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文”和“汉语”

作者&投稿:庄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文和汉语是不同的。中文专业里包括汉语。
中文专业具体包括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新闻学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和写作等。
新闻学专业:大众传播学、消息写作、中国古代新闻史、现代新闻史和当代新闻史等。
汉语(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隶属于中文里的汉语言文学专业。

中文——作为一个民族的母语,中文是当今世界流行语言体系里最大的一个分支。始创于公元前黄帝在世的时代,成就于公元二十世纪后期。是一种发源最早而成熟最晚的一个语言体系。是东方文明的一种标志与成果,是人类用来精确命名与定义万事万物的一种重要信息载体。体系包括几千个常用单字和上万个字词成语,是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

属汉藏语系。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丰富、最发达的一种语言。在中国,除汉族使用汉语外,一些少数民族也使用汉语。使用人口在十亿以上,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一种语言。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上使用汉语的人也越来越多,汉语已被联合国列为国际通用的语言之一。与此相适应的汉文,也著称于世。

现代汉语是由古代汉语发展而日益丰富起来的,但在各地区是不平衡的,因此产生了不少方言土话,差异较多。主要有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现代汉语共同语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典范的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语普通话。本文有关叙述皆使用汉语拼音标音。

汉语的特点 主要有:

语音特点 一般说来,一个音节可以分为声母和韵母两部分。 有21个声母, 即b、p、m、f、d、t、n、l、ɡ、k、h、j、q、x、zh、ch、sh、r、z、c、s;35个韵母,其中有单元音韵母:ɑ、i、e、o、u、ū,复合元音韵母,如ɑi、ei、ɑo、ou等。还有元音加鼻音韵尾组成的韵母,如ɑn、en、ɑnɡ、enɡ等。上述韵母,原则上还可以加上韵头i、u、ū,成为iɑo、iou、uɑi、uɑn、ūɑn、ūe等。只有一个特殊韵母er(“儿”字的音),它是永远不跟声母拼的。有的音节可以没有声母,如ɑi“爱”,ou“欧”,ɑnɡ“昂”等;但是不能没有韵母。

声调是汉语的主要特点之一。 有4个声调:55、35、214、51。声调,就是声音高低升降的各种形状,它们在语言中起着辨别意义的作用。例如“昌”和“常”都读chɑng,但是声调不同。这是同音不同调。普通话共有4个声调,即阴平声、阳平声、上声和去声。在汉语拼音方案中,阴平声以“一”为号,如昌(chānɡ);阳平声以“'”为号,如常(ch姇nɡ);上声以“ˇ为号,如厂(chǎnɡ);去声以“\”为号,如唱(chànɡ)。这些声调外,还有轻声,但它不算正式声调。单读汉字时不读轻声,常常是双音词的第二个音节才有可能读轻声,例如“桌子”、“石头”。汉语拼音方案中规定轻声不加符号。

汉语语音的配合非常富于系统性,不是每一个声母和任何一个韵母都能相配,或者每一个韵母和任何一个声调都能相配,而是有规律的。

就声母而言,按发音部位可以分为6类:①b、p、m、f是唇音;②d、t、n、l是舌尖音;③z、c、s是舌尖前音;④zh、ch、sh、r是舌尖后音;⑤j、q、x是舌面音;⑥g、k、h是舌根音。发音部位相同,语音配合情况一般也相同,例如,ū不在唇音b、p、m、f的后面出现。舌尖前音,舌尖后音、舌根音的后面都没有i和ū;与此相反,舌面音后面只能有i和ū。舌尖音后面没有in出现,也没有ūn。

就韵母而言,语音的配合也有规律。例如,ɑi、ei的前面没有韵头i;ɑo、ou的前面没有韵头u;ɑi、ei、ɑo、ou的前面都没有韵头ū。

就声调而言,语音的配合也有一些规律可寻。如果声母是 b、d、ɡ、j、zh、z(这种声母称为不送气声母),而又以鼻音韵尾收音的,一律不与阳平声相配合。

在汉语普通话中某个音不与某个音相配,有两种原因:①语音本身所制约,某个音与某个音连在一起,发音不方便,例如zh、ch、sh、r不和i、ū拼,j、q、x不和ɑ、o、u拼,就是这个道理。②历史所造成的,例如d、t、n、l不和 in、ūn拼。某声调不与某个音配合也是历史造成的。

