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第一名将,战无不胜,为何人死又“复活”?

作者&投稿:郸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历史上有三个人很猛,一个是楚霸王项羽,一个是大唐李渊的儿子李元霸,一个是五代第一名将李存孝。这三个人,李元霸只是小说、演义和民间历史中的人物,所以他的故事不能作史,我们暂且不说。

真实存在的是项羽和李存孝,此二人在勇猛上实在太像,二人合在一起还有一句俗语叫“王不过霸,将不过李”,意思是在称王的猛将中,没有人比楚霸王厉害,在将官中的猛将,没有超过李存孝的。


项羽的故事我们太了解,但李存孝似乎我们并不知情。李存孝,本姓安,名敬思,沙陀族人,跟安禄山一个姓氏。

在他十几岁的时候,有一天,父子俩被猛虎拦路,只有十几岁的他想都没想就冲上去,将其打死,简直比武松还牛。因为勇猛,后被晋王李克用看中,成其麾下一员猛将,李克用还将其收为义子。


李克用有十三个义子:大太保李嗣源、二太保李嗣昭、三太保李存勖、四太保李存信、五太保李存进、六太保李嗣本、七太保李嗣恩、八太保李存璋、九太保李存审、十太保李存贤、十一太保史敬思、十二太保康君立、十三太保李存孝,他们都曾获封太保。

因为他在义子中排行第十三,所以又叫十三太保。

李存孝跟了李克用后,南征北战,冲锋陷阵,从来都是打头阵,且没打过败仗,所向霹雳,傲世五代群雄。


正史《旧五代史·李存孝传》上记载:“便骑射,骁勇冠绝,常将骑为先锋,未尝挫败;从武皇救陈、许,逐黄寇,及遇难上源,每战无不克捷。”

“存孝每临大敌,被重铠橐弓坐槊,仆人以二骑从,阵中易骑,轻捷如飞,独舞铁楇,挺身陷阵,万人辟易,盖古张辽、甘宁之比也。”


《新唐书·卷二百一十一列传》中记载:“存孝,飞狐人,所谓安敬思者,善骑射,攻葛从周,败张浚、韩建,数有奇功。”

《新五代史》中记载:“猿臂善射,身被重铠,槖弓坐矟,手舞铁挝,出入阵中。以两骑自从。战酣易骑。上下如飞。”


意思都差不多,反正就是一个孤胆英雄的形象:一个人,身被重铠,腰带弓箭,槊防大腿,手舞铁挝冲阵,万人退避。而且身边总带着两匹马,战到酣处,马稍有疲惫,换马,上下如飞。四个关键词:武艺高强、勇猛无敌、战无不胜、战功卓著。

公元889年,李克用出兵攻打占据有河北邢州、洺州、磁州三州的孟方立,李存孝连取洺州、磁州,并在琉璃陂大败邢州军,活捉主将马溉、袁奉韬。


公元890年,潞州兵变,李存孝率三百骑兵,于刀黄岭伏击生擒前来赴任的儒生孙揆,旋即统领五千骑兵驰援泽州,在泽州城下生擒汴军骁将邓季筠。

可见李存孝的确有是勇冠三军、万夫不当之勇。正史记载都如此厉害,那野史就更不得了,直接将其描绘成一个横贯古今、天下第一、空前绝后的超超战神。

野史中,李存孝只带了十八骑便杀到长安,打的黄巢无何奈何。由此可见,此人简直是万人敌,结果威名远播,响遍天下,号称“天下第一”。


当时号称“铁枪无敌”“天下第二”的王彦章听说有这么个人,很不服气,凭什么他天下第一,于是就去挑战李存孝,结果发现应付不了几个回合,从此,只要李存孝在,自己就不出山。

正因为李存孝太勇猛,功劳太大,被李克用格外宠爱,引起别人的嫉妒,嫉妒心最重的当属李存孝的四子李存信。在李存孝之前,李存信倍受李克用宠爱。可是李存孝来了之后,李存信失宠了,于是嫉妒的种子在李存信内心发芽生根。


