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法师:皈依后应如何修学 既皈依已,依教授中出所学次第中,何谓别学?别学有几?何谓共学...

作者&投稿:战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日常法师 观功念恩的殊胜 这次佛七共修,容或仍有少数同学未能获得所期望的效果,但只要有信心,依著正确的方法继续努力,自有水到渠成之日。经论上告诉我们:“资粮未聚、罪障未除之前,任作何事能得善果者,无有是处。”既然一切都是业感的,觉受生起的早晚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信心的有无。“早”“晚”其实是比较出来的,他人之所以早,是他宿世的善根及今生的努力,反之所以晚,是他因缘的欠缺,因此,不要因为“早”而骄傲,也不要因为“晚”而失望。一切佛菩萨无一例外,皆从凡夫时把握正确方法,一步一步走上成佛之路,丝毫不能勉强而行或越级而走。 大家对这个道理认识后,应该做些什么呢?简单扼要的说:净罪集资。皈依是进入佛法的第一步,想要持续下去,还须继续如法积聚资粮才能渐次产生正面的功效。以前,诸位也努力净罪集资,但总是积集得不够,或者被其他恶业抵销,如今,依法了解体会个中含义,再经过这次佛七的用功,慢慢地会有所改变,也就是说:集聚的资粮会超过我们所损耗的,而得以在菩提道上顺利前进。今天向各位说明这个特点,就是希望大家回去以后继续努力净罪集资,使这次佛七的成果不断增上。 诸位经过这次的努力用功,再回过头看看以前读过的经论,对所学的教授会产生不同的认识。以前偏重于文字上的理路,一旦经过自己认真修持,得到体验后,不再仅是一个浮泛的理路,而是刻印在心中且可以拿来使用的方法。就如别人告诉我们某一个概念,似乎听懂却是模糊的,时间久了,这个概念就被淡忘甚至消失,但如果我们将此概念透过实际的行持,久而久之,会深埋在潜意识里,遇见任何事情,那个概念自然会浮现反映出来,所以目前我们要依佛的教诲去行持,使产生如此的功效。 现在,我们就回过头来温习广论,先翻开第二十三页,这之前是在说明如何听闻、如何说法。修学佛法最主要的内容是三学--戒、定、慧,得到智慧需要*闻、思、修;而从听闻开始依次思惟、修持、悟证,一步一步增长,因此听闻轨理的教授对我们特别重要。依轨理听闻讲说后要做什么事呢?就是二十三页告诉我们的“完结轨理”部分,在此提出三点: 一、“于完结时共作轨理者。由讲闻法所获众善,应以猛利欲心回向现时究竟诸希愿处。” 此句话是承续上文,告诉我们讲闻后应做的事。实际上,我们做完任何事,如果有功德,都应回向,即使没有功德,也不妨回向。经过这次努力共修后,大家重新研读这一段话,是否有不同的感受?这几天,在实际用功当中,应该有不少同学体会到什么叫“猛利欲心”。“欲”就是自己的好乐心,这次共修我们好乐的是皈依,不仅是大声念、用力拜而已,而是发自内心深处,非常强盛至诚皈投的心。于是,发乎内,形于外;拜也好,念也好,因为猛利欲心的推动,一心皈投依*三宝,此时,才真正体会到:啊!皈依原来是这样!大家都知道造业“意乐”最重要,这种强盛皈投依*的心就是最好的意乐,这是有很大功德的,但是做完了要回向,使这个功德不会失去,而且更深远更增长。已造之业不失,业增长广大,这是业的特征,无一例外。相反的,如果不回向呢?举个例子说明吧!譬如我们在用功时,第一支香感觉很相应,第二支香这种感觉不见了,或者,第一天很好,第二天消失了,皈依的心有时也会如此,昨天很强劲,今天就是提不起来,这都没有关系,因为感觉虽然过去了,但是回想起来,却余味无穷,乃至永生难忘!也就是说,亲自去体会的感受会在心里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这个影响就是善净之业,为此我们要回向,如果我们不如法回向,这个影响会很快消失。 那么如何回向呢?回向两处:现时、究竟。为利益一切有情要圆成无上菩提是我们究竟的目标;为了达成此目标,眼前要如何希愿呢?可分为“个别的”和“共同的”,个别的可依个人的状况回向,共同的就是我们团体的同心同愿,我们想把佛法如理地学,如理地弘,想把殊胜的教法在汉地流传,就得*教证具足够量的师长,乃至于法王能到这里摄受我们,有了这个“欲心”就要把所做一切事回向所希愿处。 二、“若以是轨讲闻正法者,虽仅一座亦定能生如经所说所有胜利。若讲闻法至扼要故,依是因缘,则昔所集于法法师不恭敬等一切业障,悉能清净,诸新集积亦截其流。” 这句话给予我们精神上莫大的鼓励。我们以七天的时间精进用功,如果能如理如法,所产生的力量,虽仅是一炷香的时间,亦定能生如经上所说所有胜利。这几天,诸位全神贯注一心皈依,是否体会其中殊胜的利益?进一步,渐次深入其内涵,把握其精要,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呢?由这个因缘,以前所集的种种业障一一净除,而且,近来新集积的业障也可以截其流。以前的罪障净除与否,我们未具佛眼,无法看见也无法知道,但我们信得过佛所说的话。那么,诸新集积能截其流呢?业流主要的就在我们意识之流当中,可惜,我们的意识之流通常都是和烦恼相应,陷于杂染当中,因此要一心专注于佛法是很困难的。所以这次大家至心皈投依*,当皈依的觉受生起的时候,自己是很容易截其流的,虽然根本而微细的杂染谈不上截止,但是粗猛的杂染肯定暂告截止。不过,放松以后,这些烦恼杂染又会慢慢的现起,届时该怎么办呢?经过一番用功后,再回过头研读经论上的教授,仔细体会其内涵,努力照著佛法去做,使正确的概念清晰的种在识田里,遇境时自然可以引为依循,渐次净化烦恼,不再集积罪障。 三、“现见此即极大教授,谓见极多由于此事未获定解,心未转故,任说几许深广正法,如天成魔,即彼正法而反成其烦恼助伴。” 这一段话指的是应该如何听法、如何说法。以诸位目前的状况是以听闻为主,那么,听闻之前要如何准备呢?应该先思惟闻法的胜利,由于认真思惟,因而对听闻产生很强盛的好乐心,因为好乐心的驱使,所以能恭敬的承事法和法师,听闻时能断器三过,具六种想,了解自己病了,需要找医生,依医服药,得到了药很认真的殷重修。以上所说都是“极大教授”,我们要在听闻之前对这些道理产生正确的认识,做为修行的前行。 