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为什么拒绝欧元?

作者&投稿:殷勤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英国为什么拒绝欧元?

欧元的前身是德国马克,领导国是德国。根据欧盟的规定,欧元现钞于2002年1月1日起正式流通,欧元区的各成员国原货币从2002年3月1日起停止流通。
如今欧盟27个成员国中已有超过半数的国家加入了欧元区。欧元区共有17个成员国和超过3亿8千万人口。欧元的17会员国是爱尔兰、奥地利、比利时、德国、法国、芬兰、荷兰、卢森堡、葡萄牙、西班牙、希腊、意大利、斯洛文尼亚、塞浦路斯、马耳他、斯洛伐克、爱沙尼亚。它们都是欧洲联盟的会员国。
欧盟之所以要实行统一货币,主要是提升欧洲国家政治和经济地位。二战前,欧洲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后盾,曾长期称雄于世界。二战后,欧洲国家的世界地位大幅度下降,随着欧洲复兴计划的实施,欧洲各国越来越希望在政治、经济上联合起来,以达到与美国、日本等经济强国相抗衡的目的。从经济利益的角度讲,实行统一货币会给欧盟各国带来好处。

但是,欧洲第二大经济体英国、丹麦等国家因考虑自身利益等原因仍未进入欧元区。比如,瑞典在2003年举行了一次全民公决,根据公决的结果,拒绝让欧元成为瑞典的货币。英国虽然是欧盟的成员国,但尚未加入欧元区,英镑是英国国家货币和货币单位名称,英国仍然使用英镑。除了英国,英国海外领地的货币也以镑作为单位,与英镑的汇率固定为1:1。
英镑为英国的本位货币单位,由成立于1694年的英格兰银行(Bank of England)发行。到20世纪初叶,英镑一直是资本主义世界最重要的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镑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趋于衰落,逐渐被美元所取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期,英国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将英镑汇率固定在1英镑兑换4.03美元的水平上。1971年8月15日美元实行浮动汇率后,英镑开始以不变的含金量为基础确定对美元的比价。同年12月18日美元正式贬值后,英镑兑换美元的新的官方汇率升值为1英镑兑换2.6057美元。实际汇率可在1英镑兑换2.5471美元至2.6643美元的限度内浮动,波幅为4.5%左右。1973年3月19日,西欧八国组成联合浮动集团,英国未参加,继续单独浮动。翌年1月,英镑实际汇率制成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1990年10月8日,英镑加入欧洲货币体系,其对货币体系内各种货币汇率的波动幅度为6%。1992年9月16日,英国宣布英镑暂时脱离欧洲货币体系。英镑是英国官方货币。英镑在欧元被采用后,成为历史最悠久的仍然被使用的货币。目前占全球外汇储备的第三名,在美元和欧元之后。英镑是第四大外汇交易币种,在美元、欧元、和日元之后。虽然英镑和欧元没有固定汇率,然而,英镑和欧元之间经常存在长期的同步走势,虽然2006年中期以来这种趋势已经减弱。对通胀的担心导致英国央行自2006年下半年和2007年早些时候调整利率,英镑兑欧元也达到2003年1月以来最高价格。由于英镑的国家象征意义,使得用欧元取代英镑的主意一直受到部分英国公共部门的争议。苏格兰保守党宣称,欧元的采用意味着本地特色钞票的终结,因为欧洲央行不允许成员国或是下一级别政府设计钞票。苏格兰国民党也不认同采取单一欧洲货币,因为他们认为一个独立的苏格兰应该有本国的特色货币,它的政党政策中包括进入单一货币体系。英国全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是由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组成的联合王国,一统于一个中央政府和国家元首。由于历史和民族等原因,由英格兰、北爱尔兰、威尔士、苏格兰四国组成联合王国,首都仍在英格兰首都伦敦,主体还是英格兰,所以习惯上称英国(本来英国专指英格兰England)。

英镑与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的关系。前期,由于布莱尔(Tony Blair)关于可能加入欧洲单一货币-欧元的言论,英镑经常受到打压。英国如果想加入欧元区,则英国的利率水平必须降低到欧元利率水平。如果公众投票同意加入欧元区,则英镑必须为了本国工业贸易的发展而兑欧元贬值。因此,任何关于英国有可能加入欧元区的言论都会打压英镑汇价。

http://baike.baidu.com/view/6832.htm
http://baike.baidu.com/view/42906.htm?func=retitle#6

