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为联络大月氏而出使西域,那么他的目的达到了吗?

作者&投稿:乘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丝绸之路是西汉时期开辟的,从汉朝直至欧洲地中海地区的一条重要经济走廊,然而历史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带有偶然性,张骞西行的真正目的是联合匈奴的敌国——大月氏共同牵制匈奴。

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胡奴甘父俱出陇西。

上述记载出自《史记·大宛列传》,讲的就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直接原因——大月氏曾经是北方的强国,史书中说它强盛之时“控弦者可一二十万”,但是正在它强盛之时,却有一个狠角色崛起了——匈奴的冒顿单于。冒顿单于的故事国史君(国史通论)曾经在之前文章中有过详述,他崛起之后很快就消灭了曾经压迫匈奴的东胡,并且驱逐了大月氏,吞并了楼烦,收复了秦朝大将蒙恬所占领的匈奴故地。

冒顿单于死后,他的儿子老上单于即位,老上单于又继续出击大月氏,并且杀掉月氏王,将他的头颅做成饮酒器,整个大月氏政权整体向西迁移(及冒顿立,攻破月氏,至匈奴老上单于,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及为匈奴所败,乃远去)。

正是在此时,已经决心与匈奴斗争到底的汉武帝在匈奴俘虏口中得知了大月氏与匈奴的敌对状态,于是他决定派使者出使西域以联络大月氏,两国一东一西联合牵制匈奴,这位奉命西行的使者就是著名的张骞了。这一年是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

张骞的出使并不顺利——想要到达大月氏就必须得穿越匈奴的领土,正是在这段途中,张骞被匈奴人所俘虏并关押了十余年,在此期间匈奴多次劝降张骞,但他都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留骞十余岁,与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在匈奴看管稍微松懈之时,张骞与随从乘机逃脱。他们逃到大宛之后得到了大宛的帮助最终顺利抵达了大月氏。但是此时的大月氏已经“乐不思蜀”了,他们觉得现在的生活已经很好了,为什么非得要去复仇呢(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所以,张骞此次出使大月氏乃是“不得要领”而还,在回归途中他们再次被匈奴俘虏,再次侥幸逃脱,他们一行百余人,在西行十三年之后,仅仅张骞和匈奴向导堂邑父两人回到了汉朝。这一年是汉武帝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

张骞回国之后向汉武帝汇报了西域各国的风土人情以及政治、军事情况,汉朝终于了解了西域各国对匈奴的关系。在汉朝倾全国之力与匈奴作战之时,汉武帝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所以,为了宣扬国威以及联络匈奴的敌国乌孙,汉武帝在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再次派张骞出使西域,这次张骞带着三百余名随从以及大量财物。在张骞的第二次西行之后,丝绸之路才逐渐被开发出来。



没有达到他当时的目的是为了找到别的国家和自己国家一起牵制匈奴,但是当他千辛万苦到达其他邻国说明来意以后,其他领国却觉得自己现在的生活很满意,并不想找匈奴报仇,所以他的目的并没有达到。

张骞为联络大月氏而出使西域,他的目的达到了,因为在汉代的时候,西域人对中原人都是非常陌生又神秘的地方,而且张骞只带了300多人来,所以被囚禁了他的目的没达到。

我想张骞出使西域,他的目的是达到了的。虽然说过程可能比较长远,但是她很好的了解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为打败匈奴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从历史记载来看,他的目的应该是达到了,因为他主要的目的就是共同牵制匈奴,而史料记载匈奴确实是被成功的牵制住了。

~

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和责献丝绸之路的故事
答: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促成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交通线——丝绸之路,从长安经河西走廊,再分为南北两道,南道是出阳关(今甘肃敦煌西南)西行,经鄯善(今罗布淖尔附近),沿昆仑山的北麓,经过于阗(今和田)、莎东、蒲犁(今塔什库尔干),逾葱岭,至大月氏,再西行到安息和地中海的大秦(今罗马共和国),或由大月氏向南入身毒(印...

张骞出使月氏 翻译
答:张骞说:“替汉朝出使月氏,而被匈奴封锁道路,不让通行,现在逃亡到贵国,希望大王能派人带路,送我们去,假如能够到达月氏,我们返回汉朝后,汉朝送给大王的财物,一定多得不可尽言。”大宛认为可以,就送他们去,并为他们派遣了翻译和向导。送到康居,康居用传车将他们送到大月氏。这时,原来的...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和目的分别是什么
答:前119年),目的是联络乌孙,汉军进军漠北与匈奴决战。张骞出使西域又称张骞通西域,指的是汉武帝时期希望联合月氏夹击匈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各国的历史事件。张骞出使西域本为贯彻汉武帝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之战略意图,但出使西域后汉夷文化交往频繁,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四周传播。

张骞出使西域的任务 (公元前138年)的任务
答:这些地理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开拓西南地区打下了基础。同时也证明,张骞设想的路线是完全正确的,只是由于社会条件的局限,未能实现。公元前119年,汉王朝为了进一步联络乌孙,断“匈奴右臂”,便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这次,张骞带了三百多人,顺利地到达了乌孙。并派副使访问了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是人人都所熟悉的,那么你会概括一下它的故事吗?_百...
答: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汉通西域,虽然起初是出于军事目的...

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结果、影响?
答:张骞建议再次出使西域联络乌孙.于是汉武帝任命张骞为中郎将,率领队伍向西域进发.到达乌孙时,正遇上其内乱,乌孙无意东归.原定目的虽未达到,张骞派副使访问了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国.汉通西域,虽然起初是出于军事目的,但西域开通以后,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军事范围.从西汉的敦煌,出玉门关,进入新疆...

张骞通西域的原因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张骞一次出使西域回汉后,向汉武帝报告了自己出使过程中所了解到的情况,"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而兵弱而贵汉财物,其北有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且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重九泽,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天子欣然,以骞言为然,乃令骞因蜀犍为...

张骞出使西域做了什么?
答:张骞这次出使西域,一共用了13年的时间,与他一同出去的100多个人,回来的时候,只剩下两个人了。回到汉朝以后不久,张骞又对汉武帝说,匈奴和大月氏中间还有一个乌孙国,也被匈奴征服了,对匈奴不满,汉朝如果派使臣带上大量财物去联络,与乌孙国结为兄弟国,可以割断匈奴的右臂。汉武帝接受了张骞的...

张骞通西域有怎样的典故?
答:后来,大月氏为匈奴所破,两迁至伊犁河流域;乌孙在匈奴的帮助下,又将大月氏人逐出伊黎河流域,于其地重建家园。武帝时乌孙强盛,“不肯复朝事匈奴,匈奴遣兵击之,不胜”。因此,汉武帝对于张骞的建议很是赞同,于是拜张骞为中郎将(负责统领皇帝侍卫的高级官吏),再次派他出使西域。张骞率领随从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

张骞出使西域目的
答: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趁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张骞出使西域本为贯彻汉武帝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之战略意图,但出使西域后汉夷文化交往频繁,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四周传播。因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