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国的主要民族是汉族,而不是其他别的少数民族? 我国为什么把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称为少数民族?

作者&投稿:鄂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从约公元前7000年起,当今汉族主体的一部分巴、楚人在长江流域发展。前5000年左右,汉族的另一来源华夏族在黄河流域起源并开始逐渐发展,进入了新石器时期,并先后经历了母系和父系氏族公社阶段。公元前2700年,活动于陕西中部地区的一个姬姓部落,首领是黄帝,其南面还有一个以炎帝为首的姜姓部落,双方经常发生摩擦。两大部落终于爆发了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之后两个部落结为联盟,并攻占了周边各个部落,华夏族的前身由此产生。
约公元前2070年,启建立了夏朝,前1600年,商朝建立;前1046年,周朝建立。从西周开始,境内各个民族与部落不断融合,形成了黄河流域的华夏族和淮河、泗水、长江和汉水流域的楚族。在这期间,华夏族和楚族的逐步形成,成为现代汉民族的前身,并以此区别于夷、蛮、戎、狄等诸多民族,但此时华夷的划分尚不十分严格。
春秋时期,华夏族同周边民族进一步融合,华夏族和楚族、秦族之间也逐渐融合。到了战国时期,各个华夏诸侯国之间相互征战,陆续进入中原地区的夷、蛮、戎、狄也逐渐与华夏族融合,从而形成较为稳定的族体。此时,华夏族的活动地域也扩展到了辽河中下游,洮河流域、四川盆地、长江以南地区等地。
秦灭六国,一统华夏。仅仅十余年,在楚人陈胜、吴广,项羽、刘邦等人的领导下,秦朝灭亡。随后同为楚人的刘邦和项羽争夺最高统治权,刘邦胜出,汉朝建立,并统治中国400余年,该时期中国版图空前扩大,并以先秦时期的楚族和华夏族为核心,融合了羌、匈奴的部分部落,形成了汉族。此时汉族人口分布仍主要是在黄河、淮河流域。从西晋末年起,汉族人口逐渐向长江、珠江及中国东南部大规模迁徙,到明、清时,由于统治阶层的民族政策,间接导致南方汉族人口便超过了北方。从民国开始,汉族又逐渐迁徙至中国东北。自明朝起汉族开始零星向东南亚移民,从19世纪起又有汉族向欧洲、北美等地移民汉族的文化丰富多彩,在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开放虚怀、兼收并蓄,形成了齐鲁、中原、燕赵、关中、巴蜀、荆楚、吴越、岭南、滇黔、闽台、松辽、徽赣等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反映了汉族文化的多元性和多彩性。
汉族自古对各种宗教信仰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乐天知命(命自我立,福自己求),和尊敬祖先(而不是祖先崇拜)是汉族的主要传统观念。历史上汉族人一部分信仰道教和佛教;后来天主教、基督教传入中国,又有一些人开始信仰这些宗教。几千年来,提倡以仁为中心,重视伦理教育,由孔子、孟子思想体系形成的儒家学说对汉族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汉民族传统中信仰儒家思想、道教、佛教,在儒家文化的社会基础中对道家、佛家诸说多有崇敬!然而遗憾的是,近现代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人们的功利主义思想逐渐占据主流形态,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宗教却逐渐式微,民众有许多信仰基督教天主教等西方宗教。

汉族,在东南亚被称为华族,又称华人或唐人,是中国的主要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目前,汉族人口约为13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9%,分布于世界各地。除两岸四地外,汉族在东南亚和北美洲也有较多分布。

汉族是经历了汉朝的华夏族
华夏

[1]“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47年):“楚失华夏”。唐孔颖达疏:“华夏为中国也”。从字义上来讲,“华”字有美丽的含义,“夏”字有盛大的意义,连起来的确是个美好的词。“华夏”所指即为中原诸侯国民,也是有汉以前对汉族先民的称谓。也可代指汉族,如: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喜信和勇》:“佛本夷人,固宜神。则有当事者而吊祭之礼不知,则是其自异於华夏矣。” 郁达夫 《满江红·闽于山戚继光祠题壁》词:“三百年来,我华夏威风欠歇。。