嫉妒是人性的弱点,是可怕的毒药,它会让一个人的心理失衡,产生焦虑和压力,为了平衡,必然会采取方法,而且采取的方法通常是不正当的,比如打击、报复、陷害。

事实上,嫉妒和被嫉妒,通常只会发生在熟人社会关系里、熟悉环境下,对不熟悉的人,即便对方再优秀、再有钱,你也不会产生嫉妒心。所以,嫉妒和被嫉妒者必定是熟悉的、差距不是太大的关系。或是上下级,或是亲戚,或是朋友,或是同事等等。正是这种周边的、熟悉的关系才让人感觉到格外的可怕,让你绝对对方给你产生了威胁。


而此时的李存孝对李存信来说,就是个威胁。但论能力,他显然不是李存孝的对手;论功绩,他也没李存孝高。怎么办呢?只能用千百年惯用的手法,那就是栽赃陷害,除之而后快。

首先他到李存孝的帐中,假装关心,嘘寒问暖,还挑拨离间的说,你李存孝只不过为他人做嫁衣,只是李克用的养子,何苦为李克用卖命,大丈夫就应该轰轰烈烈的干一番事业,何不恢复自己的本名“安敬思”,以你李存孝的能力,还怕天下不是你的。


众所周知,勇猛武将都比较单纯,他们不善于玩心计、玩政治,所以,对于李存信的话,他也没在意,本来都是兄弟。可是他的好兄弟,随后就跑到义父李克用说李存孝早有反心,让李克用加以提防。

接着他又弄虚作假,以李存孝的口吻写了些与朱全忠的交往信件,作为李存孝反叛的的依据,又利用自己权力断绝了李存孝的粮草。此时李存孝想起了李存信的话,以为李克用果然是对自己不信任。


单纯的李存孝恢复了本名“安敬思”,发兵反叛,虽然李存孝有万夫莫敌之勇,但也不是李克用的对手,最后被生擒,而生擒他的就是他敬爱的四哥李存信。

此时,李存孝终于明白,一切都是李存信在捣鬼使坏,他哭着向李克用请求。然而,由于人证物证俱在,李克用又能如此,悠悠众口,如何堵得住?


其实,李克用还是想留李存孝一命,不过又是李存信从中挑拨,这才让李克用下决心判李存孝车裂。而行刑的人,正是他的义兄,四哥李存信。据说李存孝行刑的时候,将五匹马拉了回来,可见其神勇。

“天下第二”的王彦章知道李存孝去世后,开始出手了,一次战役中,连斩李克用36位猛将,急得李克用哭道:“假如我儿存孝若在,何至于此?”。


此时,军师出计,派人假扮李存孝出阵,于是,死了的李存孝又“复活”了,“复活”的李存孝不仅惊走王彦章,还将王彦章的弟



可能是因为他虽然死了,但是他的精神一直都在,而且能够激励很多人。

因为这是军师的一个计谋,军师让人假扮了李存孝,目的就是为了吓走王彦章。

李存孝被弟弟李存信害死了,当时打仗打不过了,军事就让人假扮李存孝,吓退了敌军。其实是假扮的并没有死而复生。

我觉得李存孝被人陷害,最后被五马分尸,是他的精神永存,当权者为了激励更多人

~

白起一辈子战无不胜杀人盈野,最后为什么要作死?
答:后来秦昭王即位以后,白起便开始用心扶持秦昭王,自秦昭王十三年开始至秦昭王五十年,风雨三十八年间,为秦国立下了赫赫战功,无论是攻楚还是伐赵,都可谓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尤其是人们熟悉的长平之战中,白起一战而胜,并且坑杀了40万赵军士兵,让整个赵国从此以后一蹶不振,再也没有与秦国争夺天下的...

