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瀑布》 《瀑布》叶圣陶。(要全文的)

作者&投稿:伊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瀑布》

作者:叶圣陶

【全文】

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山路忽然一转,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扩展资料

1、《瀑布》赏析:

《瀑布》是一首包含深情的风景诗,通过对瀑布的生动描写,突出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之情。全诗共三节,分别描写听见瀑布的声音、远看瀑布及近看瀑布的情景。

这首诗语言简练,韵味十足,比喻生动,词句贴切,描绘了瀑布的雄伟壮丽,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诗句使用叠句、对偶和排比,十分富于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

2、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江苏苏州人。原名叶绍钧,现代作家、教育家、编辑家。1911年11月,改为现名叶圣陶。笔名有叶锦、圣陶、斯提、桂山、秉丞、郢生等。1911年中学毕业后,成为乡镇小学教师。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1923年)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1929年)。

其他作品还有:短篇小说集《隔膜》(1922年)、《火灾》(1923年)、《线下》(1925年)、《城中》(1926年)、《未厌集》(1928年)等。在长期的编辑生涯中,先后主编或编辑过《诗》杂志、《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中学生文艺》、《国文月刊》、《开明少年》、《笔阵》、《国文杂志》、《中国作家》等多种重要的文学、语文教育刊物和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撰写过十多本语文教育方面的论著,为语文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原文:

还没看见瀑布,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山路忽然一转,

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

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扩展资料:

《瀑布》是一首包含深情的风景诗,通过对瀑布的生动描写,突出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之情。

全诗共三节,分别描写听见瀑布的声音、远看瀑布及近看瀑布的情景。这首诗语言简练,韵味十足,比喻生动,词句贴切,描绘了瀑布的雄伟壮丽,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诗句使用叠句、对偶和排比,十分富于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

叶圣陶(1894-1988),江苏苏州人。原名叶绍钧,现代作家、教育家、编辑家。1911年11月,改为现名叶圣陶。笔名有叶锦、圣陶、斯提、桂山、秉丞、郢生等。1911年中学毕业后,成为乡镇小学教师。

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是文学研究会在创作上最有成绩的作家,也是五四时期除鲁迅之外最重要的现实主义小说家。

创作了多种重要的文学、语文教育刊物和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撰写过十多本语文教育方面的论著,为语文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曾经发现培养和举荐过一批青年作者,如巴金、丁玲、戴望舒等。1980年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瀑布



还没看见瀑布,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山路忽然一转,
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
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还没看见瀑布,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山路忽然一转,
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
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顺便提醒一下,提问时,要把问题讲清楚,这样别人就会更准确地回答你的问题,那你也就可以得到最完善的答案!

12
中国十大瀑布
中国十大瀑布指的是由“2011游客最喜爱的中国十大瀑布旅游胜地评选活动”于2011年4月3日评选。本次评选活动由蛙悟旅游网、腾讯网旅游频道和凤凰网浙江频道联合开展,旨在引导旅游者参与高质量瀑布休闲旅游,助推旅游消费品牌化。[1]