“华夏”也指华夏族所居住的我国中原地区,后复包举我国全部领土而言,遂又为我国的古称。《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三国志·蜀志·关羽传》:“ 羽威震华夏, 曹公 议徙 许都 以避其锐”。

华夏族的祖先是生活在黄河中上游的黄帝族和炎帝族,后来这两部落的联盟在战胜中原土著蚩尤后进入中原。华夏族在中原建立了统治。

随后有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是夏朝。夏人自称“华夏”,或简称“华”、“夏”。

在商朝末期,周人联合流亡的夏人(夏后氏),迁徙到南方的楚人,以及炎帝系统的姜姓诸族(其代表为姜太公)等起兵。进而推翻商的统治,建立了周。华夏这一词,就用来泛指夏人、周人、姜姓在中原建立的华夏诸邦国的国民(为何“楚失华夏”此处便不表了)。

华夏族出身于远古时期的戎夏系统,这一系统不仅包括中原的夏人、周人、姜姓建立的华夏诸邦国,也包括西方的羌(就是姜,和后来的羌不同)、大戎(和周室有共同父系祖先,姬姓)、犬戎、姜戎、楚人(虽然位于南方,其实和华夏一样是西来部族)等等。所以:戎夏之分,在文化,而不在血统。

经过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以及战国时期的强邦吞并弱邦,更有秦始皇帝的统一中原,终于使得华夏族这一庞大族群第一次完全得以统一。

经过强大汉朝,族名华夏转变为汉,华夏人就成为了汉人。

又:《左传•定公十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书经》冕服采装曰华,大国曰夏”《尚书正义》注:“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可见,古人是以服饰华采之美为华(由此得知这一名称的由来就与汉服有关);以疆界广阔与文化繁荣、文明道德兴盛为夏。

由于我们居住的地方比较适合人的居住,有水,有田,而这个地方住的就是汗人,而北方的游牧民族生存条件恶劣,所以人口比较少,主要是由于地理环境引起来的.

汉族是不断融合的民族,而且从来没有间断过,只要你放弃原来的文化认同汉文化你就是汉族人,不论你是什么血统!而别的民族是不断的往外分,所以说汉文化的包容性非常强大,这也就是为什么汉族人多!

汉族人最多

为什么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三个离不开”思想,是新时期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强各民族大团结的重要指导原则。中国众多的民族,起于多源。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居住在中原地区的汉族和周边的少数民族,以中原地区为核心,汇聚成为统一、稳固的中华民族。各民族历经迁徙、贸易、婚嫁,以及碰撞、冲突之后,交往范围不断扩大,融合程度不断加深,逐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错杂居、共生互补的格局。我国各民族在发展中各有优势、互补共济。总体上讲,汉族在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科学技术、人力资源等方面有优势,而少数民族聚居区地域广阔、资源富集、地理位置重要,在诸多方面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民族团结是党和人民事业胜利的重要保证,是民族地区繁荣发展、各民族人民幸福安康的重要保证。@V@

因为除汉族外,其他55个民族人数较少,所以称之为“少数民数”。少数民族是指多民族国家中除主体民族以外的民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除主体民族汉族以外的其余55个法定民族均是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49%)。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制定和实施民族政功各民族实现平等权利,组织力量对民族名称与族群进行辨别。这项工作,就是民族识别。经过努力,科学家理清了我国民族大家庭的基本构成,确认了56个民族成分。民族识别的顺利进行,为开展民族工作提供了依据,打下了基础。

扩展资料:
少数民族政策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历代政府(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建立的中央政权)虽都有一套关于民族事务的政策和制度,但民族间却无平等可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制定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方针和政策,即民族平等政策、民族团结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意愿,中国政府采取不同方法,先后在少数民族地区逐步实行民主改革,并在20世纪50年代末完成。这场改革,废除了领主、贵族、头人等特权者的一切特权,消灭了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旧制度,使千百万少数民族群众翻身解放,获得人身自由,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建国六十多年来,中国各民族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曾经长期被压迫、遭歧视的少数民族真正变成了国家的主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些新中国成立前社会形态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制度或封建农奴制度下的少数民族,在短短的几十年里跨越了数百年乃至数千年的历史鸿沟,跨入了现代社会。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政府结合中国实际情况采取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1947年5月,中国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相当于省一级的民族自治地区──内蒙古自治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又相继建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
截止到1998年底,中国共建立了155个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其中,自治区5个、自治州30个、自治县(旗)120个,还有1256个民族乡。在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44个民族建立了自治地方政府。实行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75%。民族自治地方行政区域的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4%。自治地方的数量和布局,与中国的民族分布和构成基本上相适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少数民族

