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观后感 观后感应该怎么写

作者&投稿:高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

注意事项

一、要将重点放在一个“感”字上
  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如一个同学在写《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观后感时,先将整个故事从头到尾讲述了一遍,先写张鸣鸣如何品学兼优,再写张鸣鸣的父亲突然去世,母亲因承受不了这一打击而重病缠身;接着写张鸣鸣从自己学梳头开始,怎样担负起繁重的家务,接受一个个严酷的考验,然后写她在社会的帮助下一天天长大。最后结尾时才写到:我要向张鸣鸣学习,不被困难所屈服,从小要学做自己能做的事。针对这样一篇结构的观后感,我首先肯定他看得很认真,记住了影片的情节,但从观后感的文体要求上看,是不合格的。因全文只有最后一句“感”,虽然这句“感”的内容贴切,但文章没抓住“感”这个重点,写偏了,好像一篇电影内容简介。我强调学生应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内容大约占影片主要内容的四、五倍。文中适当引用影片内容,是为“感”服务的。因此,引用电影内容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观看了《伟人爱迪生》后,我要求学生:谁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有个同学说:本片主要讲述爱迪生从一个身无分文的打扫地下室的清洁工成长为一个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的过程;还有个学生补充说:主要讲了他发明电灯的事,他给全世界带来了光明。我将两位同学的发言进行比较:前者准确些,后者只是无数发明中最突出的一项,并肯定他们能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然后让学生抓住一点谈自己的感受。如爱迪生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失败的精神,敢于创新的精神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克服以叙述故事为主的毛病了,不仅突出“感”字,而且读后能感人。
二、“感”是重点,不等于离开“观”
  有的同学写观后感,只是在开头提一下“观了某部影片后,大有启发”等字样,以后就脱离了原片。说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头不对马嘴,无实际意义。要让“观”和“感”相吻合。如《火烧圆明园》的观后感,我进行指导后让学生先打草稿,然后收了部分习作,发现有的同学“感”与“观”内在联系不紧,有的根本无联系,他们写了一下影片内容后,就写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如何在中国烧、杀、抢。抓不住影片的主题思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从中找了几篇写的好点儿的进行评讲、引路。有个叫王天波的同学在题为《落后就要挨打》一文的结尾时这样写到:影片中那几根石柱至今还挺立在圆明园的废墟上,仿佛在警示人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作为新中国的接班人,一定要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在这段结尾中,习作者再次将“观”到的“几根石柱”抓住,发表“落后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体,使“感”发于“观”、“观”服务于“感”。
三、要联系实际而“感”
  要写好“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
  这里的实际,不是单指自我实际,还包括他人实际,社会实际。
  如观了《四个小伙伴》,我让学生说说丁小东等四个小伙伴他们开始错在哪里?你们也有过他们的想法吗?学生讨论很热烈,认为四个小伙伴错在认为只做一件好事就会成功。有个同学说,他自己原来就有类似的想法,每年三月五日,他都做一件好事,他认为自己就是雷锋似的好少年了。还有个同学说,他为班级主动打扫过两次清洁,有的一次也没主动打扫,却还被评为“红花少年”。认为老师、同学们偏心。看了《四个小伙伴》后,他和四个小伙伴一样,都认识到只有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去做,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编辑本段
教学示例

  看了《虎门销烟》后,学生认为无法联系实际,我就这样启发学生:你看后印象最深的是哪个镜头?有的说林则徐带领官兵虎门销烟的镜头,大展中国人的志气;有的说,当时的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给我教育最深;有的说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受鸦片毒害,痿糜不振的、瘦骨嶙峋的人们。然后我再要求学生用比较法,针对现今社会,看是否有类似于林则徐这样有民族气节或与此相反的人。什么东西给现今人们带来精神和身体摧残?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样,学生马上想到了电视上披露有的海关把关不严,让一些走私物品进入中国,有的想到了社会上的吸毒现象和不健康的游乐场所,同学们畅所欲语,仿佛一下子有话可写了,一个同学在《观林则徐有感》一文中这样写到:“……在18世纪,鸦片使我们国败家亡,但可悲的是在二十世纪的今天,吸毒的现象又有抬头,有的因吸毒走向犯罪,家破人亡.我们青少年一定要认识它的危害,如发现吸毒、贩毒现象要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同时希望我们的海关把住家门,不让毒品再次蔓延……”

推荐《铁军》编导陆海宁一篇感想文章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铁军!
──写在七集电视散文系列《铁军》播出后