这些道理是用来对治烦恼的,但是,假设不能如理思惟获得确定不移的正确了解,不但不能对治烦恼反而增长烦恼。各位这几天,是否也有类似的体验呢?最近,天气很热,流得浑身是汗,拜得腰酸背痛,很多同学起初都觉得苦不堪言,慢慢地这种感觉或者减轻,或者消失,因为自己坚定的信心,全神贯注一心一意皈投依*,不可思议的,热不见了,汗不见了,痛也不见了,这种现象不是讲道理可以得到的,而是如法用功所得的。如无实际经验,虽欲强词夺理,但是,说了半天道理,骗得了别人,却骗不了自己,更骗不了因果,所以大家不用多开口,好好的用心去体会这个重要的概念,各位若能把这道理放在心中思惟串习,随时都有机会受用。 我平日常强调一件事--观功念恩,千万不要观过念怨。通常我们对境时老觉得眼前所见明明一无是处、错误百出、毫无价值,怎么观功呢?比如这几天在此明明酷暑难耐、汗流浃背、腰酸背痛,怎么忍受呢?但是,当我们全神投入,心里想的只有皈依,这些感觉不是都消失了吗?亲身体会的人了解这是千真万确的事,未亲自品尝的人永远体会不出个中奥妙,这确是勉强不来呀!佛法原来就是如此!“信为道源功德母”,信心十足认真行持,觉受自然出现,否则,心里嘀咕著:怎么这样呢?怎么能接受呢?甚至于往坏的方面去轻毁,说不定有一天,会变成像提婆达多那一类的人。如果开始的时候未照著信心去实践,就完全无法体会真正的境界,这种心理如果留存下来且继续累积,别人遇见境界会增上,我们却每况愈下。 经论上明白告诉我们,修行完全在个人的意乐,完全是业所感的。因为往昔造了业,所以今日感得这样的果,已到成熟阶段的业是没有办法转变的。但是往后的状况呢?却决定于我们现在所造的业,而造业是依据自己的意乐,如果意乐随著以前的贪嗔痴,天气热,环境不如意,心里就生起烦恼,然后,去找一把扇子扇凉,去吐苦水怨天尤人,这都是饮酖止渴的办法,不但不是解决之道,甚至于会越演越烈,万劫不复。认识佛法后,了解今天所受的苦都是以前自己造业所感的,所以我要忍受,所谓“观业忍受求加持”,现在我不再因循旧习而且努力依法扭转。开始的时候,因为强烈的等流习气还在,会感到力不从心,那时一定要*信心支持,所谓“信心信信”,就是这个道理!想想看,为什么有人会成功,有人会失败,有人造善业,有人造恶业呢?这完全视个人心中对教授是否具足信心。行持时,是否依方法认真遵循,如果能如理如法,一切都会改变的!我真希望这次共修大家都能亲身体验到这种境界!我们今天所遇到的一切都是业力所感的,佛经上指出譬如一杯水,人看见的是一杯水,天人看见的是琉璃、水晶、七宝等,鱼看到的是他的住处,饿鬼看见的是一片火海,地狱众生看见的是油锅,眼前哪有色法存在?一切都是性空缘起,认识了这个特质,要把握住正知见,努力扭转!经论上说佛无所不在,佛真正的身是法身,也就是空性,世间所有的东西,都以“空性”呈现,所以空性无所不在。同样的,我们受皈依,佛无所不在,法也无所不在,如果我们如法实践,不但能得到皈依的觉受、皈依的功德、佛的加持,而且能依此增上,最后证得佛真正的法身。 这次我们依循正知见努力后,就要继续净罪集资,随时要在脑海中以正知见引导我们。为什么我要不停的讲“观功念恩”呢?原因是,大家想想看,通常的情况,每个人都依著自己的习性和观念去看待事物、去衡准他人,因而产生了恩恩怨怨,慢慢地累积,粗猛的烦恼都由此生起,烦恼生起了,我们不就继续造业流转生死吗?相反的,如果我们感觉这件事具有存在的价值,能满足我们的希望,是不是就能忍受,而且心平气和的对待人、事、物?以世间的例子来说明,譬如经商,有个人想和你谈生意,因为有钱可赚,你不但不嫌他占用时间,反而会很高兴的忍受他的烦杂。诸位!做一个有情生命无法避免的事实是,一定要与其他有情共存共荣在这个世界上,不仅是同类的人和人,即使是不同类的狗、鸡、鹅也无一例外,彼此之间不时地相遇,却又必须互相依存,到那时候,心里会生起个人的想法,也就是凡夫的特征--执著“我”,怎么办?*佛法来净化,来解决。这就是佛法之所以珍贵的道理,不是谈高深玄妙的理论,而是针对最现实的问题一针见血地解决。佛陀就最切身最实际的问题,告诉我们解决的办法,我们依著方法渐次增上,不但自己能从痛苦中脱离,而且能帮助他人。 观功念恩对我们的价值是很重要的。遇到任何境,如前面谈到的流汗、酸痛等等,若用另一个角度去看,根本不存在,不但不存在,而且,如果善于转化,还能增长功德,获得如此的功德,所付出的代价并不大呀!较之于平日为了世间虚名浮利所付出的代价真是少之又少,而所得的是跳出轮回、圆满无上菩提的因,何乐而不为呢?各位回到家后,绝对不可能像在佛寺里,以全副精神念皈依,因为要工作赚钱,要料理家务,当俗务缠身时,皈依是很难做得很圆满的,怎么办呢?这就是何以要从观功念恩去引发的道理。各位体会后,于日常生活当中,不断思惟观察,进而善巧利用。刚开始要做到是不可能的,以我自己为例,出家三十年,是学佛的专业人员,努力这么久都做不到,何况你们是业余的?除非各位像祖师大德一样,是多生多劫修行转化而来的菩萨!尽管目前做不到,但是它却这么重要,所以要勉力而行呀! 那么,如何下手呢?建议每位回家后,务必认真去做戒行持犯。多久做一次呢?斟酌自己的状况而定,最好是每天做,至少一星期要做一次。内容呢?初期越简单越好,不要列个密密麻麻的功课表,结果力不从心,一样都没完成,使信心渐失。 记得早晨起床后就是“皈依”,至诚恳切地念三遍,假如家里有佛堂,跪在佛前,否则,坐著连念三声。而后,心中思惟发愿:暇满人身难得,我得到了,难道就这样为世间的虚名假利而空忙而沉沦痛苦吗?今天有幸遇见佛法,认识世间的安乐都是无常,都是虚幻,我千万别再为它欺诳,我要一心效学佛法。学习广论的同学还要加上一个愿:努力学习殊胜圆满的宗大师教法,并且随分随力弘扬,祈求佛菩萨加持我们!早晨如此皈依后,那么一整天都有一个行事的准则,不再茫茫然无所适从,甚至于造了恶业都不知道! 真心发愿,立下“戒行持犯”,如法去做,肯定可以造善业。譬如说,自己多年的坏习惯,今天能够挡住使它不发作,就是一个善。譬如说看见一个半开半关的门,就想:“苍蝇蚊子会飞进来干扰大家,结果人们又会伤害它们。”于是赶紧把门关好,这也是一个善。太多太多俯拾可做的事。原本我们看了后无动于衷的人事物,会因为我们肯用心,认真关心,而成为我们行善的对象,所以并不一定是放生或到凤山寺参加打扫法会才算行善。