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勘探方向  勘探方向

作者&投稿:龙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资源探明程度还较低,特别是普光、广安、新场、合川等大型气田及龙岗、元坝等大型含气圈闭的发现,更揭示了四川盆地巨大的勘探潜力。

7.2.1 加强4个古隆起及周围地区的勘探

油气从脱离烃源岩开始,逐步进行运移,压力差和古圈闭是油气运移的主要条件。在四川盆地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形成了不同规模及不同控气作用的古隆起,先后在加里东期的川中古隆起、印支期的开江古隆起和泸州古隆起、燕山期的江油-绵竹古隆起和大兴古隆起等。这些古隆起不仅影响和控制了储集层性能,而且为油气早期运聚提供了场所,如川中乐山-龙女寺加里东古隆起为威远气田的运移、聚集创造了条件;印支期开江古隆起是川东天然气聚集的关键。

从演化序列上看,四川盆地这些古隆起在空间分布上,具有继承性,更多地表现为独立性,反映了盆地性质、构造变形方式的差异(图7.1)。

7.2.1.1 加里东期乐山-龙女寺隆起

加里东期原特提斯洋和华南洋与扬子陆块俯冲,在克拉通周边发育4个大型古隆起,即乐山龙女寺古隆起、龙门山古隆起、汉中-大巴山古隆起以及黔中古隆起,这些古隆起具有继承性发育的特点,面积大。其中乐山-龙女寺古隆起以奥陶系顶面计算,面积为5.5×104km2

勘探实践表明,乐山-龙女寺古隆起是四川盆地下古生界天然气勘探有利领域,以威远震旦系气田为主,古隆起的发育及演化有以下几点。

1)加里东运动古隆起的轴部,即乐山-龙女寺构造上大面积由寒武系地层覆盖,并有剥蚀,古隆起的隆升作用可能始于中晚奥陶世,晚奥陶世后隆起范围扩大,只有早志留世为收缩式的沉积,其上被下二叠统超覆。威远气田为上震旦统灯影组顶部溶蚀白云岩,因此加里东构造运动在上扬子地区的响应较早,灯影组在全扬子区沉积域都发育古暴露,为天然气提供了有效的储集空间。

图7.1 四川盆地古隆起分布图(据李晓青等,2001)

2)长期继承性发育,形成规模巨大的古圈闭,古隆起轴部继承性发育,延缓了下古生界(特别是寒武系)烃源岩的生烃时间。对下古生界不同构造位置钻井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古隆起轴部(如高科1井)寒武系烃源岩主生油期为中侏罗世,主生气期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而川东南坳陷寒武系烃源岩主生油期为二叠纪-早三叠世,主生气期在中三叠世-早侏罗世。

3)古圈闭形成时间和油气大量生成时间相匹配,形成了印支期、燕山期古油气藏。

4)喜马拉雅期的构造对油气聚集有着双重作用,一方面由于古圈闭的演变,使得古油气藏大量散失,如资阳古油气藏,另一方面又形成新的油气藏,如威远气藏。

5)油气勘探的有利领域应具备两个条件:继承性发育的圈闭、良好的储集层。高石梯-磨溪龙女寺构造带具备上述两个条件,因而是天然气勘探的有利领域。

7.2.1.2 海西期-印支期开江古隆起

石炭纪末云南运动,在华夏构造体系控制下,川东地区中部的开江-梁平一带发育NE向延伸的隆起带,石炭系沉积不全,顶部有剥蚀和岩溶。

开江古隆起的演化与中二叠世末的东吴运动,在开江-梁平地区形成EW向的隆起,隆起核部已剥蚀至中二叠统栖霞组下段。中三叠世末的印支运动早幕,使开江古隆起改变为NNE向,北与大巴山古隆起、南与泸州古隆起以鞍部相接。开江古隆起海西期形成,印支期继承性发育。

开江古隆起的形成演化对石炭系油气聚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已发现的石炭系15个气田中有11个分布在与古隆起有关的古气藏范围内。其中6个大中型气田有5个在古气藏范围内。该古隆起对油气成藏聚集的有利条件表现如下。

