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情感障碍 能够治愈吗? 请详解 双向情感障碍可以治愈吗?

作者&投稿:云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是双向情感障碍
  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BPD)为心境障碍的一种临床亚型,是指既有躁狂发作,也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躁狂发作时,表现为心境高涨,思维奔逸,语言行动增多。病情轻者社会功能无损,或轻度损害,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抑郁发作以心境低落,思维缓慢,活动减少等症状为主。严重时也可出现精神病性症状。双相障碍一般呈躁狂和抑郁反复、交替发作病程,也可以混合方式存在。双相障碍可分为双相Ⅰ型和双相Ⅱ型:只要目前或病史中有达到诊断标准的躁狂发作或混合发作属于双相Ⅰ型;有反复的抑郁发作及轻躁狂发作,但无躁狂发作属于双相Ⅱ型。反复出现躁狂或抑郁发作而无相反相位发作者,称为单相障碍(unipolar disorder,UPD)。
编辑本段双向情感障碍病因
  ]病因病理】b]]一b]]西医病因病理b](一) 遗传因素家系研究表明本病呈家族聚集性,与遗传因素关系密切。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揭示:心境障碍先证者亲属患病的概率远高于一般人群的10~30倍,血缘关系愈近,患病概率越高。双生子调查发现单、双相心境障碍双生子同病率显著不同,单相障碍的单卵双生子同病率为40%,双卵双生子为11%;双相障碍的单卵双生子同病率为72%,而双卵双生子为14%,同病率显著高于单相。寄养子研究发现其生身父母患本病数明显高于寄养父母。以上三个方面的资料,均提示本病与遗传因素有关。近年来,包括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RFLPs)在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提示,心境障碍(特别是双相障碍)可能与第4、第11(11p15.5)、第18号常染色体或X性染色体上基因异常有关。(二)神经生物学因素1.神经生物化学因素 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5-HT)能神经递质系统紊乱与双向障碍关系密切,一般认为NE异常是心境障碍的状态标记,NE 减少出现抑郁症状,NE增加则表现躁狂症状;而5-HT缺乏可能是抑郁和躁狂症状的共同生化基础。乙酰胆碱(Ach)、g-氨基丁酸(GABA)等也与双向障碍有关;躁狂发作患者存在鸟苷酸结合蛋白亚型Gp蛋白活性的增强,情绪稳定剂调节Gp蛋白,因而起到治疗作用。2.神经内分泌因素 约30%的重性抑郁症患者有甲状腺素释放迟缓,约10%的患者体内可检测到甲状腺抗体。这些异常在双相障碍病人表现较为突出。有人推测,甲状腺素机能减退与临床上抑郁和躁狂快速转换有关。(三)其他因素脑血流图(CBF)和正电子发射扫描(PET)研究双相障碍病人,两侧前额叶皮质不对称,额叶功能低下和全皮质葡萄糖代谢低下,治疗后前额叶不对称消失,但额叶功能低下和全皮质代谢低下持续存在。近年来单光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扫描(SPECT)研究提示抑郁发作时存在某些脑区的血流灌注下降,以及双侧脑功能区局部的血流不对称性。]二 中医病因病机b]中医理论认为本病的病因与七情内伤、饮食不节和先天遗传有关,病位在脑、心、肝、脾,而病人瘀血、痰结闭塞心窍,阴阳失调,形神失控是其病机所在。(一)情志所伤 卒受惊恐,情志过激,勃然大怒,引动肝火上升,冲心犯脑,神明失其主宰。或突遭惊恐,触动心火,上扰清灵,神明无由自主,神志逆乱,躁扰不宁而发为狂病;或思虑太过,所愿不遂,心脾受伤,思则气结,心气受抑,脾气不发,则痰气郁结,上扰清窍,以致蒙蔽心神,神志逆乱而成癫病、郁病;日久则心血内耗,脾失化源,心脾两虚,血不荣心,或药物所伤,中州受损,中阳虚衰,神明失养而成癫狂之虚证。(二)饮食不节 过食肥甘,膏粱炙煿之品,酿成痰浊,复因心火暴张,痰随火升,蒙蔽心窍,神明无由出入发为狂证;或贪杯好饮,里湿素盛,聚湿成痰,发为癫病。(三)先天遗传 母腹中受惊而致神机紊乱,或禀赋不足和家族遗传,出生后突受刺激则阴阳失调,神机逆乱而引发颠狂病。 ]临床表现b]躁狂状态的基本特征是心境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称之为“三高”症状。夲病多数为急性起病。部分病人可表现为轻躁狂,或躁狂发作后转为抑郁,或躁狂与抑郁混合发作。