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时期的军统和中统,分别是两个什么性质的组织? 民国时期中统和军统是干什么的?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作者&投稿:孔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统局全称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电视剧上那种证件封皮上印“中统”二字是不对的,而且大小尺寸也差好多。中统成立基础是陈果夫、陈立夫兄弟为首的CC系分子掌控的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科长徐恩曾。1935年党务调查科升格为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务调查处,直属于党中央(亦即蒋系国民党中央),处长由徐恩曾担任。1937年党务调查处并入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即军统)第一处(党政处),仍由徐恩曾任处长,但一处实际上仍是独立于军统局的一个系统,这时的军统亦是老军统系统,并非一般电视剧中的新军统系统。 1938年3月29日的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蒋介石提议设立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8月,蒋介石对军事委员会调查局进行改组,调查局第一处扩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二处扩为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这才是新军统系统)。这样中统局就正式成立了。 中统局的人事组织中,由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兼任局长,但实际负责工作的则是副局长。民国三十八年败离大陆前担任局长的有陈立夫、朱家骅;担任副局长的有徐恩曾、叶秀峰。中统局内设人事科、专员室、经济调查处、交通处、统计处;以及一、二、三组(分别负责训练、党派、情报工作,所以二组直接大搞特务活动的说法也是不对的)。中统局组织设立依附于各级党部机关,在各省市设调查统计室,省以下设专员负责“统计调查”。 中统局负责除军、宪、警等军事部门外的情报安全工作。实际工作中也是基本上维持在这个范围之内的,因为军统局也不允许他干涉越权。中统局的工作重心在党政机关内部,另一个重点就是暗中打击一切反对派政党,尤其是共产党。此外对于社会舆论、思想言论也负有监控责任。(类似现在美国的FBI) 1947年中统局改名为党员通讯局,1949年改名为内政部调查局,习惯上仍称为CC或中统。内调局隶属于国民政府行政院内政部,事实上仍属蒋系中央掌控。伴随着国民政府的全面败退,中统局后来也迅速的在大陆消散了。中统局的另一个衰落原因是,权高震主,尾大不掉。蒋系中央不会允许这种不安定因素的存在,所以另外扶植了军统系统作为牵制。军统系统 军统局全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军统的成立基础是中华复兴社特务处。1932年4月1日,蒋介石命令戴笠组建该处,并担任处长,戴笠属黄埔系军人派,该处一直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同年,又成立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由戴笠兼任调查局第二处(特务处)处长。1934年7月,戴笠继邓文仪任南昌行营调查科(特务科)科长。1935年初,调查科并入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二处。 1938年8月,统计局二处扩充为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复兴社这支山寨队伍给正式招安进军委直属,并入军统局。由此军统局正式成立。的 军统局同中统局类似,由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贺耀祖兼任局长,副局长戴笠负实际责任。军统局是按军队编制的,中央机关设八处六室一所,外勤设区、站、特别组。军统局负责军、宪、警部门以及对外的情报安全工作(类似今天美国的CIA)。但是由于军统局成立后不久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形势严峻,军统局也担负了一些诸如对行政机关、交通、金融等要害部门的监控,这样后来就引起了与中统局的权限冲突。 1946年3月,该局副局长戴笠坠机死亡,6月,蒋介石对该局进行改组。由军事委员会第二厅与军统局合并组成国防部二厅(国防部由军委改组而来),厅长郑介民。原军统局核心系统改组为以毛人凤为首的国防部保密局。 军统局还有两点不得不说:一.军统局为终身特务。二.抗战期间军统局大为发展,在敌后进行了大量的破坏、暗杀活动。