在铁军面前,我能说些什么呢?唯有谦恭、谦恭、再谦恭才是啊!
150个日日夜夜,近1000分钟拍摄素材,62位采访人员……汇成的是一部210分钟的作品──《铁军》,一个半月的播出。
可是,不够!这一切还不够!!在铁军部队,仅仅用这些数字,是记录不完他们的。正如这部系列片的撰稿胡世宗老师所言,“这支部队有太多的英雄模范事迹,你根本无法写完。”
是啊,210分钟对于一支有着82年辉煌历程的英雄部队而言,显然太微不足道了。所以,我不止一次提醒自己:只有210分钟!只有45天!只有14次播出!我要怎样让全国观众在这14次机会里认识铁军、了解铁军?我又要怎样让我挚爱的铁军在镜头里展现出他们最精彩、最动人、最美丽的一面?后期制作过程中,每一帧画面、每一句对白、每一首歌曲、每一声音效,都会牵动着我的每一根神经。小心翼翼地看着一集集作品在指尖成形,在屏幕上闪现,从心底流淌出来的那份情感,犹如孕育一个新生命那般喜悦而欣慰。但更多的时候,是在一片情不自禁的泪光中,随着那首熟悉的主题歌《铁军魂》,留下点点滴滴对铁军感动的记忆。作曲李唯老师的一句话让我很有同感:“我不是被自己的作品打动,而是被战士打动。”
走在铁军的军营里,会有一种感受,那就是:肃然起敬!坐在战士身边与他们交谈,会有一种体会,那就是:纯粹朴实!军营是那么严整划一,但军营的主人们却在这方寸间书写着他们精彩的人生。我喜欢读他们的眼神,那眼神是那么澄澈,目光是那么锐利,即使在硝烟四起的战场,他们也是那样坚定不移;我喜欢看他们的笑容,那笑容是那么灿烂,即使略带含蓄,也会透射出太阳的光芒;我喜欢听他们的声音,那声音是那么响亮,即使喊破喉咙,他们的胸膛里也会迸发出最豪迈的歌声!还有,撩起军衣,我轻轻触碰他们的皮肤,啊,那是怎样的皮肤?!渗着汗渍、挂着盐粒、刻着伤疤,黑红得透亮。“粗糙”已不足以形容这晒脱了一层又一层皮的年轻的躯体,但我却从他们身上品出了汗水的味道、盐粒的意义、伤疤的价值。那时,我相信我的心情和他们肩膊上担着的重任一样沉!
铁军的生活超出我想象的艰难而辛苦,但战士们却在这简单而苦涩的生活里寻找着诗意、寻找着快乐。采访诗人康桥时,她告诉了我一个有关“太阳花”的故事。起先,我以为她说的就是向日葵,但后来才明白那其实是一种无名的小花,向阳就能遍地盛开。战士们喜欢它,便给它取名叫“太阳花”。扫地的时候,他们生怕碰坏花儿,每次都会轻轻地从旁边扫过。啊,太阳花!我的战士兄弟们啊,你们的心不就是一棵棵太阳花吗?
在部队驻训地一间简陋的营房里,墙上挂着的一把吉它吸引了我的目光。它的主人叫廖鸿,是个皮肤黝黑、眉眼里透着诚朴的小伙子。问他会不会弹,这个战士先是非常腼腆地一笑,半晌才轻轻地说,“刚学没几天,弹不成曲,只是为了休息时给大伙解解闷,才这么‘拨拉’几声。”但,就是这么几个单一的音符弹奏出来的“乐曲”,却是这方远离喧嚣城市的山野中最美妙、最悦耳的声音了。战友们会随着他的琴声,用一种含蓄但却饱满的声音哼唱,唱他们当兵的梦想,唱他们青春的人生,唱他们无愧的忠诚!
采访的时间是短暂的,但采访的铁军人、铁军事却带给我永远挥之不去的印象。至今,我仍然是饱蘸着热泪写下他们的事迹。
那是一次拍摄途中,车驶出师部营院没多久,路过一个喧闹的街口,我突然发现同行的康保平干事眼神里流露出一丝焦虑。我当时不解,顺着他的视线回头望去,只见熙来攘往的路边,一个苍老的身影徘徊着,踟躇不前。“那是我妈妈,她不会过马路。”许久,康干事才慢慢吐出这句话。“让车靠边停一下吧,你扶她过个街。”但,他拒绝了我的建议,说“别耽误了拍摄”。车,最终还是没有停下。我再次转过身去,渐行渐远的身影越来越模糊,但那丝焦虑的眼神却在脑海里愈加清晰。后来,我又得知,老两口从湖北老家到洛阳探亲,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盼着儿子能回家吃一口热饭、喝一口热汤,但几个月过去了,近在身边的儿子却因工作繁忙,一直没能如老人的愿。
