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丽江古城的资料.

作者&投稿:绪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分类: 地区 >> 云南 >> 丽江地区
问题描述:

拜托各位帮忙以下,我们历史课要做明信片的,得分记入平时成绩的.

介绍一下路途路线(比如中间在某些地方转机或转车之类停下的有名城市的.)

重点介绍丽江的地形.气候.资源.景观,人文环境,包括人们的生产.衣食住行娱乐的特色,名胜古迹等.

拜托大家说详细点.越详细越好.谢谢了!!但不要太多没用的,上面的提到的就好.有些重点写,有写简略写.谢谢谢谢!!!感激不尽.

解析:

丽江市古城区概况

经国务院和云南省人民 *** 批准,丽江市古城区于2003年4月1日正式设立。

丽江市古城区是举世罕见的拥有三项世界遗产(丽江古城世界文化遗产,“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东巴典籍文献世界记忆遗产)的地方。

古城区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横断山脉向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区 *** 所在地海拔2400米,属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年均气温摄氏12.6度,年均降雨量950毫米,雨量丰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气候宜人。全区幅员面积1255.4平方公里,下辖大研、金山、七河、金江、龙山、大东等6个乡镇53个村(居)委会。古城区总人口14.2万人,有纳西、汉、白、藏、彝、普米等10余个民族,其中纳西族人口有8.6万人,占总人口的60.22%。

古城区地处滇、川、藏交通要冲,自古以来是汉、藏、白、纳西等世族文化、经济交往的枢纽,是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镇及军事战略要地。长期的民族交融、多种文化的汇交、悠久的历史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以纳西文化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境内名胜古迹随处可见,自然景观多姿多彩,民族文化璀灿夺目。

——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具有800多年历史的丽江古城,座落在丽江坝子中部,面积约3.8平方公里,始建于南宋末年。是元代丽江路宣抚司,明代丽江军民府和清代丽江府驻地。丽江古城选址独特,布局上充分利用山川地形及周围自然环境,北依象山、金虹山,西忱猴子山,东面和南面与开阔坪坝自然相连,既避开了西北寒风,又朝向东南光源,形成坐靠西北,放眼东南的整体格局。发源于城北象山脚下的玉泉河水分三股入城后,又分成无数支流,穿街绕巷,流布全城,形成了“家家门前绕水流,户户屋后垂杨柳”的诗画图。街道不拘于工整而自由分布,主街傍水,小巷临渠,300多座古石桥与河水、绿树、古巷、古屋相依相映,极具高原水乡古树、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学意韵,被誉为“东主威尼斯”、“高原姑苏”。充分利用城内涌泉修建的多座“三眼井”,上池饮用,中塘洗菜,下流漂衣,是纳西族先民智慧的象征,是当地民众利用水资源的典范杰作,充分体现队与自然和谐统一。城中的木氏土司衙署则呈现出一派“宫室之丽,拟于王者”的非凡景象。古城心脏四方街明清时已是滇西北商贸枢纽,是茶马古道上的集散中心。抗日战争时期,因古城处在上通 *** 、印度,下达大理、昆明的咽喉位置而成为抗战物资运转的要津,商贸活动一时盛极,至今商贾云集。四方街以彩石铺地,清水洗街,日中为市,薄暮涤场的独特街景而闻名遐迩。其四周6条五彩花石街依山随势,辐射开去,街巷相连。四通八达,交通极为便利。置身其中,令人仿佛步入了“清明上河图”的繁华景象。古城中至今依然大片保持明清建筑特色,“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式的瓦屋楼房鳞次栉比,既突出结构布局,又追求雕绘装饰,外拙内秀,玲珑清巧,被中外建筑专家誉为“民居博物馆”。更值得一提的是,古城居民素来喜爱种植花木培植盆景,使古城享有“丽郡从来喜植树,山城无处不飞花”的美誉。丽江古城文物古迹众多,文化蕴含丰厚独特,是我国保存最完整、最具民族风格的古代城镇。1986年国务院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4日,被联合国教文组织正式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清单,成为全国首批受人类共同承担保护责任的世界文化遗产城市;2001年10月,被评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2002年,荣登“中国最令人向往的10个城市”行列。