1)海西期-印支期埋藏溶蚀作用将早期形成的次生孔隙溶扩沟通,使得石炭系储集层得到明显改善。开江古隆起的埋藏溶蚀作用最为发育,是储层最有利地带。

2)古隆起的存在,为石炭系上倾边界形成大型地层——古构造复合型圈闭提供了构造条件。与烃源岩成烃期相伴,印支期-燕山早期,在川东石炭系分布范围由石炭系上倾边界分别同继承型发展的开江古隆起、泸州古隆起、石柱古隆起构成的4个大型地层——古构造复合型圈闭已经形成。其中,开江古隆起的幅度达800~1400m,东、西两侧古圈闭面积分别为1790km2和2180km2。泸州古隆起北缘圈闭和石柱隆起圈闭面积分别2200km2和2530km2(陈盛吉等,1998),它们控制了川东石炭系储层中油气的二次运移和早期聚集。

3)古圈闭和油气田有着良好的配置关系,形成了环绕古隆起分布的大型古油气藏。这些古油气藏被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和构造变形所改造,油气发生重新分配。因此,前人在研究石炭系成藏时总结出3种模式,即早期(印支期—燕山期)聚集成藏模式、早期聚集晚期(喜马拉雅期)成藏模式以及晚期聚集成藏模式。这3种成藏模式以早期聚集成藏为最好,如五百梯气藏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早期聚集晚期成藏的勘探效果也较好,发现了大中型气田,如大池干井气藏。晚期聚集成藏勘探效果较差,勘探风险也较大。

7.2.1.3 印支期泸州古隆起

印支期NE向延伸的华蓥山构造带,南、北两端存在两个古隆起,北端即为前述的开江古隆起,南端为泸州古隆起。

泸州古隆起顶部在泸州一带,地层剥蚀到下三叠统嘉陵江组的嘉三段,向外依次为嘉四段、嘉五段和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最大剥蚀厚度可达千米以上,在近2.2×104km2范围内雷口坡组全部缺失。

泸州古隆起对油气聚集成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1)地层大量剥蚀导致古隆起顶部缺少一套以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为主的含油气地层,而且破坏了纵向上良好的储盖组合条件,在古隆起核部除最下部的嘉一段气藏和嘉二段气藏得以保存下来外,其余气藏皆散失。也正因地层逐层被剥蚀,使得嘉陵江组气层的保存条件向古隆起核部变差,气藏由核部向翼部逐渐增多。如近邻古隆起核部内侧发现嘉三段气藏,外侧发现嘉五段气藏。

上述事实表明,受古隆起后期剥蚀影响,被保留地层的多寡对气藏的储盖条件和地层的纵向分布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被剥蚀掉的地层越多,保留下来的层就越少。反之,则可以在纵向上形成多层储集。

2)古隆起继承性的演化有利于早期油气聚集,中三叠世末印支运动形成的泸州古隆起在晚三叠世-侏罗纪持续隆升。尽管燕山运动使得川南隆起的最高部位向西偏移到自贡一带,但泸州古隆起仍处于区域隆起的高部位,有利于油气的早期聚集。目前已发现的嘉陵江组油气层,均在隆起边缘就是最好的例证。

7.2.1.4 燕山期古隆起

在新华夏构造体系控制下在龙门山前缘发育两个燕山期古隆起,即江油-绵竹古隆起和大兴古隆起。

古隆起的形成始于早侏罗世,导致下侏罗统明显缺失。到侏罗纪末,上述两个古隆起明显向坳陷扩大,特别是南部大兴古隆起已扩大到峨眉-熊坡-雅安一带,面积可达6000km2。该古隆起位于上三叠统生烃中心,隆起形成时间早于油气大量生成、运移时间,是油气有利聚集带。目前,在这两个古隆起已发现一批中小型气田,如中坝气田、平落坝气田、白马庙气田等。