词汇的特点 汉语的词汇,最大的特点是单音成义,就是每一个音节代表一个意义。汉语每一个字代表一个音节,因此可以说,每一个字代表一个意义。但也有特殊情况,如有一种词是由联绵字构成的,或者是由叠字构成的,就必须用两个音节合成一个意义,拆开即失掉原来的意义。联绵字,就是两个字联结成一体的意思,如“踌躇”、“从容”,把“踌”和“躇”拆开即不成话,把“从”和 “容”拆开后也同 “从容”的意义不相干。叠字,如“鸡声喔喔”里的“喔喔”,“流水潺潺”里的“潺潺”,如果拆开了,“喔”、“潺”也不成话。但是联绵字和叠字在汉语词汇中毕竟是少数,从一般情况来看,汉语词汇仍是单音成义的。

现代汉语有许多双音词,如“电话”、“电灯”、“风车”、“水库”等;也有一些三音词,如“自来水”、“图书馆”等;还有四音词,如“无产阶级”、“共产主义”等。这些称为“合成词”。其中每一个字都可以称为“词素”,它是一个词的构成部分,词素本身也是有意义的。例如,在“电话”一词中,“电”和“话”都有意义。当然,简单地把“电”的意义和“话”的意义加起来,并不能构成“电话”的意义,但是不能以为“电”和“话”和“电话”无关。“自来水”不能解释为“自动到来的水”,但是,当初造词的人确实想到这种水是自动到来的,而不是从井里打出来的,现在当人们说这个词的时候,还明确地意识到这个词里面包含着“自动”的“自”,“到来”的“来”,“水火”的“水”。

汉语在接受外来词时,舍弃一个字有一个意义的特点。“科学”这个词,最初时曾音译为“赛恩斯”,拆开来看,“赛”、“恩”、“斯”这三个字(音节)都和“科学”的概念无关。后来改为意译,译成“科学”。科学是分科的学问, 这样“科”和 “学”都有意义了。又如“电话”最初翻译为“德律风”,这个词来自希腊语têle(远)和ph�nè(音),直译该是远音,但是现在译成“电话”就更合乎汉语的习惯。虽然我们也有一些译音的词,如“咖啡”、“沙发”、“阿斯匹灵”,但是这种外来词毕竟是少数。我们把外来词分为两类:一类是借词,如“咖啡”;另一类是译词,如“科学”、“电话”等。在其他语言中的外来词,一般总是借词占大多数,而汉语的外来词则是译词占大多数。

汉字正是和汉语单音成义的特点相适应的。既然每一个音具有一个意义,所以就用一个方块字作为一个音节的代表。

“汉语”和“中文”的差别?~

中文,中国语言文字或中国语言文学的省称。特指汉语言文字或汉语言文学。
王力 《龙虫并雕斋琐语·西洋人的中国故事》:“依 查理·蓝 说,这故事是根据一个中文手抄本,由一个懂得中文的朋友讲给他听的。”
《人民日报》1980.10.14:“ 英国现有七家大学开中文课程。”
可见,中文不单指中国语言或汉语,还包括中国文学或汉文学。

汉语,汉族的语言。构成汉藏语族的一个分支,其口语形式差别很大,但有共同的以形象符号直接体现词意而与发音不相联系的书面体系。主要方言分北方话、吴语、湘语、赣语、客家话、闽北话、闽南话和粤语等。
可见,汉语的内涵只是语言,而不包括文学。

以上分析可知,中文的概念大,既指中国汉语言又指中国汉文学;汉语的概念小,只是指汉语言。
因此,大学的中文系有中文专业,有汉语专业。中文专业汉语、文学兼学,而汉语专业则专攻汉语言。

来历: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

  特点: 一、汉字的性质问题

  文字是在有声语言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因此,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先有语言,后有文字,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字。语言是文字符号所代表的具体内容,如果没有语言,文字也就不可能存在。世界上任何一种符号,都是由一定的形式和一定的意义构成的统一体,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也不例外,也是由形式和内容两个部分组成的。世界上有许多民族,至今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但没有任何一个民族是只有文字没有语言的,语言并不依赖于文字而存在。可见,语言的确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记录语言,离不开语言。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文字体系,虽然记录语言的方式不同,结构上千差万别,但依附于一定的语言而存在的道理是一样的。

