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绝句的主旨是什么 《夏日绝句》中心思想是什么?

作者&投稿:佴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夏日绝句》古诗的意思:
活着应当做人中的豪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
直到现在人们仍然怀念项羽,因为他宁肯战死也决不再回江东。
出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全诗为: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
①人杰:人中的豪杰,才智特出的人物。汉高祖刘邦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②鬼雄:鬼中的英雄。
③项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自立为西楚霸王,与秦军九战皆败之。后来和汉刘邦争夺天下,被困于垓下,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因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死。
④江东:即江南。长江在芜湖、南京间作东北流向,隋唐以前,是南北往来的主要渡口所在,习惯上称自此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在会稽郡吴中起兵,秦会稽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
赏析:
诗的前两句发调惊挺,掷地有声。高度凝练的诗句鲜明而响亮地唱出了李清照的人生价值观:为国捐躯,生死何惧!自先秦以来,这种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文化的主流,李清照的人生价值观正是这种文化精神在个人身上的体现。但是如果把这两句诗放置在女性文学的视野中,却具有更为深刻的意义。战争对于女性而言,其残酷之处在于她们无法像男性一样投笔从戎,保家卫国,只能是铁蹄下哀叹呻吟的承受者。然而在李清照的诗笔下,她所显现的自我形象却并不是一个等待挽救的弱者。她虽然不能亲临沙场,但也从未置身事外,她关心着时局,为深受压抑的抗金志士扼腕不平,又毫不掩饰对惜命逃跑的南宋君臣的轻蔑和愤怒。
诗的后两句即借咏史而讽世。项羽兵败,退至乌江,乌江亭长舣船相待,劝他暂避江东,重振旗鼓,项羽却拒绝东渡,自认为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江边。在楚汉相争的过程中,项羽暴露了作为军事领袖的诸多缺点,然而在其生命的最后关头,却显示了一个英雄的凛然无畏。在李清照看来,他无愧“人杰”“鬼雄”之称。而在当时金兵铁蹄长驱南下,宋朝君臣望风而逃的大背景下,项羽之“不肯过江东”更具有鲜明的批判性。以当时的形势而言,金兵是孤军深入,黄河南北的许多州郡有的尚在宋人之手,有的虽已被占,但金兵数量不多,立足未稳;在金兵的进攻下,太行山一带抗金的义军蜂起,威胁着金兵的后方;如果赵构能蓄志抗金,中原事是大有可为的。但赵构一开始就没有恢复国土保卫人民的愿望,带着臣僚仓皇南逃,喘息刚定,就在临安定都。举出项羽的不肯东渡,正是对怯懦畏葸、只顾逃命苟安的南宋君臣的辛辣讽刺。而对于赵明诚临危而遁的行为,一向光明磊落的李清照内心是有着诸多失望的,“人杰”“鬼雄”之语也当包含着对丈夫的劝诫和勉励。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发抒悲愤的怀古诗,又是以诗歌形式写出的时事评论。全诗在字面上只是对千年前的英雄抒发感慨,但对时事沉痛悲愤的谴责之情却溢于言表。



《夏日绝句》诗人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表达了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方才不愧于顶天立地的好男儿,体现了深深的爱国之情。
原文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译文
生时应当作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渡江回到江东。
注释
⑴夏日绝句:此题见《绣水诗钞》。《诗女史》卷十一、《彤管遗编续集》卷十七、《名媛诗归》卷十八、《历朝名媛诗词》卷七、《乾隆章丘县志》卷十二题作“乌江”。
⑵人杰:人中的豪杰,才智特出的人物。汉高祖刘邦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⑶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九歌·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⑷项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自立为西楚霸王,与秦军九战皆败之。后来和汉刘邦争夺天下,被困于垓下,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因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死。
⑸江东:即江南。长江在芜湖、南京间作东北流向,隋唐以前,是南北往来的主要渡口所在,习惯上称自此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在会稽郡吴中起兵,秦会稽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发抒悲愤的怀古诗,又是以诗歌形式写出的时事评论。全诗在字面上只是对千年前的英雄抒发感慨,但对时事沉痛悲愤的谴责之情却溢于言表。她正是在朝廷败逃的情势下被弄得家破人亡,更因此颠沛流离,尝尽人间艰辛。面对时局,她不得不兴起“汝为误国贼,我作破家人”(吕本中《兵乱后杂诗》)的怨愤。这种怨愤也正是当时千万蒙难人民共同的怨愤。因此,此诗不仅是抒发了个人的悲愤,又是广大百姓的心声。

