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辅恐症:家长如何让孩子作业更轻松

作者&投稿:娄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前不久,上海一家长把孩子的作业本点燃扔到楼下,差点引起小区火灾。此事在网上持续发酵,围观者中,身为家长的这部分人,有的刚从医院挂水回来,有的血压还没稳定,多数家长已习以为常,表示同情理解。

入夜之后,几乎每个小区都会传出吼骂孩子的声音。那些指导孩子写作业的家长,耐心已到极限。明明一道相当于3+2=5的题,就是写错。书写更是惨不忍赌,有的孩子居然将“和”字写成“咊”。有的家长当年曾以学霸身份叱诧风云,现在严重怀疑生娃时在医院抱错了。网上更是推波助澜,诸如“压垮中年人只需要一个家长群”等扎心标题。的确,疫情后家长们忙于生计累得直不起腰,回家后还要面对老师们安排的任务——督促检查、辅导作业,就算是铁人也受不了,生气发飙情有可原。


劳什子家庭作业是谁发明的?据传是一位意大利教师,叫Roberto Nevilis(罗伯特·纳维利斯)。他在1905年时,因为学生调皮捣蛋,就让学生回家写作业作为惩罚。后来,家庭作业在全球流传开来,世界各地老师都纷纷效仿。我国在1990年代开始大量复制考卷,2000年后进入题海战术模式,2010年后题海战从高初中向小学下沉。年年喊减负,结果中小学生负担越重。


现在做爸爸妈妈的这辈人,小时候也写作业,但并没有大量发生“家庭作业恶性事件”,“辅恐症”也还未萌芽。是这届家长不行?还是这届孩子不行?还是这届老师不行?


先说家长。应当说,当前30-45岁这批家长是 历史 以来学历最高、知识结构相对完善的群落,抱错孩子的概率几乎可以排除。对于孩子,两千年以前的孩子与今天的孩子无本质差别,只是生活学习环境发生了变化。至于老师,一线城市的小学老师很多都要求硕士以上,教学的资质没啥问题。


然而,问题出自哪里?就全国来说,教师配置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譬如女教师占绝大多数,教师承担的工作不断累加,譬如参加课题、一师多 科 多课、学习和会议等,严重占据了教师的教学时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是个权威的职业,这里并无性别歧视,但男教师相对而言更易树立权威和建立课堂纪律,在家长动辄投诉的时代,身为女教师自然多一事莫如少一事,所以课堂纪律差是个普遍现象。课堂纪律差,学生小动作多,自然影响上课效果。若是这位老师兼的课多、学校安排的非教学任务多,则只能把任务发放家长群,让家长在家里监督完成。

在家长的意识里,我把孩子送给学校,就是要老师来管理和教育孩子的,现在把写作业的任务交给家长监督,还要签字确认,那要学校干什么?但是家长们往往忽略一个问题:一个在写作业时抠手、喝水、上厕所、玩手机、神思飞游的孩子,大概在课堂上也好不到哪儿去。这样的孩子一多,整个班的成绩都受影响,有的班半节课都在批评孩子,或整顿纪律。我的孩子有时回家给我绘声绘色讲课堂上的镜头——有的孩子把眼睛眯成两个减号,有的不到十分钟就呼呼入睡,有的一节课要上几次厕所,有的接老师的话没完没了。所以,家长抱怨老师在学校没教好,老师则抱怨家长把孩子惯得无法无天。


对于孩子们而言,他们哪里知道上学是为了什么。像周总理那样从小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人,万中无一。孩子们去上学,是因为爸爸妈妈要求去上,但上学又枯燥又累人,哪有看动画片、短视频和上网 搞笑 逗乐打 游戏 好玩?在孩子们未发育成熟之时,只通过说教无法让他们从内心燃起对知识的渴望。他们不认为学习知识就是武器,可以在未来参与竞争、安身立命,因为他们住在温暖的房间,玩着现代的工具,吃着触手可及的 美食 ,你再讲你小时候那些苦,他们如听天书——环境锁定了他们的视线,没有切身经历如何会有感知?所以,孩子们厌烦学习,厌烦家长和老师,但因为年龄还小又反抗不了,不过只要家长转身离开,他们立马就选择了如何令他们精神愉悦的事物: 游戏 ,视频,网络……在大量信息和不良商家通过大数据、大团队研制的各类“产品”面前,一个懵懂的孩童如何能够抵抗?当学习知识的“难”与嬉娱玩乐的“易”形成鲜明对比时,孩子们自然选择后者。越是这样,他们越没心思学习,根本就不走心,眼睛盯着作业心头在想别的,那么,作业写得一塌糊涂就不足为怪了。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受环境影响极大,学习主要是通过模仿逐步进入。倘若这个家庭中,妈妈在追剧,爸爸在打 游戏 ,或者家庭环境太过嘈杂,或者夫妻吵架、冷战,或者这个孩子得不到持续的激励,基本就是个“精神难以集中”的孩子。精神被碎片化信息、家庭生活环境干扰和影响,如何会集中?家长让学校老师既要传授知识,又要进行人格或行为习惯训练,老师如何做得到?

