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知识点 初一的 初一初二历史知识点整理

作者&投稿:实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第一章 中华文明的起源(1-12)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170万年P2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P2
3、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和地点 P1.3.4
4、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P2
5、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并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P4—5
6、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过氏族生活 P5
7、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都已经使用磨制石器P7—8
8、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P7—8
9、大汶口文化晚期中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P7—P8
10、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P12
11、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黄帝。 P13
12、尧舜禹的“禅让”: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 P14
第二章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13-40)
第二章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13-40)
14、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P15
15、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P21
16、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 。P23
17、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各地的统治。 P23—24
18、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P24
19、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湖南宁乡出土了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 P26
20、“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瞩目。 P27
21、 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P27
22、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P30
23、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P30—32
24、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P31
25、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P32
26、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战国形势图》 P33
27、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P34
28、春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P36—37
29、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P37
30、春秋后期,我国发明生铁冶炼技术,比欧洲早1900多年,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早在商朝就有制造。P27、P36
31、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筑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P37
3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P38—39
33、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P41
34、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 P41
35、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P41
36、对日食,月食的记载及二十四节气 P43
37、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总结出中医望、闻、问、切 “四诊法”。 P43
38、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的楚国,代表作《离骚》 P43
39、战国时期的“整套编钟”出土于湖北随州。P44
40、孔子在思想教育和文化方面的重要贡献 P46—P47
41、道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晚期的老子,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战国时期,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
他主张“兼爱”“非攻”;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道家代表人物是庄子,他提出“无为而治”;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改革;兵家的代表人物是孙武,他著有《孙子兵法》,“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就出于此书。
P47—P49
第三章 秦、西汉、东汉(41-67)
42、秦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陆续灭掉六国,完成统一,定都咸阳。《秦朝疆域图》 P60
43、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
44、秦始皇命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
45、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灵渠的修建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P59
46、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在大泽乡发动起义,在陈建立了政权 P63
47、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P64
48、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P67
49、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50、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削弱诸侯国势力。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68—69
51、公元25年,西汉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P69
52、东汉明帝令水利专家王景主持治理黄河。P73
53、汉朝时用耧车播种,纺织业中也有了提花机 P73
54、东汉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P74
55、 秦汉之际,匈奴的杰出首领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 P77
56、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P78—79
57、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汉元帝时王昭君出塞嫁给呼韩邪单于。P79
58、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P83
59、东汉班超经营西域。班超曾派部下甘英出使大秦。166年大秦派使者访问洛阳,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P84—85
60、
丝绸之路: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P83
61、 我国使用纸作为书写材料开始于西汉,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 P87
62、 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是一部数学名著。P88
63、 东汉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P88
64、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写了《伤寒杂病论》一书,华佗创制麻醉剂“麻沸散”,编写了医疗体操“五禽戏” P89
65、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中原地区,东汉时期,道教在民间兴起,创始人之一叫张陵,尊老子为教主。P92—91
66、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写了《论衡》一书。 P93
67、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代,编写了《史记》一书,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P94
68、秦陵兵马俑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大艺术宝库P95
第四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68-84)
70、 200年,曹操对袁绍的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P102
71、208年,曹操对孙刘联军的赤壁之战 ,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P103—104
72、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P105
73、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省),加强了夷洲与大陆的联系 P106
74、266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局面。 P108
75、从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陆续内迁。P109
76、316年西晋灭亡,317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史称“东晋” P109
77、383年,前秦与东晋的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 P11O
78、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建立宋,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
79、北魏分裂后,北方先后出现了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四个王朝。北魏和四个王朝统称为北朝。P116
80、 南朝的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P118
81、北朝的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一书,这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P119
82、北魏的郦道元写的《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P119
83、东晋的王羲之有代表作《兰亭序》,称后人称为“书圣” P122、
84、东晋的顾恺之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P123
85、南朝的思想家范缜,他撰写了《神灭论》。P124
86、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石窟: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P124

问答题:
1、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
答: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P38—39
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君主直接派官吏治理。
意义: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2、孔子在思想和教育方面的成就有哪些?P46—47
答:思想上: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教育上:他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3、评价秦始皇。 P57、P62
答:秦始皇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他顺民心,完成统一,他自称皇帝,总揽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修长城开发南疆,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同时,他又是一个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修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订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总之他是一个有大功也有大过的皇帝。
3、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采取了哪此措施?P68、P74、P78
答: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①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②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兴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
③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
④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使西汉王朝在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了鼎盛时期。
5、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原因有哪些?P111
答: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耐旱耐寒作物。
③南方社会相对安定
④民族融合加强,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
⑤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6、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有何历史意义?