凤山寺的打扫法会一个月才一次,粥少僧多,也许一年你才轮到一次,如果你立愿行一百个善,岂不是要一百年?大家要发愿行善,然后就自己的状况好好的安立自己,策励自己,在一天当中,我应该做哪些事,提醒自己是个佛弟子,检讨自己:修学佛法后我的行为是不是和以前有所不同?我应该怎样努力?大家要随分随力,开始不要订下太多,三个月后,如果很认真,会发现一切都不一样了,到时候冲劲会越来越强。 早晨和晚上是相互呼应的,晚上是总结,检查早上发的愿是否得到结果。根据经论所说,造了业,反省后发现是不对的,好好忏悔,不会感果;对的好好增上,不但感果,而且比原来的果还要殊胜。如果再懂得回向无上菩提的话,现前究竟皆圆满,如果未善巧的回向,虽然眼前很好,往后却沦于三世怨。 诸位依法订下“戒行持犯”的轨则后,努力执行,从实践的过程中慢慢体会其功德,等到产生效果,再把“观功念恩”“观过念怨”摆进去,两相比较后发现,对自己最有价值的是观功念恩。看别人的功,别人不一定有好处,但自己一定有好处;看别人的过,别人不一定受害,自己一定受害。佛法本来就是“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世间没有一样东西不是心画的,也就是自己的业所造的,业的特征就是自己的意乐。这绝不只是一个理论,各位要透过不停地努力行持,从实践中体会这个教授的内涵,使理论变成潜意识中牢不可破的概念,届时你就不会觉得没有功可观了,因为一切唯心造呀!举个例子,学开汽车,教练告诉我们开车的方法,我们记得很清楚,一旦坐在驾驶座上,看到马路那么多条,车子那么多辆,手忙脚乱无法下手,等到不断练习后,时间久了,完全不用刻意去想,自然而然,左转右转,煞车起步运用自如。 广论上告诉我们皈依后应学、应止--“教授中出分二:别学、共学。初中分二:遮止应学、修行应学。”这是依教授中所指示的皈依后实践的正确方法。所谓的“别学”是指皈依三宝个别要做的。先就应该遮止,不能学的是什么来讨论: 一、“皈依佛,不应皈依诸余天神。”我们心目中最理想、最究竟圆满的是佛,所以不再皈依其他天神等。 二、“皈依正法者,应离损害心。”也就是对于诸有情,舍离损害。既然皈依三宝,对三宝自然能够恭敬,但是对其他众生呢?“既然不是皈依的对象,何须恭敬!”如果你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真正皈依,必须对一切众生恭敬且远离损恼,为什么呢?佛告诉我们的无非是“法尔”的道理,世间的真相就是如此,佛之所以为佛,是依著正确方法努力造善业,由修灭道二谛,断证而圆满佛果的,而凡夫在世间真正造的罪是什么呢?上不敬三宝,下不慈众生,所以才会轮回不止呀!所以,如果真正皈依佛法,对三宝要恭敬,对众生要慈爱救护,怎可再损恼伤害?意乐、加行都不可以,实际上加行是由意乐而来,所以要从根本的意乐上做起。 三、“皈依于僧伽,不共外道住。”我们好像都没有和外道共住,其实不是,外道是指不信三宝为可归宿,甚至于毁谤三宝的人,有些恶知识虽然不是外道,但专门说些似是而非的道理,混淆视听,使我们非理作意。例如:观功念恩是正确的,恶知识却自认为一番好心告诉我们一些道理,乍听之下,好动听好客观,结果帮助我们增长观过念怨的念头,而使我们造恶业,多可怕呀!因此,恶知识是亲近不得的。 下面继续谈谈皈依后应修应学的三种: 一、敬佛,对于佛像,不管是雕塑或绘画,不管是好是丑,都应看做是可敬田,当成真正的佛。 二、敬法,“虽于正法四句以上,应离不敬”,千万不能做为货物,去买卖或抵押,不能搁在露地或不净处,或和鞋袜并放,或跨越,这些都是不敬法宝,更会感得智慧日益低下之果,万万要断除呀! 三、敬僧,“若于僧伽,或出家众,持沙门相及于其相不骂不毁,又一切种不应分党,视如怨敌”“憍是放逸本”,诸位!千万要小心啊!我们不是要净罪集资吗?一切功德就从恭敬三宝增长啊! 大家参加共修前,一定有皈依的信心,但是,经过这几天的用功后,发现原来的信心是很虚浮的,对境的时候根本派不上用场,所以信心非经过实际验证不可,并将此体会变成潜意识之中的一部分,如此信心才永远不会消失。举经论上的一个公案向各位说明:有一个人拜访舍利弗尊者,请求出家,舍利弗尊者观察了很久,认为他没有善根而拒绝他,他只得拜托别人,一个一个的请求,结果佛陀的五百大弟子没有一个接受他,一致认为他没有善根。他伤心地在门口哭起来,正好佛陀从外面回来,看见一个老人哭得那么伤心,就问其原因,他抽搐的说:“我想出家,但佛陀的弟子都不准我出家。”佛陀说:“你要出家?好!好!你进来吧!”他高兴的随著佛陀进去,世尊就对他说:“善来比丘”,他就须发自落,袈裟著身。经世尊一说,老人证果了。大家惊讶极了,就请教佛陀因缘。佛告诉大家:无量劫前,老人是樵夫,有一天,在山中砍柴时,遇到一只老虎,急得爬到树上躲避,就在那一刻,有一尊佛出世,那尊佛从天空走过,他正巧看见,非常欢喜的一称:南无佛。因此善根,今天证了果。《法华经》上有这么一句话:“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我们现在何只念一称呢?不知念多少称了,但像今天以打七的心意,一称南无佛,才有力量!为什么呢?是不是业?业是不是我们的意乐?平日我们念佛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意乐?嘴巴上轻浮的念著,不能说没有力量,但是真正的效果是很小的。 经上为什么称它为散乱心呢?是以较高的标准来看。修学佛法有三个状态--戒、定、慧,进入定慧中,才成不动业,现在我们还没有得定,都是“散乱位”,散乱位当中的念法就是心中至诚恳切的意乐了。不过,这个念法不会持续到无量劫以后,如果好好努力,不断增上,我们想要的果会很快现起。如果真正照广论的教法,如理去做,不必经过阿罗汉那一环,绕大圈子,对我们这是很实际的问题。诸位有了这个体认后,信心增长了,对广论所说的理论会更加清楚,理论清楚后就是实践的时候,那时的走法就和以前大异其趣。 我们目前的走法就是“戒行持犯”,为什么要从此下手呢?之前讲到已造之业不失坏,但要增长业才一定受,决定受的业当中,又可依受果的时期分为:现法受、顺生受、顺后受。现法受是现生就受,顺生受是来生受,顺后受是后世再受,从第三生以后乃至到无量劫。现法受的原因何在?请大家看广论第一三九页,决定受当中,那些果现法就成熟?