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的教育思想 何为墨子的教育思想?

作者&投稿:边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墨子的教育思想是“艰苦实践、服从纪律”。具体为:

1、墨子重视环境和教育对于人性形成的重要作用。

墨子提出了著名的“素丝说”,认为人性如素丝,以素丝和染丝为喻,形象地说明环境、教育对人性形成的重要性。

2、墨子主张以“兼士”作为教育的培养目标,通过他们去实现贤人政治。

墨子认为兼士应该具有知识技能、思维论辩和高尚道德三项要求。其中道德高尚尤为重要。唯有如此,兼士才能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己任,不分彼此、亲疏、贵贱和贫富。

3、在教育内容方面,墨子除了主张进行政治和道德教育、文史知识教育之外,还特别重视科学技术知识教育和培养思维能力的教育。

前者包括生产和军事科学技术知识教育以及自然科学知识教育,目的在于训练和形成逻辑思维能力,善于与人进行论辩,说服别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与儒家主张“六艺”教育相比,这是墨子在教育内容方面的一个重要创造。

4、在教育原则和方法上,墨子不赞同儒家的方法,而是提倡积极主动地去说教。

扩展资料

墨子的教育教学方法:

1、不扣必鸣

墨子不赞同儒家即消极等待的教育方法,强调主动教育。他认为强调学生的知识和心理准备固然不错,但未免太不主动了,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即使人们不来请教,教师也应该主动地上门去教。这种以教人为己任的精神是很可贵的。

2、述而且作

墨子认为:对于过去好的东西要继承,对现在有价值的就应当进行创造。这样才能使全人类的知识不断增进。由此可看出墨子认识到人类的创造继承发展是有一个过程的,它提倡每代人和每个人都应当有所作为。 

3、言行一致

墨子强调言行一致。墨子认为,凡是说话不守信用,心无诚意,在行动上必然不果断。

在学术研究上,墨子同样强调实践,知识是从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得来的。人民群众的实践是知识的来源,某个人的新发现,需要以过去或现在群众已有的关于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为基础。

墨子还创立了语义的科学实验法,在训练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如墨经中的小孔成像实验,证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具有某种超越其时代的现代风格。对墨家吃苦耐劳、艰苦实践的精神,当时和后来各家都十分叹服。

4、量力而为 

墨子在教学中还提出了量力性原则。他认为一个学生的精力是有限的,难以同时进行几个方面的学习,所以就应该量力而学。量力原则不但是对学生的提醒,同时也是对教师的要求。

对教师而言,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阶段、知识结构和心理发展上的阶段性特点和个体差异,从而对学生实施既因材又量力的教育。

在中国教育史上,墨子是第一个明确提出量力性教育原则的人,也是在世界教育史上首创这一原则的教育。它比西方近代量力性原则的提出早了两千多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墨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墨子的思想



