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特点是什么???

作者&投稿:自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三个基本特征。这三个特征紧密联系,有机统一,共同构成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内容。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首要内容和突出特色,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者和坚定维护者,这不仅体现在党的理论、路线、纲领和方针、政策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党的各项工作实践中。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要达到的重要目的,又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民主的发展与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体现政治文明的进步。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经济、文化与政治民主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一方面,民主的实现程度,受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民主的发展不能脱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孤军深入;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政治民主的发展,又会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民主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政治条件。发扬民主,有利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社会矛盾的解决和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的形成;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基层组织的积极性,促进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对各级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有效监督和克服官僚主义;有利于党和政府决策的实施,使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拥护和支持。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完善党的领导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途径和法制保证。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在当代中国,无论党的领导还是人民当家作主,都必须在法制范围内实施,都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都与法制密不可分,无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还是坚持和完善我国以人民代表大会为主体的民主政体,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都离不开社会主义法制。违反社会主义法制原则,就会危害党的领导,破坏社会秩序,侵犯人民的权利与自由。因此,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正在不断完善发展、走向成熟的标志。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一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须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在这里,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是关键。一方面,要以改革的精神深入探讨党的领导和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人民代表大会之间的关系,探讨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形式问题,解决党的领导和人民代表大会之间两套权力体系并轨的问题和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在权力机构框架内进行的问题,使党的领导和人民执掌国家政权更好地统一起来。在这个问题上,要解决的不是改变原有的基本制度,而是要解决运行机制方面理论和实践统一的问题,减少环节,增强实效更有利于党领导和支持人民直接参与国家政权管理和监督国家事务。这里需要克服的一个误区是,“党政分开”指的是党与行政机关职能的分开,而不是党与政权机构的分开。另一方面,党要按照宪法的规定,使自己的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的轨道,使党的意志通过法定的方式和程序变成国家的意志,逐步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法制化和规范化,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政治民主化

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型的国家形态,它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基础之上,广大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体现着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国家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根本原则和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文明建设中的具体体现。
当前,实现人民当家的,除了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种必要的制度、机制和法律保障之处,还要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逐步扩大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范围,使人民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政权意识、公民意识和参政议政能力
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政权意识、公民意识和参政议政能力。


三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实施依法治国是社会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世界各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基本走向。依法治国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人民群众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和程序化。

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学说的流派很多。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是19世纪40年代在批判资本主义旧社会的基础上勾画出的一个崭新的未来社会形态。通过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实现工人阶级进而实现全人类的解放,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主题,也是共产党人的伟大理想。建设这一社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工人阶级在夺取国家政权以后,在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同时要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社会生产,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社会成员的体力和智力获得自由的发展和运用;在社会主义的低级阶段必须承认差别,实行“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的分配制度;至于消灭社会差别,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制度,则有赖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 由于没有亲身经历过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马克思、恩格斯不可能也不愿意对未来社会的细节作更多的描述。因此,他们一再反复强调,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要随时随地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实际上就是为后人的探索和深化认识留下了广阔空间。 我国的国情、革命道路和历史环境,是塑造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主要因素。旧中国是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独立发展的农业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任务远未完成。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将中国卷入“世界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也随之传播到中国,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由此也产生了如何正确处理人类社会的共性与个性、“世界历史”与“国别史”、社会主义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关系问题。 在追求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实践中,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增添了许多新鲜血液。其中,通过以农村包围城市、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创造了政治前提。这条革命道路,既与西方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实践有区别,也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方式。新中国成立后,开展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大规模建设活动。这一进程,尽管或多或少地沿袭了“苏联模式”的某些做法,但在对私有制改造的方式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上,具有许多中国自己的特点。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党领导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健全和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一次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的有机统一。 事实上,历史环境和20世纪社会主义实践的特点,也使得现实社会主义与理想社会主义有着很大差别。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社会主义是一个消灭了阶级、国家自行消亡的社会;而中国的社会主义还没有达到“自由人联合体”的发展程度,仍以国家的形式存在,因此需要切实发扬民主,健全法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此外,在迅猛发展的现代科技、经济危机、世界大战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交错影响下,一些有代表性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内部结构和经济社会状况,已不同程度地发生了明显变化,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因此,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与其他文明和社会制度长期并存。 作为一种社会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有别于传统计划经济和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也不同于民主社会主义和其他改良社会主义。从经济上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在邓小平同志看来,公有制为主体、按劳分配、共同富裕,就是科学社会主义根本原则的体现。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改革,根据我国生产力水平较低且不平衡、多层次的特点,逐渐形成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这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在这个制度基础上,用市场经济的方式配置资源、组织生产,从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就是“中国特色”。 从政治上看,社会主义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政治制度,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在我国是有机统一的。就政党制度而言,既不是前苏联的“一党制”,也不是西方的多党制,而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此外,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在相关特殊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些内容,都体现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在文化上,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奉行集体主义价值观。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又继承传统,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包容多样,注重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此外,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政策争取实现国家完全统一的构想和实践,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社会主义探索和发展的内涵。这些“特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得以越走越宽的生命力源泉。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实践中的伟大创造,是对科学社会主义、人类文明的新贡献。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社会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适应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和现实的需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三个基本特征。这三个特征紧密联系,有机统一,共同构成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内容。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首要内容和突出特色,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第一,国家权力属于劳动人民所有,建设大多数人统治的民主共和国;第二,人民代表会议是实现人民掌握国家政权、管理国家的最好制度形式;第三,人民代表会议掌握国家权力,人民通过“有经验的代理人”——即人民代表——掌管国家事务。第四,民主集中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原则。第五,共产党是动员和组织劳动...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三个特征
答: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有三个主要特性:人民性、人民政治性、文明主体性。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
答: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三个基本特征。这三个特征紧密联系,有机统一,共同构成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内容。一、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须...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以党的领导为核心,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实现。2.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础,确保了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正确方向。3. 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之一。4.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与经济、文化的进步相互促进,...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主要特征
答:回答:政治文明由于植根于不同的生产力条件、阶级关系和文化传统中,因而具有较强的阶级性、地域性和民族性。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有着完全不同于其他政治文明形态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优势。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保障。政党政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本质和特点。
答: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一下特点:⑴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决定意义⑵坚持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目的⑶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显著特点⑷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民主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有力保障 ...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本特征
答:最佳答案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三个基本特征。这三个特征紧密联系,有机统一,共同构成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内容。一、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所谓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党的领导下根据中国的国情实行的社会主义,它既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又不同于资本主义。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在三者的相互关系中,党的领导是根本,人民当家作...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是
答: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所谓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指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领导人民所形成的与物质生产相适应的在政治上的一种进步过程、进步状态和取得的积极成果的总和。基本内涵:坚持共产党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