答: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进一步实行了改革
内容: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意义:1、促进了民族融合.2、传统汉文化得到发展

中国古代史(历史七年级上册)
一、元谋人
北:P2 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
二、北京人的文化遗存:(P3-P4)
生活时间:距今约70—20万年
生活地点:北京周口店
用火方式: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
三、了解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基本情况
(一 )河姆渡遗址:
北:P9 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
P10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栏式的,干栏式建筑一直是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
(二)半坡遗址:
北:P7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
P8遗址四周建有许多圆形的房子或方形的小房屋,是氏族成员的住处。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半坡居民饲养猪、狗等家畜,还打猎、捕鱼。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P9陶器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出土了大量陶器,陶器的底色一般为红色,上面多绘有人、动物和几何花纹等图案,称为彩陶。
四、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北:P12炎帝和黄帝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P14 炎、黄二部族走向联合,占据了中原地区并不断繁衍,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P15 禹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
北:P15尧年老后,部落联盟推举舜为继承人。后来,舜又以同样的方式传位给禹。这种通过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后人称之为“禅让”。
[考试说明]国家的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一、夏朝建立的史实
北:P2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定都阳城。
二、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北:P2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定都阳城。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三、西周分封制
北:P28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
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由诸侯管理当地的事务。分封制规定了受封者的义务,即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因此,他们必须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各诸侯国保持密切联系,共同抵御“蛮”、“夷”、“戎”、“狄”等。
P29分封制的作用: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西周的影响不断扩大,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四、商鞅变法
1.主要内容
北:P43 战国时期的改革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
内容: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做奴隶。奖励军功;立了军功的人,按照功劳的大小封爵。没有军功的贵族子弟,就没有爵位。承认土地私有,用法令的形式保护土地私有制;推行县制,把乡、邑、聚合并成县,县的长官称为县令,由国君任命;统一度量衡,在秦国范围内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
2.历史作用或影响
北:P44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考试说明]统一国家的建立
一、陈胜、吴广起义
北:P66 陈胜、吴广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二、张骞通西域
北:P81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P82 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三、丝绸之路
北:P83 《丝绸之路示意图》
P83 从长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
P84 沿着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四、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
北:
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 P69—72,P71《秦统一文字表》和《秦统一货币示意图》
政治上: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中央设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在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二级行政机构,把全国分为分为36郡,郡下设县。
思想上:焚书坑儒(小字部分)
经济、文化上:车同轨(统一车辆形制,规定所有车辆两个轮子的距离是六尺),书同文(统一小篆为标准文字,后推行隶书),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度量衡。
军事上:修万里长城
作用:以后历代王朝基本沿用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