国民党中统和军统各是什么机构组织,有何区别~

都是特务机构,军统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简称,是民国时期听命于蒋介石的情报特务机关之一。早期的领导人是戴笠,戴1946年死后由毛人凤继任。军统前身为军事委员会密查组特务处,于1932年成立,同年9月成立“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下辖二处,一处负责党务,二处负责特务。抗战开始后,1938年8月将一、二处分开,一处另成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即中统)。军统则交由戴笠负责。除负责刺探情报,进行反谍工作外,军统亦以刺杀等手段对付敌人。抗战期间军统曾多次刺杀投日的军政人员。1946年8月军事委员会改组成国防部,军统的正式名称亦改为国防部保密局。
1928年初,国民党在中央组织部中设立专职情报的“党务调查科”,此时,军队系统也有“参谋本部第二厅”,负责军事谍报与电讯侦测;1931年,“中华民族复兴社”(又称“蓝衣社”)的秘密核心组织“力行社”下设“特务处”,从事情报暗杀活动。1932年,党务调查科扩充为“特工总部”,1935年改组为“党务调查处”。1937年4月,徐恩曾负责的“党务调查处”与戴笠负责的“力行社”合并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由陈立夫任局长;原调查处为一处,仍由徐恩曾任处长;原力行社为二处,仍属戴笠管理。可以看出,初创阶段的国民党特务机关,组织机构变动相当频繁。
1937年七七事变全国抗战,1938年初国共达成合作,天真的人们以为,主要用于反共的国民党特务机关,大概要失业了。没想到,蒋介石却于1938年4月,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这一个局扩大成为两个局!
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一处扩大成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由朱家骅任局长,徐恩曾任副局长。这个局简称“中统”。
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二处,扩大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首任局长由陈立夫兼任,戴笠任副局长。这个局简称“军统”。

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为“中统(局)”)是国民党CC系领导人陈果夫、陈立夫所控制的全国性特务组织。“中统”是国民党党务部门控制的特务机构,与“军统”并称国民党两大特务组织。“中统”的作战对象除了中共,还包括汪伪等蒋介石的敌对政治力量。1947年4月,中统改为“党员通讯社”1949年3月,又改为“内政部调查局”,隶属于行政部内政部。
中统的职能
中统局的全称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是抗日战争时期发展起来的国民党特务机关。它和“军统”都是蒋介石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的重要工具。
中统局在国民党各省、市、县党部都有有分支机构,以党政机关、文化团体和大中学校为活动重点,特务活动遍及全国。他们网络党羽、特务的手段和对中国共产党的破坏活动无所不用其极。他们捕风捉影,乱抓乱捕,制造了许多冤狱。
1930年夏为了加强对付共产党的力量,调查科内又增设了一个“特务组”,除一般特务活动仍由采访股负责外,举凡对共产党的调查研究、密谋策划以及被认为属于最机密的情报搜集、破坏指导统由该组负责。该组的负责人由调查科采访股的得力干事顾建中担任。
1930年夏,该科也增设了一个“言文组”,其任务是负责搜集各省市的报章杂志、各种进步刊物以及国外的华文刊物,分门别类加以剪贴,逐日送科主任转部长参阅。该组由整理股干事刘清源负责。
1932年秘密成立“特工总部”,地点设在南京道署街今瞻园路132号瞻园内。该部迄1938年撤销之时止,前后共七年时间。特工总部是一个完全秘密的组织。它成立后即在各省、市、县和国民党特别党部内陆续建立了下属机构“特务室”,在上海、南京等重要地方还设立了秘密“行动区”。
1934年,蒋介石为统一特务组织,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内设立调查统计局(这与后来以戴笠为首的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是两码事),以贺耀祖为局长,陈立夫为副局长,下设3个处:一处为党务处,徐恩曾任处长;二处为军警处,戴笠任处长;三处为邮电检查处,丁默任处长。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局,BIS),中华民国情报机关之一。1938年成立,1950年解散的中华民国情报机关之一,早期的领导人为戴笠,戴笠死后,1946年,由毛人凤继任。
特工人员最多时近5万名,分布到中国国民党的军队、警察、行政机关、交通运输机构,乃至驻外使领馆,专门以监视、绑架、逮捕和暗杀等手段进行活动。军统局在许多地方设有秘密监狱和看守所。抗日战争期间,也从事一些搜集敌方情报并敌后活动。(《军统对日战揭秘》详细记录了军统人员对日情报战和暗杀活动的经过)1946年8月,军事委员会改组国防部,军统局的公开特务武装部分与军委会军令部二厅合并为国防部第二厅,郑介民任厅长;秘密核心部分组成国防部保密局,毛人凤为局长。
军统的职能
军统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简称,国民党政府为维护其独裁统治而设立的特务组织。1938年8月成立。军统前身是“军事委员会密查组”(1927年)、复兴社特务处(1932年4月)、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二处(1937年)。
主要负责人为戴笠。军统局内勤组织有军事情报、党政情报、电讯、警务、惩戒、训练和策反等八处、六室、一所;外勤组织在各在城市设“区”,在各省设“站”,在一些重要城市“特别班”。其基本组织为“组”及直属情报人员。
当年“军统局”特务,专门以监视、逮捕、绑架和暗杀等手段,进行反共活动。另一方面,军统特务在抗日战争时期深入沦陷区,制造针对日军的恐怖活动,对打击日本侵略和汉奸,起了一定作用。

