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的原理是什么? 电容器的充电原理是什么?

作者&投稿:智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蓄电池从外电路接收电能,转化为电池的化学能的工作。蓄电池在其能量经放电消耗后,通过充电恢复,又能重新放电,构成充放循环。一般用直流电流(也有用不对称交流电流或脉冲电流)充电。

不同情况下,采用不同的充电方法如恒流充电、恒电压充电、浮充电、涓流充电、急充电或这些方法的组合式充电等。

根据电量=电压*电流*时间的公式,在电量固定的情况下,只有通过增加电压或者增加电流的方式来缩短充电时间。

扩展资料:

充电注意事项

1、电池出厂前,厂家都进行了激活处理,并进行了预充电,假设电池确为正品电池的话,这种情况下应延长调整期再进行3~5次完全充放电。

2、如果新买的手机电池是锂离子,电池在出厂之前已经做了激活处理,用户只需正常的使用即可,充满即可拔下充电器。

3、有些自动化的智能型快速充电器当指示信号灯转变时,只表示充满了90%。充电器会自动改变用慢速充电将电池充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充电



1、充电器其实只是电源适配器+充电管理,市电220V,充电需要4.2V,电压转换这部分由电源适配器完成。之后4.2V对电池充电,需要有预充电、恒流充电、恒压充电或者各种快充协议等,由充电管理IC完成。

2、电池有储电功能,能量守恒,不用电就不会流失,但电池有很小的自耗电。

3、没什么太大区别。可充电电池也有不同的种类,需要使用对应的充电器。

如果有小型电源的需求,有个好用的小板子推荐网页链接



  蓄电池的充电,就是电池极板在直流电作用下,产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质,将电能储存在电池内。
  1、镍氢电池
  吸氢合金制成的电极称吸氢电极以(以M.H表示)。吸氢电极和合适的烧结式镍电极一起,以一般镍镉电池相同的结构组装成镍氢电池。其充放电反应可用下式表示:
    M

xNi(OH)2
←→
MHx

xNiOOH
式中M表示吸氢合金
  2、锂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采用渗有钴、镍、锰等金属的锂合金氧化物作正极,石墨或碳黑作负极的全新电池类型。充电时,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态,正极处于贫锂态,同时电子的补偿电荷从外电路供给到碳负极,保证负极的电荷平衡。放电时则相反,Li+从负极脱嵌,经电解质嵌入正极(这种循环被形象的称为摇椅式机制)。
  正极反应:xLiMO2

xLi+

x(MO2)-

xLi+

xe-
  负极反应:nC

xLi+

xe-

LixCn
  3、酸铅蓄电池
  正极板上有一层棕褐色PbO2,负极板是海绵状金属铅,两极均浸在27%~39%的硫酸溶液中,且两极间用微孔橡胶或微孔塑料隔开。
  蓄电池进行充电时:
   阳极:PbSO4