五、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北:P74—76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主要措施: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政治上:采纳大臣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
加强监察制度。在中央设司隶校尉,在地方在13个州部设刺史。
军事上:出击匈奴,解除匈奴的威胁。
与少数民族地区的交往: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对外交往:开拓了丝绸之路。
作用: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六、初步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及评价秦始皇、汉武帝
[考试说明]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一、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北:
P102 官渡之战,P103赤壁之战,P105《三国鼎立形势图》
魏、蜀、吴建立
220年,曹丕,魏,洛阳
221年,刘备,蜀,成都
222年,孙权,吴,建业
二、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的开发
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南方比较安定。
三、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北:P115
改革内容:(1)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2)要求南迁的鲜卑人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
改革作用: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使中原文化得到丰富和发展,如胡食、胡服、胡床、胡乐、胡舞等,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

初一上学期历史考点太少了,你背题就行。
以人教版为例
考点一:第七课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的措施和影响,期中必考,期末必考,中考也会考,而且分值不低。重点中的重点!(不背等着被扣分吧)
考点二:第九课 孔子
这个考点有的地区作为热门考点,有些就比较冷门,不难,老师让背的话也无妨,不用动大脑就会背过的。
考点三:第十课 秦始皇的中央集权
这个在七上的考试中,秦始皇的中央集权措施也是必考的内容。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思想五大方面,分类记忆,考试就考这五条,虽然期末考是必考,但中考不好考秦朝。注意考试时候看材料介绍的哪一方面,是经济就光答经济的措施,不要多此一举,会被扣分。
考点四:第十二课 汉武帝的大一统
和秦朝的中央集权的记忆比较相像,但是比较难背一些,但期末考试也是必考的。注意董仲舒啊之类的不要写错字(文科错别字没分)。其它不难。
考点四:第十五课 张骞出使西域与丝绸之路
和商鞅变法一样的重要的考点!重点中的重点!历史上第一次重大内外交流活动!起点、终点以及意义必须背过,考试就这么三点,没别的。中考也偶尔出这些。而且七年级下册的清朝伊犁将军管理新疆和八上的左宗棠收复新疆联合考你,好好背。
考点五:北魏的汉化措施。
孝文帝的汉化措施必考,但是分值不会太大,偶尔考上一条两条的措施。学会与商鞅变法对比记忆。不难,而且很好背。
我所说的考点是问答题的考点(初一小孩:历史考试一半左右的分是选择题,另一半就是问答题了)。选择题注意课上听讲,不用刻意背也能选出来。历史、思品这两个完全是记忆的科目,如果要有好的成绩历史要95分以上,思品不能低于98,否则其它科目一低你总分就完蛋了。

看在辛辛苦苦手打的份上,给个分把。

楼上威武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历史作为非热门考试科目,却也在中考中占据一定比重,近年来的历史中考中,开放性题目的比重在不断增高。因为开放性试题最能体现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和人文素养的要求。昂立新课程小编为大家带来中考历史19大必考知识点,让这万能的模板助你得高分。
一、大国崛起
1. 常考设问:对大国发展/崛起的认识
2. 答案模板
(1)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发展经济的基础和前提;
(2)不断改革,大胆创新;制度创新是大国崛起的关键;
(3)善于学习外国的长处和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大力发展科技,培养人才等。
二、中日关系
1. 常考设问:中日双方妥善处理两国关系、为中日关系良性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2. 答案模板 (1)总体做法(建议、启示、看法)
① 正视历史,以史为鉴,面对未来;
② 加强交流,增进互信;
③ 睦邻友好,合作共赢。
(2)日本方面:应正视历史问题,积极、主动、妥善解决战争遗留问题,不要做伤害中国人民情感的事,努力发展中日两国互惠互利、友好合作的睦邻关系。
(3)中国方面:应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努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加强和日本的经济文化交流,努力促进中日关系的友好发展。
三、中美关系
1. 常考设问:发展中美两国新型大国关系的看法、建议
2. 答案模板
(1)求同存异、增强政治互信;
(2)促进经济合作与共赢、加强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事务合作;
(3)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坚持和平发展,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珍惜和平发展机遇期。
四、三次科技革命
1. 常考设问:科技革命带来的影响和认识
2. 答案模板
(1)积极影响: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2)消极影响:环境污染,交通拥挤,高科技犯罪,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等;
(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要正确利用科技,减少消极影响。
五、对外交往
1. 常考设问:对外交往的发展对我们的启示
2. 答案模板
(1)开放利于进步,闭关导致落后;
(2)独立自主、平等互利是外交的保障;
(3)国家利益是外交的出发点;
(4)维护国家安定和统一是外交发展的保障;
(5)外交政策要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化。
