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其实是治世能臣,正史上的他是个怎样的人?

作者&投稿:郗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东汉末年,天子昏庸,大汉王朝外强中干。黄巾起义,掀起了这个中国历史上豪杰辈出,沙场征战的三国时期的序幕,重现春秋战国时期的场景。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汉书·蒯通传》

而在这场恢弘的战争史上,孙权,刘备,曹操,诸葛亮,郭嘉等等,在这场大世之中进行着自己的表演。三国争霸,其中有一个人却是怎么也无法绕过去的一个主角,这个人正是曹操,在东汉末年大放异彩,一举建立了三国中最为强大的魏国。

孙盛《异同杂语》: “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曹操影视剧形象

与其说是三分天下,倒不如说成孙刘联盟与曹操平分天下。一个势力的崛起,靠的是领袖者的能力,而曹操,也正是靠着自己远超孙权刘备等人的厚黑,一步步的变得强大起来,最终成为了后世鼎鼎有名的枭雄。对于曹操,后代的争议性很大,有人说他是枭雄,有人说他是忠臣,一百个人眼中有着一百个曹操。 那么曹操的真面目究竟是怎样的?

 治世能臣——终身不曾篡位

在曹操的整个征战生涯中,一直坚持的便是仍然尊崇汉室,也就是有名的“奉天子以令不臣”。当然,在敌对势力的口中,则成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

《三国志·毛玠传》:治中从事毛玠便曾为曹操提出了一条重大战略:“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而曹操哪怕到了后来势力强大起来之后,三分天下,仍然没有称帝。这不由得让人疑惑,为何曹操终身不曾篡位。但其实,这是因为在曹操得心目中,他更想要做的是大汉的臣子,治世能臣。


曹操影视剧形象

首先是曹操的出身,曹操出身在官宦世家,世代蒙受汉恩,最初的曹操对于大汉绝对是忠心的,甚至哪怕是后来曹操当了位高权重的丞相之后,仍然曾言自己的志向是像霍去病卫青一样征讨外族。

“后徵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让县自鸣本志令》

曹操年轻时候被任职负责长安的稳定,于是有了后来的五色杀威棒的故事。当年董卓占据洛阳之后,侮辱汉帝,屠杀汉臣,唯有曹操单枪匹马刺杀董卓。刺杀失败之后,继续招兵买马,联合诸侯征讨董卓,甚至董卓退兵之后也只有他一个人坚持追杀。所以看曹操的前半生,曹操绝对是心向汉室的。



然而汉朝的政治实在是太昏暗了,天子昏庸无力,诸侯纷纷起了不臣之心,曹操已经看不到汉朝兴起的希望了,天下诸侯纷纷叛乱,抢夺地盘,于是在曹操的有意无意之下,他自己也走上了诸侯之路。

然而,哪怕最后曹操占据了大汉的半壁江山,也没有选择称帝,反而仍然尊汉帝,正是因为曹操的这一举动,汉朝的国祚在名义上又延续了几年。致死不肯篡位,说明曹操的心中是有着汉朝的,或许在曹操的心目中,他更想做的还是大汉的治世能臣吧。

“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让县自鸣本志令》



 乱世枭雄——天下争雄,枭雄崛起

尽管曹操终生没有篡位,做了一名大汉的臣子。但是他的身份更恰当的说他是一位枭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将这位枭雄人物的身份性格特征展现的凌厉尽致。

逃难期间,偶遇长辈吕伯奢招待,见人磨刀以为要害他,于是痛杀吕伯奢一家,后来发现是误会,仍然对于吕伯奢痛下杀手。华佗治病,开颅之说太过惊骇世俗,担心华佗刺杀自己,于是对华佗痛下杀手。担心别人暗杀自己,于是杀了为自己盖被的士卒。这些事情将曹操的手腕能力展现的淋厉尽致。


刘备影视剧形象

然而,枭雄不仅仅是只靠着这些猜疑心黑成功的。更重要的是曹操自己独特的枭雄魅力。刘备的三顾茅庐,是后世对于刘备的求贤若渴的形象的称赞,然而曹操的求贤若渴却比刘备更甚。阮瑀躲在山中,曹操烧其山只为求他出山;徐庶投刘备,曹操挟其母只为得其才;曹操光脚迎许攸,贾诩害其子,一样用之,并且重用。曹操甚至作诗来证明自己的求贤若渴。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短歌行》


贾诩影视剧形象

正是因为曹操的这种求贤若渴,并且唯才是举的方式,才使得自己的基业越来越大。 在人们的眼中,奸雄曹操是无赖,卑鄙。然而只有真正去了解曹操,才会懂得,曹操的气魄以及自己独特的个人魅力。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人民疾苦,土地荒芜,“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然而在曹操的治理下,打击贪官污吏,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来恢复经济,对于当时的社会的经济制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李世民:帝以雄武之姿,常艰难之运。栋梁之任,同乎曩时;匡正之功,异乎往代。