岳飞到底有多强,生前无一败绩,甚至差点收复开封?
答:对于岳飞来说,能够用自己的一身本领报效国家,守卫国家的疆土就是最美好的事情,但是岳飞后来却被小人奸臣陷害,统治者昏庸无能,对一些谗言信以为真,断送了岳飞一代名将的性命。岳飞战无不胜,还差点就收复了当时的开封,在当时就是宋朝的守护神。从小就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天赋 岳飞能够成为名留史册...

九个功高盖主的名将,却没有善终,谁最委屈
答:二、“战无不胜”之白起 白起,战国四大名将之首,当之无愧的“人屠”。从公元前294年到公元前257年,在短短三四十年的时间里,白起攻占东方六国大量土地,斩首一百四十多万,为秦国统一天下铺平了道路。公元前257年,因为功高盖主、抗命不遵,白起被秦昭襄王赐死于杜邮。三、“兵贵神速”之李牧 ...

战国第一名将,被称为“人屠”的名将到底是谁?
答:白起杀心太重,而且又功高震主,最终被范睢和秦王所忌恨,秦王将白起贬官,将其送回封地,然而还在在路上就赐了他一把剑,白起看到后就在路上就自杀了,一代名将没有战死沙场却死在内部之手,不得不说也是他的悲哀。战国中后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实力得到大幅度上升,东方六国中唯有经过胡服骑射...

五代第一名将,战无不胜,人死又“复活”,吓得敌将怎么样了?
答:而武功第三的高思继曾在李存孝连挑数十名大将后,全力脱力状况下,趁势击败多名唐将。李存孝听说后,重新披挂上阵,用十个回合竟然以重病之身将武功不比王彦章弱多少的高思继活活生擒。 并且手下有一只非常精壮的500人左右的飞虎军,出战时战无不胜 。史书记载其“骁勇冠绝,常将骑为先锋,未尝...

一代名将岳飞,精忠报国却含冤而终,后代岳镇邦战功不输岳飞,结局...
答:岳钟琪的战无不胜让他很快就成为了名人,他的地位很快就升高了,得到了皇帝的认可和尊重,乾隆皇帝后来称赞他为“三朝武臣巨擘”,将很多的军事任务都交给了他。岳钟琪把自己的一生都贡献在了疆场上,直到他六十多岁他仍旧带兵上阵,最后死在了带兵回来的路上,岳钟琪的战绩和战功丝毫不输岳飞,成为...

战无不胜的名将吴起,结局如何?
答: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鲁穆公因对吴起杀妻求将之事总是耿耿于怀,心有疑惑,又不忍心杀掉吴起,于是就把他辞退了。又回到一无所有的吴起,听别人说魏文侯是个贤明的国君,便想去追随他。魏文...

战无不胜的晋国名将先轸最后因何会选择自杀?
答:后来在宋国的支持下,重耳重回晋国成为了晋文公,晋文公上台,给了先轸发挥军事才能的机会。由此先轸也在历史中刻下着重的一笔,成为一代智将。先轸是第1个演示什么叫兵不厌诈的,那时还没有孙子兵法,先轸就率先诠释其核心,开创古今第一。当时秦穆公看到郑国国公去世,于是觉得机会来了就举兵攻打郑国...

想了解一下霍去病
答:然而就在这个时候,身为主将的霍去病突然去世,这次很可能彻底摧毁匈奴势力的第二次漠北大战夭折了。 霍去病的突然离世,对汉匈双方来说都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关于霍去病的死,朝廷肯定会对外公布一个死因,否则怎么向即将出征的将士们交待。然而司马迁居然将此遗漏掉了,他不厌其烦的详述霍去病的葬礼,却单单漏掉了最...

史万岁作为隋朝的开国名将和第一猛将,隋文帝为何要杀他?
答:史万岁为什么最后会死我觉得也有一点功高盖主的成分在里面,史万岁在隋朝的将士中,可以说是基本上是隋朝第一猛将了,但是就是因为他太过的勇猛了,所以最终兵权掌握的比较集中帝王就比较害怕,就想办法把他弄死了。史万岁的父亲他本来就是一个为国牺牲的烈士,而且他父亲的地位还是很高的,所以说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