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两朝何以那么想灭了高句丽?到底高句丽是一个什么样的的国家(从现在的考古角度)? 隋唐两朝为何都要不遗余力灭了高句丽?

作者&投稿:喻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http://www.hxlsw.com/history/xihan/里面有几篇关于高句丽的文章
一楼,高句丽和现在的朝鲜没直接的联系

http://www.hxlsw.com/Artis/20071021/23299.asp
高句丽与高丽 两个性质截然不同的政权
一、两个政权立国时间悬殊,历史发展归属不同高氏高丽建国于公元前37年,最初为西汉玄菟郡高句丽管辖,后逐渐强盛,但并未断绝和中央王朝的臣属关系,进入隋唐时期后,因其不遵从隋唐两朝诏令,不断扩张,并阻塞朝鲜半岛其他政权入贡中原王朝的道路,结果导致隋唐两朝的征讨。公元668年,高氏高丽终于为唐朝统一。高氏高丽的辖境最初完全由唐朝安东都护府(治所最早在今平壤)管辖,几十年后有一些辖境为我国历史上另一个地方政权渤海占据,一些划归兴起于朝鲜半岛南部的政权新罗,一些仍由安东都护府管辖;高句丽族则绝大部分被唐朝迁徙到中国内地,后和汉族融合,小部分融入周围各族之中,其王族后也绝嗣,立国7 个世纪之久的高氏高丽最终消失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而王氏高丽立国于高氏高丽灭亡250多年后的公元918年,935年取代朝鲜半岛的另一个政权新罗,翌年又灭后百济国,统一了半岛中南部大部地区。至公元1392年,王氏高丽的大臣李成桂废王自立,并在1393年以“朝鲜和宁等号奏请”明朝,明赐李成桂为朝鲜王,王氏高丽遂改号朝鲜,学界一般称之为李氏朝鲜或简称李朝,此即我国明清时期的朝鲜国,其疆土发展为现在的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和韩国,人民发展为现在的朝鲜族和韩族。

二、统辖区域不同高氏高丽初立国于我国境内的鸭绿江支流浑江流域及其附近地区,后扩展到鸭绿江以东以南地区和图们江附近,统治中心最初在今辽宁桓仁县,后迁至今吉林集安,公元427年迁至平壤。高氏高丽在我国南北朝时期达到极盛,最强盛时期的疆域四至大致是:东至日本海,西以辽河为界,北达今吉林省珲春市一带,南到北汉江以北。据《高丽史•地理志》载,王氏高丽在建国110年后的疆域最北在今大同江以北龙兴江一线,其北是我国历史上的地方政权渤海国的辖境,渤海灭亡后是我国的边疆民族女真人的活动地域。也就是说,王氏高丽的辖境基本上是继承了新罗的疆域,其北部地区虽然有一部分与高氏高丽的辖境重合,但在高氏高丽灭亡初期即已经归新罗所有。由此看,王氏高丽统辖的区域并非高氏高丽的旧地,早期在今平壤以南,一在南一在北,王氏高丽占据平壤以北是后来的事情,全部占有半岛鸭绿江以东和图们江以南地区则是14世纪末叶,但此时王氏高丽已经为李朝取代,因而在统治区域上两个高丽也难以构成继承关系。