究竟是治世能臣,还是乱世奸雄,曹操其实是一个矛盾的个体。他从汉朝黑暗的政治中挣扎出来,征战沙场,成为了一名真正的诸侯。他占据大汉半壁江山,有着一统天下的实力,已经有足够的实力称帝,成为那高高在上的帝皇。然而曹操是矛盾的,哪怕是手下将领的多次进言,都拒绝称帝,在曹操的心目中,或许一直有一个自己所想象出的汉朝,让他所向往以及臣服。

千百年来,不知道有多少人看错了曹操,然而他不怕别人看错,他既是治世的能臣,也是乱世的奸雄,千百年来,他一直都是他,无人能发现他真正面目的曹操。



事实上他有勇有谋,非常有政治才能,但是他风流成性,历史上对他褒贬不一。

他是一个有远大的谋略并且能够重用人才的人,因为他是很有能力的,而且也很惜才。

曹操熟知兵法,精通谋略,每次打仗都要亲自谋划。并征询手下谋士意见,另外他也十分爱才。并且重用人才,吸引了大量人才加入。

~

陈寿是怎么评价曹操?
答:于是他总能占得先机,最终成就宏图大业,特别是他的谋略最为优秀。也可以说曹操是不同寻常的人,超出世上一般人的人才。三、曹操生平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

请问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历史对他的评价如何,以及他的夫人蔡氏比较出名...
答:然而有一个人却十分看好曹操,他就是当时的太尉桥玄。桥玄认为曹操是难得地人才,将来平定天下,非操莫属,因此竟以妻儿相托。桥玄说: “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材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这话是记载在《三国志》正文的,应该靠得住,也有道理,因为曹操并非一般地流氓地痞或纨袴子弟。 孙...

曹操被描绘成了乱世枭雄的形象,但历史中的曹操,果真如此吗?_百度知 ...
答:彼时,他已位极人臣。 汉献帝先册封曹操为魏公,定国都于邺城,坐拥冀州的十个郡,以及丞相、太尉、大将军等百官; 接着又册封曹操为魏王,定国都于邺城。并准许曹操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其实,此时的曹操,虽然名义上还是汉臣,但实际已经等同于皇帝了。 后来,孙权对曹操称臣,并规劝曹操以魏代汉。群臣借机纷纷劝曹...

曹操是怎样的人
答:曹操“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未被时人所重,但素以知人名世的太尉桥玄一见曹操就大为惊奇,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随之,桥玄又让曹操去拜访汉末主持“月旦评”的名士许子将,许子将评价曹操说:“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由此,曹操渐知名于世。 灵帝熹平三年(174),...

易中天笔下的曹操就是一个十足的英雄了 ,真不知道 该如何看啊!_百度知 ...
答:这便是奸雄的确凿证据,故天下义士以此为依据,视曹操为不义之人;其实,许劭的原话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也。后来的反对者特别是那个写《魏氏春秋》的史家,东晋的孙盛,为了自己贬魏抬蜀的目的,将英雄改成了奸雄。(我很奇怪,对于孙盛的书,历史上认同的人还很多,连司马迁在写《资字通鉴》的时候,都选用了他不...

<三国演义>中说曹操是"治世之英雄,乱世之奸雄",你赞同吗?请略说一二...
答:正史上的记载是这样的,“太祖大笑”,就是曹操一听许劭说你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就哈哈大笑,哈哈哈哈……这句话到了《三国演义》里面做了改动,改成什么呢,“操闻之大喜”。一个是大笑,一个是大喜,一字之差,有天壤之别,表现了什么呢,表现了小说的肤浅,《三国演义》这个小说他是要贬低曹操的,它...

历史中的曹操与小说中曹操有何不同
答:用《三国志》作者陈寿的话说:“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影视中的曹操与史实中的曹操有何不同? 电影只是一种艺术形式,并不是真正的历史,曹操从宋代起,就在民间的戏剧中变成了十足的坏人,在主观上后人已经将曹操当场邪恶的一片,不能公正的认识曹操,建议可以读读关于正史上的曹操,也可以看看楼上说的易中天...

治世能臣的曹操,他是怎么变成乱世枭雄的?
答:其实曹操原本是一心想做一个治世之能臣的,但是时逢汉末乱世,仅仅做忠臣能臣只有死路一条,因为无兵无将的忠臣就是案板上的鱼肉,连李傕郭汜这样小角色也能一言决其生死。于是在环境不但变化的时候,曹操的内心世界,或者说理想与志向也在不断改变,我们从他说的四句话里,就能看出曹操的转变过程。第...

曹操“能臣”和“奸臣”的事例
答:十大治世能臣 治世能臣什么意思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 治世之能臣德 治世之能臣的治翻译 治世第一能臣 其他类似问题 2007-02-09 曹操是奸臣与能臣的事例 9 2014-04-22 曹操究竟是奸臣还是能臣 8 2011-11-24 请举出曹操不是奸臣的例子。 2016-03-17 曹操狡诈奸臣的故事 1 2007-02-04 曹...

许邵评价曹操"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的具体由来
答:正史上的记载是这样的,“太祖大笑”,就是曹操一听许劭说你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就哈哈大笑,哈哈哈哈……这句话到了《三国演义》里面做了改动,改成什么呢,“操闻之大喜”。一个是大笑,一个是大喜,一字之差,有天壤之别,表现了什么呢,表现了小说的肤浅,《三国演义》这个小说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