  因此,从本质上看,文字实际上就是一种符号系统,只不过这种符号是代表语言的,而且必须通过语言才能发挥作用。语言是一种符号,由形式和意义构成;文字也是一种符号,其构成也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虽然都是形式和意义构成,但它们的内涵是不一样的,语言的形式是语音,文字的形式是书写单位(笔画或字母)构成的;语言的意义是一定的语音形式表示的内容,如普通话音“shu”表示的意义是“成本的著作”,文字的意义是所记录的语言,具体地说是语言中的词或语素,包括语音和意义两个方面,例如汉字“书”这个书写符号所代表的,不单是语音“shu”,也不单是“成本的著作”这个意义,而是语音和意义两个方面。语言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在任何体系的文字中都是统一于一体的。世界上所有的文字,拼音文字也好,非拼音文字也好,记录语言都是既要记录语音,也要记录意义,不存在只记录语音或只记录意义的文字体系。语言是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统一体,文字既然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当然要两个方面都记录下来,不可能剥离二者,那样文字是不可能完成记录语言的任务的,也不可能成为书面上代表语言的符号了。

  世界上各种各样的文字体系,按其记录语言的方式的不同,一般可分为拼音文字和非拼音文字两大类。拼音文字用一定的构字符号表示语言中的各个语音单位,符号的排列组合顺序同所记录的语言单位的实际读音一致,所以能比较容易拼读出来。非拼音文字的构字符号同语音联系不紧密,从字形结构上看不出同所记录的词语的语音的联系,只能一个一个死记,不能拼读。

  我们教材是按文字单位与语言单位的联系情况来划分类别的。文字基本单位的划分,不同的文字体系是不一样的,例如英文、法文、俄文等是字母,日文是假名,汉字是单字。语言的单位可分为语音层和符号层,在语音层可分音位(音素)和音节,在符号层可分语素、词和句子三级。把文字的基本单位和语言的基本单位相互对应起来看,根据所记录的语言单位的不同,一般把文字分为音素文字、音节文字和语素文字三大类。

  音素文字是用字母记录音素,即在记录语言的时候,要把音节分析出辅音和元音音素,分别用相应的字母表示,阅读时再把元音和辅音拼合为音节,是比较完备理想的拼音制度。音素文字的系统比较简单,因为一般一种语言的音素,分析成元音和辅音只有几十个,所以用几十个字母就可以把语言记录下来,音素文字适用于记录音节结构类型多的语言,英语的音节结构就比较复杂,类型很多,据资料载,日本有关方面统计英语的音节不会少于8万个,所以只能用音素文字记录。现今世界上大部分文字都属于音素文字。

  音节文字用一定的字母记录语言中的音节,符号和音节之间有固定的联系,适合记录音节类型比较少的语言,日文中的假名是音节文字的典型代表。

  语素文字以单字记录语言中的语素,字与语素基本上相互对应,语素文字最大的特点是字符多,由于要相互区别,又使得结构非常复杂,汉字就是典型的语素文字。由于语素文字着重于字形同语素意义的对应,不要求找共同的标准音点,因此特别适合记录方言复杂,方言间语音差异大而语法规则一致、语素意义一致的语言。

  汉字的基本单位是字,而每个汉字对应的语言单位,大体上是一个语素,所以,从文字单位同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看,汉字是语素文字。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例如汉语的“祖国”是由“祖”和“国”两个语素构成的。每个语素都有音和义:“祖”的音是zǔ,意思是先代;“国”的音是ɡuó,意思是跟“国家”相对。汉字的一个个的单字记录的是汉语里的一个个语素,因此汉字是语素文字。汉语语素有同音的,也有不同音的。不同音的语素一般用不同的汉字来表示。例如汉语里的“人”和“民”是两个不同音的语素,书写时就用“人”和“民”这两个不同的汉字。而同音语素也常常用不同的汉字来表示。例如"一、依、衣、医、伊、铱、漪"这七个语素都读yī,而书写时用七个不同的汉字,从而在形体上把不同的语素区别开来。形态各异的汉字可以有效地区别同音字。

  每个汉字除了有形体和读音外,还有意义。这和英文字母、日文假名很不相同。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有意义内容的,因此,汉字记录语素,它的音和义来自它所记录的语素的音和义。例如我们用“书”这个字表示汉语里“书”这个语素,因为语素“书”读shū,意思是“成本的著作”,于是汉字“书”就读shū,意思就是“成本的著作”。汉字的形和它所表示的语素的音和义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形音义的统一体。汉语语素大多数是单音的,但也有一些是多音的。多音语素有的是连绵词和叠音词,例如“蜘蛛、琵琶、秋千、茫茫、渐渐”等;有的是是译音词,例如“吉它、巧克力”。记录多音语素的每个汉字,只有形体和读音,而没有意义,必须几个字合起来才有意义,因而不是形音义的统一体。这样的汉字数量不多,不反映汉字的本质特点,不影响汉字是语素文字的论断。

