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包括哪些 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作者&投稿:海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目标:

第一学段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9、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第二学段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第三学段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扩展资料

所谓“教言语形式”,即主张阅读教学要教选文的言语形式,即选文是“怎么说的”,批判阅读教学“教文本内容”“教教材”“跟着文本内容跑”等做法。因为其他学科重在“说什么”,语文重在“怎么说”。

而对语文来说,明白它“说什么”固然必要,但是为了领略它“怎么说”,即主要通过语文教材的言语形式去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目前这一观点在国内阅读教学界颇为流行,很有视“教言语形式”为唯一的、高品位的阅读教学之势。固然,“教言语形式”能很大程度上扭转语文教学盲目跟着选文内容走的局面,有助于树立清晰的语文教学目标意识和语文教学内容选择意识。尽管如此,有几点也需要特别注意:

首先,“阅读教学”和“教言语形式”有差别。虽然“教言语形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教言语形式”并不能代替“阅读教学”。一个最朴素的推理应该是:阅读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照此看来,阅读课上只理解文本内容而没有培养阅读能力固然不合适;但是阅读课只研读“怎么说”(或者“如何写”)的言语形式(且往往是高度“艺术化”“审美化”的言语形式),似乎也未必恰当。因为“如何读”的阅读能力、策略、习惯,和“如何说”(或者“如何写”)的言语形式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其次,阅读理解能力、判断能力、推测能力和评价能力的培养,实际上必须借助文本内容的教学来展开。比如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往往会结合文本提问“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之类的问题,而不是问“这段文字的写作有什么特色”这样的问题。

正因如此,虽然国内阅读教学热议“教言语形式”,但纵览国内外有关阅读素养的界定和各种阅读标准的规定,鲜有提及“语言运用、言语形式”的。再看国内外阅读测评试题也很少围绕“言语形式”来设计试题,反而大多都是基于文本内容的试题设计。

所以,围绕教“文本内容”还是“言语形式”来思考,恐怕并没有抓住“阅读教学”的关键。而以是否教“言语形式”来断定阅读教学内容选择正误的想法,也比较草率。



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是精神家园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学好语文得靠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而不能一蹴而就。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特别重要,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习惯的养成并非朝夕所获,而是长期培养有效引导的结果。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的目标、内容有哪些?~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研究内容和目的

1. 文学阅读,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
从文本现象看, 2000年以来,高中语文阅读教材中,文学文本已占60%以上;文学“阅读与鉴赏” 被确立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而原来仅是初步涉及作为陪衬;2003年颁布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更是明确规定了必修课程的“阅读与鉴赏”目标;在选修课程设计的五个系列中,则安排了“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以及“文化论著研读”等三个与文学阅读关系极为密切的选修模块。
不仅如此,文本阅读的内涵层次也有了大幅提升。例如,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的教学目标就有这样一些规定 :
1.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与认识。
6.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位语言,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着重号为笔者加)
7.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8.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10.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这些规定既关注隐性目标,又明示显性目标,视阈极为广阔。其显性目标,要求通过文本读解活动,建构个体与外界的多重关系或意义联系,深入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涉及人类情感的深层领域,关注心灵世界;要求具备依据历史发展和现代观念审视、评价作品的能力。这说明当代语文文本阅读已经具备较高的价值目标,文学阅读必须强化和深化。
从文本重心变化的深层原因看,文学阅读成为当前高中语文文本阅读的重心,是语文教育适应外部形势,对内寻求文本与教育目标最佳匹配的必然结果。
在全球化开放性的文本阅读背景下,文本与主体间的意义交流呈现出多渠道、多层次、多元意义接受的新趋势;原先的文本阅读仅以文章阅读为主,突出语言学习和技能训练,文本阅读为了适应语言学习的需要,大多人为地进行细密分解,围绕字、词、句、篇、语(语法)、修(修辞)、逻(逻辑)、文(文学)“八字宪法” 展开,面面俱到,过分拘泥于语言学习的基础要求,文学阅读在中学阶段只是看作语言学习的高级形式,文学富含的人文精神根本得不到关注。
在传统的以语言学、文章学为理论根基且占据主导地位的课程编制者和教学者的潜意识中,文学教育太脱离中学生学习实际且实施评价十分困难,完全可以放在大学期间学习;中学阶段就是要加强语言学习,打好语言学习的基础。而语言学习在高中阶段为了应对高考静态的书面考试,又沦落为静默的语言技能训练以及标准化测试等极端狭隘的教学形式。
这种过分强调基础语言学习的课程取向和教学形式,导致了大量的教学时间耗费在静态的语言技能训练之中,割裂了语言与文本之间鲜活的意义联系。文本的丰富的情感意义也因失去个体的情感交流而破损在语言的碎片中,失去其丰富完整的个性,灭失了思想情感圆融的智慧和光芒。这些,自然不能适应当前语文教育全面提升人的综合素质的需要。
当前的语文教育中以文学教育为重心的文本比例配置,实际上就是语文教育中长期被漠视剥夺的人文性的回归,是对过分强调语言工具性的狭隘的教育取向,经历历史选择后的有力反拨。因此,有人称,重振文学阅读是在为语文招魂。
强调整体感知,倡导综合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注意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阶梯性统一,以开阔的视野关注语言、文本中蕴藉的丰厚的人文内涵,注重发挥文学文本阅读的独特功能已经成为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主流方向。