因此,“辅恐症”的根源出在家庭。纵使全盘取消家庭作业,孩子们看似“减负”了,但幼小的心灵更空虚、更容易放逐、更难以集中精力。中国人口基数大,优质教学资源本身有限,不少地区倘若成绩不好则被分流到职高技校,连上大学的机会都没有。所以,与其焦虑抱怨,不如面对现实,在深刻认识“辅恐症”的根源后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第一, 规则纪律的建立与强化。

孩童都是一汪清泉,教育的本质就是正向引流, 作好 表率。一对夫妻有了孩子,就应当告别过去自由散漫的生活态度,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孩子。首先,家庭氛围的营造需要煞费苦心,从孩子两三岁开始就应建立安静、和美的生活学习氛围。喜欢读书的父母,孩子自然就模仿。先从绘本开始,逐步过渡到字书。在小学阶段,最难啃的骨头就是识字。孩子不会做题多半是不识字、不懂字意、书写错误,甚至连数学题的题意都不甚明了,如何会做?倘若小学阶段能够识别3000以上汉字,且书写较为工整,成绩自然不会差。这些,都需要家长建立家庭学习规则。


在小学四年级以前,家庭作业实际上并不繁重,若是认真执行规则,放学后2-3小时内完全可以完成。之所以很多孩子拖延到晚上甚至深夜,就是没有掐好时间管理。在孩子上一年级之后,就应当建立“先作业、后玩乐”的规则,既不能边写作业边玩耍,也不能先玩耍再写作业,否则拖延症必犯。正确的做法是:孩子放学回家,换衣服洗手之后就开始写作业,作业是对当天或前一段知识的重复练习、消化和巩固,是学习的必经之路,不能认为“懂了”就不写,懂和不懂都要写。懂,自己写;不懂,要教会孩子问家长。孩子一般不会问,就在那儿混、等。怎么办?家长要建立激励制度,譬如孩子每问一道题、一个问题,都要真诚赞美。只有孩子主动问,才会去记忆、理解和思考,转化为牢固拥有的知识,否则强迫灌输最多是表层记忆。只有问问题,有需要,感兴趣,才会转化为学习的内驱力。所以,当我们检查孩子作业时,不宜用“这么简单都不会,笨死了”这种态度面对孩子,这种消极和否定必然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他们也不会再问,就形成了死循环。

但是,我们在建立规则和掐时间节点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孩子的信心,效果必然反转。就算这个孩子做的题一半都是错的,但一半对的要强化和肯定,这样才能用正向的引导不断 吞食 和抹去错误的一半,至少会减少差错率。同时,抓好时间管理事半功倍。一个孩子大概需要用三个月的时间掐时间,同样的作业量开始可能要3个小时,但在识字量和书写加快、干扰减少、鼓励增加等正向因素的相互作用下,会变成2.5小时、2个小时,甚至一个多小时。此外,一定要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开始时无论对错,只提示时间,再检查错误之处,平和指出错误,让孩子主动发问,再针对错误提示,补足即可,最后让孩子玩自己想玩的项目。这样,孩子会越来越有干劲,潜意识里会越来越有自信——我通过努力完成得很好,而且时间不长,赚了大把可自由支配的时间。