三、辖境内民族构成不同高氏高丽辖境内的人民以高句丽族为主。高句丽族的族源是我国上古时期古老民族秽貊人东迁后的夫余、高夷、沃沮、小水貊、东秽等,后又融合

了卫氏朝鲜遗民的后裔、汉人、鲜卑人等。这些来自于不同民族的成员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融合一体,史书和学界一般以高句丽族称之。王氏高丽辖境内的人民以新罗人为主。王氏高丽本即是新罗国民所建政权,兼并新罗和后百济之后,新罗人和百济人成为了王氏高丽的主要居民。新罗人主要是源于朝鲜半岛南部地区的辰韩和弁韩人,高氏高丽灭亡后虽然有一部分高句丽人加入其中,但不是新罗人的主源。百济则主要是源于朝鲜半岛南部的马韩人。也就是说王氏高丽的主要居民以来源于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人为主,大量的史书记载也表明王氏高丽人和我国古人是把王氏高丽看作“三韩氏旧”的。这些源于半岛南部的民族成员,在王氏高丽数百年的历史发展中逐渐融合为一族,史书和学界一般称之为高丽族。王氏高丽为李氏朝鲜取代后,朝鲜也因此取代高丽,成为其族称,并沿用至今。 四、王氏高丽非高氏高丽后裔王氏高丽的王族也并非是高氏高丽的后裔。关于王氏高丽建国者王建的族属,《高丽史》的作者认为“高丽之先,史阙未详”,但据我国学者考证,王建极有可能是西汉乐浪郡汉人的后裔,因为王氏是当时乐浪郡的望族,且人户很多。王建在临死时亲授的《十训要》中不仅未言自己是高氏高丽的后裔,而是说自己出身平民,并称“赖三韩山川阴佑”,统一了马韩、辰韩和弁韩“三韩”,其后代也多以拥有“三韩”自居。以常理推之,如果王建是高氏高丽后裔,出于统治的需要,定当会大肆宣传,也可证王氏不是高氏的后裔。

总之,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王氏高丽都难以和高氏高丽构成继承关系。

(作 者:杨保隆 研究员)
古代东北地方政权高句骊军事简史[上]
文章太长,链接:http://www.hxlsw.com/Artis/20071018/22393.asp

古代东北地方政权高句骊军事简史[下]
文章太长,链接:http://www.hxlsw.com/Artis/20071018/22394.asp

高句丽介绍:
http://www.hxlsw.com/Artis/20071021/23298.asp

靺鞨和满族都是属于蒙古种族,高句丽是朝鲜,当时的隋唐都是做为帝国来征服他的.蒙古族遍布在亚洲和欧洲在北部.在世界历史上曾经几千次的威胁别的种族的正常生活.同时也促进了整个世界文明史的快速发展.

中国和他的渊源极深,不灭好。

野心膨胀

http://hi.baidu.com/koguryo/blog/item/b88cbe26bb4141148a82a183.html 这篇文章可能对你有帮助

高句丽做了什么,让隋唐两朝不惜灭国也要灭了它~

中国,中土之国,在古代那是实实在在的带头大哥,周边国家基本都是纳贡交保护费的小弟弟。高句丽也是其中之一,但是别看这个国家小,野心却很膨胀,日子过好了就不安分了,不仅不向中土隋朝交保护费,还妄想自立山头,学隋朝当带头大哥,强迫黑水靺鞨和百济新罗对它称臣。
这是对隋朝权威的挑战,也威胁到隋朝为核心的纳贡圈。所以,隋文帝这个狂人也没对他们客气,先甩过去一封威胁信:王谓辽水之广,何如长江?高丽之人,多少陈国?你觉得隔个辽河我就不能奈你何?比比长江如何?你高丽几个毛人,也敢跟我得瑟。要不是劳资嫌麻烦,随便派个将军带几个人,分分钟灭了你们。

高句丽是铁了心的恶心隋朝,收到威胁信不仅不收敛,更加得瑟。于是,隋朝出兵了,三十万大军水陆两路进攻高丽,可惜出发之前攻略没做好,陆军部队遇到瘟疫死了大半,水军遇上台风死伤更多。
隋炀帝咽不下这口气,登基后就想着替他老子出气,拿出了大半个家底凑了两百万军队,御驾亲征高句丽。在这样的气势下,一开始很顺利,将高句丽揍得不轻。可惜脑袋一热,中了人家诱敌深入之计,前面白忙活了,在平壤城下转悠了几天,垂头丧气回来了。后面,隋炀帝又御驾亲征了两次,但这两次已经国库空虚,国内又有瓦岗寨、李渊等造反,没拿下高句丽,反而丢了江山。
李渊开国建了唐朝,新公司开业忙得很,没工夫搭理高句丽。李世民上台后记起了这个茬,虽然高句丽看大唐强大,又来拍马屁称臣,李世民还是带着十五万大军开向了高句丽,不愧是天可汗,打的高句丽差点灭国。李世民也三次征伐高句丽,最后逼得高句丽王派儿子到长安请罪。
李世民的儿子李治时期,高句丽又犯贱,联合旁边的百济欺负新罗,新罗赶紧找大唐爸爸求救。李治派苏定方、薛仁贵等人出兵直接灭了高句丽。两个朝代,四位皇帝,两位御驾亲征,至此终于将高句丽灭国。