〈本地分〉中所说都是由于增上意乐!一、增上顾恋意乐和贪相应造作不善业。二、增上不顾意乐和无贪相应作诸善法。三、增上损害和嗔相应,于诸有情所损恼。四、增上慈悲和无嗔相应。五和六是就功德田而言,对三宝尊重等所增上损害或增上净信,七和八是就恩田而言,即对三宝、父母等具恩之所,因增上背恩意乐所作不善和增上报恩意乐所作善法。以上八种业都是现法受。现在我们修学佛法,有了觉受后,因增上的贪、增上的嗔而造作现法受的罪业机会就会大大减低,即使偶然犯了,我们会忏悔,所以恶的事情肯定能够扫除。各位要努力,真正修行就要从现在开始,以增上意乐造作诸善业,意乐一转,业就开始随之转变,如果这力量很强盛,肯定能增上!诸位记住这个道理,然后努力实践,慢慢如法薰习,自然所求皆得,乃至无上菩提也不例外。更何况世间的事呢!因此,各位皈依后,要努力把得到的继续增上是很重要的。日常法师讲于1994年七月精进共修。(来源:显密文库)

殷重修是什么意思~

原文:于殷重修起疗病想者。犹如病者,见若不服医所配药,病则不瘥,即便饮服。于说法师所垂教授,若不修习,亦见不能摧伏贪等,则应殷重而起修习,不应无修,唯爱多积异类文辞而为究竟。是亦犹如害重癞疾,手足脱落,若仅习近一二次药,全无所济。我等自从无始而遭烦恼重病之所逼害,若依教授义仅一二次非为完足,故于圆具一切道分,应勤励力如瀑流水,以观察慧而正思惟。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宋西域三藏疆良耶舍(宋言时称)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毗耶离国猕猴林中青莲池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尊者摩诃迦叶。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摩诃迦旃延。如是等众所知识。复有菩萨摩诃萨一万人俱。其名曰妙(丹藏有德字)臂菩萨。善音菩萨。寂音菩萨。宝德菩萨。慧德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弥勒菩萨。如是等上首者也。复有十亿菩萨摩诃萨从十方来。贤首菩萨。千(丹本作才字)首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普贤菩萨。贤护菩萨。梵天菩萨。梵幢菩萨等。复有毗耶离诸离车子五百人俱。长者主月盖。长者子宝积等皆悉集会。尔时世尊入普光三昧。身诸毛孔放杂色光。照猕猴林作七宝色。光出林上化成宝盖。十方世界诸希有事悉现盖中。尔时长者子宝积。即从座起诣阿难所。白言大德世尊今日入于三昧。举身放光。必说妙法。唯愿大德宜知此时。阿难答曰。长者子佛入三昧。吾不敢请。说是语时佛眼放光。照药王药上二菩萨顶。住其顶上如金刚山。十方一切无量诸佛映现此山。是诸世尊亦放眼光。普照一切诸菩萨顶。在其顶上如琉璃山。十方世界诸得首楞严三昧菩萨摩诃萨。映现此光山。此相现时猕猴池中生宝莲华。作白宝色。其色鲜白不可为譬。有诸化佛坐莲华上。身相微妙亦入三昧。各放眼光照药王药上二菩萨顶。及照一切诸菩萨顶。尔时世尊从三昧起。熙怡微笑。有五色光从佛口出。照满月面。时佛面相倍更光显。胜于常仪百千万倍。长者子宝积睹佛威相叹未曾有。即从坐起整衣服。偏袒右肩绕佛七匝。长跪合掌瞻仰尊颜。目不暂舍白佛言。世尊如来今日放大光明。照十方诸佛及诸菩萨。皆已云集。我于佛法海中欲少咨问。唯愿世尊为我说之。佛告宝积恣汝所问。尔时宝积白佛言。世尊如来今者双目放光。如金刚山。住药王药上二菩萨顶。十方诸佛及诸菩萨映现光山。此二菩萨威德光明。犹如意珠倍更明显。胜余菩萨百千万倍。佛灭度后正法灭时。若有众生闻此二菩萨名者得几所福。若善男子善女人。欲断罪障业者。当云何观药王药上身相光明。佛告宝积。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说是语时五百长者子。同时俱起为佛作礼。各以青莲华供散佛上。愿乐欲闻。时会大众及诸菩萨。异口同音赞叹宝积。而唱是言善哉善哉宝积。乃能为于未来世中盲瞑众生。问于如来甘露妙药灌顶之法。说是语已咸皆默然。佛语宝积。未来众生具五因缘。得闻药王药上二菩萨名。何谓为五。一者慈心不杀。具佛禁戒。威仪不缺。二者孝养父母。行世十善。三者身心安寂。系念不乱。四者闻方等经。心不惊疑。不没不退。五者信佛不灭。于第一义心如流水念念不绝。佛告宝积。若有众生。具此五缘。生生之处常得闻此二菩萨名。及闻十方诸佛菩萨名。闻方等经心无疑虑。以得闻此二菩萨名。威神力故。生生之处五百阿僧祇劫不堕恶道。佛说是语时。药王菩萨承佛威神即说咒曰阿目佉(一)摩诃目佉(二)痤隶(三)摩诃痤隶(四)柁翅(五)摩诃柁翅(六)尝求利(七)摩诃尝求利(八)乌摩致(九)摩诃乌摩致(十)柁翅柁翅(十一)摩诃柁翅(十二)兜帝兜帝(十三)摩诃兜帝(十四)阿偷阿偷(十五)摩诃阿偷(十六)楼遮迦(十七)摩诃楼遮迦(十八)陀赊寐(十九)摩诃陀赊寐(二十)多兜多兜(二十一)摩诃多兜(二十二)迦留尼迦(二十三)陀奢罗莎呵(二十四)阿竹丘阿竹丘(二十五)摩瞪只(二十六)波登雌(二十七)遮挮(二十八)遮楼迦挮(二十九)佛驮遮犁(三十)迦留尼迦(三十一)莎呵尔时药王菩萨摩诃萨。说是咒已白佛言。世尊如此神咒。过去八十亿佛之所宣说。于今现在释迦牟尼佛。及未来贤劫千佛亦说是咒。佛灭度后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闻此咒者诵此咒者持此咒者。净诸业障报障烦恼障。速得除灭。于现在身修诸三昧。念念之中见佛色身。终不忘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若夜叉若富单那。若罗刹若鸠槃茶。若吉遮若毗舍阇。啖人精气一切恶鬼。能侵害者无有是处。命欲终时。十方诸佛皆悉来迎。随意往生他方净国。尔时世尊赞药王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快说此咒。三世诸佛亦说此咒。我于此咒深生随喜。