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法律规定的主要的免责条件和方式? 试述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和免责条件

作者&投稿:住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我国的法律规定和法律实践中,免责的条件和方式可以分为:

1、时效免责。即违法者在其违法行为发生一定期限后不再承担强制性法律责任。

2、不诉免责。即所谓“告诉才处理”、“不告不理”。 在我国,不仅大多数民事违法行为是受害当事人或有关人告诉才处理,而且有些轻微的刑事违法行为也是不告不理。

3、自首、立功免责。即对那些违法之后有立功表现的人,免除其部分或全部法律责任。

4、补救免责,即对于那些实施违法行为,造成一定损害,但在国家机关归责之前采取及时补救措施的人,免除其部分或全部责任。这种免责的理由是违法者在归责之间已经超前履行了第二性义务。

5、协议免责或意定免责。这是指双方当事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协商所达成的免责,即所谓“私了”。

扩展资料:

归责

法律责任的认定和归结简称“归责”,它是指对违法行为所引起的法律责任进行判断、确认、归结、缓减以及免除的活动。

(一)归责原则

归责原则体现了立法者的价值取向,是责任立法的指导方针,也是指导法律适用的基本准则。归责一般必须遵循以下法律原则:

1、责任法定原则。其含义包括:

(1)违法行为发生后应当按照法律事先规定的性质、范围、程度、期限、方式追究违法者的责任;作为一种否定性法律后果,它应当由法律规范预先规定。

(2)排除无法律依据的责任,即责任擅断和“非法责罚”。

(3)在一般情况下要排除对行为人有害的既往追溯。

2、因果联系原则。其含义包括:

(1)在认定行为人违法责任之前,应当首先确认行为与危害或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这是认定法律责任的重要事实依据。

(2)在认定行为人违法责任之前,应当首先确认意志、思想等主观方面因素与外部行为之间的因果联系,有时这也是区分有责任与无责任的重要因素。

(3)在认定行为人违法责任之前,应当区分这种因果联系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3、责任相称原则。其含义包括:

(1)法律责任的性质与违法行为性质相适应。

(2)法律责任的轻重和种类应当与违法行为的危害或者损害相适应。

(3)法律责任的轻重和种类还应当与行为人主观恶性相适应。

4、责任自负原则。其含义包括:

(1)违法行为人应当对自己的违法行为负责;

(2)不能让没有违法行为的人承担法律责任,即反对株连或变相株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免责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法院网--从一则案例看保证人免责条件



1、 不可抗力,所谓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不可抗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1)自然灾害、如台风、洪水、冰雹;

(2)政府行为,如征收、征用;

(3)社会异常事件,如罢工、骚乱。

2、免责条款,免责条款是指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免除将来可能发生的违约责任的条款,其所规定的免责事由即约定免责事由。免责条款不能排除当事人的基本义务,也不能排除故意或重大过失的责任。 

(1)免责条款是合同的组成部分,是一种合同条款。它既然是一种合同条款,就必须是经当事人双方同意的,具有约定性。

(2)免责条款的提出必须是明示的,不允许以默示方式作出,也不允许法官推定免责条款的存在。

(3)免责条款旨在排除或者限制未来的民事责任,具有免责功能,这是免责条款最重要的属性,是区别于其他合同条款的明显特征。

扩展资料

1、在不可抗力的适用上,有以下问题值得注意:

(1)合同中是否约定不可抗力条款,不影响直接援用法律规定;

(2)不可抗力条款是法定免责条款,约定不可抗力条款如小于法定范围,当事人仍可援用法律规定主张免责;如大于法定范围,超出部分应视为另外成立了免责条款;

(3)不可抗力作为免责条款具有强制性,当事人不得约定将不可抗力排除在免责事由之外。

2、不可抗力的免责效力。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但有以下列外:

(1)金钱债务的迟延责任不得因不可抗力而免除。

(2)迟延履行期间发生的不可抗力不具有免责效力。

3、不可抗力与意外事件。实际上,民法通则和合同法均未将意外事件作为免责条件。因此,多数学者主张意外事件不应该作为免责事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免责事由



在我国的法律规定和法律实践中,免责的条件和方式可以分为:
1,时效免责。即违法者在其违法行为发生一定期限后不再承担强制性法律责任。对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利,督促法律关系的主体及时行使权利、结清债务,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以及提高法院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2,不诉免责。即所谓“告诉才处理”、“不告不理”。 在我国,不仅大多数民事违法行为是受害当事人或有关人告诉才处理,而且有些轻微的刑事违法行为也是不告不理。在法律时间中,还有一种类似不不诉免责的免责方式,即在国家机关宣布有责主体须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况下,权利主体自己主动放弃执行法律责任的请求,必须注意,作为免责形式的“不告诉”必须是出于被害人及其代理人的自由意志。如果“不告诉”之不作为是在某种压力或强制环境下作出的,则不构成免除有责主体的法律责任的条件和依据。