墨子的教育思想  墨子重视环境和教育对于人性形成的重要作用。他提出了著名的“素丝说”,认为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以素丝和染丝为喻,形象地说明环境、教育对人性形成的重要性。所以,他强调“染不可不慎也”。从“兼相爱,交相利”的社会理想触发,墨子主张以“兼士”作为教育的培养目标,通过他们去实现贤人政治。兼士应该具有知识技能、思维论辩和高尚道德三项要求。其中道德高尚尤为重要。唯有如此,兼士才能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己任,不分彼此、亲疏、贵贱和贫富,对所有人都能做到“饥则食之,寒则衣之,疾病侍养之,死丧葬埋之”。在教育内容方面,墨子除了主张进行政治和道德教育、文史知识教育之外,还特别重视科学技术知识教育和培养思维能力的教育。前者包括生产和军事科学技术知识教育以及自然科学知识教育,目的在于训练和形成逻辑思维能力,善于与人进行论辩,说服别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与儒家主张“六艺”教育相比,这是墨子在教育内容方面的一个重要创造。在教育原则和方法上,墨子不赞同儒家“拱己以待”的方法,而是提倡“虽不叩必鸣”,应该积极主动地去说教。也不满意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方法,而是强调“古之善者则述之,今之善者则作之”,今天的教育方法与古代不同,必须重在创造。他重视实践在教育中的作用,认为“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他还注意到施教过程中应顾及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做到“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他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明确提出量力而行原则的教育家。与儒家教育异趣的墨子教育思想,包含了许多合理的内容,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墨子重视环境和教育对于人性形成的重要作用。
他提出了著名的“素丝说”,认为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以素丝和染丝为喻,形象地说明环境、教育对人性形成的重要性。所以,他强调“染不可不慎也”。从“兼相爱,交相利”的社会理想触发,
墨子主张以“兼士”作为教育的培养目标,通过他们去实现贤人政治。兼士应该具有知识技能、思维论辩和高尚道德三项要求。其中道德高尚尤为重要。唯有如此,兼士才能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己任,不分彼此、亲疏、贵贱和贫富,对所有人都能做到“饥则食之,寒则衣之,疾病侍养之,死丧葬埋之”。
在教育内容方面,墨子除了主张进行政治和道德教育、文史知识教育之外,还特别重视科学技术知识教育和培养思维能力的教育。前者包括生产和军事科学技术知识教育以及自然科学知识教育,目的在于训练和形成逻辑思维能力,善于与人进行论辩,说服别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与儒家主张“六艺”教育相比,这是墨子在教育内容方面的一个重要创造。在教育原则和方法上,墨子不赞同儒家“拱己以待”的方法,而是提倡“虽不叩必鸣”,应该积极主动地去说教。也不满意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方法,而是强调“古之善者则述之,今之善者则作之”,今天的教育方法与古代不同,必须重在创造。他重视实践在教育中的作用,认为“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他还注意到施教过程中应顾及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做到“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他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明确提出量力而行原则的教育家。与儒家教育异趣的墨子教育思想,包含了许多合理的内容,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dbj同学已经回答的非常好了,我略作补充,希望楼主给他满意回答。墨子的《丝染》篇,后世多疑为被添加之作,但从思想的出处等来看,《丝染》应该是属于墨家的文章。总的来说,墨家倡导培养复合型人才,这从墨家经典《墨经》对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等各领域的贡献即可看出。我在百度的一篇回答中(具体哪篇记不得了),曾说过,墨家重视培养三种人:1、研究者(负责研究思想、整合内部等的)2、传道者(在各地方做官,以及在各国宣讲墨家思想的人)3、社会实践者(其中包括在手工业、农业、科学研究、军事、武术等各方面突出的人才,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观点,可以认为是当时掌握社会先进生产力的一部分人)。这些人实际都是对社会建设有重要作用的人,尤其是第三种,是墨家与其他诸家不同的地方。不过我自己也有个好奇的地方,如果你有机会帮我问问你们老师,为什么墨家的经典中关于医疗技术的记载相对较少,因为在我的幻想中,最能兼爱世人的无非是保证温饱、财物施舍、解疾除痛、心理教育。墨家对那么多的科学都有丰富的研究,但是为什么就没有医疗的呢?还是我孤陋寡闻了,希望好心的学友看到,也能帮我解答下~如果需要分,告诉我,我单独提问就行~!

墨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

墨子还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将毕生的精力贡献给了教育事业,其足迹遍布当时各国。他在其一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学理论。他在主张教育救世的同时,还非常注重要求学生学以致用。他的弟子学成后,多往各诸侯国从政为官,或留在墨家团体中从事教育。随着墨子学生的增多以及在社会上影响的增大,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墨子为领袖的有严密组织的社会政治团体,即墨家学派。

墨子的教育思想
墨子的教育思想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出身农民的哲学家,更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尊称为“科圣”。墨子的贡献十分庞杂,那么墨子在教育基础知识当中的考点,大家知道多少呢?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了解教育基础知识中的墨子。