1.情感高涨 病人表现为愉快、轻松、乐观、热情,体验到周围的一切都很美好,自我感觉良好,精力充沛。情感高涨生动鲜明,与内心体验及周围环境相协调,有一定的感染力,常引起周围人的共鸣,这是躁狂症的一个特征性症状。有时情绪反应不稳定,具有明显的易激惹性,常因一些小事或要求未予满足或遭批评而大发脾气,甚至出现伤人毁物等行为。2.思维奔逸 病人联想过程明显加速,话多、声高、滔滔不绝,自觉“脑子非常灵活”,言语跟不上思维活动的速度。注意力不集中,话题常随境转移,可出现意念飘忽、音联意联。在情感高涨的背景上,自我评价过高,高傲自大,自命不凡。有些病人则态度傲慢,颐指气使,常以长官或权威自居,动则教训和呵斥别人。也可出现关系妄想和被害妄想,一般历时短暂。3.精神运动性兴奋 病人社交活动增多,喜欢热闹场面,对人热情,与素不相识的人一见如故。好开玩笑,爱管闲事,整天忙忙碌碌,但办事缺乏深思熟虑,虎头蛇尾。经济上表现慷慨大方,滥买物品,造成浪费。性欲增强,睡眠需要减少,但面无倦容,精力充沛。有时易激惹,行为轻率,好接近异性,自知力早期丧失。躁狂发作时,病人活动增多与睡眠减少形成鲜明对比,体力与精力都显得特别旺盛。4.混合发作 通常在躁狂与抑郁快速转换相时发生,病人既有躁狂的表现,又有抑郁的表现,如一个活动明显增多,讲话滔滔不绝的患者,同时又严重的消极抑郁的想法;又如有抑郁心境的病人可由言语和动作的增多。但这种混合状态一般持续时间较短,多数较快转入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
(二)抑郁型先兆
  1.早期先兆 无重大原因的进行性忧抑、悲伤、孤癖、消极迟顿,为该病早期先兆症状。   阻截治则 宜舒郁豁痰、化瘀开窍,方予逍遥散: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白术、薄荷、生姜、甘草:柴胡、白芍、川芎、香附、枳壳、陈皮、甘草,酌加化瘀开窍涤痰之品,如桃仁、丹皮、菖蒲、郁金、竹沥、牙皂(一次量,半克)。   2.典型征兆 从忧郁、悲伤,发展至悲观失望,消极低落,自罪妄想,甚至自杀或木僵,即所谓“情感低落、思维迟缓、意志减退”三主症。   3.处理 以涤痰疏郁、化瘀开窍、壮阳兴奋的原则:茯苓、法半夏、橘红、枳实、竹茹、胆南星、菖蒲、郁金、远志、牙皂、细辛:瓜蒂、防风、藜芦、控涎丹:甘遂、大戟、白芥子。阳气虚的用壮阳刺激法,予起抑饮化裁:附子、干姜、细辛、牙皂、菖蒲、郁金、仙茅、仙灵脾:巴戟天、淫羊藿、陈皮、黄芪、附子、肉桂、干姜、党参、熟地、仙茅、龟板、砂仁、甘草。有瘀象的酌加活血化瘀之品,如丹参、桃仁、三棱、莪术等。
编辑本段神经官能症先兆
  神经官能症为大脑非器质性疾患,主要病理为兴奋与抑制失调。由于患者的自知力较强,愿意积极就医,因此客观上对本病的早期诊治有利。体质预报,所谓神经质,具有超早期先兆意义,本病主要特点为躯体症状大于精神症状,故先兆信号首先来自躯体方面的不适……   神经官能症是一种大脑功能暂时失调的疾病,虽仍属于精神方面的疾患,但无精神错乱,尤其是对疾病的自知力较强,而不像真正的精神病人否认自己有精神病。该病共分为八型:神经衰弱,焦虑性神经官能症,癔病,强迫性神经官能症、恐怖性神经官能症、抑郁性神经官能症、疑病性神经官能症、人格解体性神经官能症,本文仅择其发病率较高的三种类型进行叙述:
(一)神经衰弱症先兆
  神经衰弱症是一种长期大脑超负荷(包括工作过度紧张和心理矛盾)之后,出现的大脑衰弱。主要为兴奋与抑制的失调,易于兴奋亦易于抑制,并且躯体症状较为明显,如乏力、失眠、头痛、食欲不振等。   神经衰弱症发病率很高,且精神症状与躯体症状常互为恶性循环,对生产力影响很大,因此早期发现及早期阻截治疗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早期先兆 患神经衰弱症的人常早期即有神经质的素质,弱型、强而不均衡型皆易得此症。易罹素质约为两类,一类为纤弱质倾向,怯弱、敏感、多疑、自卑;一类为不均衡质倾向,即易于激惹,自制力弱,易发脾气,主观,任性,易“冷热病”,一段时间热情,一段时间消极。   先兆症的类型在上述两种易罹质的基础上表现为兴奋型先兆及衰弱型先兆,前者以焦虑、敏感、易激动为特征,后者则以沮丧、萎靡、暗疑为征兆,二者都有植物神经功能症状。如出汗,食欲不振,睡眠不好,性功能减弱以及头部的神经衰弱三主症:头昏、头重、头痛。发病前早期信号集中表现在睡眠障碍方面,以失眠,尤其入睡困难为特征(包括早醒、醒后不能入睡),其次为不易抑制,情绪不稳定,焦虑急躁为信号。   2.神经衰弱与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先兆鉴别 由于精神病也有类神经衰弱症,因此二者必须进行鉴别,神经衰弱多有心理矛盾史,情绪焦虑,忧心忡忡,但生活兴趣浓厚,对疾病有自知力,积极治病。精神分裂症则精神创伤不明显,情感冷漠,对生活无兴趣,不承认自己有病。此外,某些患有慢性躯体疾患的人也可能出现症候性神经衰弱,其他,脑力劳动过度同样也可出现一时性神经衰弱。   3.阻截治则
