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学中正确运用信息技术 浅谈如何正确把握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投稿:莫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信息技术应用于现代教育教学中,与学科整合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但在信息技术的使用实践中,我们发现课堂上的使用并非多多益善,而要高效合理的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育教学中,需要教师本身有很好的信息技术基础,更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缺乏兴趣、困惑不解、无法感知、主动参与等过程中,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是实现学生知识 建构的重要因素.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便会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关键词:信息技术 合理 有效 辅助 在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无疑是给学校教育插上了一双有力的翅膀,成为教师进行教学模式变革的手段,使教育教学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也使学校变成充满活力和创意的学习场所,更是为学生提供开放性的自主学习环境和资源,更好的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积极探索创新的能力.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是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但是如何合理有效的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从而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的思考,培养学生的不断创新的能力?本文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合理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一、提高的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现代化的教育手段给老师提出一个新的要求,那就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师的素质也在随之提高,要与时代同步,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要.计算机网络教学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促使教师必须掌握和运用电脑技术,一方面提高本身素质,另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和知识面.我在学校培训教师信息技术课程的过程中,发觉很多有经验的教师都是第一次接触计算机,所以还需从最简单的入门,最主要是教师自己多操作,多练习,在操作中掌握要领,在操作中掌握技能技巧.有老师问电脑好学吗?我的回答是:只要你会汉语拼音、会汉字就能操作.所以,我愿意为大家学会电脑操作尽心尽力,为教育教学现代化努力奋斗.二、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其作用是辅助教学,起主导作用的还是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揭示知识的形成及来龙去脉,让人感到生动、形象、真实(实况录像),便于学生接受.但在学校组织的多次听课中,我发现大部分教师制作的课件的播放时间占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课件成了讲课的主体,代替教师上课,而教师则成了辅助作用的旁观者,解说员,或成为电脑的操作者,本末倒置,夸大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我认为多媒体课件要适量、适度,不是量越大越好,让他牵着鼻子走.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喜欢用大量的图片、动画、以及给文字加上不同的颜色,艺术效果,运用大量的声音效果,把课件搞得很花俏,结果整节课结束才发现,教学效果达不到目标.原因在于大量的媒体信息不但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还直接或间接的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重点不再突出,学生已经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这些动画、文字颜色、声音上,内容对其已没有吸引力.其实一节课利用多媒体的教学形式,可以利用一个教学片断,一个具体事例,解决一个知识点,一个具体问题,这样的简单课件也同样是一个好课件,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是很重要的,不是信息技术用的越多越好,信息技术是辅助教学的一种工具,要用到恰到好处,要与传统教学方式取长补短,交相辉映.三、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动静结合 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目的:是让同学们更容易领悟知识,并且深入地领会其内含,最后得到升华,也就是所说的创新,但有些课件过分强调课件的修饰,什么动画、影像、图片一起上,重视了它的信息技术含量,而忽视知识的掌握上,过分情境化,喧宾夺主.这样的课堂,自然课上气氛活跃,热热闹闹,有时甚至产生一些笑料,让人难以接受.这样的一节课学生自然是在轻松、愉悦的情景中度过.但课堂毕竟不是娱乐场所,不能被过份的活跃冲昏了头,让华丽课件修饰而忽略了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在动的同时要让同学们合理的静,要动中有静,让同学们静下心来开展自主学习,探索学习,让他们静上心来去想、去悟,给学生提供创造灵感的机会,给他们提供想象的空间和创造灵感的环境.四、要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多媒体的关键作用 多媒体技术把文本、图形、图象、动画、声音和视频集成处理,使信息更生动更丰富多彩.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应用在学科课堂教学当中,创设了理想的教学环境,取得更高的教学效率与效益.首先网络化的教学系统实现了高度的资源共享.如在备课时,我们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师充分利用已有的优质教案库和计算机教学软件库中的资源,设计教案,以提高备课质量.教师通过浏览、选择、组编,设计成一个个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既快捷又高效.课堂上应用这些教学方案进行教学,深受学生的欢迎.

