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地质条件?

作者&投稿:惠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Ⅰ 苏州地质适合造高楼吗

上海都造那么高的楼没事,苏州绝对没问题的啦,而且江南这带很少有地震,苏州造高楼应该还是适合的!

Ⅱ 苏州工业园区的地理环境

苏州工业园区于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之东,属太湖低洼平原,地势平缓,由西北向东南略微倾回斜,南部答群力村一带地势较低,高程仅2.5米(以吴淞高程计算,以下类同)。
属冲积湖平原地质区及基岩山丘工程地质区,除表层土层经人类活动而堆积外,其余均为第四纪沉积层,坡度平缓,一般呈水平成层、交互层或夹层,较有规律。地质特点表现为:地势平整,地质较硬,地耐力较强。区内土地承载力为每平方米20吨以上,土质以粘土为主。 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城的东部,与苏州城处在同一经纬线上,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温暖多雨,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冬夏季长,春秋季短,境内太阳辐射年总量为4651.1焦耳/平方米,常年日照时数为1965.0小时,年平均气温为15.7℃,年平均降水量为1063mm, 年平均相对湿度:76%,年平均气压:1016hpa,年平均风速:2.5米/秒,风向:常年最多风向为东南风(夏季);其次为西北风(冬季)。

Ⅲ 告诉我一些关于苏州有关的地理知识

苏州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东临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苏州市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1°19’,东经120°37’。

苏州矿产资源有高岭土、瓷石、硫、花岗石、石灰石、石英、煤、天然气、铜、铁、铅、铟、镉、银、磁铁等16种。矿产以非金属为主,其中高岭土、花岗石以储量丰富、质量优异名冠全国。全市现有耕地288168公顷,水面38.3万公顷(575万亩),丘陵2.3万公顷(34万亩)。主产大米、棉花、油菜籽、香粳米、鸭血糯和太仓白蒜;特产柑桔、枇杷、板粟、梅子、桂花、茶花、碧螺春茶;太湖银鱼、莼菜、珍珠和阳澄湖大闸蟹闻名遐迩。

苏州地处温带,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全市地势低平,平原占总面积的55%,水网密布,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主要种植水稻、麦子、油菜,出产棉花、蚕桑、林果,特产有碧螺春茶叶、长江刀鱼、太湖银鱼、阳澄湖大闸蟹等。苏州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
苏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苏州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东临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苏州市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1°19,东经120°37。

Ⅳ 苏州高新区的地理环境

苏州高新区地势西高东低,吴淞标高4.88m-5.38m,土质粘性,地耐力强,地质稳定版。属亚热带季风海权洋性气候,春秋短,冬夏长,四季分明,全年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温度17.7℃。
苏州高新区位于古城西侧,交通十分便利,通过周边发达的高速公路、铁路、水路及航空网与中国各主要城市相连。 苏州高新区、虎丘区距上海虹桥国际机场90公里、浦东国际机场130公里,距上海港100公里、张家港港口90公里、太仓港70公里、常熟港60公里。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京沪铁路、京杭大运河和绕城高速公路从境内穿过,高水准建设的太湖大道横贯东西。

Ⅳ 苏州发生地震,无伤亡,苏州处在地震带上吗

苏州这次发生的地震很轻微,只有2.3级,震感也很轻微,对当地并没有造成任何影响。不过每次轻微地震之后,很多人都会有一个疑问,那就是某某城市在地震带上吗?据资料显示,苏州处在长江下游-黄海地震带,但这并不意味着会发生破坏性地震。

一、事件梳理

据多家媒体报道,在8月21日上午,苏州市发生了2.3级轻微地震,没有出现任何人员伤亡。震源位于苏州市吴江区,北纬31.19度、东经120.67度,震源深度11公里,毗邻上海。从苏州网友发的信息来看,当地的确是有轻微震感的,但并没有对城市生活造成任何影响。

四、苏州历史上发生过哪些地震?

梳理苏州最近500年的历史,发生4.7级以上地震8次,具有破坏性的有3次,分别是1501年11月27日在苏州市发生4.7级地震,1621年11月在吴江市平望镇发生4.7级地震,1658年9月19日在太仓市西北区域发生的4.7级地震,1678年5月24日在吴县东发生的4.7级地震,1731年11月在昆山南边发生的5级地震,1855年1月15日在昆山市与青浦之间发生的4.7级地震,1872年9月21日在苏州太湖发生5.5级地震,1990年2月10日在常熟与太仓交界发生5.1级地震。

所以,大家不用过于担忧苏州的地震的问题,但一定要多学习地震减灾防灾的常识,这对于全国所有的城市来说都是一样,这是人类共同的问题,我们无法对抗自然灾害,但我们可以摸透灾害的规律,可以利用科学的方法去防范,减少生命和财产损失。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讨论!