小学语文教学三维目标是什么?
答:1、知识与能力目标。“总目标”的6-10条是对课程中知识与能力的具体规定,是“知识和能力”教学的基本依据。我们要深入钻研新课标,了解新课标中的知识能力要求与旧大纲比较有什么变化,从而正确把握新课程“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如,阅读教学,旧大纲要求“能理解主要内容,领会中心思想,有一定的速度,...

...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试谈谈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及各年段主要教学...
答: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总目标是: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文言文阅读教学目的
答:如教学《母狼的智慧》、《明天不封阳台》、《都市精灵》等,花大力气拓展人与自然地和谐问题,从教学的有效性来看这样的语文课,只是关注了语文素养中非功用性的一面,还不是全部,却忽视了功用性的一面,脚踏实地不足。 目标狭隘化:与泛化相反,只是关注功用性,仅仅指向考试,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培养的是语文...

语文教学目标设计要求有哪些
答:2. 完整性:教学目标应包含语文教学内容的各个方面,包括语音、语法、词汇、阅读、写作等,能够满足学生全面的语言需求。3. 明确性:教学目标必须具有明确的表达,要求教师可以准确地描述目标和实现方式,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和接受。4. 进步性:教学目标应该具有渐进性和顺序性,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

王本华提出的语文教学四目标包括哪些?
答:新建设的统编语文教材,九义阶段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索组织单元、高中阶段以人文主题和语文学习任务群两条线索组织单元,都是这一要求的具体体现。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强化责任担当,成为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的应有之义。其次是重视培养解决真实情境中复杂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如何达成?不...

阅读教学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不仅如此,文本阅读的内涵层次也有了大幅提升.例如,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的教学目标就有这样一些规定 :1.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与认识.6.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

初中文言文的教学目标
答:注重工具性.虽然也提倡新的文言文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但我觉得文言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之所以让我们头疼,原因无非是文字深奥难懂,佶屈聱牙,读懂也不是一件易事.所以,在教授文言文中,先解决读懂的问题.其次,从我们学习文言文的目的来看.也许有人马上会说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但是真的要问一句:我们到底要继承什么样的传统...

如何确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答:”学科教学的总目标与各层次目标之间,既有统一性,又有相对的特殊性,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充分体现这种层次性。通过阅读教学各课时教学目标的实现与累积,最终达成语文学科教学的总目标。阅读教学目标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学习内容的层次性。在学习内容上,不同学科是有其内在的特殊性的。有道是“数学清清...

小学语文阅读指导课教案设计
答:这种方法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交流: 1赏读记得牢固,可以终生受用。 2像一些优美的 散文 ,短小的诗歌或 名言 警句等很适合这种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指导课教案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交流近期来阅读《木偶奇遇记》的感受,检查他们阅读的情况。 2、通过对序言、目录等内容的了解,让学生学会系统的读书的...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目标
答: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具体地说,就是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