截至目前,上述两个古隆起勘探程度较低,是今后值得重视的有利领域。

7.2.2 山前带勘探领域

山前带是四川盆地勘探的重点领域之一,也是获得大发现的重点地区,目前,四川盆地龙门山山前带、米苍山-大巴山山前带受制于地震资料品质,除发现中坝气田和大邑-鸭子河、九龙山、南江金溪等含气构造外,还没有大发现。龙门山山前一带、米苍山-大巴山山前带成藏条件优越,具有印支期前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广泛分布的烃源岩及陆相前陆盆地巨厚碎屑岩沉积,气源充足,储层类型多,构造圈闭发育,是四川盆地下一步大发现的重点领域之一。解决山前带地震成像、构造模式和圈闭落实问题是该领域勘探获得成功的关键。特别是川西前陆盆地前景更乐观。

7.2.2.1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勘探前景良好的地区

盆地西部晚三叠世冲断前陆盆地的东斜坡带,该区临近生气中心,具有很大的生气强度(100×108m3/km2)。斜坡带保持至今,是天然气长期运移的指向带。现已探明八角场气田,储量为590×108m3。另有合兴场、丰谷气田和一批含气构造,是目前勘探的重点地区。随着勘探程度的增高,预计可找到天然气储量1000×108m3

前陆盆地中燕山晚期NEE向或EW向隆起带或构造带。在绵竹-盐亭隆起带上的新场-孝泉气田,气源正是来自下伏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有理由推测深部有须家河组气藏存在,这样绵竹-盐亭隆起带上的天然气储量将超过500×108m3。邛崃-新津隆起带上已在上三叠统发现了平落坝气田、大兴西气田和三和场、观音场等含气构造,已成为重要的天然气勘探开发区。

前陆盆地西侧的龙门山冲断带前缘。该前缘是印支期-燕山期自北而南发展,经喜马拉雅期强烈冲断迭加复合而定型的。该区因隆起早,上三叠统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较低,Ro值往往小于1%,至今仍在液态窗之内。南段高家场背斜上已获一口工业油气井,但该区构造复杂、断裂发育,勘探程度低、难度大。

7.2.2.2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各段均发现天然气

以前不少人认为须家河组只是须二段、须四段、须六段储气,而须三段和须五段为生气层段。经近年油气勘探,不但须二段、须四段、须六段又发现数个油气田,而且须三段和须五段也发现气田(图7.2)。

图7.2 须家河组NW向近源成藏示意图

7.2.3 川中、川东中浅层勘探领域

近10年来,四川盆地勘探在向深层、超深层方向快速发展的同时,中浅层也不断有新的发现。以须家河组大面积分布的岩性圈闭为重点勘探对象,预计下一步能形成较大储量规模的中浅层目标区。

7.2.3.1 川东北地区陆相须家河组

川东北须家河组在区域构造、沉积上与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有相似性。但由于川东北地区构造改造程度较川西坳陷强,因此,除了须家河组一段、三段具有生烃潜力外,二叠系龙潭组甚至志留系烃源岩对陆相中浅层也有贡献。目前,在九龙山构造、通南巴、元坝、龙岗地区须家河组的钻探均获得了高产天然气流。同时,部分井还在侏罗系获得工业性天然气流和工业性油流。川东北须家河组埋藏明显较川西坳陷浅,沉积相带与构造裂缝双重因素使其储层物性好于川西坳陷须家河组。研究成果揭示,川东北中浅层应该具有(5000~10000)×108m3的资源前景。

7.2.3.2 川中地区须家河组

川中地区须家河组烃源岩厚度大,分布广,生气强度大于5×108m3/km2。发育有大套河流-三角洲体系的块状砂岩,受多物源体系的充足供给影响,砂岩相互叠置、大面积连片分布,具备形成大中型气田的物质基础。合川-安岳地区、广安地区近期已探明了超千亿方的地质储量,证实了川中地区具有大面积多层系含气特征,勘探潜力大。

