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萧红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作者&投稿:超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因为“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工夫”,鲁迅先生是十分珍惜时间的,所以“深恶痛绝”。对青年人很宽容,并且很重视。想要展现一个生活化真实化的鲁迅。

鲁迅先生对年轻人写信字迹潦草深恶痛绝,虽然如此,他还是认真对待每一封信,这说明他还是很重视青年的,同时也说明了他具有宽容、无私、关爱青年的品质。

《回忆鲁迅先生》共写了鲁迅先生的四个方面:

1、鲁迅先生的笑容突出了他(开朗)。(直爽)的性格特点;写鲁迅走路则突出了他(急性子)的特点。

2、鲁迅先生对年轻人写信字迹潦草深恶痛绝,虽然如此,他还是认真对待每一封信,这说明他还是很重视青年的,同什说明了他具有宽容、无私、关爱青年的品质。

3、文中3次写到许先生(鲁迅夫人)看到鲁迅在灯下工作,其作用是反衬出鲁迅先生工作的辛苦,在常人休息的时候工作到天亮,更突出了他的伟大。

4、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文中接着写了邻家花园里的夹竹桃,暗喻鲁迅先生就是太阳,用自己的光和热温暖了广大青年。

也通过在生活中对鲁迅先生的观察,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体现了鲁迅先生的随和豁达的性格和对亲友的深情厚谊。

扩展资料:

《回忆鲁迅先生》是一本描写鲁迅先生生平的书。作者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本书主要对鲁迅先生的生活进行了记述。

表现鲁迅先生是一个直率的、随和、慈祥、宽厚、幽默、风趣、可亲、善解人意、不死板、脾气好、有涵养、知识面广、勇敢,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

他还严谨、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性格刚强、正义、富有民族气节、忧国忧民、不贪图荣华富贵、乐观的人。

鲁迅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一个性格非常刚强的人; 一个正义的、富有民族气节的、忧国忧民的人;一个寂寞的、孤独的、哀伤的、富有才情的文人一个甘于清贫、不贪图荣华富贵的有气节的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回忆鲁迅先生



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使用笔名萧红)。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有同名者。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30年,为了反对包办婚姻,逃离家庭,困窘间向报社投稿,并因此结识萧军,两人相爱,萧红也从此走上写作之路,两人一同完成散文集《商市街》。1934年到上海,与鲁迅相识,同年完成长篇小说《生死场》,次年在鲁迅帮助下作为“奴隶丛书”之一出版。萧红由此取得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生死场》是最早反映东北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生活和斗争的作品之一,引起当时文坛的重视。鲁迅为之作序,给予热情鼓励。抗日战争爆发后,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后应李公仆之邀到山西临汾,在民族革命大学任教。1940年去香港。萧红带有左翼现实主义风格的小说还有一部长篇小说《马伯乐》,但质量不高。她更有成就的长篇是写于香港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以及一系列回忆故乡的中短篇小说如《牛车上》、《小城三月》。其中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被香港“亚洲文坛”评为20世纪中文小说百强第九位。

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使用笔名萧红)。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有同名者。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30年,为了反对包办婚姻,逃离家庭,困窘间向报社投稿,并因此结识萧军,两人相爱,萧红也从此走上写作之路,两人一同完成散文集《商市街》。1934年到上海,与鲁迅相识,同年完成长篇小说《生死场》,次年在鲁迅帮助下作为“奴隶丛书”之一出版。萧红由此取得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生死场》是最早反映东北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生活和斗争的作品之一,引起当时文坛的重视。鲁迅为之作序,给予热情鼓励。抗日战争爆发后,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后应李公仆之邀到山西临汾,在民族革命大学任教。1940年去香港。萧红带有左翼现实主义风格的小说还有一部长篇小说《马伯乐》,但质量不高。她更有成就的长篇是写于香港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以及一系列回忆故乡的中短篇小说如《牛车上》、《小城三月》。其中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被香港“亚洲文坛”评为20世纪中文小说百强第九个好结果就会好结果就会有国家会议关于图一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据《辞海》1989年版改写〕

1.因为“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工夫”,鲁迅先生是十分珍惜时间的,所以“深恶痛绝”
2.对青年人很宽容,并且很重视
3.想要展现一个生活化真实化的鲁迅。(实在不会了··· 抱歉)

节选萧红《回忆鲁迅先生》(初一语文)~

1.主要概括了:鲁讯先生的儿子/女儿有睡觉前说"明朝会"的习惯,而鲁讯先生因为喉咙有谈回答声太小,所以海婴没听到.海婴又叫,但被许先生训斥了.
2.合适.因为海婴不但被打了,还听见了爸爸的咳嗽声,心里应该是难过的.而且他/她也可能真的以为鲁讯聋了,毕竟他们是父子.
3.努力让自己喊吃明朝会,让儿子放心睡觉.是一个说到做到,言而有信的人.
4.鲁讯先生是个爱国爱民,严格律己,宽容待人,的人.
呵呵,希望你能用