(1)兴奋型
  先兆阻截治疗 宜柔肝益心舒郁,方用一贯煎加减:柴胡、白芍、杞子、川楝子、沙参、生地、茯神、远志、炒枣仁、寸冬、龙齿、辰砂。   典型征兆 发病为易虚性兴奋、激动,紧张焦虑,旋即倦怠萎靡,神经过敏,多疑,注意力不集中,顽固性失眠,头昏头痛头重,食欲不振,即精神症状与躯体症状之间形成了恶性循环。   处理 必须打破精神症状与躯体症状之间的恶性循环,以突破失眠大关为第一要义。主要立法为交通心肾,佐以化瘀通窍,方宜百合饮子肉、丹皮、菖蒲、远志、黄连、肉桂。
(2)衰弱型
  先兆阻截治疗 宜益气养心、安神解郁,方予天王补心丹加味:人参、丹参、玄参、茯苓、五味子、远志、桔梗、当归、天冬、麦冬、柏子仁、酸枣仁、菖蒲、郁金。   典型征兆 忧郁寡欢,乏力自汗,失眠食欲不振,在躯体症状与精神症状的相互作用下,逐渐由神经衰弱导致躯体衰弱。   处理 关键在于阻止向躯体衰弱的发展,立法为补肾扶阳,其中,属肾阳虚者,用壮阳兴奋法,方予起抑饮附子、干姜、细辛、牙皂、菖蒲、郁金、仙茅、鹿角霜。久郁多挟瘀,则当服鸡血藤饮:鸡血藤、丹参、党参、麦冬、五味子。
(二)癔病先兆
  癔病即歇斯底里,多发生于青年女子,包括精神,神经、躯体三方面的病症,中医称为脏躁、梅核气、奔豚、暴瘫、暴瘖、暴盲、暴聋等,如《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篇》曰:“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其病机认为系心血虚肝郁,神魂无所依所致。临床特点为情感性强烈(包括富于幻想),易接受暗示,高度自我中心,症状千恣百态,变幻万端等。   癔病病机的最大特点为心理性,心理因素占很重要的地位,因此心理治疗及暗示治疗作用,比药物治疗有效。   1.早期先兆 癔病大多出现于弱型神经类型兼有艺术型的人。早期多感情丰富、脆弱、敏感、多疑、自尊心强,且躯体症状较明显。其中,尤以植物神经失调为明显,如恶心、食欲不振等。   阻截治疗 以滋润五脏之阴为主:甘草、小麦、大枣、百合、生地。   2.典型症状 癔病症状的特点为突然性、暂时性和可恢复性。如突然丧失某种感觉,包括失嗅、失听、失明;突然丧失某种运动能力,如单瘫、偏瘫、截瘫;突然出现震颤、惊厥;突然精神出现障碍,如意识丧失,痴呆,精神错乱等,以及突然出现躯体内脏功能紊乱,如忽然出现气喘、厌食、咽堵、抽搐、仆倒、吐白沫等,但都可经心理暗示或药物暗示而得以缓解。   3.处理 除加强心理治疗之外,应根据不同临床表现进行辨证立法。   (1)症状表现为抑制性的:如突然失听、失明、失语的以豁痰开窍为治则,而突然丧失运动能力的以解郁通络为治则,突然意识丧失的以疏肝开心窍为原则。   (2)症状表现为兴奋性的:如突然痉挛抽搐或哭笑奔走,怒恚叫骂或腹如豚奔,又当以平肝泻火、养心敛神为治。在发作间歇阶段则须侧重养阴解郁、豁痰逐瘀的原则,防止复发。
强迫性神经官能症先兆
  主要症状是存在强迫观念、强迫动作,和精神病的区别在于,对病有自知力,但无法摆脱,在疲劳、静止、疾病后加重。此类疾病,其病机主要为肝胆虚,肝主藏魂,胆主决断,肝胆虚则逐渐胆怯多疑,不能决断而成病。   1.早期先兆 患者多为内向型,但过于谨细认真,发病前优柔寡断没有主见,多疑善虑,伴犹豫不决进行性加重。   阻截治则 此型多呈肝胆虚先兆,治疗当补益肝胆。龙眼肉、菖蒲、远志、郁金、大枣、小麦、甘草。   2.典型征兆 强迫性神经官能症的特点是强迫观念,即被迫思维、强迫心理,主要为惊恐综合征以及强迫行为,如做一些无聊的动作。和精神分裂症的区别为,前者为对疾病的不知性,本病为可知性,但不能自制,前者淡漠,不愿治病,本病则疑病,愿意治病。   3、处理 宜滋肝益胆、养心宁神:当归、白芍、柴胡、枣仁、百合、合欢皮、龙眼肉、菖蒲、远志、郁金、党参、麦冬、五味子、龙齿、辰砂。
编辑本段四、双向情感障碍的病因
  1、遗传因素:父母中有人患双向情感障碍时,子女患此病的概率要高于其他人。   2、生化因素:无论是躁狂还是抑郁,都是与大脑生物化学方面发生紊乱有关,可以通过药物来纠正这种紊乱。   3、应激事件:应激事件容易诱发躁狂症的发作。   4、季节:躁狂症好发于春季,抑郁症好发于初冬时节。
