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雪连天射白鹿 ,笑书神侠倚碧鸳。”是什么意思?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是什么意思?出自那里?

作者&投稿:直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熟读金庸小说的人们很容易知道,这幅对联,是用金庸的十六部武侠小说书名的第一个字连缀而成的。事实上,这幅对联非常具有比喻意味,可以概括金庸、巴金、鲁迅的某些共同点。

中国人往往把某些邪恶之徒称之为“白眼狼”。在这幅对联里,“白鹿”也可以比着和“白眼狼”差不多的意思;雪是白的,像银子,象征着金钱,“飞雪连天射白鹿”的意思就是:在日益世俗化、拜金主义思潮泛滥的年代,作家依然坚持“射白眼狼”,抨击丑恶,弘扬正气,不为了金钱铜臭而放弃自己的立场。显然,这在金庸、巴金、鲁迅的写作中都很突出。金庸的武侠小说尽管是写给市井看的,但始终保持着比较高的精神格调,没有黄色描写,也没有刻意渲染暴力,而是弘扬惩恶扶善、关注国计民生的侠义品格。

“笑书”,是指把东西要写得更好看些,给阅读者以精神享受,三位大作家都具有这个特点,他们的作品中都透露着幽默,虽然有的深沉有的浅露,但作品的格调始终是带有亮色、昂扬向上、意图给人欢笑的,譬如鲁迅的《阿Q正传》是“笑书”,而悲剧的《药》最后不忘记给殉道者的坟上填一些花圈,这还是“笑书”。巴金的小说同样引人入胜,不难想见作者是“笑书”,金庸就更不必说了。“碧”是“碧血”,忠臣的血才能化碧,“倚碧鸳”,是秉持忠于国家、人民之志来写作,出呕心沥血之作,虽为“笑书”,而“笑书”背后是“碧血”,主题严肃。

飞—《飞狐外传》(1960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被金庸小说的读者称为“侠文化的歌颂”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年)(封笔之作)韦小宝七个老婆:沐剑屏、方怡、建宁公主、曾柔、苏荃、双儿、阿珂。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被金庸小说读者称为“情的赞美”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短篇小说

金庸曾把所创作的小说名称的首字联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飞—《飞狐外传》(1960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被金庸小说的读者称为“侠文化的歌颂”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年)(封笔之作)韦小宝七个老婆:沐剑屏、方怡、建宁公主、曾柔、苏荃、双儿、阿珂。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被金庸小说读者称为“情的赞美”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短篇小说

小说

金庸曾把所创作的小说名称的首字联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见《鹿鼎记·后记》)现在已经广为流传并多次被香港和中国内地拍成电视剧与电影,也是“金迷”的必读书目(括号内为该书开始创作年份):

飞—《飞狐外传》(1960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被金庸小说的读者称为“侠文化的歌颂”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年)(封笔之作)韦小宝七个老婆:沐剑屏、方怡、建宁公主、曾柔、苏荃、双儿、阿珂。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被金庸小说读者称为“情的赞美”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金庸本意为“卅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

简单来说,金庸的武侠小说经历三个版本:旧版、新版和新修版。1955年至1972年的稿件称为旧版,主要刊在报刊,也有不少没有版权的单行本,现在恐已散佚。1970年起,金庸著手修订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订完毕;是为新版,冠以《金庸作品集》。到了1999年,金庸重新开始修订工作,正名为新修版(或世纪新修版),至今除了《鹿鼎记》外,所有新版本均已完成。

每一次修订,情节都有所改动。新修版的故事细节和结局也略有改变,引来不少回响。目前两岸三地的出版分别授权于广州的广州出版社(2005年底开始出版,代替原来的三联书店)、台湾的远流出版社、香港的明河社。

题外话:著名科幻、武侠小说家倪匡先生是金庸先生的好友,曾在金庸外游时代笔《天龙八部》。

金庸曾把所创作的小说名称的首字联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见《鹿鼎记·后记》)现在已经广为流传并多次被香港和中国内地拍成电视剧与电影,也是“金迷”的必读书目(括号内为该书开始创作年份):