中统和军统有什么区别,他们的老大分别是谁?
答:中统和军统是蒋家王朝为维护其黑暗统治设立的两大特务组织,中统老大是陈果夫、陈立夫两兄弟,负责党务思想工作 ;军统老大是戴笠,负责军队事务戴笠飞机失事坠亡后毛人凤接任。两大特务组织一“文”一“武″,为维护蒋介石的血腥统治犯下了滔天罪行。中统全称是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国民党时期军统和中统分别指什么机构、职责、领导人?
答:军统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简称,国民党统治集团为维护其统治而设立的特务组织。1938年8月成立。前身是“军事委员会密查组”(1927年建)、复兴社特务处(1932年4月建)、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二处(1937年建)。主要负责人为戴笠。军统局内勤组织共有八处、六室、一所;外勤组织在各...

民国时期军统和中统有什么区别?
答:军统,全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前身为复兴社特务处,隶属民国军队系统,由军队高级将领兼任局长、副局长主持工作。著名的“戴老板”戴笠就是军统局主持工作的副局长,在他上面还有一位挂名、不管事的局长。民国后期,军统被“肢解”,公开部分改编为国防部二厅、特务部分改编为国防部保密局。中统...

国民党的中统和军统
答:抗战开始后,1938年8月将一、二处分开,一处另成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即中统)。军统则交由戴笠负责。除负责刺探情报,进行反谍工作外,军统亦以刺杀等手段对付敌人。抗战期间军统曾多次刺杀投日的军政人员。1946年8月军事委员会改组成国防部,军统的正式名称亦改为国防部保密局。1928...

什么是中统?什么是军统?
答: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局或中统,为中国国民党的主要情报机构之一。1947年,该机构更名为中国国民党党员通讯局。该机构为今法务部调查局的前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局或军统,是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的情报机关之一,在1938年至1946年间隶属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1946年...

民国时期的军统和中统是什么意思
答:军统局在许多地方设有集中营、秘密监狱和看守所,囚禁中国共产党人。中统指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是国民党C.C系领导人陈果夫、陈立夫所控制的全国性特务组织。“中统”是国民党党务部门控制的特务机构,与“军统”并称国民党两大特务组织。“中统”的作战...

中统和军统
答:一是调查工作人员(简称调工);二是特种情报工作人员简称特情人员;三是党员调查网(简称cc党网,又称党员通讯网),是在中国国民党党内进行防共和监视其内部人员的监察人员;四是通讯员,是中统局在各机关、学校、企业内部发展的工作人员。中国国民党设立的特务组织。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简称。1...

中统与军统有什么区别?
答:中统的全称是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军统的全称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是国民党CC系领导人陈果夫、陈立夫所控制的全国性特务组织。“中统”是国民党党务部门控制的特务机构,与“军统”并称国民党两大特务组织。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中华...

党通局,中统,军统都是怎么回事儿
答: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要求实现和平、民主,反对国民党独裁专政,中统制造了一系列政治事件,破坏和镇压民主爱国运动。中统局于1947年改名为党员通讯局,1949年改名为内政部调查局。由于中统与军统在争夺秘密工作的主导权上,进行了长期的明争暗斗,双方的合作非常有限。国民党逃台后,蒋介石对两个特务组织进行...

什么是正统,军统,中统,和都统???
答:正统是正宗的意思,意味着得到众人对其某种身份地位的承认 中统和军统分别是中央统计局和军事统计局的简称,都是国民政府的情报特务机关,后来被保密局取代 都统是武职官名。始见于前秦。建元十九年(383),苻坚兴兵攻东晋,征富家子弟年二十以下者三万余骑,置少年都统一人领之。唐及辽、金亦置。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