编辑本段五·双向情感障碍的诊断标准?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 诊断要点   (一)西医诊断要点   1.诊断标准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关于躁狂发作、双相障碍和环性心境障碍的诊断标准:   (1)躁狂发作的诊断标准:①症状标准:以情绪高涨或易激惹为主,且至少有下列症状中的3项(若仅为易激惹,至少需4项)。a、注意力不集中或随意境转移;b、语量增多;c、思维奔逸(语速增快,言语迫促等)、联想加快或意念飘忽的体验;d、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e、精力充沛、不感疲乏、活动增多、难以安静或不断改变计划和活动;f、鲁莽行为(如挥霍、不负责任,或不计后果的行为等);g、睡眠需要减少;h、性欲亢进。②严重标准 严重损害社会功能,或给别人造成危险或不良后果。③病程标准:a、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并至少已持续1周;b、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标准。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待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躁狂发作标准至少1周。④排除标准 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的躁狂。   (2)双相障碍诊断标准:目前发作符合躁狂或抑郁症标准,以前有相反的临床相或混合性发作,如在躁狂发作后又有抑郁发作或混合性发作。双相障碍的临床类型分为双相Ⅰ型障碍,双相Ⅱ型障碍,环性心境障碍,为其他未标明的双相障碍。   (3)环性心境障碍诊断标准:①症状标准:反复出现心境高涨或低落,但不符合躁狂或抑郁发作症状标准。②严重标准 社会功能受损较轻。③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2年,但这2年中,可由数月心境正常间歇期。④排除标准 a、心境变化并非躯体病或神经活性物质的直接后果,也非分裂征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的附加症状。b、排除躁狂或抑郁发作,一旦符合相应标准及诊断为其他类型情感障碍   (二)中医诊断要点   1.辨癫狂 狂证属阳,多实证,动而多怒,见于躁狂发作期;癫证属阴,多虚证,静而多喜,情绪抑郁,见于抑郁发作,两者相互转化,故又虚实夹杂。   2.辨新久虚实 本病早期或初病多以狂暴无知、情绪高涨为主要表现,临床多属心肝火炽、痰火或腑实内扰证,病性以实为主;治不得法或迁延,邪热伤阴,瘀血阻络,可致阴虚火旺或瘀血阻窍兼气阴两虚等证,病性以虚或虚中夹实为主。   3.辨病性 情绪抑郁,哭笑无常,多喜太息,胸胁胀闷,此属气滞;神情呆滞,沉默痴呆,胸闷痞满,此属痰阻;情感忧虑,昏昏愦愦,气短无力,此属气虚;沉默少动,善悲欲哭,肢体困乏,此属脾虚;神思恍惚,多疑善忘,心悸易惊,此属血虚。   三 鉴别诊断   (一)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的精神运动性兴奋症状与环境格格不入,与病人自身的性格和思维也不协调,病人并无轻松愉快感,言语内容零乱,行为多具冲动性,无法让他人产生共鸣,呈慢性进行性病程;而躁狂症主要特征是起病急剧,情绪高涨,具有感染性,加之家族史、既往发作史及间歇期精神状态正常,可资鉴别。   (二)分裂情感性精神病   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指分裂症状和情感症状(躁狂或抑郁)同时存在又同样突出,而且一般恢复良好。而双相障碍以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的情感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不伴有或偶尔出现分裂症样症状,不具备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因此详细了解病史和观察病程可以鉴别。   (三)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如麻痹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脑肿瘤、脑血管病等所致精神障碍,脑炎后综合征等,都可出现类躁狂症状,但伴有不同程度的智能障碍,欣快症状突出,而情感并非高涨。详细询问病史、躯体和神经系统检查、CT检查、其他实验室检查,对鉴别诊断可提供重要依据。   (四)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许多躯体疾病可引起躁狂状态,但不是真正高涨。如甲亢,除焦虑、易激惹外,躯体主诉多。同时,发现原发躯体疾病症状和体征、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有助于诊断。   (五)中毒性精神障碍   精神活性物质如毒品、酒的使用可能出现兴奋状态。某些非成瘾性物质如皮质激素、异烟肼、阿的平等中毒可引起躁狂状态,这种兴奋状态与躁狂状态的发生、发展与使用这些物质关系密切,停用或减药后症状迅速减轻或消失。