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 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对教育教学有什么意义

作者&投稿:涂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青少年的主要心理特点
(1)叛逆心理在这一时期一般对外界的说教和压制十分反感和抵制。
(2)情感丰富但是不稳定青春期的发育不成熟,往往表现为青少年易动感情、情感比较强烈,遇事容易激动,同时存在多种情绪状态。
(3)生理上,是发育的又一高峰,尤其性迅速发展迅速成熟,青春期生理、心理迅速发育,开始出现朦胧的性欲望及与此相联系的一系列内心体验。出现对异性向往同时又表现对异性交往既敏感,又惊惧、既好奇,又羞怯,心理发育与生理发育不同步的心理特征。
(4)心中有很多烦恼,但是又找不到人倾诉,父母和老师都不理解自己,只有压抑在心里。
(5)攀比心理比强,独立意识强,不爱受约束,对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持轻蔑态度。
(6)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要求别人了解、理解和尊重自己。自我评价比初中充实、客观,有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要求。但也会出现自我与社会的冲突,有的青少年自尊心过强,自我中心突出,一遇挫折就会转化为自卑。

以上是青少年常见的心理特征表现,在了解了青少年心理特征后,我们可以针对青少年的各种特点,细心关注他们的情感变化,逐步培养他们的感情,细心关注他们,不要仅仅以他们的外部表情为判断他们思想感情的依据,而要综合一段时间的全部表现和他们的个性特征,经过深入细致的分析作出结论。为此,我们还需要加强教师的学习,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心理知识,只有这样,老师才能够更好的引导他们。
二、引导青少年的方法
(1)树立正确人生观。情绪情感等,都受到人生观的影响和支配。有正确的人生观,立志为崇高理想而奋斗,有自己倾心投入的事业,必然会豁达大度,情绪情感的指向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大是大非问题,而不是计较日常琐事和个人的恩怨得失。没有远大理想,胸无大志而又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必然目光短浅、胸襟狭隘,为个人利益斤斤计较、患得患失,进而遇到不利,便心情不悦,发牢骚生闷气。因此,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人生观和远大理想,是情感培养的方法之
(2)加强沟通教育。沟通的目的是有意识地培养青少年的社会交往能力,为他们日后走上独立生活时能尽快适应环境、避免滋生孤独感打下基础。同时了解青少年的内心想法,从而能更好的引导青少年向真、善、美的方向发展。
(3)理智控制情感。前面说到了青少年情感丰富但是不稳定,面对各种使人痛苦、愤怒、
和烦恼的情境,青少年要充分发挥理智的作用,让消极情绪得以减轻和消除。
(4)生死观的教育也十分重要,有许许多多的自杀事件发生在青少年身上,因为青少年心理并未完全成熟,面对很多问题都缺乏经验和应对措施。生死教育是用青少年所能理解和接受的方法,让他们懂得生命的意义,懂得死亡带给亲人的痛苦,使得他们珍惜生命,尊重生命。
三、注意事项
任何一种教育活都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是一种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教育活动,因此,要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掌握基本的心理学技能和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如果自身心理学知识都不太懂,再去教育青少年,只会加重他们的思想负担,不但不能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反而误人子弟。
(2)要认真客观地看待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不能凭着自己的主观意思去思考。
(3)建立青少年心理档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征,状况,想法等记录下来,做系统的记录并进行归纳总结。
四、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普遍表现

近年来,国内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我国青少年心理状况不容乐观,相当一部分青少年有心理和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的紧张,学习所造成的压力和“自我”方面造成的困难,这三方面联系在一起造成许多并发症。如任性孤僻、焦虑、神经衰弱、学习不良、厌学、逃学、违纪等层出不穷,甚至青少年犯罪、自杀等恶性事件。探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青少年心理素质不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太弱是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此,如我们不及时采取措施,后果会不堪设想。要预防、减少和解决初中青少年的这些心理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就离不开扎实而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青少年素质的教育,在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中,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是使个性能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先决条件,是青少年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保证。没有健康的心理,特别是在性格方面存在缺陷的青少年,很难形成良好的品德。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学习不良的青少年在病态人格、攻击性、撒谎、冲动性等测验中,得分显著高于普通青少年。对智力发展和学习来说,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而意志薄弱、厌学、自卑、粗心、神经衰弱等心理行为问题,则是影响青少年学习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发展存在着交互作用,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不良的心理健康状态,焦虑、抑郁、恐惧等,往往会使人产生各种身体疾病,如“怒伤肝、恐伤肾、思伤脾。”心理健康是青少年审美素质的基础和条件,对他们来说,心理健康本身就是一种美,没有健康的心理,也谈不上外在美和内在美。心理健康教育还有助于劳动观念与劳动习惯的培养,而有心理行为问题的青少年往往会在劳动中采取逃避的态度。因此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青少年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也是为其日后有效从事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一项基础工作。
(3)心理健康教育对发挥青少年创造挖掘潜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21世纪的人才将是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相结合的人才,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学校家长必须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因为心理素质在人才整体结构中具有基础与核心的作用,是发挥人的能动性的唯一基础。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心理素质,青少年在学习、劳动中就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有所创造、有所创新,挖掘自身的巨大潜能,从而有效地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水平,这对以后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现今一些深入人心的教育口号,如开发智力、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塑造完美人格等都是对某些重要心理素质的概括。
(4)对社会的重要 从社会的角度看,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的检出率不仅很高,而且还在逐年增高。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的时期,大都是独生子女,竞争的日益加强,加上独生子女这种特殊的家庭结构,容易使其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产生各种心理行为问题。1994年我国学者黎修礼写的一篇文章《精神病是2 1世纪之患》中提到,1980年—1984年北医大精神卫生研究所对我国的几个地区抽样调查,发现15岁以上人口各类中度、重度精神障碍的发病率为12.96%,以此推算全国共有各类精神病人1395万。在这种情形下,对青少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和能力,全面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实现可持续发展,对社会是非常重要的。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及教育建议~