  关于汉字的性质,历来有种种不同的说法,比较典型的有表意文字、意音文字、词素-音节文字(或语词-音节文字)几种说法。

  汉字是表意文字,这个说法的出发点是汉字不限于同一种读音挂钩,从读音看汉字缺乏体系性,而从意义角度看汉字显得非常有规律性,而且字形结构反映了字义特点,例如“桦、桉、柳、桂、椅”等字以“木”表示字义类属,体现出表意特点。不过,由于汉字经过隶变和简化后,字形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字形结构与字义的直接联系远不如古代汉字那样明显,而且表意与否本身也是比较模糊的,所以近年来采用这种说法的已经越来越少了。如果说汉字绝大多数都有意义,因此从这样的角度说汉字是表意文字也是可以的。

  意音文字的说法着重于汉字80%以上都是形声字这一客观事实。但如我们教材分析的那样,现代汉字中真正称得上是形声字的已经很少了,大部分形声字或者意符不表意,或者音符不表音,从现代汉字的角度看,这样的字不应该再当作是形声字,所以真正意义上的形声字不多,到底有多少,笔者尚没有看到这方面的确切资料,但比较肯定的数据是,现代形声字,音符和字音完全相同的只有全部形声字的20%,如果这20%的形声字再用意符和字义的联系情况加以考察,估计又得排除一些形声字,这样所剩就无几了。由此可见,把汉字称为意音文字并不合适。

  也有人将构成汉字的符号分为意符、音符和记号三类,而根据符号所能表示的语言结构层次来看,汉字有些字符只跟语素这个层次联系,有些字符则起音节符号的作用,因此把汉字看作是语素-音节文字,而且认为这个名称适用于古代汉字和现代汉字。不过,音节文字现在一般专指拼音文字的一种,用来指称汉字容易引起混淆。尽管汉字是代表音节的,但是其结构中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专职的表音成分,因此用音节文字这种名称是否合适值得斟酌。

  以上种种说法,大家可以了解,也可以深入研究。但从我们课程的教学实际出发,弄清楚汉字是语素文字的立脚点,能作必要的解释说明就可以了。

  二、汉字的特点

  汉字有六个方面的特点,这些特点,有的是优点,有的是缺点。

  (一)汉字和汉语基本适应。

  汉字和汉语相适应,主要是汉字的单音节形式和汉语的语素的单音节形式比较一致,用汉字记录汉语语素往往有一种对应的关系。汉字和汉语基本上相适应,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领会:

  第一,一个汉字代表音节,一个语素基本上也是一个音节,因此汉字和语素是相对应的,用汉字记录汉语语素非常合适。不过,汉字同语素对应,并不是说汉字与语素相等,仔细分析一下,其实汉字和语素之间的关系也是比较复杂的,毕竟汉字是文字单位,而语素是语言单位。汉字和语素间的复杂关系表现在,一个汉字可能表示几个不同的语素,如“米”表示大米的米和表示长度单位的米,“站”表示“站立”或“车站”的意义;也可能是几个汉字表示一个语素,像外来词“沙发、吉它、马来西亚”等是受外来词读音的影响用汉字转写,其中的汉字没有独立的意义,这样的词语可以不考虑,汉语传统中还有一些联绵字,都是几个汉字记录一个语素的,如“窈窕、秋千、琵琶、蜘蛛、犹豫、踌躇”等。当然,大部分汉字是一个汉字表示一个语素的,如“山、河、灯、人、看”等。

  第二,汉语是没有形态变化的语言,语法意义、语法关系主要通过词序和虚词表示,而不像印欧语那样要用音素表示形态变化,所以汉语的特点决定了它用汉字记录是合适的。比如英语的动词do(打)有doing、did、done等形态变化,一个词(尤其是动词)的词形在不同的句子中是不一样的,其音素要发生变化,这样的语言用音素文字记录比较合适,而动词类似的含义,汉语是用一个个独立的语素(词)“正在、曾经、已经”等表示的,这种变化用写法固定的汉字记录就比较合适。又如英语的复数要在名词后加词尾s表示,这个语素也是在词内部增加音素(即内部屈折)显示出来的,而汉语,复数是增加一个语素“们”表示,非表人名词主要在前面加数量词体现,不是在词内部发生变化,这种情况用一个独立的汉字表示就非常方便,而把汉字用来表示类似英语那样的形态变化,就会困难重重。