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的主旨是指作者想通过项羽这样的大英雄来表达自己坚定的决心和自己的一种主张

高粉答主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关注
成为第2398位粉丝
《夏日绝句》诗人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表达了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方才不愧于顶天立地的好男儿,体现了深深的爱国之情

夏日绝句主旨是哪一句~

夏日绝句主旨是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旗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

《夏日绝句》中心思想:《夏日绝句》表达的作者的一种为国不屈的价值观。通过讽刺的手法表达想为国捐躯,和对故土的思念之情。
诗人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表达了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方才不愧于顶天立地的好男儿,深深的爱国之情。

出自《夏日绝句》,是宋代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原文: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译文:
生时应当作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绝句迟日江山丽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答:《绝句·迟日江山丽》的中心思想: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与喜爱之情,抒发了诗人面对初春美景时的愉悦心情。全诗描绘了初春时节里生机勃勃的景象,展现了一幅阳光明媚、色彩鲜明、富有生机的春景图。全诗主要描绘了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诗句前两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从视觉和嗅觉两方面,写...

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绝句》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初春风光,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全诗勾勒了一幅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初春景物图,展现出诗人对春意的感受之深,描绘出诗人沉浸于春意中的愉快心情。

绝句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杜甫绝句的中心思想
答:《绝句》描绘了草堂所在浣花溪一带的绚丽春景,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以及作者暂时定居成都草堂的安适心情和欢悦情怀。《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

绝句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诗中描写了迟日江山春风和花草的事物勾画出一...
答:绝句 杜甫 〔唐代〕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译文 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显得格外秀丽,春风里到处弥漫着花草的香味。燕子衔着湿泥飞来飞去忙着筑巢,暖和的沙子上成双成对的鸳鸯静睡不动。赏析 这首诗用自然流畅的语言写出了一派生意盎然的春色,格调清新,意境明丽,表达了...

杜甫的绝句此诗以。什么二字统领全篇?
答:《绝句》杜甫诗歌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绝句二首 作者:杜甫 (唐)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注释 ①迟日:指春天。②泥融:春日来临,冻泥融化,又软又湿。③鸳鸯:一种漂亮的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译文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

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答: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这首五言绝句选材精恰,色彩明丽,格调清新。反映了诗人奔波流离之后,暂时...

杜甫的绝句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答:杜甫的《绝句》的中心思想是在明媚春光之下,杜甫草堂的浣花溪畔鸟语花香,鸳鸯戏水的美丽景象,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绝句,是杜甫在安史之乱以后,重回成都草堂时创作的作品,表达出诗人对于自然风景的喜爱之情。这首诗通过结合视觉描写、嗅觉描写,以及触觉描写,运用动静相宜的表现方式,为我们展现出春日...

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抒发了什么主题,是因为什么样的时代背景?
答:这首全诗为“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可以翻译为:江水碧绿使水鸟的白翎显得更加洁白,山峰青翠映衬得花儿像燃烧的火一样红。今年的春天眼看又过去了,不知什么时候才是我回家的日子。很明显地表达出作者的思乡之情。本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江...

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两首诗极生动地、自然地描绘出充满生机的春色之美,反映了杜甫经过漂泊的磨难后,在草堂暂得生活安宁而产生的闲适情怀。这组五言绝句是诗人漂泊西南的早期作品,作于广德二年(764)暮春,时杜甫在四川草堂。《绝句二首》其一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其二 江碧鸟逾白,...

杜甫的《绝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答: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整首诗描绘的是以作者家为事件发生的中心地,时间在春末夏初的六月,家旁的柳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