第二, 持续不断的奖励与惩处。


这个平衡度如何掌握?首先说惩处。惩处不是打骂,不是人格侮辱(骂孩子笨、懒或肢体攻击),而是要依据先前讲好且孩子接受的规则来处理。譬如孩子没按时间完成作业,不懂还不问,或者在学校犯了事儿,低年级的同学要在家里开辟专门的区域“面壁思过”,让孩子单独在一个安静的地方静坐或静立反思,究竟有哪儿做得不对,反思完毕后再出来与家长交流,或口头或书面,顺带训练语言组识能力和逻辑思辨能力。只要孩子表达出来的内容基本相符,则要马上肯定孩子的正面思考,表扬其反思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将负面扭转成正面。

其次,练习书写(各种字帖和经典古诗文均可)的次数、字数、张数,也可以作为惩罚措施。有的家长在惩治过程中放宽、打折,孩子有缝可钻,执行不彻底,反而刺激了孩子的“小聪明”而洋洋自得,这是不可取的。倘若在惩治过程中仍然磨洋工或耍小聪明,则要加重惩罚,甚至可以采取适当体罚、全家禁食等办法来治理(最好不要发展到这一步)。我在实际的操作中,买了一把戒尺,事实上从来没有打过我的学生和我孩子的手心,但那东西放在桌上,就是一种威慑,它代表家长或老师的权威不容质疑,说过的话、讲过的规则就要执行。


再说奖励。通常,现代家庭物质不缺,孩子想要什么吱一声就可以得到。这种“要星星不捅月亮”的宠溺,断难培养出自律和专注力强的孩子,因为时间长了孩子天然觉得父母给什么都是“应该的”。因此,在基本生活保障的基础上,若孩子想要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得争取,就得去“挣”,白白得来的东西无人会珍惜。那么,当孩子作业写得好、考试比较理想,或是执行规则到位时,要及时奖励,要让孩子体会到“努力的价值”,让他们“觉得自己有用”,在整个家庭建设中“也在贡献力量”。

有了这种先导意识,孩子们再回头看写作业和主动学习,就变成了“基础任务”。这种孩童心理的变化是由外部积极的影响最终内化成学习的动力的。一个只让孩子学习而不让孩子参加家庭建设的家长,断难培养出有责任感和上进心的孩子,纵使这个孩子一时成绩优良,从一生来看都极难健全人格。所以,适当让孩子参与家务,或孝敬老人,或照看弟弟妹妹,或帮助父母干活,反而会从外部促进孩子对生活和学习意义的系统认知。就拿我家四年级的孩子来说,在学习古文时极为困难,但是我没有逼她学习,而是在我开设古文班和字词班时,请她担任范读。她要范读,自然就因产出而建设内需,因此在学习古文和字词时极为用功,有几次自己不满意反复折腾到深夜。通过一年的学习,在“计件付费”的规则下,她已能熟练背诵12000字的古文,而且挣到了上万劳务费,自然越干越有劲。


第三, 错误过失的容忍和接受。

孩子的成长是个复杂的系统,每个家庭、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学霸的孩子必然就是学霸?教授的娃娃就一定成学者? 历史 上的皇帝,哪个不是从小请天下最有学问的师傅(太子太傅)严格抓皇子皇孙的学习?但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儿子虽然也继承大统,不过与老爹相比根本就是天上地下。所以孩子有孩子的命运,做家长的只要尽到家长的义务即可,不宜太过苛责。我们在小时候就没犯过错误?真的是样样都好?事实上,人的精神层面存在选择记忆功能,那些不好的记忆逐步淡化或删除,如此而已,很可能我们在幼年 时尚 不如现在的孩子。但是我们喜欢攀比,总是害怕我们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于是生硬地呵斥孩子,恨铁不成钢,经常忽略娃娃心智尚未健全。


总的来看,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犯错误和过失的过程。失误就是 探索 和发现,一个孩子从来没有过失是极为危险的,因为一旦将来发生过失就是大过失,很可能一蹶不振。在学习中,也是一样。就如前文所讲,有的同学将“和”字写成“咊”,只是思维反向的问题,并没有什么大错。“和”字在篆文里仍然大量写作“咊”,汉朝之后将口字放在右边,现代规范字固定下来而已。还有一道题,在网上广为流传:西游记师徒四人的画像下面,问学生上图是几个人?有的小朋友回答是2个人,老师和家长就发火:你眼睛瞎了吗?数不清四个数字?然而在小朋友的思维里,唐僧沙僧二僧是人,悟空是猴子八戒是猪。这种题,答“对”和答“错”,有什么关系?从思维开发的角度看,答2个人的孩子就比答4个的孩子有想象力和分析能力。