主要内容:文章主要描写了作者与鲁迅先生一家的生活中的小事,一点一点追忆鲁迅,去怀念他那种智慧、幽默、爽朗、平易近人、关爱他人,将鲁迅更拉近人们身边。
中心思想:通过在生活中对鲁迅先生的观察,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体现了鲁迅先生的随和豁达的性格和对亲友的深情厚谊。并借此来抒发自己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回忆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写的,文章共回忆了鲁迅的四件事,鲁迅先生不大注意人的衣裳;鲁迅“欢喜吃硬的,油炸的,就是吃饭也欢喜吃硬饭;描写特别生动具体的是鲁迅在寓所接待并宴请冯雪峰的场面;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

扩展资料
《回忆鲁迅先生》文章通过追忆鲁迅生活的零星片段,展示了鲁迅的言谈笑貌、品性气质和人格精神,寄托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思念之情。作者以小见大,紧扣常人不注意的“花瓶”和“万年青”展开,穿插自己与鲁迅、许广平的简单对话,寥寥数语,使得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写作技巧上:巧用象征、拟人手法,以“万年青”象征鲁迅精神,生动而形象。文字虽然篇幅短小,却蕴含很深的意味,有很重的思想与情感的分量,全文着笔随意,娓娓叙来,亲切自然,悠悠思念之情充溢字里行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人物形象上:从中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鲁迅,那么真实自然,平易近人,他的形象也由此丰满立体化起来。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寥寥几句,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跟一些人心目中严厉的鲁迅形象形成了鲜明对照。
文中还有其他地方提到了鲁迅的笑声:有一次萧红去鲁迅家包饺子吃,“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鲁迅先生明朗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在校对《海上述林》的间隙,鲁迅见萧红进来,对着几乎天天见面的她,居然说出“好久不见,好久不见”这样开玩笑的话。这些都是温馨和谐、其乐融融的场面。

回忆鲁迅先生 阅读答案
答: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萧红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鲁迅先生不大注意人的衣裳,他说:...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萧红
答:鲁迅先生对年轻人写信字迹潦草深恶痛绝,虽然如此,他还是认真对待每一封信,这说明他还是很重视青年的,同时也说明了他具有宽容、无私、关爱青年的品质。《回忆鲁迅先生》共写了鲁迅先生的四个方面:1、鲁迅先生的笑容突出了他(开朗)。(直爽)的性格特点;写鲁迅走路则突出了他(急性子)的特点。2、鲁...

《回忆鲁迅先生》全文
答:鲁迅先生说:“公园的样子我知道的……一进门分做两条路,一条通左边,一条通右边,沿着路种着点柳树什么树的,树下摆着几张长椅子,再远一点有个水池子。” 鲁迅先生不戴手套,不围围巾,冬天穿着黑土蓝的棉布袍子,头上戴着灰色毡帽,脚穿黑帆布胶皮底鞋。 胶皮底鞋夏天特别热,冬天又凉又湿,鲁迅先生的身体不算好...

回忆鲁迅先生中有几处节选?
答:《回忆鲁迅先生》是一本描写鲁迅先生生平的书。作者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本书主要对鲁迅先生的生活进行了记述。通过在生活中对鲁迅先生的观察,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体现了鲁迅先生的随和豁达的性格和对亲友的深情厚谊。节选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

萧红 回忆鲁迅先生 内容
答: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的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的咳嗽起来。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鲁迅先生不大注意人的衣裳,他说:“谁穿什么衣裳我看不见得……” 鲁迅先...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阅读理解~大家会的。进来看下。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答:1、本文坐直是按照【 时间 】顺序来写的。2、选文第一段用了七个“陪”,能否将其转化为“鲁迅先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就陪客人,一直陪到夜里十二点”?不能,如果不用七个的话就显示不出鲁迅的好客,用了的话让人也能体会出好处。3、选文第四段和第六段中用了三个“坐”,试体会其内涵...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答:《回忆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写的,文章共回忆了鲁迅的四件事,鲁迅先生不大注意人的衣裳;鲁迅“欢喜吃硬的,油炸的,就是吃饭也欢喜吃硬饭;描写特别生动具体的是鲁迅在寓所接待并宴请冯雪峰的场面;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前两段意
答:萧红《回忆鲁迅先生》萧红《回忆鲁迅先生》:珂勒惠支的画,鲁迅先生最佩服,同时也很佩服她的做人。珂勒惠支受希特拉的压迫,不准她做教授,不准她画画,鲁迅先生常讲到她。鲁迅先生说:"电影没有什么好的,看看鸟兽之类倒可以增加些对于动物的知识。"鲁迅先生说:"公园的样子我知道的……一进门分做...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中一共写了鲁迅先生哪几件事
答:《回忆鲁迅先生》这篇节选中,作者萧红记录了关于鲁迅先生的以下几件事情:1. 鲁迅先生不大注意人的衣裳。这体现了鲁迅怎样的人情练达,他不在意表面的装饰,更看重人的内在品质。2. 鲁迅“欢喜吃硬的,油炸的,就是吃饭也欢喜吃硬饭”。这一点表现了鲁迅刚毅倔强的个性,他从不在意用什么精致的东西...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主要写了哪几事萧红写的
答:《回忆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写的,主要对鲁迅先生的生活进行了记述,文章回忆了鲁迅的四件事:1、鲁迅先生关心帮助青年。2、鲁迅先生踢鬼的故事。3、鲁迅先生带病坚持工作。4、许广平先生照顾鲁迅、勤俭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