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lab已知两点的坐标和第三点到两点的距离求第三点坐标怎么编程求解? 数学建模方法和步骤

作者&投稿:叶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已知两点的坐标和第三点到两点的距离求第三点坐标用matlab怎么求解?求解思路:
1、用xlsread函数,读入xls数据数据文件的数据,并赋值给A变量
2、利用平面解析几何的两点距离公式
s1=sqrt((x3-x1)^2+(y3-y1)^2)
s2=sqrt((x3-x2)^2+(y3-y2)^2)
3、用solve函数求解,x3,y3值
4、用xlswrite函数,将x3,y3值写入xls数据文件中

5、编程后运行结果



你这每组数据相当于就是两个圆之间的关系,两个圆相交就有两个x,y。相切就一个x,y,不想交就没有解
syms x1 y1 x2 y2 x y s1 s2;
eq1 = (x-x1)^2+(y-y1)^2-s1*s1;
eq2 = (x-x2)^2+(y-y2)^2-s2*s2;
sol = solve(eq1,eq2,x,y);
x=simplify(sol.x);
y=simplify(sol.y);

x1=0,y1=16.2361,s1=7.7;
x2=8,y2=0,s2=11.8;
x=eval(x)
y=eval(y)

%输出:
% x =
% -0.1456
% 6.1933
% y =
% 8.5375
% 11.6609

clear;


clc;


try


df = dataframe('dataframe1.csv');%#输入放在dataframe1.csv里


%#octave dataframe is still to be finished


catch


df = readtable('dataframe1.csv');%输入放在dataframe1.csv里


%equivalent for r's dataframe


end



x1=table2array(df(:,['x1']));


x2=table2array(df(:,['x2']));


y1=table2array(df(:,['y1']));


y2=table2array(df(:,['y2']));


s1=table2array(df(:,['s1']));


s2=table2array(df(:,['s2']));



syms x y;



sz=size(df);


rs=sz(1);


for i=1:rs

ans3=solve((x1(i)-x).^2+(y1(i)-y).^2-s1(i).^2,(x2(i)-x).^2+(y2(i)-y).^2-s2(i).^2);

df(i,['y3'])={ans3.y(1)};

df(i,['y4'])={ans3.y(2)};

df(i,['x3'])={ans3.x(1)};

df(i,['x4'])={ans3.x(2)};


end
try


writetable('df2.csv',df);%结果放在df2.csv里
catch


writetable(df,'df2.csv');%结果放在df2.csv里

end




clear;

clc;


%% 设置导入选项

opts = spreadsheetImportOptions("NumVariables", 2);


% 指定工作表和范围

opts.Sheet = "Sheet1";

opts.DataRange = "A2:B8";     % 选择取值范围


% 指定列名称和类型

opts.VariableNames = ["s1", "s2"];

opts.VariableTypes = ["double", "double"];


% 导入数据

tbl = readtable("C:\Users\pc\Desktop\data.xlsx", opts, "UseExcel", false);  %选择文件(数据)路径


%% 转换为输出类型

s1 = tbl.s1;

s2 = tbl.s2;


%% 清除临时变量

clear opts tbl

syms x1 x2 y1 y2;

X = [];

Y = [];


x1 = 0;

y1 = 16.2361;  %(x1,y1)不变


x2 = 8;

y2 = 0;    %(x2,y2)不变


[m,n] = size(s1);


for i = 1:m

    syms x y;

    sx = s1(i);

    sy = s2(i);

    [x,y] = vpasolve((x-x1)^2+(y-y1)^2-(sx)^2,(x-x2)^2+(y-y2)^2-(sy)^2);    %二元二次方程组

    X = [X;x(1)];

    X = [X;x(2)];


    Y = [Y;y(1)];

    Y = [Y;y(2)];

    % 检查求得的坐标是否符合

    S1 = (x(1)-x1)^2+(y(1)-y1)^2-(sx)^2

    T1 = (x(1)-x2)^2+(y(1)-y2)^2-(sy)^2

    if (S1 == 0.0 && T1 == 0.0)

        disp('i=')

        disp(i)     %i 表示Excel中第i个要求的点

        disp('次i对应点符合,(x,y)')    % 第i个点的坐标

        disp(x(1))

        disp(y(1))

    else

        disp('不符合')

    end

    S2 = (x(2)-x1)^2+(y(2)-y1)^2-(sx)^2

    T2 = (x(2)-x2)^2+(y(2)-y2)^2-(sy)^2

    if (S2 == 0.0 && T2 == 0.0)

        disp('i=')

        disp(i)

        disp('此i对应点符合,(x,y)')

        disp(x(2))

        disp(y(2))

    else

        disp('不符合')

    end

end



这叫距离交会,简单的说,就是俩圆的交会,圆的圆心已知,半径知道,相交的点是那点坐标,用解吸几何计算

数学建模是什么?~

数学建模就是根据实际问题来建立数学模型,对数学模型来进行求解,然后根据结果去解决实际问题。
当需要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和研究一个实际问题时,人们就要在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对象信息、作出简化假设、分析内在规律等工作的基础上,用数学的符号和语言作表述来建立数学模型。
数学建模就是建立数学模型,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就是数学建模的过程。数学建模是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是运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通过抽象、简化建立能近似刻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数学手段。