别说这些小失误,就连达尔文、牛顿、爱因斯坦这些世界科学巨擘,也被后来者不断发现失误,怎么能要求孩子“全对”“无失误”呢?当孩子在答题中出现失误,要心平气和地说出学校要求的正确答案,同时也不能完全否定孩子的劳动和思考,告诉孩子可以有别的理解,但要符合考试要求,孩子也乐于接受。一味指责孩子错误,久之必然损害其自信,甚至怀疑自己真的很“笨”,造成心灵阻塞,容易“破罐破摔”,以消极的情绪对待课业。

同时,孩子们都在成长,一方被抑制,一方必然反弹。他们一旦在学习上得不到承认,就会转向 娱乐 ,通过升级打怪、虚拟 名次 ,来填补学习上的缺失。所以我们要认识到,一个玩 游戏 特别厉害的孩子,也要比完全消极放弃一切的孩子有救。倘若一个孩子被完全封闭所有的精神出口,那么他就停止了成长。这是极为危险的信号。所以,我们要接受孩子的不完美,争取在扬其长的基础上花心血补足其短处,从不同的侧面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孩子们才会深刻感知父母的爱不仅是呵护,还有难得的尊重和理解,他们才会在这种“心灵低保”的基础上放开手脚奋力前行,实现学习反抄。


第四, 不需要每个家长都成为老师。

事实上,“辅恐症”多发于小学阶段,特别是2-4年级。上了中学,很多怪诞的题目家长也不见得能搞定。上了高中,家长实施的影响就更加微弱。总的来看,小学三五年的陪伴和督导,是亲子关系中弥足珍贵的时期,家长们再忙都要尽量抽出时间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阅读和自理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


当然,我比较反对将每个家长都当成老师,强迫他们再将知识学习一遍。 社会 竞争极为惨烈,疫情之后各业不振,内外交困,让每名家长成为合格的老师是一种天真的想象。譬如,一位时薪上百的专业人士,你让他花几个小时辅导孩子,从经济上讲极不划算。既能当好家长又能教育好孩子的人确属凤毛麟角,千中无一。就算那些大师级人物,也懂得“易子而教”之法,譬如当年齐白石就将其子与娄家易子而教,娄师白遂成一代书画大家。


养育和教育是两回事。养育更多的是教会孩子如何做人,但开启智慧、攻克专业就需要专业人士。纵使你是某一方面的专家,但孩子出生以来就跟你生活在一起,他早已“探过你的底”,知道你不会把他怎么样,所以千招使尽仍然效果不佳,就是因为“太熟悉”。再者,学习是个“群体效应”。春秋战国时,孔门弟子三千,稷下学宫贤人逾千,都是群体相互影响的结果。当一名孩子学习思维阻塞时,若同窗学生讲出另一思路,就会形成强大的启迪效应,所以无论古今中外,集体学习的效果得以公认。

然而近年来,一些机构打出“一对一”以满足家长“独占资源”的心理,效果反而不好。因此,家里实在抽不出时间, 或实 在自己辅导费劲的,可以采取三种办法解决:1.学校有条件的,争取在学校集体写完作业;2.学校无条件的,送到靠谱的“晚托班”由监督老师指导集中写作业再回家;3.让孩子自己建立一个作业群组在家写作业。第3项,我家孩子实施后效果良好,班上几个谈得来、较上进的孩子建一个群,打开iPad,进行写作业比赛,不会的还可以互相商量。这个办法让孩子们从被动状态转化为主动状态,互相监督,家长只作最后检查。当然,此法必须考察结伴同学的成绩和个性,让这个小群体积极向上、互为支撑。


社会 的竞争已经从工作、岗位、行业、职业的竞争下沉到中小学生。讲一千道一万,基础知识学不好是断然没有出路的。学习从来就没有轻松的途径,但可以找到适合自身的办法,帮助孩子们练好羽翼,以备未来搏击风云。



~

八成父母患“恐辅症”,通常会有什么明显症状?
答:如果孩子的教育并不能得到良好的辅导,父母对孩子的辅导有所厌恶,那么这会出现孩子厌学的心理。同时家长对孩子的辅导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的辅导除了在学业知识上,更重要的是对于孩子的行为习惯以及学习态度这些负担。因此这种辅导方式才能够使得孩子培养然后的学习习惯,让孩子在日后的...

