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 世称什么? 孟浩然世称什么诗人

作者&投稿:缑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孟浩然世称孟襄阳。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田园隐逸派和山水行旅派诗人,与王维并称为“王孟”。其刚正志高,但仕途坎坷。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

孟浩然的诗歌诗中情和景的关系,不仅是彼此衬托,而且常常是水乳交融般的密合;诗的意境,由于剔除了一切不必要、不谐调的成分,而显得更加单纯明净。诗的结构也更加完美。孟浩然在旅程中偏爱水行,隐居闲适、羁旅愁思。诗风清淡自然,以五言古诗见长。

扩展资料

诗歌成就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第一人,“兴象”创作的先行者

盛唐时期形成的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诗歌流派,又称田园诗派,后人为了突出两人对田园诗派的突出作用也称为:“王孟诗派”。该派有陶渊明、“二谢”(谢灵运、谢朓)诗之长,以山水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为主要题材,风格冲淡自然。

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隘境界,更多地抒发了个人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并博得时人的倾慕。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创作山水诗的诗人,是王维的先行者。他的旅游诗描写逼真,《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得气势磅礴,格调浑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浩然



孟浩然世称孟襄阳。

孟浩然,唐代大诗人,字浩然,世称孟襄阳,与诗仙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一生未曾做官,又被称之为孟山人,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故居,曾隐居于鹿门山。

孟浩然是唐代一位不甘隐居,最后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少年的时候曾往吴越漫游,后又区长安谋求官职,最终不得志又还归故乡。诗人王昌龄游襄阳时,和他相聚一起喝酒吟诗,但此时孟浩然背上正生毒疮,不幸因病离去。

扩展资料: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孟浩然在荆州一带多所游览,夏,孟浩然患背疽,卧于襄阳,当在本年。次年病加重,多有好友探看。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龄遭贬官途过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孟浩然背上长了毒疮,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浩然



孟浩然世称:孟山人、孟襄阳

字:浩然

号:王孟

派:山水田园

中文名:孟浩然

代表作品《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

作品内容:田园隐逸、山水行旅

诗风:“平淡”

诗人简介: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田园隐逸派和山水行旅派诗人,与王维并称为“王孟”。其刚正志高,但仕途坎坷。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

        孟浩然的诗歌诗中情和景的关系,不仅是彼此衬托,而且常常是水乳交融般的密合;诗的意境,由于剔除了一切不必要、不谐调的成分,而显得更加单纯明净;诗的结构也更加完美。孟浩然在旅程中偏爱水行,如他自己所说:“为多山水乐,频作泛舟行。”

隐居闲适、羁旅愁思。诗风清淡自然,以五言古诗见长。

详细资料见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subview/7496/7438677.html



孟襄阳

孟襄阳

孟浩然世称什么~

孟浩然世称孟襄阳。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田园隐逸派和山水行旅派诗人,与王维并称为“王孟”

孟浩然,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世称「孟襄阳」,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故居。曾隐居鹿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