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 是谁发明的?为啥那么多人照相都喜欢竖起两根手指喊? 为什么很多人拍照时喜欢摆出“V”型手势?

作者&投稿:狂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楼的说法部分正确。V字手势在现在确实表示victory,即胜利,丘吉尔也确实在二战中大量使用这一手势。然而,该手势的发明者却不是丘吉尔,而是凯撒,对应的拉丁文是victoria,其实也就是现在英文的victory。
耶字取自英文的yeah,表示是、好,相当于yes,多用于口语。

竖立两个指头表示英文“V”的形状,表示“victory”,就是胜利的意思;据说这样做是二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首创的。

这个手势的发展是由于丘吉尔,其实那就是一个普通的v或者还可以认为那是Y,反正都是表示一种庆祝。

竖起两根手指在外国代表胜利,在我国代表‘我很二’。耶同Yell!

竖起两根手指做耶的动作是谁发明的?~

  将食指和中指竖起分开,形成“V”字,如今已成为全世界表示胜利的流行手势。
  将食指和中指竖起分开,形成“V”字,如今已成为全世界表示胜利的流行手势。但是,许多人并不知道这个手势是谁发明的。
  V文化的由来有以下几种说法:
  (1)18世纪末19世纪初,闻名全球的奥地利犹太医药家族——伯恩.维克特
  (Byrne.Victor)家族在长期的研发过程中,在取得一次次突破性成果时,伯恩.维克特
  科研人员为了不打破那种特有的静谧氛围,彼此之间只用手势V来传达祝贺。自此,在历史的长河中,维特家族每一次度过危机或者获得成果,在庆贺时都会高高举起2个“V”字。
  多年的习惯性手势在纳粹统治时期,在排犹驱犹的恶劣环境下,伯恩维克特实验室科研人员打着V的手势,则多了更深的寓意--胜利在望。在1938年7月纳粹德国,包围了罗斯柴尔德医院。作为主治医生的维特高高举起双“V ”给予所有躲避在医院的犹太人和病人信心。这一刻,全医院所有人高高举起手中V字,不久便传遍奥地利乃至整个欧洲。
  (2)英法两国由于诺曼底领土纠纷及王位继承等问题,在1337年拉开战幕,史称“百年战争”。在此后几十年里,两国打打和和,到1415年前在法军的蚕食下,英军节节败退,仅保留法国西部沿海5个港口。但当时英军的最高统帅换成了英王亨利五世,他12岁就成为骑士,此后东征西战,在一次战役中面部中箭,亲自体验了长弓的威力,从此大力加强英军的弓箭手部队。
  在1415年9月的哈福娄(位于法国西北部地区)围攻战中,英军伤亡4000人,使亨利五世不得不率领剩下的 5000长弓手和900骑士撤退。一星期后,亨利五世陷入绝境,部队被伤病和饥饿折磨着,并在阿金库尔被3倍以上的法军合围。他曾想和法国人谈判,但遭到拒绝。高傲的法国贵族放出话来:“我们要把这些英国农民的食指和中指切下来,让他们永远没法用弓箭!”
  10月25日清早,战斗打响。在战前,亨利将法国人的狂言说给手下听,告诉他们:“跑不掉了,要想保住食指和中指,就要拼命!”英军率先推进到长弓有效射程内,把木桩固定好以拦阻法军骑兵,开始把一阵阵箭雨“泼”向法国人。法军如梦初醒,第一线重骑兵开始冲击,但厚重的盔甲在英格兰长弓下不堪一击。法军好不容易冒着箭雨趟过泥沼,到了近处却发现还有木桩挡路。第二线的重步兵上来了,但溃逃的己方骑兵把阵形冲得七零八落,频繁射来的箭雨不停吞噬他们的生命。好不容易冲到英军面前,自己的长戟却发挥不了作用。当英国长弓手们放下弓箭,操起匕首斧头加入战斗后,法国人终于败了。第三线的新兵被惨烈的场面惊呆了,再加上没人指挥,于是纷纷掉转马头,四散逃命。
  此战法军损失过万,仅大大小小的贵族就战死了5000多,皇室总管阵亡,大元帅则被俘。
  亨利五世下令处死了几乎所有法国战俘,面对昨天还不可一世,今天却成为俘虏的法国人,英国弓箭手们得意洋洋地伸出右手两根手指,向法国的贵族们炫耀:“不是想砍我手指么,看到没?我们的食指和中指完好无缺。”此后,代表胜利的 V字手势开始流传开来。
  (3)二战英国首相丘吉尔的胜利(victory)手势,战后广为流传 ,V,是根据victory首字母摆出的。代表着胜利。