历史上除汉族外,哪个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最大?
答:我们国家是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为辅,共同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在我们国家,汉族人民占大多数,而少数人民的人口相对较少。在历史上也主要是以汉族为主,但是有几个民族是除了对汉族以外,贡献最大的民族。一、满族我们的总理曾经在1957年青岛全国工作会议上说过,在清朝以前,不管是哪个朝代都没有像清朝...

为什么我们叫汉人,我们的民族叫汉族?
答:汉族旧称汉人是因中国的汉王朝而得名,汉朝以前称“华夏”或“诸夏”。“汉”原指天河、宇宙 银河,《诗经》云:“维天有汉,监亦有光。”

汉族是不是世界上内部文化差异最大的民族?
答:并且建筑多为封闭为保温取暖。西部地区还有特色居住建筑客窑洞,为防风防沙,不同地方的建筑,彰显了我国汉族内部建筑文化上的巨大差异。汉族为我国最大的民族,文化以多样性呈现,丰富多彩,从饮食、语言和建筑上看内部文化各层分明,所以汉族是不是世界上内部文化差异最大的民族。

中国的“主体民族”是汉族,那么中国的“主要构成民族”都有哪些?_百度...
答:按我国惯例人口一百万以上的民族为主要构成民族构成民族 1 壮族 1555.58万广西 2 满族 984.68万主要聚集东北三省河北内蒙古,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3 回族 861.20万分布范围最广的民族 4 苗族 738.37万湖南贵州 5 维吾尔族 720.70万新疆 6 彝族 657.85万 四川凉山、广西 7 土家族 572.50万湖南 8...

少数民族和汉族有什么不同处
答:汉族是中国的主要民族,占中国总人口的大多数。而少数民族则是中国其他少数民族群体的统称,包括50多个不同的民族群体,如壮族、回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有多个不同之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和文字:汉族使用汉语普通话和汉字作为主要的语言和文字。而少数民族则会使用各自特有的民族语言...

我们为什么叫汉人,而不是叫秦人,唐人,清人
答:主要是因为当时汉朝建立的时候,民族非常的多元化,而且相互融合的也非常的融洽,后来由于汉武帝出征匈奴,并且大败匈奴,并且解决了很早以前就威胁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势力。这大大提高了当时的民族自豪感,并且是当时的汉朝人第1次有了民族这个概念。所以大家都会以汉族人自居就是为了怀念那一段历史。因为当时...

我们中国是什么民族?
答:汉族。原文——《我是中国人》我很感谢上帝给予我的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很纯很纯的东方血统,使人一看就知道我是中国人。不管中国人、朝鲜人、越南人,还是苏联人,一到国外,思乡的感情就会变得特别强烈。每当有人问到他们的国家时,他们会变得很兴奋,向别人介绍他们的国家。我就是这个典型。我...

汉族主要集中在什么部和什么部
答:汉族主要集中在中国的东部和中部地区;而少数民族则多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中国拥有56个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汉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的92%。其他55个民族被称为少数民族,其中壮族人口最多,约有1500万人。还有超过400万的少数民族...

五十六个民族的含义是什么?
答:其他为未识别民族。五十六个民族的由来:从遥远的古代起,中华各民族人民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中华大地上,共同为中华文明和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贡献自己的才智。五十六个民族的意义:多民族使国家的文化丰富多彩,五十六个民族有不同的文化风采,凝聚为一个大的中华文化。

为什么汉人不叫中国人?
答:لا ينصب بناية中国的起源与主体 政权概念上的“中国”是由华夏族建立,中国文化的主体缔造者为汉族.承认汉族在中国的主体性与所谓的“大汉族主义”并不一样,因为汉族人是中国的主要民族,其前身华夏民族建立了中国,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