——灿烂神秘的纳西东巴文化。大智大慧的纳西先民,在漫长的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东巴文化。东巴文化以东巴教为载体,以东巴经为主要纪录方式,它是伴随着纳西族漫长历史发慌逐步形成和演化的活形态文化,约形成于唐宋时期,有近千年历史。东巴教是纳西族原始宗教,且兼收并蓄其他宗教,笃信万物有灵,为多神教。东巴文是一种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图画象形文字。纳西象形文字只有1400多个单字,但词语异常丰富,能充分表达细腻的情感,也能记叙说明复杂的万事万物,还能写诗作文章,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用象形文字书写并保留下来的经文共有两万余册。卷帙浩繁的经书,内容丰富多采。涉含哲学、历史、天文、宗教、巫医、民俗、文学、艺术等各方面,堪称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简科全书。东巴文化以其自己独特的科研价值和艺术价值,几百年来始终吸引着许多中外学者和有志之士,前来研究翻译和观赏。东巴文化是纳西人民对世界人类的伟大贡献。

——音乐瑰宝丽江纳西古乐。纳西古乐是古城文化的灵魂与象征,是丽江古城一道典雅的风景。纳西古乐是唐宋以来的一些词牌和曲牌音乐。在洪武年间(公元1368年)以后,这种音乐就陆续地传到了丽江。这种音乐在中原地区早已成为绝音,但自传至丽江后被广泛地传播开来,在乡村在小镇随处都听到这美妙的声音。纳西古乐保存至今,还有22个曲目,其中有的融进了纳西族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演奏风格。纳西古乐被中外学者和广大音乐爱好者称为“音乐活化石”、“和平之音”、“仙乐天音”。聆听纳西古乐使人真正感受到“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的意境。

经过近二十年的弘扬与宣传,纳西古乐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世界乐坛上找到了自己应有的位置。1995年大研古乐会出访英国引起轰动;1997年2月在香港艺术节演出受到高度评价;1998年在被称为中国最高音乐殿坛的北京音乐厅演出,进一步证明了纳西古乐的艺术价值;1998年5月受挪威国王的邀请,在挪威国庆节上隆重演出;之后,相继前往法国、比利时、瑞典、台湾、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演出,受到了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纳西古乐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放射出灿烂的光辉,日益为世界所认识和青睐。

——国家AAA级名胜区黑龙潭。黑龙潭不仅是丽江古城最重要的活水源头,也是古城区重要的旅游景点。以高耸洁白的玉龙雪山为背景的黑龙潭清澈见底,四周中绿树婆娑,五凤楼、解脱林、龙神祠、锁翠桥等古建筑掩映其间。位于黑龙潭中央的得月楼上,悬挂有郭沫若先生亲笔题写的楹联:“龙潭倒映十三峰,潜龙在天,飞龙在地;玉水纵横半里许,墨玉为体,苍玉为神”。优美的自然风景与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的最完美结合,使黑龙潭日益成为倍受世人瞩目的风景名胜区,曾被列入《中国名泉》、《中国风景名胜》等书。

——丰富的水能资源。奔腾不息的金沙江流经区境5个乡约80多公里。金沙江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将对我区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已开工建设的总装机250万千瓦的金安桥电站建设项目,标志着金沙江水能资源开发的序幕正式拉开。

——便利的交通条件。作为滇西北通向川、藏连接内地的枢纽,古城区的交通网络日趋完善。区内有香格里拉大道、民主路、长永路、福慧路等主干道形成的交通中心网络;大丽路、丽永路、丽宁路、长水路是通向周边地区的重要交通干道。即将成为口岸机场、目前拥有10条航线、日平均13个航班和丽江机场就位于我区的南大门七河乡。大理通往我区的铁路即将启动建设。便利的交通,为我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02年,古城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0546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1364万元,占总产值的10.8%,第二产业30167万元,占28.6%,第三产业63929万元,占60.6%。工业总产值为10754万元,农业总产值为8595万元。2000年年末实有耕地面积128658亩。粮食产量38873吨,油料14809百公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867.1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892美元,约为全市平均水平的2.2倍,已接近全国的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625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7005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29平方米,城镇化率达44.2%,人民生活总体上已经基本达到小康水平。