怎样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渴求知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兴趣能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望,直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要求,运用信息技术展示一些与教材相关的内容,创造丰富的教学情境,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此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三峡之秋》一文描写三峡秋天景色的勃勃生机,体会“三峡的秋天”景色特点,激发对长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因此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制作声像并茂的电脑课件,向学生来展示长江两岸的风光,在学生兴致盎然之时,设问:此情此景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呢?学生对学习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只有大脑在积极思维,才能解决问题。所以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运动信息技术就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如教学《琥珀》一课时,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制作一幅课文中介绍的那块琥珀图。教师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观察后学生纷纷举手提出疑问:苍蝇和蜘蛛怎么会在一起呢?它们是怎样被包裹起来的?是被什么包裹起来的?是什么时候包裹起来的?这个包裹着苍蝇和蜘蛛的透明东西叫什么?它会不会是无价之宝呢?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学生们了解到了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是多么奇异。它居然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三、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的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因缺乏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感兴趣的材料而难以开展抽象的思维活动,从而影响了对课堂教学难点更深入的理解和准确的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能为学生展示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观察空间,创造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凭着真切的形象去感受、体验比较抽象的事物,从而突破教学难点,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如教学《琥珀》一课,在讲授文章中琥珀的形成过程时,那滴松脂是怎样裹住苍蝇和蜘蛛的,蜘蛛由为何和苍蝇在一起。这一部分是教学难点。如何才能够突破和解决教学的难点呢?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观看一些动感连续的画面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条件,体会这块琥珀的奇异。学生看着这一幅幅生动直观的动画,听着教师动情的朗读,深刻领悟了教学内容,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真正学会学习,教师应努力把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愿望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到只有自己主动、积极的参与学习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如教学《长征》时,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长征》的资料图片,如:1934年10月,中国共产党的中央苏区在国民党第五次“围剿”中陷落,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被迫开始长征。10月上旬,各军团分别集结陆续出发,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8万多人离开江西瑞金踏上征程。教师通过让学生观看网络上的音、视屏,那红军在长征路途中爬雪山,过草地的真实情景展现在学生眼前,那是用语言所无法形容的。通过在战争时期对长征的了解与我们现在美好生活的对照,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同时,学生能够在收集过程中积极参与,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到了主动获取知识的沿线上,学生能真正感受到了积极参与的乐趣与获得成功的喜悦,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而教师如何合理又有效的使用信息技术,这就需要教师充分理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本文试着从以下方面来论述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分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帮助学生获取技能和经验;使课堂练习方式多样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制作具有实效性的教学课件;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计算机使用技能;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思。

怎样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
答:2、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环节解决重点、难点。利用信息技术的作用在教学边讲解边演示,变抽象为具体,诱导启发学生,创造良好的思考问题的环境,促进他们动脑筋,使所有学生都去思考问题。通过生动的演示和实验使学生有所领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突破了本课的重点难点。3、利用信息技术的优点在教学中优化...

为什么在教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
答:第一、信息技术手段进入课堂,给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一股活力,给学生带来了新鲜感。通过屏幕出现的那一副副生动的画面,吸引了全体学生的注意,那高质量的音响效果唤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劲头,那变化有序的文字不再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的单调和枯燥乏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起到强烈地吸引着学生,激发了学生...

举例说明您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是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与学中的?
答:3、游戏学习法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喜爱游戏是孩子的共性。电脑游戏由于具有极强的交互性、趣味性、挑战性,对孩子们来说更是挡不住的施惑。在教学中大胆引入游戏,却不是仅以玩为目的,而把它作为激发学生兴趣和引导学生学习其它知识、技能的手段.我在讲网络信息检索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安排...

谈一谈在今后的教学中怎样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答:信息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教学手段逐步走进学生的课堂,它运用系统方法,以学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用它在数的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与综合实践等领域辅助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应用信息技术
答: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再现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化静为动,突破重点、难点;创设悬念,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互动学习,培养学生合作、自主精神。

如何在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答: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手段,创设优美情境,激发审美情趣,优化教学过程;可以借助丰富的网上资源,把课本知识延伸到课外,增加语文知识的储备,拓宽语文教学的空间,扩大语文课堂的容量。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特定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苏联教育家罗廖夫说:“有趣味、有吸引力...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答:一、精心选择内容。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情感,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文本,理解重点、突破难点,因此在内容的选择上要深思熟虑,力求准确高效。1、所选内容要贴近文本。信息技术手段是为教学服务的,因此它的内容必须贴近文本,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感悟,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如果所选...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
答:“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句歌词。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当然不能滥用、不正当的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然而,在某些课题的教学中科学、合理的使用媒体教学,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还可以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达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上好信息技术课
答:信息技术课堂有效导入方法 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需要的是慧眼选择,巧妙设计。导入可以是故事、游戏、硬件、道具、实际问题、历史名题、热门事件、图片、视频等。理想的新课导入要依据教学目的、教材内容特色、初中学生年龄特征和教师自身教学风格来设计。以下几种课堂导入是我在教学中经常使用...

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进行巧妙恰当地呈现,制成课件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补充学习的知识背景,使课文内容形象化,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题产生深厚的兴趣,必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