六、民族复兴
1. 常考设问: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 答案模板
(1)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3)青少年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世界观,为发展贡献力量。
七、战争与和平
1. 常考设问:怎样才能有效地避免战争
2. 答案模板
(1)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2)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打击恐怖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防止军国主义和极右势力抬头;
(4)力争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5)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等。
八、民族团结
1. 常考设问:如何维护民族统一
2. 答案模板
(1)增强民族团结意识,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2)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自觉同破坏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行为作斗争;
(3)实行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
(4)加大对民族分裂势力的打击力度,任何分裂国家的行为都注定失败。
九、两岸关系与祖国统一
1. 常考设问:如何推进两岸关系进一步(和平稳定)发展,实现祖国统一
2. 答案模板
(1)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坚持九二共识;坚决拥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2)互相尊重、互补互利,加强经济、科技、文艺、旅游等方面的交流;
(3)加强领导人对话和两岸人员往来;
(4)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坚决反对“一中一台”等各类台独言行,坚决维护国家统一;
(5)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聪明才智,积极参与海峡两岸的交流活动等。
十、改革与制度创新
1. 常考设问:从中外的改革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2. 答案模板
(1)改革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改革必须立足国情,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3)改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是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动力之源;
(4)改革是强国之路,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有利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十一、侵略与反抗
1. 常考设问:对中国近代遭受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抗争的认识
2. 答案模板
(1)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2)发展才是硬道理,坚持对外开放,只有提升综合国力,才能在国际上立足;
(3)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中国人民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等。
十二、思想解放
1. 常考设问:思想解放的作用及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2. 答案模板
(1)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社会进步;
(2)思想解放为社会进步奠定思想基础,社会进步推动思想解放。
十三、党的发展历程
1. 常考设问:对党的发展历程的启示
2. 答案模板
(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3)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4)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抓住机遇,发展壮大自己,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自我,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等。
十四、改革开放
1. 常考设问:由中国改革开放得到的启示
2. 答案模版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
(2)要结合本国国情,实事求是,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
(3)要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十五、民主与法制
1. 常考设问:对民主法制建设的认识
2. 答案模板
(1)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民主与法制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3)不同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借鉴;
(4)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十六、经济全球化
1. 常考设问: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2. 答案模板
(1)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重视区域合作,与各国实现互利共赢;
(2)中国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同时,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重视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