英国政府为加入欧元区设定的5项经济条件的评估结果浮出水面。财政大臣布朗在议会宣布,英国需要加入欧元区,但现在条件“还不成熟”。这意味着英国加入欧元区的进程被再次推迟。 英国就加入欧元区的5项经济测试条件是由上届工党政府在1997年上台后设定的。具体内容包括:英国经济与欧元区经济是否融合,英国应付经济变化的足够灵活性是否具备,英国加入欧元区对其吸引外资、金融服务以及就业是否有负面影响。随着2002年欧元开始流通,英国也进入了对这5项条件的评估阶段。 布朗在议会宣布评估结果时说,虽然各项指标均取得了“重要”进展,但除了金融服务条件已经满足之外,其他4项条件均未完全达标。他表示,英国将制定新的改革计划,努力促进英国与欧元区经济实现融合。布朗还宣布,英国将于今秋公布一项有关就加入欧元区举行全民公决的法案,并在2004年再次就这些条件进行评估,如果评估结果积极,就将确定举行公决的时间表。 分析人士认为,布朗有关英国政府今后继续推动加入欧元区进程的这些积极表示很可能是一种政治姿态,而他公布的评估结果,倒是为反对加入欧元区的人们提供了无可辩驳的理由。实际上,英国再次推迟加入欧元区的进程亦确有其道理。 首先,从经济方面来看,近几年来,英国经济一直以比较高的速度稳定增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都维持在20多年来的最低水平,而欧元区的经济却一直不景气,今年初以来更是徘徊于衰退的边缘。另外,欧元区对通货膨胀率和财政赤字的限制,欧洲央行统一的利率政策,束缚了各国根据自身情况调控政策的手脚,这无异于“一个鞋号,加于众足”。在经济周期方面,用布朗自己的话说,英国较之欧元区与美国更为接近。 其次,从政治层面来看,英国和美国与法国和德国在伊拉克战争、战后重建以及联合国作用等问题上意见相左。关于欧盟宪法草案,英国在一些方面与欧元区主要国家存在分歧。在欧洲与美国应保持什么样的关系问题上,英国与法德两国也看法不一。英国与美国在政治外交方面关系紧密,与欧洲在对外政策上很难步调一致。这显然也不利于英国融入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 另外,大多数民众和反对党仍坚决反对英国加入欧元区。5月中下旬进行的两项民意调查都显示,60%的人反对加入欧元区,只有34%的人表示赞成。5月31日的调查还显示,有31%的人甚至认为英国应退出欧盟。在政府宣布5个经济条件评估结果前后,主要反对党的指责声也更加高涨。因而,现在公决无异于自断加入欧元区后路。 英国人迟迟迈不开进入欧元区的步伐,也许还有一个没有言明的原因。那就是对英镑的情结一时难以舍弃。英国作为世界最早的工业化国家,曾在国际金融业中占统治地位,英镑也曾是国际货币储备和结算中使用最广泛的货币。在上世纪50年代其世界金融霸主地位被美元取代之前,英镑一直在世界金融界享有不可动摇的荣耀。 在条件尚不完全成熟的情况下,在欧元区外边继续观望是明智的选择,而5项测试条件恰恰为英国找到了继续身在“围城”之外的一个十分有利和恰当的理由。但是,从长远来看,英国毕竟不能游离于欧元区之外。这不仅是英国政治家的共识,也是普通百姓的看法。民意测验显示,认为10年之内英国应加入欧元区的占绝大多数。 这首先是因为,从英国的长远战略来看,英国一直谋求在欧洲发挥主导作用。显而易见,长期游离于欧元区之外只能使英国在欧洲事务中的发言权受到限制。随着10个中东欧国家4月16日签署加入欧盟的协议,“大欧洲”逐渐形成,在欧洲寻求统一的政治声音和军事独立的努力中,英国要发挥主导和关键作用显得更加迫切。 其次,不加入欧元区对英国经济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在贸易和投资方面,1999年欧元实施以来,德国和法国在欧盟内部的贸易都在逐年上升,同期英国却在下降。而且,许多国际性大公司都表示,如果英国在欧元问题上还没有明确的时间表,它们将把计划在英国的投资转向欧元区。 不过,布朗在当天宣布目前加入欧元区条件还不成熟的同时,也向人们传达出一种积极信息