公元七世纪之前,我国东北的辽河以东和朝鲜北部,存在着一个强大的国家,那就是高句丽。这个神秘的王国,在隋唐之前一直都占据着中国边陲史的重要部分,而然在隋朝之后,我国历史上几位英明神武的皇帝,都像着了魔一样发疯似地进攻这个国家,前后历经四代,终于将其消灭。
对于征伐高句丽的战争,历来都有史学家说,这是隋唐封建贵族对弱小国家赤裸裸的侵略,是不恤民力、劳师远征,是封建军事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更有甚者说,这是毫无必要的征讨。
那么果真如此吗?我们先来看,隋唐两朝对征高句丽这件事究竟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公元598年,高句丽王率数万骑兵袭扰辽西,隋文帝派出了30万大军进攻他们,结果遇到恶劣天气,粮草供应不上,军中又瘟疫流行,结果死者十之八九。公元612年,隋炀帝又派出大军一百一十三万三千八百人,号称200万,自己亲自坐镇指挥,攻打高句丽,结果以惨败而告终。
上百万的生命就这样葬送在了辽河以东,高句丽得胜后,将数万隋朝士兵的尸体筑成“京观”,向隋炀帝示威。
公元613年,隋炀帝二次亲征高句丽,失败;614年,再次亲征高句丽,同样失败。
隋炀帝疯狂地征伐高句丽,给国家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由于广征兵源,花费巨大,再加上修运河等工程,更是严重耽误农事,造成了大量壮丁死亡,以至于出现了“男丁不足,役使妇人”的可怕局面,各地纷纷揭竿而起。可以说,隋朝灭亡,实际上是间接亡于征高句丽之战。
接下来的唐朝,在接受了隋朝灭亡的教训后,处处小心行事,使得天下出现了少有的治平景象。可唯独在征高句丽一事上,英明神武的唐太宗和暴君隋炀帝一样,不灭高句丽誓不罢休。
公元645年,唐太宗就率六军从洛阳出发,御驾亲征高句丽,虽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由于守军的殊死抵抗,再加上临近深秋,草枯水冻,士兵难以久留,被迫班师回朝,数万将士殒命沙场。但太宗并没有因为此次失败就放弃,随后曾多次命边关袭扰高句丽。
唐太宗晚年时,更是命四川等地伐木造船,以备征高句丽之用,结果造成了山民暴动,朝廷动用了数万大军,花费了数月才将其镇压下去。英明神武的唐太宗差点儿就走了隋炀帝的老路。
唐高宗李治继位后,更是将最后消灭高句丽提上了日程。他虽说没有父亲那般雄才伟略,可他却遇上了历史的最佳时机。
公元666年,高句丽发生了内乱,高宗借此机会,以李绩为辽东行军大总管,统帅诸军,分道合击高句丽。两年后,各路唐军会师,推进至鸭绿栅,高句丽各城的守军或逃或降。同年九月十二日,唐军进至平壤城下,高句丽僧信诚打开城门,唐军冲入城中,至此,高句丽亡国。
读到此处,我们再回过头来看,隋唐两朝的君主不倦征伐高句丽的根本原因到底在哪里?真是绝大多数史书上所说的“不顺天命”、“不臣之礼”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吗?还是像开头多数史学家认为的那样?都不对!唐太宗一句话其实早就道明了真相。
公元645年,唐太宗在出征前,就曾对左右说过:“今天下大定,唯辽东未宾,后嗣因士马盛强,谋臣导以征讨,丧乱方始,朕故自取之,不遗后世忧也。”不遗后世忧也,这才是隋唐两朝不遗余力要灭高句丽的根本。
六七世纪的高句丽,其实已经发展成了东亚一个强大的地区性王国,对我们中华的复兴造成了最直接、最危险的威胁。当时它对隋唐而言,就好像公元前三世纪的迦太基对罗马,十七世纪的满清对明朝,十九世纪的英国对中国。
所以说,隋唐要想鼎盛,高句丽非除不可。

隋朝和唐朝为何要不惜一切代价灭高句丽?
答:贞观十七年(643年)贞观十七年(643年),新罗遣使入朝,述说高句丽图谋断绝其新罗与唐朝的通路,并和百济联盟攻打新罗。唐太宗李世民派人出使高句丽,命其停止争战,遭高句丽拒绝,小弟被欺负,还不给面子,唐太宗遂决定发兵东征高句丽。二、高句丽私下与东突厥结盟,企图东西两线夹击中原王朝。隋...