(3)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经济的迅速发展。
十七、世界政治格局
1. 常考设问:面对复杂多变的政治形势,中国应该如何做/如何应对
2. 答案模板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教育科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综合国力;
(2)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加快自身发展,积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
(3)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
十八、传统文化
1. 常考设问: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2. 答案模板
(1)坚持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自觉抵制西方落后思想和意识的侵蚀;
(3)积极宣传民族传统文化;
(4)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坚持发展创新,坚持与时俱进。
十九、三农与民生
1. 常考设问: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
2. 答案模板
(1)重视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
(2)加大农业资金投入,坚持税费改革;
(3)加强、加大向农民宣传农业技术等的力度;
(4)注重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历史学科注重记忆理解与背诵,学生们不可忽视历史对我们的学习成长的作用,在初中阶段就应该打好基础。

1. 促使一部分古猿直立行走的直接原因是:自然条件(地球气候变化,降水减少,森林面积减少,退化成草原) 2. 人类化石最早的发现地:东非大裂谷 3. 直立行走是促进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和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 4. 直立姿势对人体体质的形成产生的影响: 1.直立使胸廓向两侧发展,胸腔扩大,使上肢的活动更加自如. 2.直立使喉头的声道角变小,促使发音器官出现很大的进化. 3.直立使头颅托置于脊柱上,促进脑的发育. 4.直立使脊柱发展为s型弯曲,全身重心向下移,保证行走的稳定性. 5. 人手和猿手的区别: 1.猿手同攀缘生活相适应,大拇指短小,大鱼际肌群不发达,不能灵活同其它各指配合活动. 2.人手经过劳动,大拇指增长,大鱼际肌群发达,大拇指和其他四指灵活对握,可以做出精细动作. 6. 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300万年前) 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100万年前) 7. 1.古人类生活的区域:非洲,亚洲,欧洲等。 2.古人类生活区域的气候特点:温暖,湿润,植物茂盛 3.我国最早的人类化石:云南省元谋县的元谋人化石,距今170万年 8. 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的比较 类别 北京人 山顶洞人 生活地点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穴 生活时间 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 距今约一万八千年 体质特征 外貌特征接近现代人,但仍有猿特征 与现代人基本一致 生产工具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 使用磨制石器,仍以打制为主,懂 钻孔技术 火的使用 使用天然火 懂得人工取火 生活状况 群居生活 氏族生活 9. 山顶洞人和北京人在外貌上有什么区别? 北京人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颧骨高突,没有明显下颏,脸部仍有猿的特征。山顶洞人脸部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10. 人工取火比利用天然火有哪些好处? 人类可随时使用火,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1.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2. 土耳其、希腊是最早驯养牛的国家。 3. 墨西哥最早培育出玉米 4. 西亚是最早驯养羊,种植小麦和大麦地区 5. 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和发展,标志着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这一变化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 1、生产工具有了明显改进,出现了磨制石器,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 2、推动了社会手工业的发展。 3、促使农业村落的出现,人类逐步实现了定居生活。 6. 新旧石器的区别:打制石器只需将石块打制成所需要的形状,而制作磨制石器时,还需要将石块磨光,多数磨制石器还被磨出了锋利的刃部。 7. 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先民在生产和生活方面有哪些不同之处? 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旧石器时代是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过定居生活,旧石器时代是以采集和渔猎为主。 8.古代西亚村落: 1.这个村落是由哪些部分构成?那里的房屋是什么样式的? 村落由长方形厚厚的围墙、生活区、生产区组成。那里的房屋是用泥砌成长方 形房屋,屋顶用草覆盖。 2.人们从事哪些生产活动?从画面上看出他们驯养哪些动物? 人们从事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生产,他们主要驯养牛羊猪等。 3.他们使用怎样的家具和生活用具? 有简单的石台,地上铺草作为床,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 4.村落居民与外界沟通、往来? 围墙有大门,可以走出村落。或者用特制的梯子翻过围墙。 9. 半坡氏族距今约五六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现在的陕西省西安市半坡村。河姆渡氏族距今约 7000年,生活在多水、潮湿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现在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10. 