮咸,是阮籍的侄子,一样的饮酒。阮籍的儿子阮浑也愿加入时,阮籍却道不必加入,吾家已有阿咸在,够了。假若阮籍自以为行为是对的,就...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
答:文学方面,汉赋体现出一种华而不实的铺张,虽然体裁上显得粗重笨拙,但却体现了极开阔的心胸和极宏伟的气势;工艺品方面,汉代在漆器、铜镜、织锦等方面达到了空前的艺术成就,因为它们是奴隶集体手工业的成果,集体手工业的特点是世代相袭,不计时间、工力。 5. 魏 晋风度 魏晋时期,占据统治地位的两汉经学崩溃,代之以...

贴窗花的起源与历史是什么?
答:起源:《史记》中的“剪桐封弟”记述了西周初期成王用梧桐叶剪成“圭”赐其弟,封姬虞到唐为侯。战国时期就有用皮革镂花、银箔镂空刻花,都与剪纸如出一辙,它们的出现都为民间剪纸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宋、元以后,剪贴窗花迎春的时间便由立春改为春节,人们用剪纸表达自己庆贺春来人间的欢乐心...

你好~ 能帮忙用“崔”“可”“依”三个字开头作诗吗~ 谢谢啦
答:崔生移家人洞天 可爱南山与北山 依然犹是晋风度 幸拜恩纶强自宽 福星甫照举欢颜 崔李题名王白诗 可能文字圣朝知 依然赤体当风立 幸卿相与久维持 福海流长无尽时

上善若水是什么意思?
答:我是晋风愿与大家在书法艺术,诗词楹联及人文知识等方面,同学习,互交流,共进步! 上善若水:重在(水)和(善)上。 上:为极,为好,为佳等等,在此词里为高尚的行为。 若:假设,好比,接近,就像,如同等等,在此词里为推崇希望所指。 先来了解(水)的寓意:水乃生命之源,水又有着双重性格,有时水似柔情,有时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