2H2O
-
2e-

PbO2

4H+

SO42-
   阴极:PbSO4

2e-

Pb

SO42-
  放电时,电极反应为:
   负极:Pb

SO42-

2e-

PbSO4
   正极:PbO2

4H+

SO42-

2e-

PbSO4

2H2O
  总的充放电反应:
      PbO2
+
Pb
+
2H2SO4
←→
2PbSO4
+
2H2O

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1、铅酸蓄电池电动势的产生
铅酸蓄电池充电后,正极板二氧化铅(PbO2),在硫酸溶液中水分子的作用下,少量二氧化铅与水生成可离解的不稳定物质--氢氧化铅(Pb(OH)4),氢氧根离子在溶液中,铅离子(Pb4)留在正极板上,故正极板上缺少电子。
铅酸蓄电池充电后,负极板是铅(Pb),与电解液中的硫酸(H2SO4)发生反应,变成铅离子(Pb2),铅离子转移到电解液中,负极板上留下多余的两个电子(2e)。
可见,在未接通外电路时(电池开路),由于化学作用,正极板上缺少电子,负极板上多余电子,如右图所示,两极板间就产生了一定的电位差,这就是电池的电动势。
2、铅酸蓄电池放电过程的电化反应铅酸蓄电池放电时,
在蓄电池的电位差作用下,负极板上的电子经负载进入正极板形成电流I。同时在电池内部进行化学反应。
负极板上每个铅原子放出两个电子后,生成的铅离子(Pb2)与电解液中的硫酸根离子(SO4-2)反应,在极板上生成难溶的硫酸铅(PbSO4)。
正极板的铅离子(Pb4)得到来自负极的两个电子(2e)后,变成二价铅离子(Pb2),,与电解液中的硫酸根离子(SO4-2)反应,在极板上生成难溶的硫酸铅(PbSO4)。正极板水解出的氧离子(O-2)与电解液中的氢离子(H)反应,生成稳定物质水。
电解液中存在的硫酸根离子和氢离子在电力场的作用下分别移向电池的正负极,在电池内部形成电流,整个回路形成,蓄电池向外持续放电。
放电时H2SO4浓度不断下降,正负极上的硫酸铅(PbSO4)增加,电池内阻增大(硫酸铅不导电),电解液浓度下降,电池电动势降低。
3、铅酸蓄电池充电过程的电化反应
充电时,应在外接一直流电源(充电极或整流器),使正、负极板在放电后生成的物质恢复成原来的活性物质,并把外界的电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起来。
在正极板上,在外界电流的作用下,硫酸铅被离解为二价铅离子(Pb2)和硫酸根负离子(SO4-2),由于外电源不断从正极吸取电子,则正极板附近游离的二价铅离子(Pb2)不断放出两个电子来补充,变成四价铅离子(Pb4),并与水继续反应,最终在正极极板上生成二氧化铅(PbO2)。
在负极板上,在外界电流的作用下,硫酸铅被离解为二价铅离子(Pb2)和硫酸根负离子(SO4-2),由于负极不断从外电源获得电子,则负极板附近游离的二价铅离子(Pb2)被中和为铅(Pb),并以绒状铅附着在负极板上。
电解液中,正极不断产生游离的氢离子(H)和硫酸根离子(SO4-2),负极不断产生硫酸根离子(SO4-2),在电场的作用下,氢离子向负极移动,硫酸根离子向正极移动,形成电流。
充电后期,在外电流的作用下,溶液中还会发生水的电解反应。
4、铅酸蓄电池充放电后电解液的变化
从上面可以看出,铅酸蓄电池放电时,电解液中的硫酸不断减少,水逐渐增多,溶液比重下降。
从上面可以看出,铅酸蓄电池充电时,电解液中的硫酸不断增多,水逐渐减少,溶液比重上升。
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电解液比重的变化来判断铅酸蓄电池的充电程度

对电池的充电原理其实很简单,市电220V经过降压整流滤波后(输出电压略高于被充电池的额定电压,根据经验一般高0.7-0.9V左右),用导线于待充电池相连,就能为其充电。
最简单的就是用三节5号电池,就能给手机电池充电了
再说个简单的例子,像电脑上的USB接口,电压5V,输出电流0.5A,那么要给3.6V的手机电池充电,只需要在连接两者的导线中,串入一个二极管可降0.7V电压,那么到电池的电压褪?.3V,完全能够满足充电条件。
只是打个比方,偶尔一次可以,常用伤电池哦
手机充电器具体的线路五花八门,
说个最大众的吧
~220V经降压-两个二极管组成的全波整流电路整流-电容滤波-一级三端稳压器稳压-电容滤波-二级三端稳压器稳压-电容滤波-最终输出
这种方式经过三次滤波两次稳压,输出有一定精度
我觉得还是比较有代表性的
杂牌充电器也差不多就是这么个流程
好的充电器过程太复杂,用单片机控制,没图我也讲不来