中文名
中国十大瀑布
包括
贵州黄果树瀑布
包括
贵州赤水瀑布
包括
四川螺髻九十九里温泉瀑布
包括
四川九寨沟树正瀑布
贵州黄果树瀑布
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是贵州第一胜景,中国第一大瀑布,也是世界最阔大壮观的瀑布之一。景区内以黄果树大瀑布(高77.8米,宽101.0米)为中心,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等科学手段,测得亚洲最大的瀑布———黄果树大瀑布的实际高度为77.8米,其中主瀑高67米;瀑布宽101米,其中主瀑顶宽83.3米。,分布着雄、奇、险、秀风格各异的大小18个瀑布,形成一个庞大的瀑布“家族”,被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评为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群,列入世界吉尼斯记录,是国家AAAAA景区。黄果树大瀑布是黄果树瀑布群中最为壮观的瀑布,是世界上唯一可以从上、下、前、后、左、右六个方位观赏的瀑布,也是世界上有水帘洞自然贯通且能从洞内外听、观、摸的瀑布。
共4张
中国十大瀑布
贵州赤水瀑布
赤水十丈洞大瀑布堪与黄果树大瀑布媲美,瀑高76米,宽80米,被专家学者誉为“神州又一瀑布奇观”,是我国最佳瀑布奇观之一。
共4张
中国十大瀑布
赤水大瀑布景区(又名十丈洞景区)位于贵州省赤水市南部风溪河上游,离城区三十余公里,是国家AAAA级风景区,赤水国家级风景区名胜区的重点组成部分。[2]
四川螺髻九十九里温泉瀑布
螺髻九十九里位于凉山州首府西昌市以南39公里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螺髻九十九里是螺髻山景点最为集中的区域,是螺髻山的核心景区,与邛海湿地、泸沽湖并称为凉山州三大必游景点。核心景区纵长九十九里,一里一个景,故名螺髻·九十九里。螺髻·九十九里由百瀑谷、螺髻第一峰、云端之上、原始森林四大景观群组成。百瀑谷自然天成、林木葱郁、花木俊秀、灵崖异石、飞瀑流泉,这里瀑布成群,且形态各异,如彩虹瀑布、孔雀瀑布等。螺髻九十九里温泉瀑布集观赏、养生、娱乐于一体,是螺髻山五绝之一。[3]
螺髻九十九里
四川九寨沟树正瀑布
从沟口经魔鬼岩过树正群海,再向上二、三里路,游人便闻水声轰轰,震耳欲聋,雾气阵阵,扑面而来。定神一看,一条阔50来米,高20余米的瀑布,正从古树丛中奔腾而处,瀑面之上,又有不少树木阻挡分流,这个出没于悬崖树林之中的瀑布,便是树正瀑布。
共4张
中国十大瀑布
这种奇特的瀑布景观,的确足以令游历甚广的人惊叹不已。那翻着雪浪的瀑布,与苍劲古老的树木一动一静,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然而又组合成一幅和谐的天然图画。有人这样形容树正瀑布的奇丽神妙之景色:只见枝叶葱绿的古木那弯曲着的躯干半浸在瀑布中,任凭白花花的瀑布冲刷着,宛若一个个头披秀发,裸露玉体的仙女,在圣水中尽情地沐浴嬉戏。大自然的神奇景色,有时竟能使人若身置伊甸乐园之中!
四川阿坝牟尼扎嘎瀑布
扎嘎瀑布,距松潘县城40公里,位于牟尼景区三联村后寺沟内。
扎嘎,藏语意为白岩上的激流。扎嘎瀑布是牟尼沟风景区两大景观之一。扎嘎瀑布位于扎嘎沟尾的扎嘎山下,扎嘎瀑布起点海拔3270米,落点海拔3176米,瀑高93.7米,瀑面宽35~40米,夏季流量2~5立方米/秒。为台阶式瀑布,夏季流量23立方米每秒。瀑布上游是湖泊,下游是阶梯式河床,湖水从巨大的钙化梯坎上飞速写速跌落,经三级钙华台阶跌宕而下,冲击于巨大的钙华石壁,形成巨幅瀑身,声闻十里,如战鼓擂动,如万马奔腾。

叶圣陶的《瀑布》阅读答案~

作者是按(远)及(近)顺序描写瀑布的,把瀑布的声音写成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把瀑布的形状比作(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一座珍珠的屏 )。
用“好像……好像……”写一句话。
(天上的云好像小猫,又像小狗。)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热爱瀑布)感情。
是基础训练的小试卷上的,我考过

一、原文
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山路忽然一转,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二、作品简介
《瀑布》是一首包含深情的风景诗,通过对瀑布的生动描写,突出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之情。全诗共三节,分别描写听见瀑布的声音、远看瀑布及近看瀑布的情景。
这首诗语言简练,韵味十足,比喻生动,词句贴切,描绘了瀑布的雄伟壮丽,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诗句使用叠句、对偶和排比,十分富于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