此外,中毒性精神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治疗】   一 、治疗原则   双相障碍的治疗,目前主要是对症治疗和预防复发。治疗力求系统、充分,以求得稳定得疗效。在双相障碍的治疗中应特别注意不要加速由抑郁向躁狂状态或由躁狂向抑郁状态的转化,因为转化可能最终导致双相循环的加快,使治疗更加棘手,疗效更差。躁狂发作期以抗躁狂状态药物治疗为主,应用情绪稳定剂,攻逐、开窍的中药,及电休克治疗;抑郁发作可抗抑郁治疗,应用抗抑郁剂和(或)中药、针灸治疗,同时配和心理治疗。双向障碍具有反复发作性,因此在抑郁发作或躁狂发作之后应采取维持治疗。急性期药物治疗一般6~8周。巩固期治疗主要药物应维持急性期水平,抑郁发作4~6月,躁狂或混合发作2~3月。维持期治疗应根据病人发作情况而定。对于反复发作、间隔时间缩短的病人服药时间应延长。对恢复期病人,配合心理治疗、家庭及危机干预及社会康复措施,对预防复发和提高病人社会适应能力十分重要。   中医治疗应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郁病以理气解郁,畅达神机为其治疗原则。若初病体实可用攻逐法或开窍法,久病正虚,则应养血安神,补养心脾。狂病以降(泄)火豁痰以治标,调整阴阳,恢复神机以治本,为其基本原则。此外,加强护理、移情易性不但是防病治病的需要,也是防止反复与发生意外不可忽视的原则。   二 、西医治疗   (一)药物治疗   1.情绪稳定剂   (1)锂盐:碳酸锂是治疗躁狂发作的首选药,它既可用于躁狂的急性发作,也可用于缓解期的维持治疗,预防躁狂与抑郁复发。治疗有效率约80%。急性躁狂发作时碳酸锂的剂量为600~20OOmg/日。一般从小剂量开始,3~5天内逐渐增加至治疗剂量,分2~3次服用;维持治疗剂量为500~15OOmg/日。老年及体弱者剂量适当减少,与抗抑郁药或抗精神病药合用时剂量也应减少。一般起效时间为7~10天。由于锂盐的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比较接近,在治疗中应监测血药浓度。急性期治疗血药浓度应维持在0.8~1.2mmol/L,维持治疗时为0.4~0.8mmol/L。缺钠或肾脏疾病易致锂盐中毒,必须加以注意。   在合并电休克治疗时,由于锂盐具有加强肌肉松弛剂的作用,使呼吸恢复缓慢,故锂盐剂量宜小。   (2)抗惊厥药:卡马西平和丙戊酸盐广泛用于治疗躁狂发作、双相障碍维持治疗及用锂盐治疗无效的快速循环型。卡马西平和丙戊酸盐的治疗剂量均为400~12OOmg/日。也可与碳酸锂联用,但剂量应适当减小。卡马西平常见不良反应有镇静、恶心、视物模糊、皮疹、再生障碍性贫血、肝功能异常等。丙戊酸盐也较为安全,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症状、震颤、体重增加等。   (3)抗精神病药:氯丙嗪、氯氮平、氟哌啶醇控制急性躁狂起效快,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奥氮平、维思通、喹硫平、齐拉西酮、啊立哌唑等均能有效地控制双相情感障碍的躁狂发作。病情严重者可肌内注射氯丙嗪50~1OOmg/日,分2次给药;或用氟哌啶醇,每次5~lOmg,每日2~3次。病情较轻的患者宜口服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200~60Omg/日,氟哌啶醇10~2Omg/日、氯氮平200~5OOmg/日,分2~3次给药;奥氮平5~20mg/日,晚1次服用、维思通2~6mg/日。   ⑷抗抑郁药的使用:需要权衡利弊,以防转躁(有报道转换率可达10%--70%);一般建议抗抑郁药与心境稳定剂联合使用。   (二) 电抽搐治疗   电抽搐治疗对急性重症躁狂发作或对锂盐治疗无效的患者有一定治疗效果,可单独应用或合并药物治疗,一般隔日1次,4~10次为一疗程。合并药物治疗患者应适当减少药物剂量。   (三)心理治疗   研究表明躁狂发作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助心理治疗,优于单一药物治疗效果;对抑郁发作的治疗和预防效果优于躁狂发作。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人际关系治疗、和短程精神分析治疗提高病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使病人学会面对现实,改变人格结构,能应付现实中的各种问题。采用个别治疗、夫妻治疗、家庭治疗和小组治疗等治疗形式。结合心理治疗可以提高服药的依从性,提高自知力的恢复,减慢抑郁、躁狂间的转化,使病情稳定,减少复发,降低再住院率,促进心理社会功能的恢复。   三 、中医治疗  