扩展资料:
从基本物理定律以及系统的结构数据来推导出模型。
1. 比例分析法--建立变量之间函数关系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2. 代数方法--求解离散问题(离散的数据、符号、图形)的主要方法。
3. 逻辑方法--是数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方法,对社会学和经济学等领域的实际问题,在决策,对策等学科中得到广泛应用。
4. 常微分方程--解决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关键是建立"瞬时变化率"的表达式。
5. 偏微分方程--解决因变量与两个以上自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从大量的观测数据利用统计方法建立数学模型。
1. 回归分析法--用于对函数f(x)的一组观测值(xi, fi)i=1,2…n,确定函数的表达式,由于处理的是静态的独立数据,故称为数理统计方法。
2. 时序分析法--处理的是动态的相关数据,又称为过程统计方法。
3. 回归分析法--用于对函数f(x)的一组观测值(xi, fi)i=1,2…n,确定函数的表达式,由于处理的是静态的独立数据,故称为数理统计方法。
4. 时序分析法--处理的是动态的相关数据,又称为过程统计方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的主要步骤:

第一、 模型准备
  首先要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建模目的,搜集必需的各种信息,尽量弄清对象的特征。

第二、 模型假设
  根据对象的特征和建模目的,对问题进行必要的、合理的简化,用精确的语言作出假设,是建

模至关重要的一步。如果对问题的所有因素一概考虑,无疑是一种有勇气但方法欠佳的行为,所以

高超的建模者能充分发挥想象力、洞察力和判断力,善于辨别主次,而且为了使处理方法简单,应

尽量使问题线性化、均匀化。

第三、 模型构成
  根据所作的假设分析对象的因果关系,利用对象的内在规律和适当的数学工具,构造各个量间

的等式关系或其它数学结构。这时,我们便会进入一个广阔的应用数学天地,这里在高数、概率老

人的膝下,有许多可爱的孩子们,他们是图论、排队论、线性规划、对策论等许多许多,真是泱泱

大国,别有洞天。不过我们应当牢记,建立数学模型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明了并能加以应用,因此工

具愈简单愈有价值。

第四、模型求解
  可以采用解方程、画图形、证明定理、逻辑运算、数值运算等各种传统的和近代的数学方法,

特别是计算机技术。一道实际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纷繁的计算,许多时候还得将系统运行情况用计

算机模拟出来,因此编程和熟悉数学软件包能力便举足轻重。

第五、模型分析
  对模型解答进行数学上的分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quot;,能否对模型结果作

出细致精当的分析,决定了你的模型能否达到更高的档次。还要记住,不论那种情况都需进行误差

分析,数据稳定性分析。

数学建模采用的主要方法有:

(一)、机理分析法:根据对客观事物特性的认识从基本物理定律以及系统的结构数据来推导出模

型。
1、比例分析法:建立变量之间函数关系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2、代数方法:求解离散问题(离散的数据、符号、图形)的主要方法。
3、逻辑方法:是数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方法,对社会学和经济学等领域的实际问题,在决策,对策

等学科中得到广泛应用。
4、常微分方程:解决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关键是建立“瞬时变化率”的表达式。
5、偏微分方程:解决因变量与两个以上自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二)、数据分析法:通过对量测数据的统计分析,找出与数据拟合最好的模型

1、回归分析法:用于对函数f(x)的一组观测值(xi,fi)i=1,2,…,n,确定函数的表达式,由

于处理的是静态的独立数据,故称为数理统计方法。
2、时序分析法:处理的是动态的相关数据,又称为过程统计方法。
3、回归分析法:用于对函数f(x)的一组观测值(xi,fi)i=1,2,…,n,确定函数的表达式,由

于处理的是静态的独立数据,故称为数理统计方法。
4、时序分析法:处理的是动态的相关数据,又称为过程统计方法。

(三)、仿真和其他方法
1、计算机仿真(模拟):实质上是统计估计方法,等效于抽样试验。①离散系统仿真,有一组状

态变量。②连续系统仿真,有解析表达式或系统结构图。
2、因子试验法:在系统上作局部试验,再根据试验结果进行不断分析修改,求得所需的模型结构


3、人工现实法:基于对系统过去行为的了解和对未来希望达到的目标,并考虑到系统有关因素的

可能变化,人为地组成一个系统。

已知顶点坐标,如何利用MATLAB绘制多面体
答:嘿嘿又有人问,用最笨方法,这个代码的第二个图的部分是通用代码,你可以用任意的六个点绘制,只要你修改六点的坐标即可,六点中的最后两点是上下顶点。clear all d1=[1,0,0];d2=[0,1,0];d3=[-1,0,0];d4=[0,-1,0];d5=[0,0,1];d6=[0,0,-1];根据xy的坐标生成水平面x0...