  我认为越来越多的人拍照时喜欢摆出“V”型手势是因为它在全球都可理解为示意"胜利"或者"和平",当然这其中也有从众和下意识的模仿。走遍世界,即使不是英语国家的人,也大多能接受和理解这个手势。

  在欧洲绝大多数国家,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常常伸出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比划作“V”形表示“胜利”,“V”是英语单词Victory(胜利)的第一个字母。二战期间,一次,邱吉尔在地下掩蔽部内举行记者招待会,突然上面警报声大作,邱吉尔闻声举起右手,将食指和中指同时按住作战地图上的两个德国城市大声地对与会者说:“请相信,我们会反击的!” 这时,在场的一名记者发问道:“手相先生,有把握吗?”邱吉尔转过身,目光锐利地望着记者们,立即将按在地图上的两指指向天花板,情绪激动地大声回答说:“一定胜利!” 邱吉尔这一镇定威严的神态举止,被记者们拍了下来,登在了第二天出版的报纸上。

  实际上,这个象征胜利的V字手势并不是丘吉尔发明的。事情的起源还得追溯到600年前那场著名的英法“阿金库尔战役”。   阿金库尔战役前,英法两国由于诺曼底领土纠纷及王位继承等问题,以及打打和和地进行了百年战争。当时战场上使用的武器主要是弓箭和宝剑。在经过了长时间的艰苦战斗之后,英国的作战部队只剩下了5900人(900位徒步骑士和5000位长弓手),而法国却有36000人(7000位弓弩手,剩余绝大多数为贵族和骑士)。在人数上英国完全处于劣势,所以它希望通过谈判来讲和。可惜遭到法国的拒绝。高傲的法国贵族鄙视英国弓箭手的低微,并放出狠话来:我们要把这些英国农民的食指和中指切下来,让他们永远没法用弓。 
  1415年10月24日,历史上一场以少战多、以弓(箭)胜骑(士)的阿金库尔著名战役打响了。仗打得异常残酷,但最终英国军队却取得了胜利。此时英国人得意洋洋地伸出右手的两根手指,向法国的贵族老爷们炫耀:不是想砍我手指么,这下傻了吧!至此,代表胜利的V字手势由此产生了。
  不过,做这一手势时务必记住把手心朝外、手指朝内,在英国尤其要注意这点,因为在欧洲大多数国家,做手背朝外、手心朝内的“V”形手势是表示让人“走开”。“V”型手势分为正、反掌两种。掌心向外的V型手势代表胜利。这一手势首先是比利时的律师德·拉维雷用来作为蔑视纳粹的。它是英语中victory(胜利)一词的首字母,也是佛兰芒语vrijheid(胜利)一词和法语victoire(胜利)一词的首字母。后来这一手势经英国广播电台成功的宣传,变成盟军用来表示胜利的符号,并席卷欧洲,紧紧与反纳粹运动联在一起。但是,常常有人用反掌(手背向外)V型手势代替正掌V型手势,这样就会表达截然不同的意思──完全粗野的手势,表示侮辱的符号。
  在中国,“V”形手势表示数目“2”、“第二”或“剪刀”。 在非洲国家,“V”形手势一般表示两件事或两个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