现在的家长一提到辅导孩子作业就头疼,这正常吗?
答:1.很正常,因为现在估计很多家长提到孩子的作业都会头疼!现在大多数家长都在辅导孩子做作业,每次辅导都很不愉快,有的甚至闹得沸沸扬扬,有的甚至气得住院。没有孩子的时候,你觉得是不是有点夸张?但是当你有了孩子之后,你会发现这很正常,很多时候你真的会头疼。网络上有一个流行语叫“恐辅症”,...

丈夫送妻子黄金求辅导孩子别发脾气 父母辅导孩子的现象
答:在很多家庭中都会上演这一一幕,不写作业的时候母慈子孝,一到写作业的时候鸡飞狗跳,并已经出现了恐辅症的疾病,父母在辅导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就好比神仙在渡劫。只要一开始辅导作业,情绪就特别容易失控,血压上升。之前就媒体报道有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将父母气到住院。每个家长都会发现,孩子在不写作业...

陪孩子写作业的误区有哪些?
答:3、沉默不说话 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平时叽叽喳喳能说会道的他们,此时却总是保持沉默。不管父母问什么,孩子都是征征的看着父母,却始终不愿意说一句话,这让父母只能干着急。因为他们无法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到底会不会做题,只能自己胡乱猜测,想不崩溃都难。于是有了恐辅症这个词,它形容父母辅导作业...

不陪作业就是母慈子孝,一陪就是鸡飞狗跳?那是你没用对方法
答:据统计,目前大约有八成父母患恐辅症。 所以家长常感叹: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辅导作业、辅导作业、辅导作业 ,管你父母是高管还是博士,现状都是 天道好轮回,作业饶过谁 ? 讲真,辅导作业是每个当爸妈的噩梦,一提都是满满的血泪控诉。 家长群、闺蜜群一聊天都是吐槽自家孩子做作业各种花式作妖。 这还算好的,...

宝爸辅导作业上了热搜!因控制不住情绪气到捶墙,把自己打骨折…_百度...
答:更是有一些网友自曝称自己被孩子气得也干过类似的傻事:“我拍桌子把铂金戒指给拍扁了,排钻掉了两颗。”“真不能看娃写作业,我的一个手机和折叠桌报废了...”其实,对于辅导孩子作业这件事,发生这种情况的并不少见,甚至不少网友还在网上调侃称如今的家长都患上了一种病:恐辅症。也不知是从...

8岁男童从阳台坠落:那些情绪不稳定的父母正在毁掉孩子
答:学会情绪管理,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家长们不应该粗暴的让孩子屈服自己的权威,而是在言传身教中影响自己他们。1、万事不不苛求,尽力就好 当代老母亲最容易情绪崩溃的点无非是孩子学习不好,作业完成质量不佳。网络热词“恐辅症”就是这么来的。可在安徽就有位妈妈非常知足常乐。父母无须要求孩子十全...

千万不要随便把孩子作业晒到朋友圈,哈哈哈哈哈……
答:有的人要说了:那让孩子自己做作业得了,别陪了!可是,面对激烈的教育竞争,别人家孩子都在刻苦用过,我家的怎么能落后呢?“你头大吗?”陪孩子写个作业,差点要了老命,真有这么夸张吗?别急,看看我们家长们晒的孩子作业您就明白了!做题就是要理直气壮▼ 倒也不必▼ 看到这答案,家长该“...

你辅导作业时遇到了哪些很气愤的事?
答:如果孩子能顺利完成作业,遇到不会的题讲个几遍也能明白,这还好,可万一孩子各种开小差,一道题讲个好几遍都不会,甚至大部分题都不会,导致写作业耗费的时间变长,这个时候,家长的耐心和自制力就会降到最低。最后情绪大爆发,等家长情绪平静下来了,发现打骂孩子除了能让自己发泄一下,对于孩子写...

8岁孩子给父母报辅导班的理由是什么?
答:8岁孩子给父母报辅导班的理由是喜欢爸爸妈妈陪自己学习!4月22日,湖南长沙一位8岁孩子拿压岁钱给父母报名培训班的视频走红网络。据辅导机构老师介绍,孩子名叫乐乐,之所以想给父母报班,是因为父母说二人有不会的知识不能辅导自己学习,而乐乐本人很想要父母继续陪自己学习,所以才有此好笑又暖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