Matlab中已知各点的位置坐标,也知道每点之间的邻接矩阵,如何绘制出图 ...
答:使用gplot函数,很容易就能画出图 gplot(A,XY);A是邻接矩阵,大小是nxn,(n个节点的邻接矩阵)XY是各点的坐标,是nx2的矩阵,存放n个点的x,y坐标 gplot会连根据A连接点

已知3点座标,求第一点到第二点和第三点构成的直线的距离。
答:已知直线两点座标,求第三点座标 首先由方向向量列一个方程 然后由AC点列一个方程, 由BC点列一个方程 ... 可以任意象限 matlab已知两点的座标和第三点到两点的距离求第三点座标怎么程式设计求解? 如果点座标是二维的话 第一点(x1,y1),第二点(x2,y2),第三点到第一点的距离s1...

已知多个点之间的距离 若固定其中一个点的位置 怎么用matlab画出...
答:首先这些点之间的距离是具有旋转不变性的,如果没有其他限制的话,固定第一个已知点后,第二个点可以在以第一个点为圆心的圆上任意取点。确定第1,2个点后,取与第1,2两点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第3个点,第3个点的位置由这一点与第1,2两点的距离确定,有2个位置,取定其中一个。这时平面上有3个...

关于matlab中求坐标的问题
答:既然已知的三个点是一定能组成正方形的,那么就要首先判断一下哪两个点的连线是这个正方形的对角线,当然就是连线长度最长的那两个点。假设这三个点的坐标是(x1,y1),(x2,y2),(x3,y3)。所求的点坐标是(x4,y4)。首先求 f=[(x3-x1)^2+(y3-y1)^2]-[(x3-x2)^2+(y3-y2)^2]f>0...

matlab实现:已知两个点的坐标,需要在两点之间的连线上再加一些点,使得...
答:标记下 我做一半啦 x1=1 y1=1 x2=50 y2=50 d=1 前面这些是要输入的坐标和距离 X和Y两个矩阵就是所求的点的坐标 i=1;X(1)=x1;Y(1)=y1;k=(y2-y1)/(x2-x1);b=(x2*y1-x1*y2)/(x2-x1);while ((Y(i)-y2)^2+(X(i)-x2))^2>d^2 X(i)=1/2/(1+k^2)*(...

关于matlab中求坐标的问题
答:既然已知的三个点是一定能组成正方形的,那么就要首先判断一下哪两个点的连线是这个正方形的对角线,当然就是连线长度最长的那两个点。假设这三个点的坐标是(x1,y1),(x2,y2),(x3,y3)。所求的点坐标是(x4,y4)。首先求 f=[(x3-x1)^2+(y3-y1)^2]-[(x3-x2)^2+(y3-y2)^2]f>0...

matlab 求点坐标
答:fprintf('第一个可能点是(%f,%f)\n',x(1),y(1))fprintf('第二个可能点是(%f,%f)\n',x(2),y(2))结果如下:输入点A的横坐标:1 输入点A的纵坐标:1 输入点B的横坐标:2 输入点B的纵坐标:2 输入BC间距离:2 第一个可能点是(3.414214,3.414214)第二个可能点是(0.585786,0....

matlab 连接三维空间两点
答:设两点为:(x1,y1,z1),(x2,y2,z2)x=[x1,x2],y=[y1,y2],z=[z1,z2]plot3(x,y,z,'--');grid on axis([xmin xmax ymin ymax zmin zmax]) ;%指定x坐标轴的尺度。即可。

MATLAB将已知坐标的80个点标号,然后连接相邻点,并计算相邻点距离_百 ...
答:程序如下:clearallclc%%输入坐标点x1=[1000,2711];x2=[1210,2770];x3=[1241,2610];x4=[1499,2528];x5=[1500,2482];x6=[1770,2180];x7=[1790,2155];x8=[1333,2175];x9=[1140,2100];x10=[950,2230];x=[x1;x2;x3;x4;x5;x6;x7;x8;x9;x10];%%用线段连接相邻两点figure('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