  汉字与汉语相适用,我们可以通过汉字借用来记录朝鲜语、日语的情况反证。日本、朝鲜曾经先后借用汉字记录自己的语言,但是由于这两种语言与汉语在语法规则上有很大的差别,所以汉字只能记录它们中的固定的部分,而对于有形态变化的部分,写法固定,不能分解的汉字简直一筹莫展,所以日语、朝鲜语用汉字记录不完全合适,需要用字母表示形态变化的部分,正因为如此,朝鲜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谚文,日本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假名。而且历史上,汉字曾经被周边的少数民族借用,但是并没有被直接借用来记录本民族语言,而是在其基础上加以改造,使之适合自己民族语言的需要,例如契丹文、西夏文、女真文等。

  第三,汉字记录汉语可以非常有效地区别同音词。汉语音节结构简单,声韵母配合只有400来个音节,声韵调配合只有1200多个音节,加之词形简短,以双音节词为主,单音节词依然十分活跃,可以说是汉语语汇的基础,这样同音语素和同音词就非常多,很容易混同,而形态各异的汉字就起到了分化同音词的作用,所以汉语同音词虽然很多,但用汉字记录,在书面上就把同音词巧妙地区别开了,这是拼音文字所做不到的,例如“公式-公事-攻势-宫室-工事”、“形式-形势-行事”、 “国是-国事-国势”、“期中-期终”等同音词,口头上说出来,语音完全一样,很容易混同,可是书面上用汉字记录下来,形体各异的汉字很自然就把它们区别开来,根本就没有混同的可能了。下面我们看几组读音完全相同而字形各异的汉字,对汉字的这种区分同音词的作用就一目了然了:

  ju(阴平):居、鞠、拘、狙、疽、驹、苴、掬、琚、趄
  shi(去声):是、市、式、事、示、视、世、势、适、试、室、蚀、誓、逝、柿
  li(去声):力、立、沥、呖、例、利、里、粒、励、笠、历、莉、荔、栗、丽、隶
  yi(去声):意、义、艺、易、翼、异、奕、翳、亿、抑、屹、役、逸、肄、臆、谊

  上面4组汉字,每组声韵调完全相同,可是汉字字形差别非常大,这样就非常方便地把不同的语素区别开来了。我国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曾经利用汉字的这个区别功能,用声韵完全相同的汉字编写了一个《施氏食狮史》的故事,抄录在这里供大家欣赏: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假如用拼音文字记录这些语素,按拼音文字的规则,读音相同的语素,其字形也应该相同,那这些语素就根本无法从字形上区别开来。汉字从古代的表意字发展到形声字,为什么没有再进一步跨进拼音文字的行列,这同汉字的这个有效区别同音词的功能不无关系,而且这也是不少人反对汉字改革,反对汉字拼音化的一个重要的理由。的确,拼音文字从目前看是无法解决汉语同音词问题的。

  第四,现代汉语方言众多,语音上的差别很大,但是由于各个方言的语法系统和词汇系统一致性比较突出,用汉字记录汉语,书面上起到了沟通方言的作用,同样的词语,虽然各地发音不同,但大都用同一个汉字记录,所以大家都看得明白清楚,所以汉字具有很好的沟通方言的作用,而拼音文字就难以适应汉语方言分歧的特点。汉字在维护汉语的统一,避免汉语分裂成不同语言方面,可以说功劳赫赫。在欧洲,许多不同的语言,互相之间的差别比汉语方言之间的差别要小得多,但它们是不同的语言,而汉语各地方言,虽然差别较大,但是用统一的汉字记录,才没有进一步分裂,而且也因为汉字的维系作用,谁也不会认为汉语的方言是不同的语言,虽然西方一些语言学家把汉语的一些方言看作是不同语言(参见哈特曼、斯托克《语言学与语言学词典》),但这种观点不可能得到我们的认同。

  (二)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

  因为汉字所记录的是语素,而语素是音义的统一体,每个语素既有声音又有意义,加上汉字的形体,所以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一个汉字,它可能代表好几个语素,可能表示好几个音节,但是独立地看,每个汉字必定是表示一个音节的,必定是表示一个语素的,而且必定是有形的,所以汉字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是形音义的统一体,三者之间密不可分。这一点与音素文字和音节文字是很不相同的,例如英文的字母a、b、c、d、e等,日文的あ、い、う、え、お等,它们有形体,有自己的读音,但是没有意义,因此不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因为它们记录的是语言中的音素、音节,没有独立地和语素对应,因此单独看都是没有意义的。