尔时药上菩萨亦于佛前而说咒曰难那牟(一)浮(音孚)[口*致]浮(二)留浮丘留浮丘(三)迦留尼迦(四)蠡牟蠡牟迦留尼迦(五)鞞挮鞞挮(六)迦留尼迦(七)阿毗挮他(八)阿便他阿便他(九)迦留尼迦(十)珊遮罗莎呵(十一)药上菩萨说是咒已。白佛言世尊我今于如来前。说是降烦恼海灌顶陀罗尼。此陀罗尼咒。三世诸佛之所宣说。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闻此咒者诵此咒者持此咒者。得十功德利。何等为十。一者此咒威神力故。杀生之罪疾得清净。二者毁禁恶名皆悉除灭。三者人若非人不得其便。四者凡所诵念忆持不忘。犹如阿难。五者释梵护世诸天所敬。六者国王大臣之所敬重。七者九十五种诸邪论师不能屈伏。八者心游禅定不乐世乐。九者十方诸佛及诸菩萨之所护念。及诸声闻皆来咨受。十者临命终时净除业障。十方诸佛放金色光。皆来迎接为说妙法。随意往生清净佛国。药上菩萨说是咒已。合掌恭敬顶礼佛足却住一面尔时世尊赞药上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快说此咒。十方三世诸佛亦说是咒。我今深心随汝欢喜。时二菩萨说是咒已。各脱宝璎以供养佛。药王菩萨所散璎珞。如须弥山住佛右肩上。药上菩萨所散璎珞。如须弥山住佛左肩上。二山顶上有梵王宫。百千万亿诸梵天王。恭敬合掌侍立。宫内有宝莲华。如摩尼珠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在宫墙上忽然来下。合而为一如千叶金华。住宫墙内有十方佛坐金华上。东方佛名须弥灯光明。东南方佛名宝藏庄严。南方佛名栴檀摩尼光。西南方佛名金海自在王。西方佛名大悲光明王。西北方佛名优钵罗莲华胜。北方佛名莲华须庄严王。东北方佛名金刚坚强自在王上方佛名殊胜月王。下方佛名日月光王。如是十方诸佛异口同音。赞叹药王药上二菩萨言。汝等所说咒。十方三世诸佛之所宣说。我等往昔行菩萨道时。得闻此咒深心随喜。以是随喜善根因缘力故。即得超越五百九十六亿劫生死之罪。于今现在得成为佛。若有众生得闻汝等二菩萨名。及闻我等十方佛名。即得除灭百千万劫生死之罪。何况受持读诵礼拜供养尔时十方诸佛说是语已。如入禅定默然而坐。尔时释迦牟尼佛告大众言。汝等今者见是药王药上二菩萨。宝璎供养合掌住立在我前不。是时大众弥勒为首。白佛言世尊唯然已见。佛告弥勒阿逸多是药王菩萨。久修梵行诸愿已满。于未来世过算数劫。当得作佛号净眼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国名常安乐光。劫名胜满。彼佛出时其地金刚色如白宝至金刚际。空中自然雨白宝华。团圆正等五十由旬遍满其国。彼土众生无身心病天献甘露不以为食。纯服无上大乘法味。彼佛寿命五百万亿阿僧祇劫。正法住世四百万阿僧祇劫。像法住世百千万亿阿僧祇劫。生彼国者皆悉住于陀罗尼门。念定不忘。药王菩萨得受记已。即从座起踊身虚空作十八变。从上来下华散佛上。所散之华如金花林列住空中。尔时世尊复告弥勒。是药上菩萨次药王后。当得作佛。号曰净藏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净藏如来出现世时。此白宝地变为金色。金华金光充遍世界。其国众生悉皆具足无生法忍。净藏如来寿命六十二小劫。正法住世百二十小劫。像法住世五百六十小劫。尔时药上菩萨闻授记已。即入三昧化身为华。如瞻卜林七宝庄严。化成华云。以此华云持供养佛。时华云中放金色光。金色光中出琉璃云琉璃云中说偈颂曰正遍知世尊无染释师子十方无等侣慧光照一切普愍于一切出现于世间我今头面礼大悲三念处尔时药上菩萨。说是偈已还复本座。佛告大众。佛灭度后若有众生。系念思惟观药王菩萨者。当作五想。一者系念数息想。二者安定心想。三者不出息想。四者念实相想。五者安住三昧想。佛告弥勒。若善男子及善女人。修此五想者。于一念中即便得见药王菩萨。是药王菩萨身长十二由旬。随应众生或十八丈或现八尺。身紫金色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如佛无异。顶上肉髻有十四摩尼珠。其一一珠有十四楞。一一楞间有十四华。以严天冠。其天冠内有十方佛及诸菩萨。皆悉影现如众宝窴。眉间毫相白琉璃色。绕身七匝如白宝帐。身诸毛孔流出光明。如摩尼珠数满八万四千。其一一珠宛转右旋。如七宝城优钵罗华。一一华上有一化佛。方身丈六如释迦牟尼。一一如来有五百菩萨以为侍者。是药王菩萨其两修臂如百宝色。手十指端雨诸七宝。若有众生观此菩萨十指端者。四百四病自然除灭。身诸烦恼皆悉不起。其两足下雨金刚宝。一一珠化成云台。其云台中有化菩萨。无数诸天以为侍者。时化菩萨演说四谛苦空无常无我。亦说甚深诸菩萨行。此想成时是名初观药王菩萨功德相貌第二观者心渐广大。得见药王菩萨具足身相。时药王菩萨心如栴檀摩尼珠。开敷清净有百亿光明。此诸光明绕身百匝。如百亿宝山。其一一山有百亿宝屈。一一屈中有十亿化佛。身色相好皆悉庄严。是诸化佛异口同音。皆共称说药王菩萨本行因缘。此相现时念念之中。见十方佛为诸行者随宜说法。时药王菩萨一一毛孔。放百亿摩尼珠光照诸行者。行者见已得净六根。寻时即见十方世界。五百万亿那由他佛及诸菩萨。为说除罪甘露妙药服此药已。即时皆得五百万亿旋陀罗尼门。因此药王菩萨本愿力故。缘念药王菩萨自庄严故。十方诸佛与诸菩萨。至行者前为说甚深六波罗蜜。是时行者因见诸佛故。即得百千万亿观佛三昧海门。佛告弥勒。我灭度后若天若神若龙。若比丘比丘尼若优婆塞若优婆夷。若欲见药王菩萨欲念药王菩萨者。当修二种清净之行。一者发菩提心。具菩萨戒威仪不缺。以得具足菩萨戒故。十方世界诸菩萨伴。一时来集住其人前。药王菩萨为其和上。药王菩萨为于行者。即说百千万亿旋陀罗尼门。以得闻此陀罗尼故。超越九十亿劫生死之罪。应时即得无生法忍。二者佛灭度后一切凡夫具烦恼缚。若有欲见药王菩萨。当修四法。一者慈心不杀不犯十恶。常念大乘心不忘失。勤修精进如救头然。二者于师父母四事供养。苏灯油灯须曼那华油灯。及竹木火以为照明。复以苏灯油灯须曼那华油灯及诸照明。以供养佛及法僧宝并说法者。三者深修禅定乐远离行。常乐冢间树下阿练若处。独处闲静勤修甚深十二头陀。四者于身命财一切放舍不生恋著。行此法者念念之中。得见药王菩萨为其说法。或于梦中见药王菩萨授其法药。寤已寻自忆识过去无量百生千生宿命之事心大欢喜。即应入塔观像礼拜。于像前得观佛三昧海。及见无量诸菩萨众。唯见药王菩萨为其说法。佛告阿难。