说点充电器常识吧
电池的使用寿命和单次循环使用时间与充电维护过程和使用情况有关

手机充电器可分为:旅行充电器、座式充电器和维护型充电器
注意一点,市面上许多充电器都标识为“微电脑控制”,
这是不科学的,因为大多数充电器 充其量不过集成了“运放”,只有集成“单片机”,才能称的上“微电脑控制”。虽然都带有充满自停功能,但其实现的方式不同导致其充电效果也不同。
好的充电器不但能在短时间内将电池充足,而且可以对电池还能起到一定的维护作用,修复由于使用维护不当早成的记忆效应(对镍镉/镍氢电池)和容量下降电池活性衰退现象。一部劣质的充电器轻则出现电池充电不足,影响电池单次放电时间,重则对电池造成伤害,缩短电池的寿命。

市售手机充电器很多采用电压比较法,为了防止过充一般充电到90%就停止大电流快充,采用小电流涓流补充充电。这时充电器上充满的指示灯会亮起,如果用户此时急于取下电池,无疑电池只充了90%,而且由于电压比较法存在离散性,所以充电到90%也只是一个理论值。
如果商家告诉你,在充电器显示已充足电时不要立即取下电池,最好再多充2小时,那么这殖涞缙魈�ㄊ遣捎玫缪贡冉戏ǖ模�庵殖涞缙髯畲蟮暮么�褪潜阋耍�绻�裟愀呒郏�梢�毙牧恕?
一些商家为了使电池充得足一些,使电池初期待机时间表现较好,擅自将参考比较电压值设定得比较高,这样电池充电量就增大了,手机待机时间也长一些,但容易造成过充,要是你的充电器在充电结束时电池经常发烫,那么也应该注意这个充电器了。

比较好的充电器都采用专用充电控制芯片,有很好好的-ΔV检测,可以检测出电池充电饱和时发出的电压变化信号,比较精确地结束充电工作。带有-ΔV检测功能的一般都是座充和或带有液晶显示的座式充电器。 镍镉/镍氢电池讲究"充满放尽",大部分用户不是一定等到手机因为低电压自动关机才想起充电,所以充电器能不能提供放电功能非常重要。一般带此功能的充电器都有一个放电按钮,放电有利减轻电池长期循环使用中积累的记忆效应,对于镍氢电池,理论上没有记忆效应,但实际上在充电前先放电也还是有明显好处。镍镉、镍氢电池充电最好用带带下拉负脉充的,而不是一般的恒流充电,这样可以减小电池充电过程中的极化效应。
锂电池充电需要专门支持锂电池充电模式的充电器

“反充电”的原理是什么?~

反充电的原理是:电池输出电荷带动马达转动(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马达带动轴承转动的时候同时又带动一个线圈在一个磁场里转动从而产生电荷(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给电池充电。而在这一过程中,就已经消耗了很多的能量,电池在输出M多电荷的时候就得不到M多电荷的补充,所以也就是电量消耗光的情况出现,!

如图为电压互感器正常工作状态,即一次接电源,感应的二次电压接负载(电压表、指示灯和电度表的电压线圈)。所谓停用互感器即将互感器一次脱离电源(如本图中一次熔断器断开),如果该互感器二次和其它互感器二次并联,其它互感器的二次电压就会输入本互感器的二次(称为互感器反充电),而使一次感应出高电压。一般来讲只有并联运行的电压互感器操作不当时才会出现反充电。

电容器的充放电原理为:
当电容器接通电源以后,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与电源正极相接电容器极板的自由电子将经过电源移到与电源负极相接的极板下,正极由于失去负电荷而带正电、负极。
由于获得负电荷而带负电,正、负极板所带电荷大小相等,符号相反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由于同性电荷的排斥作用,所以开始电流最大,以后逐渐减小。
通过导线的连接作用,电容器正负极板电荷中和掉.。当K闭合时,电容器C正极正电荷可以移动,负极上中和掉,负极负电荷也可以移到正极中和掉,电荷逐渐减少表现电流减小,电压也逐渐减小为零。