Ⅵ 谁能提供一下苏州大学的地质条件,万分感谢

嘉宝,苏苑新村,长桥新村,宝带新村月亮湾,这些都是啊

Ⅶ 虎丘区的地理环境


虎丘区位于苏州古城西侧,东临京杭大运河,南邻吴中区,北接相城区,西至太湖。总面积专258平方千米。属虎丘区和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同一行政区。 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吴淞标高4.88m—5.38m,土质粘性,地耐力强,地质稳定
地质特点:小山地多,地质硬、地耐力强
地耐力:约18-24吨/平方米
土质:以粘土为主
地震设防:历史上属无灾害性地震区域 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春秋短,冬夏长,四季分明;全年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温度17.7℃;年平均相对湿度80%;年平均降水量1099.6mm。常年最多风向为东南风(夏季),其次为西北风(冬季)。

Ⅷ 地质构造概况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分布有大量的中生代,特别是燕山期的岩浆岩侵入体(其中尤以花岗岩类为多)和许多金属矿床。岩浆岩在空间上具有成带分布、分段集结的特点,明显受区域构造的控制。按照区域构造差异和岩浆岩成因系列及岩石共生组合特征,将其划分为滁县岩浆岩带、沿江岩浆岩带和江南岩浆岩带,三岩带之间分别以滁河断裂和阳新常州断裂为分界线(常印佛等,1991)。一般认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主要包括沿江岩浆岩带和滁县岩浆岩带。每个岩带中,按照区域性构造(主要是断裂构造)所分割地段情况、不同地段中侵入岩与火山岩的组合关系及岩石共生组合特征的差异,又划分出若干岩段。不同的研究者对岩带中岩段的划分有着不同的方案。本文在综合前人资料的基础上,采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主要包括滁县岩浆岩带和沿江岩浆岩带的方案,并根据多数人的意见,在两岩带中划分出以下10个岩段:鄂东南岩段、封瑞九岩段、庆西郊岩段、贵池岩段、铜陵-繁昌岩段、滁冶岩段、宁芜岩段、宁镇岩段、苏州岩段以及上海岩段(图5-8)。

滁县岩浆岩带,位于本区中段北部,北为来桥-苏家湾断裂(属宿松-响水口深断裂的中段),南界为滁河断裂,呈北东向延展。沿江岩浆岩带纵贯长江中下游地区,由武汉至镇江大体上与长江河谷的延伸方向一致(常印佛等,1991)。

构成中生代岩体的岩石类型很多,包括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石英正长闪长(玢)岩、石英闪长(玢)岩、闪长(玢)岩、辉石闪长(玢)岩以及二长闪长岩、正长闪长岩、石英二长岩和石英二长闪长岩等,它们都属于广义的花岗岩类。多数岩体都伴生有Cu、Fe、Au、Pb、Zn或Mo矿床。

Ⅸ 苏州西湖自然地理景观及原因

西湖三面环山,面积约6.39平方千米,东西宽约2.8千米,南北长约3.2千米,绕湖一周近千米。湖中被孤山、白堤、苏堤、杨公堤分隔,按面积大小分别为外西湖、西里湖、北里湖、小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面,苏堤、白堤越过湖面,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个小岛鼎立于外西湖湖心,夕照山的雷峰塔与宝石山的保俶塔隔湖相映,由此形成了“一山、二塔、三岛、三堤、五湖”的基本格局。
关于西湖生成的原因,古代有关书籍记载都较简略。明朝《西湖游览志》卷一载:“西湖三面环山,溪谷缕注,下有渊泉百道,潴而为湖。”近代学者从地形、地质、沉积及水动力学等方面进行了考证,其中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西湖是由海湾逐渐演变而生的一个潟湖。民国九年(1920年),科学家竺可桢考
察西湖地形后发表了《杭州西湖生成的原因》,其称:“西湖原是钱塘江左边的一个小小湾儿,后来由于钱塘江泥沙沉淀下来,慢慢地把湾口塞住,变成一个潟
湖。”竺可桢还从沉积率推断,西湖开始形成年代距今一万二千年前。竺氏认为西湖形成之初,后由于三面山区中的溪流注入,所挟沙逐渐填充西湖,湖面随之逐渐
缩小,倘若没有历代的不断疏浚,西湖早已湮废。1924年,地质学者章鸿钊发表《杭州西湖成因一解》,对竺氏的观点又进行了补充:西湖之成,其始以潮力所向而积成湖堤,其继以海滩变迁而维持湖面,二者为形成西湖之重要条件。

