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时期的大将55人 现在还有健在的么? 如果没有。最后一位过世的是哪位? 最后一位开国中将逝世,当时开国时期的将领现在还有几

作者&投稿:政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开国上将是55名.大将只有10名.
共和国的荣耀-依旧健在的开国上将
1955年9月在中南海怀仁堂向众多的将帅授衔之际,全军上下,共授元帅10名、大将10名、上将55名、中将175名、少将798名。之后,又补授上将2名、中将2名,补授、晋升少将562名,到1965年以前共授少将以上将帅1614名。从此,1600多将星便以其璀璨的光辉诞生在中华民族历史的天幕中了,令世人瞩目,令世人敬仰,令中国人民自豪,令中华民族骄傲。

1989年3月29日,随着86岁的肖劲光海军大将的辞世,十位大将都离开了我们。1992年5月14日,93岁高龄的聂荣臻作为最后一位元帅,带着亿万人民的思念离去,十位元帅也都走了。元帅、大将相继离世后,那些当年横戈马上,为新中国奠基的一代开国上将,尤其是健在者便成为中国军队中最为瞩目的星座,人民敬仰的焦点。 在上个世纪60年代逝世的上将有8名,他们分别是:贺炳炎(1960.7.1)、李克农(1962.2.9)、甘泗淇(1964.2.5)、刘亚楼(1965.5.7)、赖传珠(1965.12.24)、赵尔陆(1967.2.2)、杨至成(1967.2.3)、阎红彦(1967.8.1)70年代逝世的上将有9名,他们分别是:郭天民(1970.5.26)、李天佑(1970.9.27)、李涛(1970.12.20)、谢富治(1972.3.26)、陈伯钧(1974.2.6)、陈明仁(1974.5.21)、彭绍辉(1978.4.25)、苏振华(1979.2.7)、周士第(1979.6.30);在80年代逝世的上将有19名,他们分别是:邓华(1980.7.3)、王建安(1980.7.25)、陈奇涵(1981.6.19)、傅秋涛(1981.8.25)、杨勇(1983.1.6)、黄永胜(1983.4.26)、王新亭(1984.12.11)、周纯全(1985.7.28)、肖华(1985.8.12)、许世友(1985.10.22)、韩先楚(1986.10.3)、唐亮(1986.11.20)、李志民(1987.11.16)、乌兰夫(1988.12.8)、陶峙岳(1988.12.26)、朱良才(1989.2.22)、董其武(1989.3.3)、韦国清(1989.6.15)、傅钟(1989.7.28);在90年代逝世的上将有15名,他们分别是:钟期光(1991.5.22)、宋时轮(1991.9.17)、刘震(1992.8.20)、王震(1993.3.12)、陈再道(1993.4.6)、李达(1993.7.12)、王宏坤(1993.8.20)、周桓(1993.10.27)、杨得志(1994.10.25)、李聚奎(1995.6.25)、陈士榘(1995.7.22)、王平(1998.2.8)、张宗逊(1998.9.14)、叶飞(1999.4.18)、陈锡联(1999.6.10)。进入新世纪逝世的上将有4名,他们就是:张爱萍(2003.7.5)、杨成武(2004.2.14)、宋任穷(2005 1月8日) 、洪学智(2006 11月20日)

如今,仍然健在的开国上将只有2名了,他们是:吕正操、萧克、。 吕正操 现年99岁。辽宁省海城县人。1922年参加东北军,1925年毕业于东北讲武堂。1937年5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八路军第3纵队司令员、冀中军区司令员、总参谋部军事交通部部长(黑体字表示授衔时的任职,下同)、国家铁道部部长、铁道兵政委等职。1955年9月27日被授予上将军衔。吕正操是惟一一位来自东北军的开国上将。 萧克 现年96岁。湖南省嘉禾县人。1926年参加国民革命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北伐战争、南昌起义、湘南起义。历任红六军团军团长、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第4野战军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军事学院院长、第一政委等职。1955年9月27日被授予上将军衔 ,萧克将军不仅是一员儒将,还是一位著名的作家,自长篇小说《浴血罗霄》出版,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后,又出版了《朱毛红军侧记》一书。早在烽火岁月,萧克将军于运筹帷幄、指挥鏖战间隙,便酝酿文艺创作。为此,他曾读过大量中外名著,他像研究作战一样,研究巴尔扎克、福楼拜、托尔斯泰,研究鲁迅、郭沫若、沈从文,即便转战沙场,仍手不释卷。难能可贵的是,大文学家曹雪芹含辛茹苦10载,写就不朽之作《红楼梦》,而我们的老将军,从1937年开始创作,则用了整整50年,终于使这部长篇小说《浴血罗霄》与读者见面。

健在的2位开国上将,虽然出身不同,经历各异,但最终都昂然屹立于“八一”猎猎军旗之下,他们在长期的革命战争烈火的锻炼中,出生入死,南征北战,英勇奋斗,为中国人民武装力量的创建和发展,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做出过巨大贡献,还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呕心沥血。往事依依堪回首,金戈铁马伴人生。他们驰骋疆场、屡建战功、叱咤风云的英姿已经存留在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画卷之中。他们每个人的战斗历程,都是这个共和国经历的一部分;他们每个人的功绩,已经不属于他们个人,而是融入中华民族的历史丰碑。

开国大将里有现在还活着的么?~

都过世了。

十大大将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了军衔制。周恩来授予粟裕、黄克诚、谭政、肖劲光、王树声、陈赓、罗瑞卿、许光达、徐海东、张云逸10人大将军衔,后被人们称之为“十大大将”。
1、粟 裕(1907-1984)
2、黄克诚(1902-1986)
3、谭 政(1907-1988)
4、肖劲光(1903-1989)
5、王树声(1905-1974)
6、陈 赓(1903-1961)
7、罗瑞卿(1906-1978)
8、许光达(1908-1969)
9、徐海东(1900-1970)
10、张云逸(1892-1974)
  

截至2018年1月17日,开国将帅(55年授衔)仅剩7位,1955年授衔的开国少将几乎成了“百岁将军”的摇篮。1955年授衔的少将806人,健在7人。
方槐(1917)原空军第2军军长。江西于都人,原名赖芳槐(曾用名赖世禄),1932年参加工农红军;1949年任军委航空局作战教育处处长。
杨永松 (1918)原北京军区工程兵政委。广东大埔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49年任四野战车师政委。
邹 衍 (1915) 原沈阳军区副政委。江西兴国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49年任四野47军160师政治委员。
詹大南 (1914) 原27军军长,兰州、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安徽金寨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49年时任华北军区第209师长。
熊兆仁 (1912) 原福州军区副参谋长。福建永定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49年时任皖南军区副司令员。
黎 光 (1914) 原68军军长、南京军区工程兵主任。四川南部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49年任20兵团66军198师师长。
李耀文(1918)原名张锡坤,出生于山东荣成,曾任海军政委,海军上将。十二届中央委员,中顾委委员。
在以上将军中,熊兆仁从军最早,1929年即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而李耀文迟至抗日时才入伍,但解放时已经担任野战军政委职务,比起其它将军的职务更高。在解放前担任野战军高级指挥员的战将有李耀文(三野26军政委)、黎光(198师师长)、詹大南(第209师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