扩展资料:
电容器的注意事项
1、处理故障电容器时,首先应拉开电容器组的断路器及其上下隔离开关,如采用熔断器保护,则应先取下熔丝管。
2、必须进行人工放电。
3、先将接地线的接地端与接地网固定好,再用接地棒多次对电容器放电,直至无火花和放电声为止,最后将接地线固定好。
4、电容器如果有内部断线、熔丝熔断或引线接触不良时,其两极间还可能会有残余电荷,而在自动放电或人工放电时,这些残余电荷是不会被放掉的。
5、戴好绝缘手套,并用短路线短接故障电容器的两极以使其放电。
6、对采用串联接线方式的电容器还应单独进行放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容器

电产生的原理 [电是怎么形成的]
答:自然界的闪电是电的一种现象,那么你知道电是怎么形成的吗?我在此整理了电形成的原理,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电形成的原理 电的本质是: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绕原子核旋转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这就是电的由来。利...

电是怎样产生的原理
答:电是像电子和质子这样的亚原子粒子之间产生的排斥力和吸引力的一种属性。它是自然界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之一。后来人们逐渐研究,终于能够自己制造产生电。电由电磁感应发电机,利用磁铁和线圈产生的,这个由法拉第研究发明地。现在所用的电,大致可以分为利用发电机发的电,以及将化学能变成的电(如电池)。除...

电与磁的三大原理分别是什么?
答:电与磁的三大原理:1.电流的磁效应或电生磁。2.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或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3.电磁感应原理或磁生电。三大原理资料:真空中两个静止的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同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同名电荷相斥,异名...

电的工作原理
答:在电源的非静电力作用下,同种带电微粒会发生定向移动,正电荷向电源负极移动、负电荷向电源正极移动。带电微粒的定向移动就是电流,一般规定正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正方向。电流方向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叫直流电,电流方向随时间变化的电流叫交流电。区分直流和交流,仅仅是其方向而已,与其它的量无关。...

电是怎么产生的?
答:一部分电子会发生转移,这就是摩擦起电的现象,这样获得的电性也叫静电。我们穿脱毛衣时能感觉到被“电”到了,就是静电重新复合放电而引起的。金属导线中有许多自由电子,当金属导线圈在磁场中移动的时候,电子受到磁场作用发生移动,导线中会产生电压和电流,这就是法拉第发现的发电机原理。

电的原理是怎么的
答:我觉得你问的应该是它们电量的来源吧,好,现在我就两个问题一起回答 首先,电量的来源是由于它们里面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化学能,化学能转化成电能而形成电。其次,电流的形成是由导体中电子的运动来形成的。也就是说,当你插上插座时,在导线的各个部分会以光速产生电场,在电场的作用下,导体中的电子...

用电的原理是什么?
答:使用电报机制,只需要很短几分钟时间,人们就可以即时地获得讯息。现今,光导纤维和通讯卫星这两个先进科技,占有了通讯科技市场的一大部分。它们所使用的传输科技仍旧是建立于电磁波原理。电动机应用电磁原理,将电能转化成机械能的形式,来驱动各种各样的机械。一个固定不动的电动机,像绞车,可以很容易...

什么是电?电是怎么产生的?
答:电是静止或移动的电荷所产生的物理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电的机制给出了很多众所熟知的效应,例如闪电、摩擦起电、静电感应、电磁感应等等。根据公元前2750年撰写的古埃及书籍,这些鱼被称为“尼罗河的雷使者”,是所有其它鱼的保护者。大约两千五百年之后,希腊人、罗马人,阿拉伯自然学者和阿拉伯医学者,...

什么是电?发电机的原理是什么啊?
答:=== 风力发电的原理,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再透过增速机将旋转的速度提升,来促使发电机发电。依据目前的风车技术,大约是每秒三公尺的微风速度(微风的程度),便可以开始发电。风力发电正在世界上形成一股热潮,为风力发电没有燃料问题,也不会产生辐射或空气污染。风力发电在芬兰、丹麦等国家很流...

电的基础知识和原理
答:电的基础知识和原理,详细介绍如下:一、电荷:电荷是电性物质的基本属性,可以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相同电荷之间会互相排斥,而不同电荷之间则会相互吸引,电荷的单位是库仑。二、电场:电场是指带电物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物理场。带电物体产生的电场会对其周围的其他带电物体产生力的作用。电场的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