  正因为汉字的这个特点,所以我们初学汉字有一定困难,但是如果学习了一定数量的汉字以后,进而学习词就不困难了,例如我们学习了“电”字,可以和别的有意义的汉字组成“电话、电灯、电线、电视、电影、电流、电机、电表、电动”,而对这些个新词,我们基本上不用重新学习记忆,很容易理解掌握,因为我们学会了一个一个的汉字,实际上就等于学会了一个一个的构成词的语素,掌握了这些构词成分的形、音、义,再来学习理解这些个词语,自然就非常容易了。反观音素文字,人们在学习字的时候非常容易,比如像英文,只有26个字母,几节课就可以学会,日文有50音图,初学也很容易,但到了学习词的阶段,就比较困难了,因为每个词都有不同的拼写形体,记忆起来也并非易事。

  (三)汉字有较强超时空性。

  汉字的超时空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一是古今一致性比较强,二是具有沟通方言的特殊作用。汉字的超时代性,就是古今可通,上千年前的文献中的汉字,今天我们照样认识,其中看不懂的,不是汉字本身,而是古今语素意义的变化。虽然汉字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但是由于古今汉字结构方式、结构体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同语言中的基本单位的对应关系相同,即都是记录语素(在古代同时又是词),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所以就具有了通贯古今的特殊作用了。比如我国历史上宋、元、明、清时代的小说,我们今天阅读起来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困难,而同时代的用拼音文字记录的文献,今天一般人就很难看懂了,只有专家才能看懂,因为拼音文字要随词语读音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拼写(当然不是绝对一致,比如英语单词know中的k今天就不发音了,但拼写没有调整)。

  汉字的超空间的特性,就是具有特殊的沟通方言的作用。汉语方言复杂,有七大方言,如果细分,方言更多,而且各方言间的差别特别大。口头上,不同方言区的人根本不能进行交谈,如果谈话,就好像是在同外国人说话,互相不知所云,除非用双方共通的中介语(如普通话),否则就不能进行沟通。可是书面上用汉字笔谈,就出现了非常奇妙的情况:无论你是上海人、广东人,还是湖南人、福建人,互相之间毫无障碍。假如没有汉字,不同方言间的交往怎样进行真是令人难以想象!当然,汉字的这种沟通方言的作用,根本之处在于汉字记录的是汉语,虽然汉语方言众多,但各个方言的语法结构特点(词的特点、句子的特点)是一致的,语素意义差别小,不然,同样也是看不懂的。用汉字记录的日语,虽然每个字都认识,但是却不能看懂其内容,有人夸张地说学习日语的人往往“笑着进去,哭着出来”,就是这个道理,而学习汉语方言,是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学习汉字,需要我们认识汉字的超时空作用,也要注意到,汉字这个特点的根源还是汉语的语法、词汇系统古今、方圆方面的共通性,汉字的这个沟通古今和沟通方言的作用,其实仍然是汉字基本上适应汉语这个特点的反映。

  (四)汉字字数繁多,结构复杂,缺少完备的表音系统。

  汉字系统的字数,数量之多是非常惊人的。从古到今,汉字的总字数已达到8万多个,据资料统计,现代汉语用字在1万左右,国家公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收录汉字7千个,《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收录汉字3千5百个。

  汉字字数众多的根源在于汉语的特点。由于汉语的音节结构比较简单,音节数量比较少,和语言中的语素的数量相比较,简直不成比例。比如现代汉语声母和韵母拼合组成的基本音节只有4百来个,再配上四个声调也只有1千2百多个,而现代汉语语汇系统中的语素,多达数千个,在这种情况下,读音相同的语素就非常多,加之含此词形简短,以双音节此为主,但因借此也非常多,而且往往是常用词,假如书面上不用形体各异的汉字把这些同音的语素和词区别开来,就会造成混淆,造成使用上的混乱,影响交际使用,影响人际沟通,严重的甚至有可能早引起误会,造成损失。汉字字形分化字义的作用,我们可以从一些汉字的分化过程看出来。比如“云”,本意就是云彩的云,后来增加“说话”的意义,为了区别,便另外造了一个“云”来区别;“其”本来就是簸箕的意思,后来产生了表示第三人称的意义,于是人们便在院子基础上增加一个竹字头,构成“箕”;“莫”,从构形上看是太阳淹没在草丛中,就是傍晚黄昏的意思,后来引申出否定的意义,表示没有人,为了区别,于是在原字形的基础上另加一个“日”来区别,这就是“暮”字。类似的例子很多,例如“昏-婚”、“然-燃”、“止-趾”、“采-采”、“益-溢”等等。可见,汉字字数繁杂,有其不便于学习掌握的一面,但也有其便于区别意义的一面。