但是,潟湖说在现代科学考察中受到了怀疑。1950年以后,地质部门对西湖湖中三岛和湖滨公园地质钻孔取样分析,认为距今一亿五千万年的晚侏罗纪时,以今湖滨公园一带为中心,曾发生过一次强烈的火山爆发,宝石山和西湖湖底(大部分)堆积下大量火山岩块,由此,曾出现火山口陷落,造成马蹄形核心低洼积水,即西湖雏型。1979年,地质工作者对湖滨钻孔采取的岩样作微体古生物分析后著文认为,根据不同化石的组合,西湖的形成过程可划分为早期潟湖、中期海湾、晚期潟湖三个阶段,随着钱塘江沙坎的发育,西湖终于完全封闭,水体逐渐淡化,形成近代的西湖。



~

地质成矿条件和资源开发条件4
答:1.区域地质成矿条件分析 巴西地处南美地台之内,覆盖南美地台大部分。南美地台是由古老的地盾和古生代台向斜共同组成。因此巴西的地质格局可概括为“三盾三盆”。 三盾指的是从北向南分布的三个古老的地质区,即最西北的圭亚那地盾,中部的中巴西地盾和东部的大西洋地盾,在这些地盾上分布有古老的陆核区和元古造山带。

读美国相关资料,回答问题。 加利福尼亚州年降水量北部约1250mm,南部...
答:1.东西向距离长,有多种气候条件,尤其是北部气候寒冷,自然环境恶劣;东西向要遇到多种地形,尤其要经过几座大山脉和大河,地质条件复杂,多地质灾害,需要修建桥梁、和隧道,建造的工程量大、难度大。2.人文:邻近大城市(人口密集)市场需求量大(市场广阔),(水、陆)交通便利(靠近玉米带,饲料...

示范区地质环境及水文地质条件
答:2020-01-30 岩溶地质环境及水文地质特征 2016-08-02 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怎么分析 4 2012-06-10 水文地质条件是什么 10 2018-01-24 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怎么分析? 2 2020-01-30 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 2020-02-01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评价 2020-02-03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问题 更多类...

“6·”湖北宣恩县高罗乡干沟滑坡
答:1 引言 2011年开工建设的恩黔高速公路自北向南贯穿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沿线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多发,做好沿线地质灾害监测防治工作,对保护沿线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和保障高速公路施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2013年6月6日,宣恩县高罗乡黄家河村5组干沟(在建恩来高速K54+340m处右侧)出现山体滑坡...

贵州省农业经济活动区位条件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包括哪些?各...
答:(2)水源。 贵州的水资源大部分为降水,由于降水量丰沛,水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但是由于地质条件的影响,贵州的部分地区在春冬两季相对缺水。降水较多,雨季明显,阴天多,日照少。年降水量1100毫米~1300毫米,受季风影响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全年日照时数约1300小时, (3)地形。 贵州位于中国大西南东部,介于东经103°36′—...

恩施州有哪些地质气象灾害
答:关于地质气象灾害方面,由于恩施是喀斯特地形,常有的都可能发生的哟,如山洪、泥石流、塌陷等。

浅谈琢州市几个工程区的地基特征及处理方法
答:琢州地处太行山脚下,属太行山隆起与华北沉陷带的过渡地带,是太行山前冲、洪积扇群。同时受小区域构造的影响,从而形成了琢州地区目前这种区域性很强的工程地质条件。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琢州地区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集中区。这些建筑集中区指的是具有一定数量的二级建筑分布的地区。下面对各区情况进行简要...

琼州海峡地质构造特征及成因分析
答:摘要 利用在琼州海峡所采集的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和围区地质资料,对该海峡的浅层单道剖面和高分辨率多道地震剖面进行了地震层序划分及地质解释,阐述了主要地震层序与界面的反射特征,以及浅部地层的岩性特征,并对琼州海峡上新世-第四纪的构造发展史及海峡成因作了初步分析,这对琼州海峡的环境保护及研究雷州半岛、海南...

什么是雅丹地貌,简述其形成的地质,地理条件
答:环境条件 目前发现的绝大多数雅丹分布在极端干旱区,年降水量小于50毫米,植被稀少的平原地区,风蚀作用强烈;或较为湿润的洼地,盐类风化作用、地下水作用强烈的地区。很多学者根据地质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研究,推断高大的雅丹是在更新世冰期干冷多风的气候环境下形成的,或更早的干旱气候环境下形成的。动力条件 ...

贵州地质资源环境在发展农业经济中的潜在价值
答:这是环境地质综合因素作用的例证,对讨论贵州农业生态特征提供了参考资料,但遗憾的是缺乏地质的重要因素,应该加上地质条件进行综合评价,将更加完善。 2.1 比较优势 (1)生物资源优势。贵州有500多种食用植物、1800种饲料植物、40多种农作物、100多种蔬菜、127种果树、500多种菌类、3700多种药材、六大优势林木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