佛灭度后若有四众。能如是观药王菩萨者。能持药王菩萨名者。除却八十万劫生死之罪。若能称是药王菩萨名字。一心礼拜不遇祸对。终不横死。若有众生于佛灭后。能如是观者是名正观。若异观者名为邪观。佛告弥勒佛灭度后若有四众。云何观是药上菩萨清净色身。若欲观者当修七法。何等为七。一者常乐持戒。终不亲近声闻缘觉。二者常修世间善法及出世善法。三者其心如地不起憍慢。普慈一切。四者心无贪著犹若金刚不可沮坏。五者住平等法不舍威仪。六者常修毗婆舍那。修舍摩他心无懈惓。七者于大解脱般若波罗蜜心不惊疑。佛告弥勒。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具此法者。疾得见药上菩萨。是药上菩萨身长十六由旬。如紫金色。身诸光明如阎浮檀那金色。于圆光中有十六亿化佛。方身八尺结加趺坐。坐宝莲华。一一化佛有十六菩萨以为侍者。各执白华随光右旋。通身光内有十方世界。诸佛菩萨及诸净土皆于中现。顶上肉髻如释迦毗楞迦摩尼宝珠。肉髻四面显发金光。一一光中有四宝华具百宝色。一一华上化佛菩萨。或显或隐数不可知。是药上菩萨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一一相中有五色光。一一好中有百千光。眉间毫相如阎浮檀那金色。百千白宝珠以为璎珞。其一一珠放百宝光。庄校金毫如颇梨幢。盛真金像世间珍妙。诸庄严具悉于中现。若有四众闻是药上菩萨名者。持是药上菩萨名者。称是药上菩萨名者。观是药上菩萨身者。是药上菩萨放身光明摄受彼人。此菩萨光或为自在天像或为梵天像。或为魔天像或为帝释像。或为四天王像或为阿修罗像。或为乾闼婆像或为紧那罗像。或为摩睺罗伽像。或为迦楼罗像。或为人非人像或为龙像。或为帝王像或为大臣像。或为长者像。或为居士像。或为沙门像或为婆罗门像。或为仙人像或为祖父母像。或为父母像或为兄弟姊妹所爱妻子及诸亲像。或为良医像或为善友像。尔时行者即于梦中。见上诸像随现为说药王药上所说神咒。即得灭除如上所说劫数之罪。觉已忆持终不忘失。系念三昧即于定中。得见药上菩萨净妙色身。即为行者称说过去五十三佛名。告言法子过去有佛。名曰普光次名普明。次名普静次名多摩罗跋栴檀香。次名栴檀光次名摩尼幢。次名欢喜藏摩尼宝积次名一切世间乐见上大精进。次名摩尼幢灯光次名慧炬照(十)。次名海德光明次名金刚牢强普散金光。次名大强精进勇猛次名大悲光。次名慈力王次名慈藏。次名栴檀窟庄严胜次名贤善首。次名善意次名广庄严王(二十)。次名金花光次名宝盖照空自在王。次名虚空宝花光次名琉璃庄严王。次名普现色身光次名不动智光。次名降伏诸魔王次名才光明。次名智慧胜次名弥勒仙光(三十)。次名世静光次名善寂月音妙尊智王。次名龙种上智尊王次名日月光。次名日月珠光次名慧幡胜王。次名师子吼自在力王次名妙音胜。次名常光幢次名观世灯(四十)。次名慧威灯王次名法胜王。次名须弥光次名须曼那花光。次名优昙钵罗花。殊胜王次名大慧力王。次名阿閦毗欢喜光次名无量音声王。次名才光次名金海光(五十)。次名山海慧自在通王次名大通光次名一切法常满王佛时药上菩萨说是过去五十三佛名已默然而住。尔时行者即于定中。得见过去七佛世尊毗婆尸佛而赞叹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所宣说五十三佛。乃是过去久远旧住娑婆世界。成熟众生而般涅槃。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及余一切众生。得闻是五十三佛名者。是人于百千万亿阿僧祇劫不堕恶道。若复有人能称是五十三佛名者。生生之处常得值遇十方诸佛。若复有人能至心敬礼五十三佛者。除灭四重五逆及谤方等皆悉清净。以是诸佛本誓愿故。于念念中即得除灭如上诸罪。尸弃如来毗舍浮如来。拘留孙如来拘那含牟尼如来迦叶如来。亦赞是五十三佛名。亦复赞叹善男子善女人。能闻是五十三佛名者。能称名者能敬礼者。除灭罪障如上所说。尔时释迦牟尼佛告大众言。我曾往昔无数劫时。于妙光佛末法之中出家学道。闻是五十三佛名。闻已合掌心生欢喜。复教他人令得闻持。他人闻已展转相教。乃至三千人。此三千人异口同音。称诸佛名一心敬礼。以是敬礼诸佛因缘功德力故。即得超越无数亿劫生死之罪。其千人者花光佛为首。下至毗舍浮佛。于庄严劫得成为佛过去千佛是也。此中千佛者。拘留孙佛为首。下至楼至如来。于贤劫中次第成佛。后千佛者。日光如来为首。下至须弥相。于星宿劫中当得成佛。佛告宝积。十方现在诸佛善德如来等。亦曾得闻是五十三佛名故。于十方面各皆成佛。若有众生欲得除灭四重禁罪。欲得忏悔五逆十恶。欲得除灭无根谤法极重之罪。当勤诵上药王药上二菩萨咒。亦当敬礼上十方佛。复当敬礼过去七佛。复当敬礼五十三佛。亦当敬礼贤劫千佛。复当敬礼三十五佛。然后遍礼十方无量一切诸佛。昼夜六时心想明利。犹如流水行忏悔法。然后系念念药王药上二菩萨清净色身。若有念是药王药上二菩萨者。当知此人已于过去无量劫中。于诸佛所种诸善根。以本善根力庄严故。于一念中得见东方无数诸佛。是时东方一切诸佛。即皆同入普现色身三昧。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皆悉同入普现色身三昧。即时十方一切诸佛。皆悉现身住行者前。为说甚深六波罗蜜。是时行者见诸佛已。心生欢喜。于诸佛前即得甚深观佛三昧海。见无数佛。一一世尊异口同音。授行者记而作是言。汝今念是二菩萨故。于未来世当得作佛。是时行者闻授记已。身心欢喜即得三昧。此三昧名惟无庄严。因是三昧力故倍更增进。普见十方无数诸佛。时十方诸佛或为行者说檀波罗蜜。或为行者说尸波罗蜜。或为行者说羼提波罗蜜。或为行者说毗梨耶波罗蜜。或为行者说禅那波罗蜜。或为行者说般若波罗蜜。或为行者说方便波罗蜜。或为行者说愿波罗蜜。或为行者说力波罗蜜。或为行者说智波罗蜜。或为行者说慈悲喜舍。或为行者说四念处。或为行者说四正勤。或为行者说四如意足。或为行者说五根。或为行者说五力。或为行者说七觉分。或为行者说八正道分。或为行者说苦圣谛。或为行者说集圣谛。或为行者说灭圣谛。或为行者说道圣谛。或为行者说六和敬法。或为行者说六念法。如是种种分别广说无量法门。复因此惟无三昧海庄严力故。广为行者分别解说甚深十二因缘法。因是药王药上二菩萨威神力故。复见东方无量诸佛及诸菩萨。身紫金色相好无比。