3,自首、立功免责。即对那些违法之后有立功表现的人,免除其部分或全部法律责任。
4,补救免责,即对于那些实施违法行为,造成一定损害,但在国家机关归责之前采取及时补救措施的人,免除其部分或全部责任。这种免责的理由是违法者在归责之间已经超前履行了第二性义务。
5,协议免责或意定免责。即基于双方当事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的协商同意的免责,即所谓“私了”。这种免责一般不适用于犯罪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仅适用于民事违法行为。
6,自助免责。自助免责是对自助行为所引起的法律责任的减轻或免除。所谓自助行为是指权利人为保护自己的权利,在情事紧迫而又不能及时请求国家机关予以救助的情况下,对他人的财产或自由施加扣押、拘束或其他相应措施,而为法律或社会公共道德所认可的行为。自助行为可以免除部分或全部法律责任。
7,人道主义免责。权利是以权利相对人即义务人的实际履行能力为限度的。在权利相对人没有能力履行责任或全部责任的情况下,有关的国家机关或权利主体可以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免除或部分免除有责主体的法律责任。在有责主体无履行能力的情况下,即使人民法院把法律责任归结于他并试图强制执行,也会因其不能履行而落空。

我国法律规定的免责条件有哪些~

您好,主要有以下几种
(1)时效免责:即法律责任经过了一定期限后而免除,其意义在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督促法律关系主体及时行使权利、结清权利义务关系,提高司法机关的工作效率,稳定社会生活秩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2)不诉及协议免责,是指如果受害人或有关当事人不向法院起诉要求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行为人的法律责任就实际上被免除,或者受害人与加害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协商同意的免责。
(3)自首、立功免责,是指对那些违法之后有立功表现的人,免除其部分和全部的法律责任。这是一种将功抵过的免责形式。
(4)因履行不能而免责,即在财产责任中,在责任人确实没有能力履行或没有能力全部履行的情况下,有关的国家机关免除或部分免除其责任。

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责任法定原则,因果联系原则,责任相称原则,责任自负原则。 免责条件,在不同的法律上有不同的规定。,一般来说,私法责任与公法责任是有明显区别的,的免责条件有两种:法定免责条件,意定免责条件。 私法的法定免责条件主要是“不可抗力”,意定免责条件包括:权利主体超过时效:有效补救;自愿协议。 公法的免责条件除了不可抗力,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等类似于私法免责的条件外,还包括:超过时效;自首或立功;当事人不起诉。

免责的条件和方式
答:1. 法定免责条件由法律直接规定,无需当事人约定即可使用,主要指的是不可抗力事件。2. 约定免责事由是当事人之间协商确定的免责条款。3. 因履行不能而免责,这主要适用于财产责任,当责任人确实无法全部或部分履行时,有关国家机关可以免除或部分免除其责任。4. 免责的条件和方式包括:时效免责...

简述免责的情形和条件
答:如果“不告诉”之不作为是在某种压力或强制环境下才作出的,则不构成免除有责主体的法律责任的条件和依据。3,自首、立功免责。即对那些违法之后有立功表现的人,免除其部分或全部法律责任。4,补救免责,即对于那些实施违法行为,造成一定损害,但在国家机关归责之前采取及时补救措施的人,免除其部分或...

法定免责条件包括哪些
答:法律主观:《民法典》规定的免责条件包括意定免责:当事人是相应民事行为能力人;当事人具有真实的意思表示;当事人约定了免责条款。法定免责的条件就是有出现了法律规定的不可抗力事由。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条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

简述法律责任的免责条件
答:在中国,公民和法人承担民事责任的主要方式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民事法律责任是法律责任的一种,我国相关法律对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免责原因等方面都有具体规定。 法律客观: 《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免责条款法律规定
答:我国法律亦规定,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应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2、合同的解除。不可抗力的发生致使合同不能履行,则应导致合同的解除。,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由于不可抗力是合同解除的法定事由,不管当事人是否在合同中约定,均可导致合同的解除。3、延长履行合同义务...

做书的,经常要送学校书,想草拟个赠送协议.有追加分
答:(一)免责条件:即法律明文规定的当事人对其不履行合同不承担违约责任的条件。我国法律规定的免责条件主要有:1.不可抗力:《合同法》第117条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责任。

试述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和免责条件
答: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责任法定原则,因果联系原则,责任相称原则,责任自负原则。 免责条件,在不同的法律上有不同的规定。,一般来说,私法责任与公法责任是有明显区别的,的免责条件有两种:法定免责条件,意定免责条件。 私法的法定免责条件主要是“不可抗力”,意定免责条件包括:权利主体超过时效...

简答法律责任的种类及免责的条件和方式?
答:追究法律责任的原则包括:个人负责,不株连原则;重在教育原则;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原则。构成法律责任必须具备的各种条件或必须符合的标准,它是国家机关要求行为人承担法律责任时进行分析、判断的标准。免责:1、不可抗力,所谓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不可抗力主要包括...

侵权责任法规定的侵权人可以不承担责任或减轻责任的情形有哪些_百度知 ...
答:《侵权责任法》第10条规定的是共同危险行为。该条的规范目的在于减轻受害人因果关系证明上的困难。在解释共同危险的构成要件与免责事由时不能偏离该规范目的。除基本的构成要件外,共同危险行为有两项重要的构成要件,一为共同危险人参与实施了对受害***益有损害之危险的行为;二为因果关系不明,即无法确定具体的侵权...

我国现行法律和司法实践,民事责任免责条件主要有哪些,
答:除不可抗力外,尚有其他的免责事由,比如在货运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如果承运人能够证明货物的毁损、是因货物自身的自然性质或合理损耗以及托运人、收货人的过错造成的,其可免除损害赔偿责任之承担。对于侵权责任,如果被侵权人对于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部分免除侵权人的责任。如果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