1.教育思想:

以“兼爱”,“非攻”为基本主张。提倡:“兼相爱,交相利”。

2.教育目的:培养出兼士或贤士

那么什么是兼士呢?其实就是实现“兼相爱,交相利”社会理想的人。

那么如何判断兼士呢?墨子提出了三条标准:“博乎道术”、“辩乎言谈”、“厚乎德行”。也就是说,要判断一个人要从知识技能、思维辩论和道德这三个维度综合来进行考虑。

3.教育的作用: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4.教育内容:

(1)政治和道德教育

(2)科学和技术教育:点线面的概念、十进制、

(3)文史教育

(4)培养思维能力

5.教育方法:

虽然墨子本人受过不少儒家思想的熏陶,但是其教育方法却有独树一帜之感,与儒家学派有着较大区别。

(1)主动:“虽不扣则必鸣也”

这一点与孔子倡导的“不扣不鸣”以及《学记》中的“扣之以小者小鸣,扣之以大者大鸣”不同,补足了儒家学派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

(2)创造:批判儒家“述而不作”;主张“古之善者则述之,今之善者则作之,欲善之益多也”。

(3)实践:儒家“听其言观其行”强调思想动机;墨家:“合其志功而观焉”志指的是动机,功指的是是效果,主张以动机与效果的统一去评价人的行为。

(4)量力:“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如从事焉”、“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

墨子是中国教育史上首先明确提出“量力”这一教育方法的人。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
答: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在道德修养方面,他提出树立志向、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学而知之”是孔子教学思想的主导思想;主张不耻下问、虚心好学的同时,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同时还必须“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

孔子的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最光辉的思想,应该是"有教无类".在孔子之前,贵族阶层垄断了文化教育权,平民阶级没有受教育的可能,教育仅仅是局限在最高统治阶层范围之内的事,办教育的目的,也只是为统治者培养接班人.学校的贵族化,阻碍了文明的普及与发展,也扼杀了平民百姓的求知欲望.孔子从三十...

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答:孔子的政治思想以“仁”为核心,可以说“仁”是儒家学派的精髓,同时也体现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仁者,爱人”的平民思想是孔子“有教无类”教育思想的直接来源,在儒家的思想中,认为众生平等,无贵族与庶民之分,因此教学也不应有阶级之分,而应为民众所...

孔子的德育思想对我们当今道德教育有哪些启示?
答:一、德育为主的教学内容 孔子的教育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包括德、智、体、美,而以德育为主。由此我们看到他的教育内容与我们目前提倡的「德育为先,实用为主」的思想是吻合的。多年来的办学经验已验证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两千五百年前孔子就认为教育要从做人开始。首先要有崇高的...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有哪些方面?
答:孔子的教育思想:1、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2、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从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修养,所以孔子强调学校...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主张?
答: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主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本教育:孔子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使人具备德、智、体、群等多方面的素养。他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培养人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观念,提倡从善、尚德、仁爱、忠信等伦理道德价值观。以文化为核心:孔子强调文化的重要性...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
答:孔子的7个教育思想如下:1、关于教育作用:提出“庶、富、教”的观点,认为人口,财富,教育是立国的三个要素。孔子认为教育对国家稳定、社会的发展有作用。2、关于教育对象: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3、关于教育目的:...

孔子提出的主要教育思想和学习方法是什么?
答:1、教育思想: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他主张“学而优则仕”,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从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修养,所以孔子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

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是什么?
答:孔子的哲学思想:1、以“仁”为核心的 哲学思想。2、以“德”为核心的 政治思想。3、以“仁”、“得”观点贯彻始终的伦理思想。4、以“有教无类”为核心的 教育思想。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

我们应如何评价孔子的教育思想、
答:孔子在教育上提倡“有教无类”,打破了奴隶社会“学在官府”、只允许贵族子弟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使平民子弟也有了受教育的机会。这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对推动我国文化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