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悉睹见一一如来身相众好。广说如观佛三昧海。若有行者称是药王药上二菩萨名者。若有念是二菩萨者。若有持是二菩萨名者。若有观是二菩萨身者。若诵是二菩萨所说陀罗尼神咒者。舍身来世得净六根。恒得生于大菩萨家。面貌端严犹如帝释无可恶相。身力强壮。如那罗延威伏一切。其所生处恒得值遇诸佛菩萨闻甚深法。闻已欢喜即得无量妙三昧门及陀罗尼佛告阿难若有众生但闻是二菩萨名。得福无量不可穷尽。何况具足如说修行。尔时阿难闻佛世尊。赞叹是二菩萨甚深智慧无量德行。即从座起绕佛七匝。长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此药王药上二菩萨。过去世时修何道行种何功德。今于此众犹如梵幢佛所赞叹。亦为大众之所称誉。如来今者双目放光。如摩尼珠现在其顶。此妙瑞相昔所未睹。唯愿天尊为我解说此二菩萨往昔因缘。尔时世尊告阿难言。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此二菩萨往昔因缘。佛告阿难乃往过去无量无边阿僧祇劫。复倍是数数不可说。彼时有佛号琉璃光照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劫名正安隐。国名悬胜幡。生彼佛国众生寿命八大劫。彼佛世尊出现世间经十六大劫。然后乃于莲华讲堂入般涅槃。佛涅槃后正法住世满八大劫。像法住世亦八大劫。于像法中有千比丘。发菩萨心求菩萨戒。普为众生游行教化。尔时众中有一比丘。名曰日藏。聪明多智游历聚落村营城邑。僧房堂阁阿练若处及至论堂。为诸大众广赞大乘菩萨本缘。亦说如来无上清净平等大慧。尔时众中有一长者名星宿光。闻说大乘平等大慧。心生欢喜即从座起。持呵梨勒果及诸杂药。至日藏所白言大德。我闻仁者说甘露药。如仁所说服此药者不老不死。作此语已头面著地礼比丘足。复持此药奉上比丘。白言仁者今以此药奉上仁者及大德僧。尔时日藏即为咒愿受呵梨勒。长者闻法复闻咒愿心大欢喜。遍礼十方无量诸佛。于日藏前发弘誓愿而作是言。我闻仁者说佛慧药。如仁所说真实不虚。今持雪山良药奉上仁者并及众僧。以此功德愿我生生。不求人天三界福报。正心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今至诚发无上道心。于未来世必当成佛。此愿不虚必如尊者所说佛慧。我得菩提清净力时。虽未成佛若有众生闻我名者。愿得除灭众生三种病苦。一者众生身中四百四病。但称我名即得除愈。二者邪见愚痴及恶道苦愿永不受。我作佛时生我国土诸众生等。悉皆悟解平等大乘更无异趣。三者阎浮提中及余他方有三恶趣名。闻我名者永更不受三恶趣身。设堕恶趣我终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有礼拜系念观我身相者。愿此众生消除三障。如净琉璃内外映彻。见佛色身亦复如是。若有众生见佛清净色身者。愿此众生于平等慧永不退失。发此愿已。五体投地。遍礼十方无量诸佛。礼诸佛已。持真珠华。散日藏上白言和上。因和上。故得闻无上清净佛慧。我闻是已于和上前。已发甚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此愿不虚必成佛者。令我所散妙真珠华。化为华盖住和上上。作此语已所散宝珠。如宝莲华行列空中变成华盖其盖有光金色具足。一切大众睹见此事。异口同音赞叹大长者星宿光言。善哉善哉大长者。汝能于此大众之中。已能深发大弘誓愿。乃现如此微妙瑞相。我等今者观此瑞相。必得成佛无有疑也。尔时星宿光长者。有弟名电光明。见兄长者发菩提心。身心随喜白言大兄。我今家中大有醍醐及诸良药。愿兄听我普施一切不限众僧。其兄报言听随汝意。尔时电光长者白其兄言。我今亦复随从大兄。欲发甚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其兄答言若欲发心。汝今应礼十方诸佛。于大和上日藏比丘前。宜发甚深无上道意。弟白兄言。我今以此醍醐良药以施一切。复以妙华上十方佛。回此功德愿如大兄所发誓愿等无有异。若我所愿诚实不虚。令我所散上妙莲华。住虚空中犹如华树。时会大众见电光长者所散莲华列住空中。其一一华如菩提树。列住空中华果具足。尔时大众异口同音。亦皆赞叹电光长者而作是言。汝今瑞应如兄长者等无有异于未来世必得成佛无有疑也佛告阿难汝今当知。时大长者以呵梨勒雪山胜药以施众僧。众僧服已得闻妙法。以药力故除二种病。一者四大增损。二者烦恼嗔恚。因此药故。时诸大众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唱是言。我等于未来世悉当成佛。时诸大众各相谓言。我等今者因此大士施二种药。得发无上法王之心。当王三千大千世界。为报恩故当为立号。因行立名故名药王。佛告阿难汝今当知此药王菩萨。闻诸大众为立号时。敬礼大众而作是言。大德众僧为我立号名曰药王。我今应当依名定实。若我所施回向佛道必得成就。愿我两手雨一切药。摩洗众生除一切病。若有众生闻我名者。礼拜我者。观我身相者。当令此等皆服甚深妙陀罗尼无阂法药。当令此等现在身上。除去诸恶无愿不从。我成佛时愿诸众生具大乘行。作是语时于虚空中。雨七宝盖覆药王上。盖光明中而说偈言大士妙善愿施药济一切未来当成佛号名曰净眼广度诸天人慈心无边际慧眼照一切未来当成佛尔时药王闻此偈已。身心欢喜即入三昧。其三昧名曰惟无庄严。三昧力故见佛无数。净除业障即得超越九百万亿阿僧祇劫生死之罪。尔时众中为立号者。今此药王菩萨摩诃萨是。佛告阿难汝今当时。知弟长者药施人者。因药施故世人称赞此长者药用施众僧及施一切。服此药者得上气力得妙上药。亦闻上妙大乘法药。尔时世人因行立名名曰药上。尔时药上菩萨闻诸世人。称赞已德名曰药上。因发誓愿今此世间一切大众。为我立号名曰药上。愿我后世得成十种清净力时。以上法药普施一切。愿诸众生闻我名者。烦恼盛火速得消灭。若有众生礼拜我者称我名者观我身相者。当令此等得服上妙不死解脱甘露上药。尔时大众闻是语已。各脱璎珞共散药上菩萨。所散璎珞如七宝台停住空中。台中有光纯黄金色。声如梵音而说偈言善哉胜大士显发弘誓愿必度苦众生心无有疑虑未来当成佛号名曰净藏救护诸世间没于苦海者佛告阿难汝今好当谛听。佛语慎勿忘失。此药王药上二菩萨者。乃是过去现在未来诸佛世尊灌顶法子。