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手工技艺(共计89项)

作者&投稿:兆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351 Ⅷ—1 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 江苏省宜兴市
352 Ⅷ—2 界首彩陶烧制技艺 安徽省界首市
353 Ⅷ—3 石湾陶塑技艺 广东省佛山市
354 Ⅷ—4 黎族原始制陶技艺 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
355 Ⅷ—5 傣族慢轮制陶技艺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356 Ⅷ—6 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英吉沙县喀什市、吐鲁番地区
357 Ⅷ—7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 江西省景德镇市
358 Ⅷ—8 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 陕西省铜川市
359 Ⅷ—9 龙泉哥春青瓷烧制技艺 浙江省龙泉市
360 Ⅷ—10 磁州窑烧制技艺 河北省峰峰矿区
361 Ⅷ—11 德化瓷烧制技艺 福建省德化县
362 Ⅷ—12 澄城尧头陶瓷烧制技艺 陕西省澄城县
363 Ⅷ—13 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 江苏省南京市
364 Ⅷ—14 宋锦织造技艺 江苏省苏州市
365 Ⅷ—15 苏州缂丝织造技艺 江苏省苏州孙晌市
366 Ⅷ—16 蜀锦织造技艺 四川省成都市
367 Ⅷ—17 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 上海市徐汇区
368 Ⅷ—18 土家族织锦技艺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369 Ⅷ—19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海南省五指山市、白沙黎族自治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乐东黎族自治县东方市
370 Ⅷ—20 壮族织锦技艺 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
371 Ⅷ—21 藏族邦典、卡垫织造技艺 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日喀则地区
372 Ⅷ—22 加牙藏族织毯技艺 青海省湟中县
373 Ⅷ—23 维吾尔族花毡、印花布织染技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羡凯耐
374 Ⅷ—24 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 江苏省南通市
375 Ⅷ—25 苗族蜡染技艺 贵州省丹寨县
376 Ⅷ—26 白族扎染技艺 云南省大理市
377 Ⅷ—27 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江苏省苏州市
378 Ⅷ—28 客家土楼营造技艺 福建省龙岩市
379 Ⅷ—29 景德镇传统瓷窑作坊营造技艺 江西省
380 Ⅷ—30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
381 Ⅷ—31 苗寨吊脚楼营造技艺 贵州省雷山县
382 Ⅷ—32 苏州御窑金砖制作技艺 江苏省苏州市
383 Ⅷ—33 苗族芦笙制作技艺 贵州省雷山县、云南省大关县
384 Ⅷ—34 玉屏箫笛制作技艺 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
385 Ⅷ—35 阳城生铁冶铸技艺 山西省阳城县
386 Ⅷ—36 南京金箔锻制技艺 江苏省南京市
387 Ⅷ—37 龙泉宝剑锻制技艺 浙江省龙泉市
388 Ⅷ—38 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 浙江省杭州市
389 Ⅷ—39 芜湖铁画锻制技艺 安徽省芜湖市
390 Ⅷ—40 苗族银饰锻制技艺 贵州省雷山县、湖南省凤凰县
391 Ⅷ—41 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 云南省陇川县
392 Ⅷ—42 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 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393 Ⅷ—43 景泰蓝制作技艺 北京市崇文区
394 Ⅷ—44 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 北京市朝阳区
395 Ⅷ—45 明式家具制作技艺 江苏省苏州市
396 Ⅷ—46 蒙古族勒勒车制作技艺 内蒙古自治区东乌珠穆沁旗
397 Ⅷ—47 拉萨甲米水磨坊制作技艺 西藏自治区
398 Ⅷ—48 兰州黄河大水车制作技艺 甘肃省兰州市
399 Ⅷ—49 万安罗盘制作技艺 安徽省休宁县
400 Ⅷ—50 雕漆技艺 北京市崇文区
401 Ⅷ—51 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 山西省平遥县
402 Ⅷ—52 扬州漆器髹饰技艺 江苏省扬州市
403 Ⅷ—53 天台山干漆夹苎技艺 浙江省天台县
404 Ⅷ—54 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 福建省福州市
405 Ⅷ—55 厦门漆线雕技艺 福建省厦门市
406 Ⅷ—56 成都漆艺 四川省成都市
407 Ⅷ—57 茅台酒酿制技艺 贵州省
408 Ⅷ—58 泸州老窖酒酿制技艺 四川省泸州市
409 Ⅷ—59 杏花村汾酒酿制技艺 山西省汾阳市
410 Ⅷ—60 绍兴黄酒酿制技艺 浙江省绍兴市
411 Ⅷ—61 清徐老陈醋酿制技艺 山西省清徐县
412 Ⅷ—62 镇江恒顺香醋酿制技艺 江苏省镇江市
413 Ⅷ—63 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 福建省武夷山市
414 Ⅷ—64 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 四川省自贡市、大英县
415 Ⅷ—65 宣纸制作技艺 安徽省泾县
416 Ⅷ—66 铅山连四纸制作技艺 江西省铅山县
417 Ⅷ—67 皮纸制作技艺 贵州省贵阳市、贞丰县、丹寨县
418 Ⅷ—68 傣族、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 云南省临沧市、香格里拉县
419 Ⅷ—69 藏族造纸技艺 西藏自治区
420 Ⅷ—70 维吾尔族桑皮纸制作技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
421 Ⅷ—71 竹纸制作技艺 四川省夹江县、浙江省富阳市
422 Ⅷ—72 湖笔制作技艺 浙江省湖州市
423 Ⅷ—73 徽墨制作技艺 安徽省绩溪县、歙县、黄山市屯溪区
424 Ⅷ—74 歙砚制作技艺 安徽省歙县、江西省婺源县
425 Ⅷ—75 端砚制作技艺 广东省肇庆市
426 Ⅷ—76 金星砚制作技艺 江西省星子县
427 Ⅷ—77 木版水印技艺 北京市荣宝斋
428 Ⅷ—78 雕版印刷技艺 江苏省扬州市
429 Ⅷ—79 金陵刻经印刷技艺 江苏省南京市
430 Ⅷ—80 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 四川省德格县
431 Ⅷ—81 制扇技艺 江苏省苏州市
432 Ⅷ—82 剧装戏具制作技艺 江苏省苏州市
433 Ⅷ—83 桦树皮制作技艺 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黑龙江省
434 Ⅷ—84 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 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
435 Ⅷ—85 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 黑龙江省
436 Ⅷ—86 浏阳花炮制作技艺 湖南省浏阳市
437 Ⅷ—87 黎族钻木取火技艺 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
438 Ⅷ—88 风筝制作技艺 山东省潍坊市
(潍坊风筝、南通板鹞风筝、拉萨江苏省南通市风筝)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第一批
答:(共计31项)1. 苗族古歌 2. 布洛陀 3. 遮帕麻和遮咪麻 4. 牡帕密帕 5. 刻道 6. 白蛇传传说 7. 梁祝传说 8. 孟姜女传说 9. 董永传说 10. 西施传说 11. 济公传说 12. 满族说部 13. 河西宝卷 14. 耿村民间故事 15. 伍家沟民间故事 16. 下堡坪民间故事 17. 走马镇民间故事 1...