  汉字的结构复杂,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一方面,汉字笔画很多,以7千个通用汉字为例,笔画在7画至15画的多达5千以上,最多的一个汉字笔画多达36画;另一方面,汉字的结构单位笔画和部件,在组合成子是不是按照统一的方向排列组合的,而是上下左右全方位展开,多向行进,具有平面型特点,而且结构单位的组合模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笔画组合有相离、相接、相交几种,部件组合有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框架结构等,而且很多子往往是几种方式的总和,结构就更复杂了。汉字不像拼音文字那样是按一个方向行进的。所以学习汉字,只知道笔画部件,不知道结构方式,依然无法把一个字写出来。

  而且汉字结构中可以说是没有表音成分,虽然汉字系统中有数量众多的形声子,但是形声字的音符并不是专门的表音符号,很多依然是独立成字的,更主要的事,现代汉字形声字的音符绝大部分已经失去了表音作用,有的音符在一个字中可以表音,在另外一个字中不能表音,这种种情况夹杂在一起,很难判断,例如“台”在“抬胎邰”中是表音的,在“殆怠迨治冶”中是不表音的。根据现代形声字音符的表音情况,如果用音符去推断一个不认识的字的读音,大部分都有可能出错。而人们在使用汉字时,往往有这样一种错觉,认为汉字既然实行绳子,那么就可以利用其音符来推断字音,结果常常推断错误,闹出笑话来。例如下面这些汉字,之所以读错,就是人们盲目使用音符推断造成的结果:“诣、愎、菅、龋、啮、酵、涸、烨、酗”。人们常说,汉字难读,这同汉字结构上不能表音不无关系。

  (五)汉字用于机械处理和信息处理比较困难。

  汉字用于机械化和信息化处理比较困难,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首先,汉字数量多,现代汉语通用字有7千个,如果涉及到专业领域的用字,数量更多,这样多的汉字机械处理当然就比较困难。其次,汉字结构复杂,大多数汉字笔画在10画左右,多的有好几十画,而且汉字笔画和部件组合的模式也非常复杂,随人我们可以给这些汉字的构造单位的组合方式归类,但一字一字观察比较,可以说是一个字有一个字的构造模式,有些字,例如“董、麝、爨、齉、冀”等,信息处理就非常困难。相比较而言,拼音的音素文字由于数量有限,机械处理就没有障碍,比如引文用拉丁字母,只有26个,加上大写字母也只有52个,加上其它字符(例如标点符号等),总量不超过100个。所以英文的字符可以全部搬上键盘,而把7000个汉字照搬上键盘,那简直是不可想象的。所以在我国,打字成为一门技术,需要专门学习。

  我们可以用英文和汉字做个比较,这种差异就看出来了。现在电脑处理文字信息,一般使用点阵表示,即用电子方阵来表示一个字符,每个方阵有若干个格子,其中有笔画的点亮,每有笔画的点暗,这样就实现了文字自负的显示。显示英文,最低要用7×9点表示一个字符(一般要使用9×12点),显示汉子,最低要使用16×16点表示一个字符(一般要用24×24点)。英文的字符我们算100个,汉字的字符只算7000个,那么所占的点是:

  英文:7×9×100=6300点
  汉字:16×16×7000=1792000点

  汉字字形存储量在电脑中所占的空间,是英文的284倍。差距之大是惊人的。汉字的机械化处理以前之所以落后于其他文字,因为7千个汉字字符需储存1750k位,而英文不到10k位,在计算机发展之初,根本就没有那样大内存。据资料载,美国IBM公司60年代末期生产的最先进的一种型号的电子计算机,内存为4096-131072,可以装入汉字,但是价格高得惊人,根本不可能推向市场,而其他型号的计算机,则不能装进汉字。这还是普通型汉字点阵,如果是精密型汉字点阵,比如是32×32点,或者100×100点,处理1万个字符,那所占的空间更是惊人。当然,在电子计算机储存量急速扩大的今天,这个问题已经得到顺利解决,但比较拉丁字母,汉字的局限仍然是明显的,所以有的学者认为,从长远看,汉字只有拼音化才能便于信息处理。