7.2.4 下组合勘探方向

四川盆地下组合(Z—S)发育有4套烃源岩,即上震旦统、下寒武统、上奥陶统及下志留统,厚度大,分布广泛,油气资源潜力大,并发育4套储盖组合。

2013年,在高石1井震旦系、寒武系白云岩中打出高产天然气流,探明4400×108m3的特大气田,进一步证明下组合前景良好。其主要勘探方向:①乐山-龙女寺及泸州古隆起及其周围;②川东北古隆起及其周围;③志留系沉积相控制下的湘鄂西及渝东地区等;④震旦系台缘高能白云岩带勘探领域紧邻寒武系生烃中心,而且在盆地东部的陡山坨组烃源岩也较发育,气源供给充足,更为重要的是喜马拉雅期前属于印支期开江-华蓥山古隆起范围,震旦系顶面构造图上显示为古隆起高点,是油气有利的运移指向区。

7.2.5 加快泥页岩气和致密气的勘探

四川盆地非常规泥页岩气及致密岩气资源十分丰富,勘探潜力大,具多时代、多层段发育特征,如上震旦统、下寒武统、上奥陶统、下志留统、二叠系及侏罗系等,分布广、厚度大。初步研究泥页岩气主要指标较好,并且已在川东彭页1井,建页HF-1井、溶页1井、元坝侏罗系泥页岩中打出天然气流。尤其在涪陵地区中国石化部署了20多口探井,其中有16口井在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泥页岩层系内打出高产气流,一般日产气(20~30)×104m3,有个别井高达上百万方,有的井两年多稳产6×104m3以上。这个区块已成为中国石化泥页岩气第一个工业性开发实验区,亦是中国首个泥页岩气工业开发实验区。因此,四川非常规天然气勘探是今后的重要领域之一。



油气勘探之三——找准主攻方向是什么?~

要真正把油气田找出来,还需要钻井。那么,这些探井究竟打在哪里呢?
一个沉积盆地并不是任何地方都分布着石油。我国石油勘探的实践证明,只有那些盆地基底长期下降的深坳陷区及其周围才是油气分布的有利地区。
深坳陷是一个盆地沉积岩最厚的地方,也就是基岩埋藏最深的地方。但也不是所有沉积岩厚的地方都是深坳陷。深坳陷是在沉积盆地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始终(或在主要时期)处于稳定下沉的地区,常是湖泊的中心。为什么深坳陷及其周围油气最丰富呢?
首先,那里是有利的生油地区,一个深坳陷就好像一个天然的“石油制造厂”。这里,沉积环境比较稳定,生物发育,沉积物沉积量大,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生成大量的石油,为油气田形成提供充足的油源。
其次,在一般情况下,由河流携带的大量较粗的碎屑,在坳陷周围形成良好的储油层。生油层、储油层常组合在一起重复出现,称为生储盖层含油组合,为形成大油田提供了物质条件。
同时,深坳陷中油气的保存条件较好,因此,深坳陷不仅为油气田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也创造了其他条件,所以油气最丰富。
总结我国陆相沉积盆地油气田形成与分布规律,可以认为,在一般情况下,油气都储藏在深坳陷及其周围。“近水楼台先得月”,深坳陷周围那些能使油气聚集起来的各种圈闭形成油气田的机会最多,因此,是寻找油气田的主要目标。
这样,在查清盆地基本地质构造特征的基础上,那些生、储油层都很发育的深坳陷就是找油的主攻方向。在深坳陷及其周围那些有利的构造上部署探井,往往会很快地找到油田。