  青少年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校教育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就必须遵循其发展的规律。

  一、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既具有顺序性,又具有阶段性

  (一)顺序性(生理\心理)

  从量变→质变

  从低级→高级

  例如:婴儿动作的发展

  认知的发展

  (二)阶段性——年龄特征

  六阶段划分

  乳儿期(0―1岁)

  婴儿期(1―3岁)

  幼儿期(3―6岁)

  童年期(6―12岁)

  少年期(12―15岁)

  青年期(15―18岁)

  (三)教育上的要求

  1.顺序性——教育工作的顺序性

  2.阶段性——区别对待“年龄特征”

  3.衔接性与连续性

  二、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既具有连续性,又具有发展的不均衡性

  (一)连续性(生理\心理)

  每一阶段既是前一阶段的连续,又是后一阶段的准备。

  例如: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二)不均衡性(速度)

  1.同一年龄阶段,身心发展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不均衡性;

  2.不同年龄阶段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是不均衡的。

  (三)教育上的要求

  1.连续性——“循序渐进”“积极促进”

  2.不均衡性——把握“最佳教育时机”

  三、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可变性

  (一)稳定性:指身体发展的某些自然属性外,在社会和教育无根本性改变的条件下,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阶段与顺序,以及各阶段的发展速度与年龄特征等,大体上是相同的。

  (二)可变性:指在不同的社会条件和教育下,同一年龄阶段的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速度、水平、内容和特点等又会有所不同。

  (三)教育上要求

  既要掌握青少年身心发展每个阶段较稳定的共同特征,又要把灵活多样的教育与传统教育很好的结合起来。

  四、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既具有共同性,又具有个别差异

  (一)共同性:指青少年发展的基本阶段是共同的,每个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年龄特征是基本相同的。

  (二)个别差异性:指同一年龄阶段的青少年,个人身心发展上所表现出来的不同于他人的某些个别特征。

  (三)教育上要求

  1.面向全体学生。

  2.因材施教。

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是什么?
答:6. 情绪波动:青少年时期,个体的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表现出冲动、易怒、焦虑等情绪。7. 社交能力的提高: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社交能力逐渐提高,他们更加关注与同伴的关系,学会在团队中协作和沟通。总之,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表现为生理与心理的矛盾、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性心理...

简述中小学生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特点
答:中小学生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特点有:智力水平迅猛提高;自我意识强而不稳;情感世界充满风暴;兴趣爱好日益广泛;人际交往范围改变。1、智力水平迅猛提高 对问题的精确性和概括性发展迅速,逐步从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思维活跃,对事物的反应能力提高,分析能力、记忆能力增强。2、自我意识强而不稳 ...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
答:二、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青春期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冲击着心理的发展,使身心发展在这个阶段失去平衡。生理上的快速成熟使少年儿童产生成人感,心理发展的相对缓慢使他们仍处于半成熟状态。成人感和半成熟状态是造成青春期心理活动产生种种矛盾的根本原因。青春期心理活动的矛盾现象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一)心理上的成人感与...

青少年心理与行为的基本特征
答:4.社交需求增强:青少年更加需要与同龄人交流和互动,认识新的朋友、建立社交网络等都是极其重要的需求。5.易受外界影响:由于青少年的认知和意识尚未成熟,因此不易判断好坏、对错,容易受到家庭、学校、媒体等外界因素的影响。青少年心理与行为的基本特征对他们的身体、智力和情感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父母...

7、简述少年期的心理发展特征。
答: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同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

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答:少年期学生认识和评价自己的主要依据是学会认识和评价他人。少年期的心理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自我意识迅速发展;自我评价能力基本成熟;不同程度的叛逆。所谓自我意识,是指少年对人生、对自己逐渐形成一定型式的自我价值观和自我认识能力,不断探求人生道路和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少年在评价自我的时候,...

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应该怎样对他们教育
答:因此,了解正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不同学生心理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因材施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极不平衡。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成长的关键时期,生理上的显著变化,心理上的急剧发展,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增强,都给同学们带来了诸多新的思想困惑和不适应。特别是性发育日渐成熟,而心理...

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有哪些
答:综上所述,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情绪波动较大、认知能力和社交能力提高以及追求独立与探索自我价值等方面。这些特点反映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和需求,对他们的人格发展和未来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了解这些特点,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持和引导。

七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
答:七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如下:心理特点:1、学习遭受挫折导致畏难情绪 进入初中,课程增加,书变厚了,作业量大。各科都有较高要求扮贺。新鲜感很快就会被“课业负担”代替,显得眼花缭乱,甚而手忙脚乱。一扫往日无忧无虑的快乐,多了几份郁闷和焦虑。2、成人感与幼稚感的矛盾 青春期少年的...

教育学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答:2.辨析题出题角度:中学生身心发展具有过渡性,故应该严加管教:本题的出题角度是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意义,根据学生相对依赖到到相对独立,得出正确的教育方法应该是严加管教与适当放手相结合。相关知识点:自我意识过度独立。2.闭锁性 所谓闭锁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具有某种含蓄、内隐的特点,它是相对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