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从军征》作者简介 十五从军征作者资料

作者&投稿:钮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十五从军征》的作者为无名氏。

《十五从军征》出自《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此诗描绘了一位在外征战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种种场景,暴露了古代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于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对于人性的损害,具有一定的史诗意义。诗境被一种怨愁情绪所弥漫,基调极为悲凉。 

据《乐府古题要解》,《十五从军征》晋代已入乐。在它被用为横吹曲辞以前,是否曾入乐,已难查考。此诗原来或许是汉魏间大动乱时代的民歌,是为控诉残酷繁复的兵役制度而创作的。

全诗(节选)如下: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遥看 一作:遥望)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译文如下:

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从军出征,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在乡间路上遇到同乡人,问:“我家里还有那些人健在?”

远远看去那就是你家,但已经是松柏青翠,坟冢相连了。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词句注释如下:

⑴始:才。归:回家。

⑵道逢:在路上遇到。道,路途上。

⑶阿(ē)谁:古人口语,意即“谁”。阿,发语词。

⑷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遥看:远远地望去。

扩展资料: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十五岁从军,到八十岁才退伍归来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悲惨情景,揭露了封建社会中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于人性的损害,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作品真实,深刻,催人泣下。

作品开篇即不同凡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他“十五从军征”,奔赴何处,诗中未作说明;其军旅生活如何,战况怎样,诗中也均未交代。

这就给读者留下众多想象的空间。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他“从军征”,系出于战事,一去就是数十年。“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八十岁是虚写,写出从军时间之长,兵役的繁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五从军征



  1、《十五从军征》原作者不得而知,这首诗出自《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由北宋郭茂倩所编。
  2、原文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3、译文
  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路遇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出,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送给谁吃。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4、简析
  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谋篇结构,巧妙自然。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急想知道“家中有阿谁?”,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返回家中,景象荒凉,了无一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这些又归结为表现揭露黑暗社会现实的诗之主题。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质朴,且以哀景写哀情,情真意切,颇具特色,也颇能体现汉乐府即景抒情的艺术特点。

贺知章,字季真,会稽永兴人。少以文词知名。擢进士,累迁太常博士。开元中,张说为丽正殿修书使,奏请知章入书院,同撰六典及文家。后接大常少卿,迁礼部侍部,加集贤院学立,改授工部恃郎。俄迁秘书监。知章性放旷,晚尤纵诞,自号四明狂客。醉后属词,动成卷轴。更善草隶,人共传宝。天宝初,请为道士还乡里,诏赐镜湖剡川一曲,御制诗以赠行,皇太子已下咸就执别。年八十六卒。肃宗赠礼部尚书。诗一卷。

没有确切的作者
它属于两汉的乐府 是宫廷的音乐而已

少年从军,退役后在家务农享老

《十五从军征》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作品真实、深刻、令人感愤,催人泣下。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1678210.html?an=0&si=4

作者:无名氏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的叙事诗,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作品真实、深刻、令人感愤,催人泣下。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开篇便不同凡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他十五从军征,奔赴何处,诗中未作说明;其军旅生活如何,战况怎样,诗中也均未交代。这就给读者留下众多想象的空间。

十五从军征出自哪里
答:《十五从军征》出自《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作品原文:十五从军征朝代:两汉作者:佚名原文: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遥看 一作:遥望)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十五从军行和出塞的教案
答:《出塞》代表了这种风格。它被推为唐人七言绝句的压卷之作,这是一个重要因素。[解题]B项分析不当。诗中写到“龙城飞将”,是表达一种愿望,一种对古代英雄的向往,又是借古讽今的。作者认为只要有像李广那样的将领威镇边关,边烽自息,其中就隐含着对唐王朝不善用人和边将腐败无能的不满。http...

求一些文言文的翻译例句.
答:原文: 标题:十五从军征 作者或出处:《汉乐府民歌》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里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译文或注释:十五...

舂谷持作饭下一句
答:十五从军征_(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作者:佚名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赞美狗狗高雅的诗句
答:4、送道者【作者】贾岛【朝代】唐 独向山中见,今朝又别离。一心无挂住,万里独何之。到处绝烟火,逢人话古时。此行无弟子,白犬自相随。5、十五从军征【作者】佚名【朝代】汉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

我需要汉 隋唐宋元明 清朝的古诗各两首
答:汉朝: 汉乐府民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其中有些诗揭露了官僚贵族的豪奢与残暴,反映了劳动人民 生活的痛苦,展现了汉代社会尖锐的阶级对立,传达出被压迫人民愤怒反抗的呼声。如《相逢行》、《妇病行》、《东门行》等;有些诗反映了战争和徭役带给人民的痛苦和灾难,如《十五从军征》、《战城南》...

十五从军征的名句赏析
答:十五从军征作者:佚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

十五从军征主旨及作家简介
答:《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作品真实、深刻、令人感愤,催人泣下。2、本诗的作者:因为这首诗是乐府诗集当中的一首,就是古代的乐官在民间采集而来的是个素材经过整理,才有了这部《乐府诗集》。这首诗的...

十五从军征作者是谁?
答:《十五从军征》作者未知,无从考证。《十五从军征》是一首乐府诗,出自《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该诗句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兵役制度的民歌,反映了百姓在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十五从军征》开头直入主题,统摄全篇。《 十五从军征 》读后感 《十五从军征》中的一个老兵在80岁时终于...

十五从军征是描写哪个朝代的生活
答:《十五从军征》是汉代乐府诗,描写的是汉代返乡老兵的生活。出自《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描绘了一个在外征战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种种场景。这首乐府诗不仅抒发了这一老兵“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的黑暗,具有一定的史诗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