英国为什么拒绝欧元~

英国政府为加入欧元区设定的5项经济条件的评估结果浮出水面。财政大臣布朗在议会宣布,英国需要加入欧元区,但现在条件“还不成熟”。这意味着英国加入欧元区的进程被再次推迟。 英国就加入欧元区的5项经济测试条件是由上届工党政府在1997年上台后设定的。具体内容包括:英国经济与欧元区经济是否融合,英国应付经济变化的足够灵活性是否具备,英国加入欧元区对其吸引外资、金融服务以及就业是否有负面影响。随着2002年欧元开始流通,英国也进入了对这5项条件的评估阶段。 布朗在议会宣布评估结果时说,虽然各项指标均取得了“重要”进展,但除了金融服务条件已经满足之外,其他4项条件均未完全达标。他表示,英国将制定新的改革计划,努力促进英国与欧元区经济实现融合。布朗还宣布,英国将于今秋公布一项有关就加入欧元区举行全民公决的法案,并在2004年再次就这些条件进行评估,如果评估结果积极,就将确定举行公决的时间表。 分析人士认为,布朗有关英国政府今后继续推动加入欧元区进程的这些积极表示很可能是一种政治姿态,而他公布的评估结果,倒是为反对加入欧元区的人们提供了无可辩驳的理由。实际上,英国再次推迟加入欧元区的进程亦确有其道理。 首先,从经济方面来看,近几年来,英国经济一直以比较高的速度稳定增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都维持在20多年来的最低水平,而欧元区的经济却一直不景气,今年初以来更是徘徊于衰退的边缘。另外,欧元区对通货膨胀率和财政赤字的限制,欧洲央行统一的利率政策,束缚了各国根据自身情况调控政策的手脚,这无异于“一个鞋号,加于众足”。在经济周期方面,用布朗自己的话说,英国较之欧元区与美国更为接近。 其次,从政治层面来看,英国和美国与法国和德国在伊拉克战争、战后重建以及联合国作用等问题上意见相左。关于欧盟宪法草案,英国在一些方面与欧元区主要国家存在分歧。在欧洲与美国应保持什么样的关系问题上,英国与法德两国也看法不一。英国与美国在政治外交方面关系紧密,与欧洲在对外政策上很难步调一致。这显然也不利于英国融入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 另外,大多数民众和反对党仍坚决反对英国加入欧元区。5月中下旬进行的两项民意调查都显示,60%的人反对加入欧元区,只有34%的人表示赞成。5月31日的调查还显示,有31%的人甚至认为英国应退出欧盟。在政府宣布5个经济条件评估结果前后,主要反对党的指责声也更加高涨。因而,现在公决无异于自断加入欧元区后路。 英国人迟迟迈不开进入欧元区的步伐,也许还有一个没有言明的原因。那就是对英镑的情结一时难以舍弃。英国作为世界最早的工业化国家,曾在国际金融业中占统治地位,英镑也曾是国际货币储备和结算中使用最广泛的货币。在上世纪50年代其世界金融霸主地位被美元取代之前,英镑一直在世界金融界享有不可动摇的荣耀。 在条件尚不完全成熟的情况下,在欧元区外边继续观望是明智的选择,而5项测试条件恰恰为英国找到了继续身在“围城”之外的一个十分有利和恰当的理由。但是,从长远来看,英国毕竟不能游离于欧元区之外。这不仅是英国政治家的共识,也是普通百姓的看法。民意测验显示,认为10年之内英国应加入欧元区的占绝大多数。 这首先是因为,从英国的长远战略来看,英国一直谋求在欧洲发挥主导作用。显而易见,长期游离于欧元区之外只能使英国在欧洲事务中的发言权受到限制。随着10个中东欧国家4月16日签署加入欧盟的协议,“大欧洲”逐渐形成,在欧洲寻求统一的政治声音和军事独立的努力中,英国要发挥主导和关键作用显得更加迫切。 其次,不加入欧元区对英国经济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在贸易和投资方面,1999年欧元实施以来,德国和法国在欧盟内部的贸易都在逐年上升,同期英国却在下降。而且,许多国际性大公司都表示,如果英国在欧元问题上还没有明确的时间表,它们将把计划在英国的投资转向欧元区。 不过,布朗在当天宣布目前加入欧元区条件还不成熟的同时,也向人们传达出一种积极信息