扩展资料一、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江苏苏州人。原名叶绍钧,现代作家、教育家、编辑家。1911年11月,改为现名叶圣陶。笔名有叶锦、圣陶、斯提、桂山、秉丞、郢生等。1911年中学毕业后,成为乡镇小学教师。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
我国的第一个童话《稻草人》是他写的。1919年加入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开始发表小说、新诗、文学评论和话剧剧本。1921年与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共同举起“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旗帜。
“五卅”运动,与胡愈之等人创办《公理日报》,进行反帝爱国宣传,后又主编中国济难会的《光明》半月刊。1923年任商务印书馆编辑。1930年任开明书店编辑。“九一八”事变后,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1939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1946年后参加爱国民主运动,任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1949年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
二、作品
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1923年)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1929年)。其他作品还有:短篇小说集《隔膜》(1922年)、《火灾》(1923年)、《线下》(1925年)、《城中》(1926年)、《未厌集》(1928年)等。
在长期的编辑生涯中,先后主编或编辑过《诗》杂志、《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中学生文艺》、《国文月刊》、《开明少年》、《笔阵》、《国文杂志》、《中国作家》等多种重要的文学、语文教育刊物和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书.
撰写过十多本语文教育方面的论著,为语文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曾经发现培养和举荐过一批青年作者,如巴金、丁玲、戴望舒等。1980年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叶圣陶的《瀑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对生活的热爱和渴望,他所些的美和他所再的那个时代正是个反比例

瀑布叶圣陶里面的声音有哪些
答:浪涌上岸滩的声音和风吹过松林的声音。《瀑布》叶圣陶是一首包含深情的风景诗,通过对瀑布的生动描写,突出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之情,里面的声音有浪涌上岸滩的声音和风吹过松林的声音。这首诗语言简练,韵味十足,比喻生动,词句贴切,诗句使用叠句、对偶和排比,十分富于节奏...

瀑布叶圣陶,第一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瀑布叶圣陶,第一段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作手法是侧面描写。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山路忽然一转,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

叶圣陶先生的瀑布的读后感怎么写?
答:今天我读了《瀑布》这个是叶圣陶写的,第一段表示了还没有看见瀑布,就听见瀑布的水,从上面哗啦哗啦的流下来。第二段写了,山路突然一转,看见了瀑布的全身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第二段让我学会了一个词语“千丈青山”还让我知道了瀑布里面有一道白银。

瀑布里那一句是比喻句
答:比喻句: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这句话把瀑布的声音比喻为叠叠的浪,阵阵的风,形象又生动。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瀑布》作者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是现代...

叶圣陶的《瀑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应该就是表达对中国大好河山的喜爱和对瀑布的喜爱其他应该没有了这只是一个写物诗

二年级语文下册中《瀑布》的作者是叶圣陶吗
答:二年级语文下册中《瀑布》的作者是叶圣陶吗?是叶圣陶。叶圣陶: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1894--1968),名绍钧,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

叶圣陶的瀑布仿写
答:《瀑布》洪源 要下山,要出谷!一声呐喊,从云崖扑下,哪怕它粉身碎骨!向往着浩浩江河,茫茫大海,思念着展翼的风帆,击浪的桡橹.啊,全凭一腔燃烧的信念,脚下,才开辟出一条奔腾的生命之路!满意的请采纳哦!

叶圣陶笔下的瀑布和李白笔下的望庐山瀑布是一个地方吗
答:是的,都是庐山瀑布。瀑布 (叶圣陶诗歌)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山路忽然一转,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二年级北师大版的叶圣陶写的瀑布怎么仿写
答:仿写《瀑布》我不由得停下了笔,向窗台望去。从未见过生命里这样顽强的它,只见一抹新绿,在饱经风霜的枝干上点缀出一种生命的色彩,它并不明显,更提不上引人注目,但在我心目中,他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光芒。上前去,轻轻抚摸,可以看见树叶清晰的脉络。一种柔软的,舒适的感觉在指间流淌,仿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