一、坚持在塔北隆起和塔中隆起多层系、多种圈闭类型的勘探,使原油储量持续增长
塔北隆起和塔中隆起都是Ⅰ类区块,石油地质条件优越。并已在多层系发现油气田。1999年应加强该地区的新区带勘探,使油气储量持续增长。
1.塔北隆起:是一个继承性古隆起,也是库车中生界油气系统与满加尔古生界油气系统的交会之处,石油地质条件优越。此区油气勘探仍有潜力可挖
(1)加强轮台断垒带侏罗系和奥陶系的勘探,扩大黑油储量
该带是库车前陆油气系统的前缘隆起,已在奥陶系、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发现工业油气流,在白垩系和第三系探明4个油气田,“九五”后两年应加强奥陶系和侏罗系的勘探。奥陶系在该带西端英买7、东端牙哈发现油藏。侏罗系在该带西端英买7、东端提尔根见到良好油显示,预示这两个层系是黑油聚集层系。因此是拿黑油的有利区带。建议加强奥陶系和侏罗系的工业成图、圈闭落实和石油地质综合研究。
(2)塔北隆起南坡应加强哈拉哈塘凹陷的勘探,发现新的黑油区带
该带三面被油田环绕,石油地质条件好。该区应首先落实东河砂岩低幅度圈闭和哈拉哈塘凹陷周边的东河砂岩不整合圈闭,扩大东河砂岩勘探成果。其次应寻找奥陶系岩性油气藏。本区东河塘油田、乡3井奥陶系低产油流都证实是黑油有利勘探地区。
2.加强塔中北斜坡西端多层系、多种类型圈闭的勘探,继续评价中奥陶统油气藏
“九五”期间塔中奥陶系的勘探取得了重大进展,在中奥陶系发现了生物礁滩相储集岩,并发现了4个含油气构造。说明塔中奥陶系确实有生物礁的生长环境。同时,我们在塔中西倾没端发现了6个丘状异常体,经过详细地质、地震正反演、磁力正反演分析认为可能是生物礁,因此建议加密测线,积极落实此类圈闭。同时此区东河砂岩仍有圈闭显示,应重新落实。
二、评价四个带,开拓勘探新局面
1.克-依构造带
该带是目前的热点地区,目前已完钻8口探井,正钻5口探井,建议加强该带整体评价和石油地质综合研究,落实圈闭,评价圈闭,扩大勘探成果和效益。
2.玛扎塔克构造带
该带西端新星公司巴4井在石炭系获得工业油流,中段山1井获工业气流,东段控制了玛扎塔克气田。由此可见该带可能西油东气。建议加强中西段勘探,连片成图寻找和落实行炭系生屑灰岩圈闭、东河砂岩圈闭及奥陶系圈闭。
3.昆仑山山前构造带
该带有优越的石油地质条件是毫无疑义的。但1997年该带几家钻探的3口探井全部失利。建议加强石油地质条件综合研究,分析失利原因,重新落实圈闭,谨慎选择井位进行钻探,期望有新的发现。
4.满西低隆带
该带近年来先后钻探了三叠系地层圈闭和志留系地层圈闭,未获成功,1998年在石炭系获得工业油流,并在奥陶系见到良好油气显示,因此钻探目的层已基本明确。下步工作应积极寻找和落实石炭系低幅度圈闭和奥陶系岩性圈闭。
三、积极准备两个带,争取成为油气勘探新的接替区
1.秋里塔克构造带
该带位于库车油气系统,毗邻烃源岩区,是油气向轮台断垒带运移的必经之路,石油地质条件好,该带在东秋5井失利后一直没有勘探活动。目前已在东秋构造带、库车塔吾构造、南、北秋里塔克带发现圈闭显示。建议加密测线,落实圈闭,综合评价,进行钻探。
2.麦盖提斜坡
该斜坡是石炭系和侏罗系油气运移的指向区,但缺乏构造圈闭。寻找非构造圈闭为主要任务。建议列专题研究该区非构造圈闭。

恩洪矿区煤储层特征、含气特征及勘探开发建议
答:作为滇东黔西煤层气富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前人已对恩洪矿区的煤层气资源评价及勘探方向做了大量工作。桂宝林等曾从煤层气系统的角度对滇东黔西含煤盆地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恩洪矿区是滇东地区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重点试验区。 综合考虑该区地质条件、资源赋存状况、储层物性条件、交通及市场条件等诸多因素,认为老书桌井田、...