英国首相布莱尔日前就欧元流通再次发表讲话,他说:“欧元已变为现实,如果我们持续避开欧元或是装做欧元不存在将是十分愚蠢的想法。”不过就在当日,英国央行行长乔治则表示,欧元现钞的成功推出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英国加入欧元区的决策。问题出在哪里呢首先,英国政界难以达成共识。工党的布莱尔政府倾向于尽早加入欧元区,但反对党———保守党坚决反对加入欧元区;其次,欧元正式流通并没改变英国人不喜欢欧元的态度。在欧元正式流通后进行的第一次民意调查表明,只有21%的人认为英国应该加入欧元区,而73%的英国人反对加入,反对者所占的比例比过去所进行过的任何调查都来得大;第三,虽然在利率、通货膨胀率及经济增长速度方面,英国与欧元区国家相差不大,但是在财政政策上双方仍存在较大差异。欧元区实行的财政政策趋紧,而英国工党倾向赤字财政,显然与欧元区的财政政策不符。另外,从经济角度来看,欧元区的年通货膨胀率较高,主要国家德国和意大利的经济持续放缓。相比之下,英国整个经济运行良好,失业率和通胀率保持较低水平。欧元区完善内部市场动作较缓慢、养老金制度改革艰难等,也都成为英国国内反对加入欧元区的理由。英国企业喜欢美元面对欧元的流通,英国正在静观发展趋势、押后公民裁决的时间表、寻求有利英国经济发展的时机,避免时机不当造成英国经济和社会的不稳定。客观而言,上述策略不无道理。但就英国企业和经销商为国际贸易中时所喜欢使用的国际上流通货币的币种分析,使用美元较欧元受青睐。据英国海关和税务局的材料,英国3000家国际贸易公司中有60%的进口和50%的出口在使用海外货币结算。目前英国以美元结算占出口总量的30%左右,而在欧元流通以前,以欧元结算的只占7%;进口以美元结算的占34%,以欧洲货币包括欧元在内只占19%。虽然,上述数字英国海关和税务局过去曾发表过,但没有引起英国国民的注意,直到近期英国央行在其网址公布后才引起国民的极大关注。英国在使用美元结算中涉及到各个产业部门,如矿物油和润滑剂等大多数油类产品出口几乎占70%、机械设备和生产制造业的产品的29%、化工产品的21%等都以美元结算;甚至有许多过去广泛使用欧洲货币结算的工业产品,英国却对使用美元结算更加青睐。当前,英国部分企业认为,目前英国加入欧元区可能使国际汇率市场产生剧烈振荡。英国与欧元区关系密切事实上,英镑已显示出与欧元走势更趋紧密的迹象。有经济分析师指出,英镑与欧元关系更加密切纯属自然,因为欧元的诞生令欧元区成为英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当然,美国仍然是英国最大的出口国,但出口额仅占英国对欧元区总体出口的一半。英国和欧元区利率几年来也日益趋近。虽然英国何时加入欧元区令人难下断言,但在英国只能以较低的英镑汇率加入欧元区这一问题上,多数分析师与评论家意见一致。据路透调查的分析师预测,若要保持英国的竞争力,英国可能将英镑兑欧元贬值,因此英镑兑美元亦可能会下跌。但欧元区现有成员国亦不太可能乐见英镑以较低汇率加入欧元区,因担心损及其竞争力。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从中长期前景来看,英国加入欧元区是一种必然。因为欧元是欧洲一体化建设进程的重要标志,英国要想在未来的一体化欧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并在欧盟重大问题上施加影响,显然不能长期游离于欧洲一体化进程之外。

为什么欧元不在英国和丹麦使用(回答的全面一点)
答:1.但是英国人的普遍观点是(尤其是大臣)觉得欧洲大部分国家还没有英国强大,他们为什么要加入一个没有自己强大的组织?2.如果加入欧元,那么就是英国在用货币,汇率,利率调整国家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减少失业方面就少了一个工具,只用英镑的话,他们自己就能觉得英镑的升值,贬值,汇率高低,利息高低,...