...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俗类)的节日有哪些?_百度...
答:1、春节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俗称新春、新年、新岁、岁旦、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清明节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

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扬州演艺文化是
答: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扬州演艺文化是扬剧。扬剧,是江苏省扬州市的地方传统戏剧,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扬剧原名“维扬戏”,俗称“扬州戏”,流行于江苏省的扬州、镇江地区和安徽省的部分地区及南京、上海一带。它以扬州民间歌舞小戏花鼓戏和苏北民间酬神赛会时由男巫扮演的香火戏为基础,...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戏曲剧种是什么_百 ...
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戏曲剧种是京剧,昆曲,粤剧。2006年5月,京剧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京剧主要是在师徒之间进行传承,徒弟通过口头指导,观察和模仿学习基本...

国务院哪年批准清明节列入第一批
答:2006年“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清明节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清明节的含义?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

6�1 中国公布几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答: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共计518项)一、民间文学 (共计31项)序号 编 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 Ⅰ—1  苗族古歌  贵州省台江县、黄平县 2 Ⅰ—2  布洛陀 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 3 Ⅰ—3  遮帕麻和遮咪麻 云南省梁河县 4 Ⅰ...

2006年5月20日,什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什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答: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等518项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

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答: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8项)一、民间文学 (共计31项)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 Ⅰ—1 苗族古歌 贵州省台江县、黄平县 2 Ⅰ—2 布洛陀 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 3 Ⅰ—3 遮帕麻和遮咪麻 云南省梁河县 4 Ⅰ—4 牡帕密帕 云南省思茅市 5 Ⅰ—5 刻道 贵州省施秉县 6 Ⅰ—...

端午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在什么时候?
答: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端午节的命名 “端”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重午节:“午”,属十二地支,夏历以地支纪月,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第一批
答:2016-06-14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间文学 (共计31项) 18 2007-05-11 我国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什么 8 2016-06-14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戏剧(共计92项) 6 2016-06-14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1 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