  (六)汉字用于国际文化交流比较困难。

  汉字用于国际交流比较困难,首先是因为汉字结构复杂,其次是汉字是不表音的,不便于学习使用,而拉丁字母在国际上使用非常广泛,可以说是国际化的文字,比较而言,汉字就显得十分孤独,虽然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随着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的日益提高,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学习和使用汉字,甚至研究汉字,但那和汉字的国际化是两回事。所以有人说汉字是国际性的文字,说21世纪是汉字的时代,从热爱汉字,热爱汉民族文化的角度来看,是可以理解的,但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看,汉字作为国际交流的工具是有其局限的。

  汉字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为什么能这样长用不衰,根本原因在于它适应汉语的特点。所以我们学习汉字,研究汉字,既要看到汉字的优点,也要看到汉字的不足,在对待汉字的问题上,既不狂妄自大,也不妄自菲薄。

你听过哪些有关汉语的有趣故事?
答:四是形声,是用意符和音符组成新字的一种方法。如:“赏”字,“贝”是意符,表示这个字的意义与钱财有关,“尚”是音符,表示这个字的读音。五是会意,是合字表义的造字方法。如:明,由“日”“月”两个象形字组合而成,借日月之强光,来表示“明亮”的意思。六是转注,是部首相同,音相同或...

直接启动或关闭中文输入法的操作是
答:使用电脑工作或在互联网上冲浪的朋友都离不开输入法,随着拼音输入法的逐步改进和完善,其新功能和新特性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用户的注意力,加之汉语拼音是中国启蒙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凡接受过中文教育的人对汉语拼音并不陌生,而对于刚刚接触电脑的人来说,因为只要会汉语拼音就可以使用拼音输入法打字,所...

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答: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对于大多数民族来说,她们的独特的语言与文字是她们的文化的基石。尤其是使用人数最多,延续传统最久,语音语词语法文字最为独特的汉语汉字更是我们的命脉,我们的灵魂,我们的根基。汉语属于词根语,汉藏语系。我的小说《夜的眼》译成了英、德、俄等印欧语系许多文字。中华传统典籍...

关与汉字
答:尽管它还属于表意性质的文字,但已突破了汉字形体的束缚,沟通了方块汉字与语音的联系,这是汉字从表意迈向表音的一个重大发展,成了汉字发展的主流。今天我们所用的汉字,80%以上都是形声字。用形声法造字非常方便,与金木水火、鸟兽虫鱼有关的字以及叹词、拟声词,几乎都是形声字。这种造字法,直至今天还可以不断地...

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答:汉字与文化关系固然密切,但要防止认识上的误区:一要正确认识汉字构形分析的社会性、系统性带来的客观性;二要正确认识微观汉字对历史文化解释的有限性;三要正确认识汉字与汉语的辩证关系,注意区别字的造意和词的实义。如果把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早期定为汉字起源的上限,那么,汉字已经有六千年的发展历史。即使是从殷商...

蓝牙耳机如何切换中英文
答:蓝牙耳机如何切换中英文可以尝试如下常用的四种方法,切换成中文模式🎧同时按下音量大小按键蓝牙耳机开机后音量大小按键同时按下,切换蓝牙耳机语言中英文。📴关闭手机蓝牙把手机蓝牙关掉,然后进入到

关于中国汉字的起源与发展(2000字的论文,包括书法的内容)
答: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

关于英文和中文的区别
答:是词汇最多的语言,也是欧盟以及许多国际组织以及英联邦国家的官方语言,拥有世界第三位的母语使用者人数,仅次于汉语和西班牙语母语使用者人数。2、起源不同 中文:相传黄帝时中原有“万国”,夏朝时还有三千国,周初分封八百诸侯,而“五方之民,言语不通”《礼记·王制》。上古汉语存在于周朝前期和中期...

汉语言文学。
答: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 培养具备一定的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能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高...

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 汉字的起源和汉字的有趣
答:汉字的来历:传说有一次,黄帝的军队和蚩尤的军队交战交战甚欢难分难解。黄帝想改变一下战术叫仓颉拿作战地图来但发现地图已丢失。只好收兵再作商议,回营后黄帝很生气责怪仓颉没办好。仓颉说现在要记录的事实在太多,再用结绳记事的方式。实在难以应付,忙了就会出乱子。现在老百姓也在犯愁中,常遇到同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