欧盟有哪四个国家没有使用欧元?
答:是希腊、英国、丹麦和瑞典 就欧盟现有15个成员国而言,除了希腊条件尚不成熟外,其余14国皆达规定要求。只是英国、丹麦和瑞典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暂缓参加。尽管如此,所谓的欧元区依然是一个了不起的存在。统一货币之后的欧洲联盟将以整体姿态出现在世界舞台,由于减少了贸易成本,“经济共同体”成为名副...

瑞士用欧元吗
答:根据欧盟的规定,欧元现钞于2002年1月1日起正式流通,欧元区的各成员国原货币从2002年3月1日起停止流通。如今欧盟27个成员国中已有超过半数的国家加入了欧元区,波兰、捷克、丹麦等国家因考虑自身利益等原因仍未进入欧元区。瑞典在2003年举行了一次全民公决,根据公决的结果,拒绝让欧元成为瑞典的货币。

1欧元等于多少人民币
答:瑞典在2003年举行了一次全民公决,根据公决的结果,拒绝让欧元成为瑞典的货币。1999年1月1日起在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爱尔兰、奥地利、芬兰、西班牙和葡萄牙11个国家(欧元区国家)正式使用,并于2002年7月1日取代上述11国的货币。希腊于2000年加入欧元区,成为欧元区第12个成员国。

北欧哪些国家不用欧元
答:丹麦的货币情况 丹麦的货币是丹麦克朗(Danish Krone),是北欧国家中最老的一种货币。丹麦过去曾两次拒绝加入欧元区,一次是在1992年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中,一次是在2000年的全民公投中。尽管如此,丹麦仍然与欧盟有着密切的经济关系,丹麦克朗的汇率也与欧元相对稳定。丹麦克朗的面值包括硬币和纸币,...

英国为什么要退出欧盟 英国脱欧的三个原因
答:这也是为什么20亿欧元本不该闹出这么大动静,却最终惹出这么大波澜的根本原因。如若英国爽快地同意了这20亿欧元补缴,那么接下来德法主导的欧盟就还会有更进一步的动作。站在英国角度,英国必然阻止这一切的进一步演化。当然,站在德法角度看,英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作为欧盟三大国之一,如果迟迟不能...

英国为什么脱欧?英国脱欧对世界各国有什么影响?
答:这本身对英国不再构成主要问题,但可能加剧欧元区内部的矛盾。柏林和巴黎在外交方面将更有发言权,因为两国将对这个有5亿人口的集团扩大影响力。从中期到长期,这甚至可能把欧盟的政策推向莫斯科。北约无疑是欧洲首要的军事集团,但欧盟的制裁一直是欧洲针对俄罗斯使用的最重要工具。法德在经济上与俄罗斯的...

中国外汇储备为什么不买欧元国债?
答:现在中国的外汇储备绝大多数是美元,而中国外汇管理局只要保障外汇的流通及合理增值就可以,所以一般购买美元国债(包括其他主权国家的美元国债)即可。如果大量购买欧元国债的话,就需要先把美元换成欧元,到时再把欧元换成美元,这样做有可能获得高收益,但同时也有可能毛造成亏损,所以没有必要进行套汇获利...

欧盟问题
答:如今欧盟27个成员国中已有超过半数的国家加入了欧元区,但是欧洲第二大经济体英国、丹麦等国家因考虑自身利益等原因仍未进入欧元区。瑞典在2003年举行了一次全民公决,根据公决的结果,拒绝让欧元成为瑞典的货币。与原用货币部分比率:13.7603 奥地利先令(ATS)40.3399 比利时法郎(BEF)2.20371 荷兰盾...

欧元是那个国家
答:瑞典在2003年举行了一次全民公决,根据公决的结果,拒绝让欧元成为瑞典的货币。1999年1月1日起在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爱尔兰、奥地利、芬兰、西班牙和葡萄牙11个国家(欧元区国家)正式使用,并于2002年7月1日取代上述11国的货币。希腊于2000年加入欧元区,成为欧元区第12个成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