飞—《飞狐外传》(1960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被金庸小说的读者称为“侠文化的歌颂”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年)(封笔之作)韦小宝七个老婆:沐剑屏、方怡、建宁公主、曾柔、苏荃、双儿、阿珂。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被金庸小说读者称为“情的赞美”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金庸本意为“卅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

简单来说,金庸的武侠小说经历三个版本:旧版、新版和新修版。1955年至1972年的稿件称为旧版,主要刊在报刊,也有不少没有版权的单行本,现在恐已散佚。1970年起,金庸著手修订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订完毕;是为新版,冠以《金庸作品集》。到了1999年,金庸重新开始修订工作,正名为新修版(或世纪新修版),至今除了《鹿鼎记》外,所有新版本均已完成。

每一次修订,情节都有所改动。新修版的故事细节和结局也略有改变,引来不少回响。目前两岸三地的出版分别授权于广州的广州出版社(2005年底开始出版,代替原来的三联书店)、台湾的远流出版社、香港的明河社。

题外话:著名科幻、武侠小说家倪匡先生是金庸先生的好友,曾在金庸外游时代笔《天龙八部》。

额十四部小说名字的一部分,不过是代表了,一种笑傲江湖的心情,在雪花漂浮冻地上,一对仙侣班的人物弯弓射雕,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是什么意思?出自那里~

1、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是指金庸的武侠小说,一共十五部。
2、出自金庸先生,金庸先生将自己的小说连为“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3、小说分别是《飞狐外传》、《雪山飞狐》、《连城诀》、《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白马啸西风》、《鹿鼎记》、《笑傲江湖》、《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侠客行》、《倚天屠龙记》、《碧血剑》、《鸳鸯刀》、《越女剑》。

扩展资料:
人物评价:
1、金庸是一个成功的报业巨子,更是一个成功的武侠小说创作家。将其定义为一代通俗文学大师是恰如其分的。既然称做通俗文学大师,还是有必要通过他的小说进行一番文学雅俗观的论辨(中国文学网评)。
2、金庸就像一个‘黑洞’。把传统发挥得淋漓尽致,任何人靠近他,就会化为乌有,根本没法比(黄易评)。
3、金庸的作品所表现的深厚意蕴确非古龙、梁羽生所能及,他不仅是现代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代名家(凤凰网评)。
主要成就:大英帝国官佐勋章勋衔 、法国文化部法国艺术及文学司令勋衔 、法国政府荣誉军团骑士 、英国牛津大学董事会成员 、香港大紫荆勋章。
金庸的武侠小说经历三个版本:旧版、新版和新修版。1955年至1972年的稿件称为旧版,主要刊在报刊,也有不少没有版权的单行本,现在恐已散佚。1970年起,金庸著手修订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订完毕;是为新版,冠以《金庸作品集》。到了1999年,金庸重新开始修订工作,正名为新修版(或世纪新修版),至今除了《鹿鼎记》外,所有新版本均已完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金庸小说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是金庸除越女剑以外的14部小说的首字合称。
他们分别是《飞狐外传》,《雪山飞狐》,《连城诀》,《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白马啸西风》,《鹿鼎记》,《笑傲江湖》,《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侠客行》,《倚天屠龙记》,《碧血剑》,《鸳鸯刀》。

扩展资料:
金庸先生的小说,经历了两度修订,总共有三个版本。
自1955年于香港《新晚报》连载《书剑恩仇录》开始,至1972年于《明报》刊载完《鹿鼎记》为止,不论是报上的连载,或是结集成册的初版本金庸小说,在读者群中统称为「旧版」,这才是最原始的版本。
其后,金庸以十年的时间,细细修订旧版小说,后来在远景与远流出版公司的版本,都是修订后的「新版」(即包括金庸读者口中的「远景白皮版」、「远流黄皮版」、「远流花皮版」),有些读者在提到金庸旧版小说时,都以为是远景的版本,事实上,远景的版本与远流的版本是同一版,只是封面及装帧有所不同而已。
有趣的是,在金庸将「新版」修订为「新修版」时,读者发出的反对意见几乎都是批评金庸「改变了共同回忆」;回想当年,在「旧版」修订为「新版」时,倪匡等旧版读者也对金庸提出过类似意见。历经七年的改版工程,新修版金庸小说终于在2006年7月全部面世。有心的读者在现时可以读到三种版本的金庸武侠小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庸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