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区而言,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面临着丽江撤地设、中国加入WTO、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家实施县县通油路工程、新一轮扶贫攻坚、天保和退耕还林还草、大丽铁路建设、金安桥电站建设、丽江知名度不断提高等重大机遇。我们将抢抓机遇,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全区十四万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争取到2012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000元人民币以上,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000元人民币以上,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35平方米以上,城镇化率超过60%,恩格尔系数低于40%。着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区战略、经营城市战略、服务旅游战略、能源开发战略、农业创新战略、全方位开放战略、发展外向型经济战略等八大战略,培育和壮大旅游服务业、生物资源开发业、畜牧业、林果业、建材业和电力产业等六大产业,把我区建成生态城市、文化城市、丽水城市和洁净城市,努力使我区成为云南省最富裕的区县之一,滇川藏中国大香格里拉生态文化旅游商贸中心,中国投资环境、创业环境和人居环境最好的城市,世界级精品旅游城市,地球上环境最优美的地方。10年内在全市率先实现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目标。

~

丽江简介
答:丽江古城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少数民族传统聚居地,它的存在为人类城市建设史的研究、人类民族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瑰宝,符合加入《世界遗产名录》理由。 (一)丽江古城在中国名城中的地位 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朴自然,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它作为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城市,从...

古城丽江是怎么样的?
答:闻名于世的丽江壁画,分布在古城及周围15座寺庙内,这些明清壁画,具有多种宗教及各教派内容融合并存的突出特点。遗存于丽江白沙村大宝积宫的大型壁画《无量寿如来会》,把汉传佛教、藏传怫教和道教的百尊神佛像绘在一起,反映了纳西族宗教文化的特点。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朴自然。城市布局错落有致,既...

丽江古城是怎样建成的?
答: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13世纪后期),由丽江木氏先祖将统治丽江古城风光丽江古城风光(48张)中心由白沙古镇迁至现狮子山,开始营造房屋城池,称“大叶场”。古城名称来源据说是因为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筑城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丽江古城的纳西名称叫“巩本知”,“巩本”为仓廪,“知...

云南丽江都有哪些历史文化?
答: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古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2400余米,全城面积达3.8平方公里,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古城现有居民6200多户,25000余人。其中,纳西族占总人口绝大多数,有30%的居民仍在从事以铜银器制作、皮毛皮革、纺织、酿造业为主的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活动。大研古城是...

丽江古城在哪个城市
答:云南省丽江市。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地处云贵高原,面积为7.279平方公里。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红色角砾岩铺就,有四方街、木府、五凤楼、黑龙潭、文昌宫、王丕震纪念馆、雪山书院、王家庄基督教堂。方国瑜故居、白马龙潭寺、顾彼得旧居、净莲寺...

丽江古城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答: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13世纪后期),由丽江木氏先祖将统治丽江古城风光丽江古城风光(48张)中心由白沙古镇迁至现狮子山,开始营造房屋城池,称“大叶潮。古城名称来源据说是因为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筑城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

2022年丽江古城现在怎么样?
答:丽江古城[5]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丽江市,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 川阆中、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据说是因为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筑城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丽江古城的纳西名...

丽江古城历史悠久,
答: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地处云贵高原,面积为7.279平方公里。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红色角砾岩铺就,有四方街、木府、五凤楼、白沙民居建筑群、 束河民居建筑群等景点。丽江古城为第二批被批准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丽江的世界遗产有哪些
答: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已有800多年历史,是“南方丝绸之路”及茶马古道上的重镇。古城以长江虎跳峡为屏障,以玉龙雪山为背景,以流水为魂魄,完美地将山与水、水与居住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独特的城市格局、曲折有致的街道、高低错落的民居建筑与潺潺流水构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