隋朝和唐朝为何一定要灭高句丽呢?
答:因为高句丽占据辽东地区,对中原王朝的威胁很大,隋唐两朝的国君想让国家更为稳固一些,所以都争相派兵灭高句丽。

隋朝和唐朝为何一定要灭高句丽呢?
答:高句(gōu)丽(lí),位于今天中国的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相传是由扶余王族高句丽人朱蒙所建立,从公元前一世纪建国,到公元七世纪被唐所灭,前后存在将近700年之久。高句丽的人种构成主要是濊貊人、扶余人、靺鞨人,古朝鲜遗民等。高句丽最强盛的时候,疆域东临日本海,南到汉江流域,西北...

...的吉林古墓壁画有何玄妙之处:难怪隋炀帝、唐太宗一定要灭高句丽?
答:从吉林出土的古墓壁画中,有两幅画是描写隋唐时期隋唐出兵攻打高句丽的情形,在壁画中可以看出高句丽建有很多城池,而且他们兵士的武装很好,就连战马都有盔甲,可见当时高句丽的战力很强,并且他们城池也很坚固,如果当时不灭掉高句丽,按照他们这样发展,中国的东北地区就很有可能会被他们吞掉。历史上...

隋朝和唐朝为何一定要灭高句丽呢?
答:高句丽最强盛的时候,疆域东部濒临日本海;南部控制了汉江流域;西北跨过辽河两岸;北部到辉发河、松花江流域。隋唐作为中国帝制时代第二个鼎盛时期,他们曾数次兴兵辽东,征讨高句丽,直到唐高宗时期才彻底将其剿灭。隋唐两朝跨度七十年,历经四代帝王,不惜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就是为了能够平定高句...

高句丽怎么了?为什么隋唐两朝五代人拼尽全力一定要灭了他呢?
答:隋唐扑灭高句丽后,强制转移了很多居民后,出现在辽东半岛的大金政权,如果不小心,平辽就会灭宋,统治中原百余年。 之后出现的大清政权发育更快,一下子统治了整个中国。 隋唐君臣冷静地认识到高句丽的存在对隋唐政权的威胁太大了。所以隋唐两朝竭尽全力攻击高句丽,完全消除这个风险。

隋唐两朝,为何非要消灭高句丽不可?
答:第一次东征,因隋炀帝指挥错误,隋朝遭遇惨败,损失惨重;第二次东征,但因杨玄感叛乱最终退兵;第三次东征,高句丽国王遣使请降,隋炀帝班师还朝。可以说三次东征,最终导致了隋朝的灭亡。但事实上,唐朝也是不灭高句丽誓不休。贞观十八年,唐太宗李世民令徐世绩率水陆大军进攻高句丽,次年二月...

隋唐两朝为何都要不遗余力灭了高句丽?
答:每一朝的帝王都有他们想守护的地方,而恰巧隋唐两朝都不约而同的对当初高句丽的挑衅,起了灭杀之心,于是杨广三征高丽未成功,落得了一个劳民伤财的名声;而李世民上位之后,直接把高句丽灭了,让后世所推崇。道理很简单,国家强大了,旁边总会有个小丑在那秀智商,那么真正惹毛了的时候,直接打...

隋唐是因为穷兵黩武才拼了命灭高句丽吗,还有其他原因吗?
答:这直接导致了隋唐两朝不约而同的要灭高句丽。不得不承认,高句丽运气不错,在隋唐进攻它的时候,它的国内恰好出现了几位名将,再加上天气和中国内部形势的变化,使得几次进攻它的作战都无功而返。当然,当中国统一,内部无事,高句丽的命运也就注定了,在薛仁贵的进攻下,高句丽终于灭国。

高句丽到底是什么来头,导致隋朝和唐朝都要非要灭了它才罢休?
答:这一次是真的用心对待了,这个国家基本上溃不成军,这次高句丽国家的领导直接投降了,朝廷的皇帝也同意了但是他也就这样被讨伐了三次。但是随后唐朝的建立,高句丽这个国家又开始打一些小算盘,但是最后因为一些摩擦,唐朝彻底给高句丽给灭了,这个国家一直是个小国,一直不老实,最后导致这样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