半坡居民 河姆渡居民 距今年代 距今约五六千年 距今约七千年 分布区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自然条件 干燥、河流较少 湿润、水网密布 建筑式样 半地穴式 干栏式 制作的陶器 彩陶 黑陶 驯养的动物 猪 牛 种植的农作物 小麦和粟 水稻 1.《吉尔伽美什史诗》是迄今所知世界最早的史诗,古人用楔形文字刻在12块泥板上. 2. 人物:吉尔伽美什 地点:古代西亚两河流域乌鲁克王国 考证:历史上确有其人,是一个城市国家首领,修造城垣,指挥过对他国的战争 3. 人物:斯巴达国王麦涅拉俄斯,斯巴达王后海伦,特洛伊王子帕里斯, 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 地点:土耳其,希腊半岛 考证:特洛伊战争确实存在 4. 神农氏:发明耒耜,教人农耕,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尝遍百草 轩辕氏: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作衣裳,教人打井,让下属发明文字, 历法,算术,音乐 嫘祖:发明养蚕抽丝 5.禅让制:尧舜禹 世袭制:禹启 1.古埃及的位置:东— 红海,阿拉伯沙漠。西— 撒哈拉沙漠。 南— 非洲原始丛林。北— 地中海 2.古埃及的气候:干旱少雨 3.尼罗河对古埃及的影响:夏季泛滥,秋季丰收 4.古埃及发展时间表:公元前3500年-出现古埃及国家 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统一古埃及,定都孟斐斯 公元前15世纪-古埃及成为军事帝国 公元前6世纪-古埃及被波斯所灭 5.古巴比伦的位置:新月沃地 两河流域 6.古巴比伦的气候:干旱,少雨,河流量不稳定 7.古巴比伦文明奠基者:苏美尔人 8.古巴比伦发展时间表:公元前3500年-出现城镇,神庙,宫殿,文字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定都巴比伦城 9.古代印度的位置:南亚次大陆 10.古代印度的气候:气候温暖湿润 11.哈拉帕文化遗址:摩亨佐.达罗+哈拉帕 12.古印度发展时间表:公元前2500年-出现城市国家 公元前20世纪中叶-雅利安人入侵 公元前3世纪-摩揭陀国阿育王统一印度半岛. 13.古代印度是佛教的诞生地:北线:以大乘佛教为主,经帕米尔高原入我国, 在由我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 南线:以小乘佛教为主,由斯里兰卡传入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 14.古代中国地理条件与农业:黄河-植被丰富,地势平坦-种植麦,粟 长江-雨量丰富,水网密布,气候温暖-种植水稻 15.文物与文化:玉琮-长江流域良渚文化 牛神庙遗址-辽河流域红山文化 蛋壳黑陶杯-黄河流域龙山文化 铜器-石器时代向金属时代过渡 耕田器具-农业进入犁耕时代 16.古代中国发展时间表: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第一个王朝夏朝 公元前1600年-灭夏建商 17 文明古国 流 域 年 代. 古埃及 尼罗河流域 约公元前3000年 古巴比伦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约公元前18世纪 古印度 印度河、恒河 约公元前2500年 古中国 黄河、长江 约公元前2070年 1.两河流域的乌尔城 2.印度河流域的摩亨佐. 达罗 3.中国夏朝都城二里头遗址 4.古代埃及 法老 金字塔 5.古巴比伦 官僚统治机构 军队 6.古中国 九州九鼎 军队刑法监狱 世袭制 7.分化的社会 (1)古代埃及 统治阶层:王室,僧侣,贵族 自由民:工匠和农民 奴隶:战俘 (2)古印度 婆罗门:掌握祭祀 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 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 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者 (3)古中国 统治阶层:商王 贵族:官员和部落首领 平民:从事农耕,战时出征 奴隶:战俘和罪犯 8. 军队与刑法 军队:埃及,中国夏朝,中国商朝 刑法:古巴比伦的《汉漠拉比法典》与中国夏朝和商朝的严酷刑法 9. 乌尔城在公元前3000年代时是乌尔第三王朝的首都,为当时两河流域南部宗教和商业的中心。 10. 大禹加强王权的做法 (1)涂山大会 (2)诛杀防风氏 (3)划定九州 (4)铸造九鼎 11. 妇好——商王武丁的妻子,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文武双全的女将军。甲骨文中有关她的记载有200多条。她曾率领13000多人的军队去攻打前来侵略的鬼方,并大胜而归,因功勋卓著而深得武丁、群臣及国民的爱戴。妇好终因积劳成疾而先逝,国王武丁予以厚葬,并修筑享堂时时纪念。 告别野蛮 1. 文字的雏形:特殊标记和刻画符号与文字 2. 刻划符号根据一定特定的符号来表达信息 3. 图画文字根据形象的画面来表达信息 4. 埃及人在公元前3100年创造了象形文字。 5. 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在公元前3200年创造了楔形文字 6. 甲骨文是商朝后期写或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7.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8. 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甲骨文三种文字比较 象形文字 发源地:尼罗河流域,形成时间:公元前3100年左右,发明者:古埃及人 楔形文字 发源地:两河流域,形成时间:公元前3200年左右,发明者:苏美尔人 甲骨文 发源地:黄河流域,形成时间:商朝,发明者:中国商朝人 共同点:都从图画文字发展而来,都有读音,是三地人们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9. 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 10. 古代印度人发明了包括“零”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还发明了现在通用的定位计数的十进位法。 古老文字 各自特点 共同点 追问: 这好像才是初一的一点点而已吧.... 如果实在太多,可以弄个PPT或者word文档发到我邮箱上. 我的邮箱:1012512056@qq.com 不过这些也谢谢了~有补充后面就更好了.!!! 麻烦咯.^ 追问: 请问那个发到我Q的邮件是你发的吗?? 是已经发完了吗?(就是说是不是已经完成那个整理了.初一初二的历史知识点都已经有了、) 如果还有剩下的话麻烦发给我咯.....呵呵,有点麻烦你啦.~~ 回答: 是我发的,都发完了,对你有用吗 追问: 都发完了吗?? 那好吧~~ 看起来似乎还蛮不错的,哈哈... 谢啦,麻烦你了!! 呵呵. 当然有用哈~~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