看到这些你还觉得不能治疗吗?

其实你是你心理的问题,敞开心扉,多多接触朋友,性格开朗点,自己的心里阳光了,就没有障碍了

时间和治疗应该没有问题!现在没有治不好的病!

能的 我已经好了

个人觉得你的性格有很大因素在里面,要与人多多的沟通,剩下的就是一个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还有一个合适的人

双向情感障碍能彻底治愈吗~

双相情感障碍可以完全被治愈吗?

双向情感障碍是能够治愈的。双向情感障碍是临床精神心理科常见的一种疾病,与精神受到刺激或打击,生活工作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只要及时到正规公立医院精神心理科就诊检查,明确诊断,查明原因,由专科医生针对病因采取相应的药物,心理疏导和对症的方法治疗,自己再加强调理,是能够治愈的,并且不会遗传给孩子。

双向情感障碍属于精神卫生专科疾病,表现为躁狂和抑郁症状交替发作,需要正规干预治疗,目前一般可以达到临床痊愈,难以根治,疾病特点是易复发,发病原因与遗传因素相关较大,所以你描述的情况,不排除遗传可能性。

双向障碍的发病和下列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抑郁患者的亲属,特别是一级亲属(父母、儿女、兄弟姐妹等),患双相的危险性明显高于一般人群的2-10倍。
2、神经生化及内分泌的失调,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γ氨基丁酸、甲状腺素等的失调。
3、神经影像的变化,如额叶-丘脑-边缘系统相关结构的异常。
4、神经电生理的异常。
5、心理、社会因素,负性生活事件如离婚、婚姻关系不和谐、失业、躯体疾病、贫困等。

患有双向情感障碍的人,如果本人性格比较开朗,而且比较热爱生活的话,治好了复发的可能很小,应该相信医生,相信自己一定行,只要有信心,就可以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