若有众生闻此二菩萨名者。永度苦海不堕生死。恒得值遇诸佛菩萨。何况具足如说修行。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二菩萨所说神咒。若观此二菩萨身相者。于现在世必得见药王药上。及见于我贤劫千佛。于未来世见无数佛。一一世尊为其说法。生净佛土其心坚固。终不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尔时阿难即从座起。为佛作礼绕佛七匝。白佛言世尊当云何名此经云何奉持之。佛告阿难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此法之要名灭诸罪障。亦名忏悔恶业神咒。亦名治烦恼病甘露妙药。亦名观药王药上清净色身。佛告阿难此法之要。有如是等殊胜妙名。我灭度后若有比丘及比丘尼闻此经者。至心随喜经须臾间。四重恶业皆悉清净。若有优婆塞优婆夷闻此经者。至心随喜经须臾间若犯五戒。破八支斋疾得清净。若国王大臣刹利居士。毗舍首陀婆罗门等。及余一切闻此经者。经须臾间至心随喜。五逆十恶悉得清净。佛告阿难此药王药上本行因缘。是阎浮提人病之良药。尔时世尊说是语已。默然而住如入三昧。尔时长者子宝积。及尊者阿难无数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以欢喜故长者众中五千人得无生法忍。他方来诸菩萨等有十千人。住首楞严三昧。舍利弗弟子五百比丘。不受诸漏成阿罗汉。天龙八部其数无量。皆发无上正真道意。尔时诸比丘比丘尼及诸大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作礼而退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日常法师:皈依后应如何修学
答:修学佛法最主要的内容是三学--戒、定、慧,得到智慧需要*闻、思、修;而从听闻开始依次思惟、修持、悟证,一步一步增长,因此听闻轨理的教授对我们特别重要。依轨理听闻讲说后要做什么事呢?就是二十三页告诉我们的“完结轨理”部分,在此提出三点: 一、“于完结时共作轨理者。由讲闻法所获众善,应以猛利欲心...

日常法师:皈依后应该修什么?
答:五、念皈依的胜利,而后昼三夜三恒常的勤修皈依。不管是清醒,或是胡涂的时候,也不管是白天或是夜晚都要勤修皈依。怎样才能做到胡涂时也是一样呢?就是说如果很强盛的皈依的心生起来,这个余势还在的时候,不管是醒是睡,都在皈依。现在我们一天到晚在六道当中轮回,尽管想皈依,但是轮回的余势还在,就是做任何佛法的...

皈依了以后每天应该如何去修佛
答:佛陀说:「身为一名在家人,他应培育同理心,时时刻刻保持以下的思惟,便能兼顾世间快乐与修行,在家人应这麽思惟:『我清楚知道,如果有人想要杀害我,我一定不快乐,我会心生恐惧,我如果不喜欢如此,别人一定也是这样,所以我怎可以去杀害别人的生命。』当他如此正确思惟后,便会至诚受持不杀生戒,心...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戒篇
答:既然皈依清净僧伽,就应该依止清净的僧伽,作为修学佛法的导师,引导我们的老师,不要将僧伽当作干爸爸,这点千万要记住。另外还包括要「依法不依人」,皈依后所有的师父都是我们的老师,都是我们的导师,要依他的法、依法不依人。八、皈依目的为成就佛道 那么受持三皈依戒有什么好处呢?若能受持三皈依戒,好处实在太多了,...

皈依以后如何修宗
答:答:净宗修学是以「净业三福」为基础。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如何落实?我们采取儒家的《弟子规》。《弟子规》的内容,就是在家做一个孝顺的儿女,在学校做一个好学生,真正将这两句话落实在生活当中。「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则落实在《十善业道经》,一定要认真努力学习。第二福、「...

皈依佛门后有什么禁忌,详细分析?
答:3. 皈依仪式并不要求出家,无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任何人均可皈依。皈依者可以向寺院提出请求,并参加由法师主持的皈依法会,获得三皈依。4. 皈依后,个体成为佛教在家居士,并获得一个法名,象征着在学佛道路上新的开始和新生。5. 皈依是人生的重要决定,皈依法会通常会让人感到喜悦。寺院通常会为...

日常法师:如何运用皈依、业果实践善行(二)
答:动机非常重要,所以我们真正主要的,要把握得住的是在动机上。学了广论对宗旨理念有个概念以后,眼前真正能够用的,是当我们皈依以后,正皈依的是法,而“业”是起始,业当中最主要的就是意乐,意乐中最重要的是动机,想想我今天要做这件事,是为自己还是为别人?可是我们都是为自己,不需要想,连做梦的时候也为自己,...

佛教归一后该怎么做
答:整个佛法的修学,若依戒定慧来讲,其修学的次第如下: 第一、三皈是「入门」 第二、五戒是「登堂」 第三、定慧是「入室」 所以,学佛就是要经过「受三皈、 持五戒、修定慧」,因而历经「入门」、「登堂」、「入室」这三个阶段。正式受过三皈依的人,得称为「信士」,意即「信」佛之「士」。若未受「三皈」...

佛门中人说的皈依是什么
答:皈依后要以一个佛教徒的标准要求自己。最好能继续受戒,受戒之后就要持戒修行,不奸淫,不偷盗、不杀生,一开始如不能受五戒,可以先受三戒,持戒修行即可。虽然只是个仪式,但是这个仪式相当重要,是你入佛门的开始。是你成为佛教徒的开始。佛是十法界的老师,是智慧的长者,佛也是达到了福慧圆满成就...

法尊法师:为什么皈依三宝,皈依三宝后做些什么
答:也唯有佛如来由大悲心所流出的教法,乃能使众生解脱生死,唯此法门,是所应修学。也唯有随佛修行弟子,乃是真正修出离生死法门的善友。除上所举的大师、教法、善友三者之外,更无余人余法能出其上,或与相等。故知唯有三宝,是真可皈依之对象,是真皈依处。 三、如何皈依? 既具有发心受皈依之正因,又了知所应皈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