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几个基础问题浅析
答:因此,与煤储层孔裂隙结构系统相匹配的解吸—扩散—渗流—紊流多级耦合问题、与煤储层孔裂隙结构系统相匹配的煤层气产能模拟软件是下一步煤层气勘探开发应用基础研究方向之一。 3 储层压力中的水压与气压的关系问题 煤储层流体压力由水压与气压共同构成。美国煤储层压力以水压为主,气、水产能稳定、持续;我国煤储层...

四川盆地勘探方向
答:川东北区块位于泸州-开江古隆起带的西北缘,鄂西-渝东区块有石柱古隆起。“十五”期间可选择通南坝构造带、宣汉-达县地区,方西潜伏构造带与石柱复向斜等为天然气勘探主攻方向。1)宣汉-达县地区天然气成藏条件优越。宣汉-达县地区面积约1000km2。构造圈闭的形成主要在燕山晚期至喜马拉雅期。主要有反冲式...

煤层气地震勘探技术
答:因此,煤层气勘探开发应该以三维P波地震技术为主,同时配合其他地质手段。 3 煤层气地震勘探技术的特点 利用P波进行煤层气地震勘探,目的是利用地震波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来研究小型压性与压扭性构造、煤岩层岩性,特别是查明煤层及顶板中裂隙裂缝发育的方向和密度(煤体结构破坏程度)、构造煤的厚度。 利用国内外油气勘探...

中国石化新层系新类型页岩气勘探取得突破,这将对勘探开发有何意义?_百 ...
答:勘探技术和钻井技术的保证条件。通过勘探理论和技术的研究与实践,祖国油气资源的“二次创业”将取得更大成果。要知道的是基于对保存条件和热演化程度的新认识,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方向已从南部海相转向海相和陆相。针对海相页岩,先后在彭水桑托坪向斜和涪陵焦石坝背斜钻探,胶业1HF井完成水力加...

油气勘探概况
答:第三次是从构造气藏向构造-岩性复合型气藏勘探的转变。早期勘探关注了威远、川东高陡构造等大型构造圈闭,但随着勘探的不断深化,逐步认识到了二叠系和三叠系受沉积相带控制的岩性体、地层圈闭等,把石炭系、二叠系和三叠系礁滩领域的勘探成果不断扩大。生物礁滩型气藏的发现是四川盆地碳酸盐岩天然气勘探...

我国海洋油气勘探技术有哪些?
答:经过了20多年勘探开发工作,已经深谙我国自然海况条件,需要我们大力开发核心技术,才能高速高效地发展中国海洋石油业。进入“九五”期间我国海洋石油科技发展以实现公司“三个一千万吨”和降低油桶成本为具体目标,进入了高速、高效、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1.“九五”后三年科技工作的重点1)解决三大难题(1)海上天然气勘探。

3878亿立方米!我国四川盆地页岩气又获重大发现,对哪些领域利好?_百度...
答:在可预见的未来,我国在发现、处理、开采此类天然气时会更加从容、更加得心应手。02 页岩气标准制定领域此次勘测,研究人员发现了粉砂质新类型页岩气所处的地层,有利于积极打开思路,转变以前的研究方向,建立针对寒武纪地层的新评价标准,为后续的相关勘探开发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随着页岩气标准...

鄂尔多斯盆地煤成气勘探领域广
答:砂体呈带状或透镜状分布,上倾方向为泥岩遮挡,形成岩性圈闭,是天然气富集的良好场所。近期在盆地南部已有多口井见到了煤成气流,含气砂体主要发育于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8段及山西组山1段。6)盆地西部奥陶系缝洞型储层勘探取得新发现。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位于贺兰海槽东侧的棋探1井,在奥陶系马家沟组...

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
答:中地数媒(北京)科技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奉行创新高效、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坚持内容融合技术,创新驱动发展的经营方针,以高端培训、技术研发和知识服务为发展方向,旨在完成出版转型、媒体融合的重要使命 向TA提问 关注 展开全部 非常规油气特殊的形成机制与赋存状态,需要针对性的特色勘探开发技术。提高储层预测精度和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