这样的事情在你我身边随时随地都会发生。不只是康干事,在我的采访记录里,还有张红星、张新起、王建民,甚至是驻守在铁军部队的军区各级领导们,为了做好自身工作,远离亲人,远离故土……这一幕幕现实中的场景,是那么的刻骨铭心,叫人难以忘却。每当我坐在他们身边,望着他们的脸,握着他们的手,听他们平静地谈起这些“琐事”时,心里总会涌动起阵阵酸楚。他们也曾经不止一次地告诉我:在部队,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面对这样的释然,我无言。但我的内心依然有声音在呐喊:这就是我们和平年代的军人啊!因为这样渺小的事迹,才让我愈加感觉到你们的可爱,你们的伟大!我要说,你们是一群平凡的英雄,却写就了一段段不平凡的经历!
在铁军采访的那些日子里,我看到我的同行们、报社的记者们忙碌的身影。在与他们擦肩而过的那一个个瞬间,我由衷地为铁军感到高兴,感到骄傲,感到自豪。同时,我也为自己是一名电视工作者而感到欣慰,因为我可以用手中最美丽的镜头记录他们,用最诗意的语言讴歌他们,用最动听的歌声礼赞他们!
是的,他们无愧于这礼赞、这讴歌。和平年代的军人,他们的人生里承载了太多、太多鲜为世人所知的艰辛。他们习惯了悄无声息地做自己的事,尽自己的力;他们尊重自己的职业,捍卫自己的使命;他们意气与天下相期,肝胆与天下相照,所以,他们时常把“奉献”挂在嘴边,把“值得”放在心间。在那一张张被风吹日晒、雪打雨浇的脸庞上,我除了能看出沧桑岁月留下的斑驳印记外,读不到丝毫怯懦、丝毫悔意、丝毫抱怨。他们的肝肠煦若春风,他们的气骨清如秋水,他们的人品精似美玉──徐洪刚挺身而出、舍生救人;曹声文勇当先锋、为国争光;陈永龙铁心向党、死而无憾……细细想来,这还是一个个从烈火中煅来,从薄冰上履过的尚且年轻的生命啊!所以,司令豪情壮语亲命“小老虎班”、政委语重心长叮嘱“多用心、多思考”,师长挥泪送别老兵、师政委“三住帐篷”体验生活……这一幕幕鲜活的场景,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又让我从另一个角度读懂了将军与士兵的对话、上级与下级的共处,军人用军人的姿态和方式传递军人的意志和情感。正是因为有了这一炉铁水,才能锻造出这样一支叫得响、打得赢的队伍;正是因为有了这一腔铁血,才能让铁男儿们悍然屹立于不败之地。
走在铁军的军营里,还会发现很多独特的风景。铁军不怕困难,自励“铁军面前无困难,困难面前有铁军” ──98抗洪、99阅兵,洛河抢险……每一场硬仗他们打得都可以用“漂亮”来形容;铁军不缺荣誉,但他们胜不骄,常批评与自我批评──“铁拳-2004”、“和平使命-2005”两次重大涉外军演越是成功,他们越有清醒的意识从下而上找“败笔”;铁军不乏魅力,大学毕业生可以放弃优越的环境和优厚的待遇,弃庶从军,脚踏实地甘当铁军兵。在采访大学生战士陈晨旭时,他的脸上溢满了自豪,不是因为他的计算机本科学历,而是因为他成了铁军的一员!他说“大学毕业还能来当兵,这是我那些同学想到而没有勇气做的,但我来了。”那一刻,这句话深深烙在了我的心上,一股敬意从内心的谷底油然升腾到巅峰。但,更令我为之动容的是,他还与班长曹声文以及其他战士结成“帮对”,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是的,这是一个年轻人的团队,这是一个高智慧的集体。他们的血液里,一点一滴都渗透着革命先辈们的优良传统,同时,他们又秉承了军人那份与生俱来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所以,陈忠实老师言铁军是“民族的脊梁”、高洪波老师赞铁军有“红色基因”、赵本夫老师叹“撼山易撼铁军难”,不无道理。
踏进这支部队,将军落泪了,诗人落泪了,作家落泪了,歌手落泪了,唯有战士,他们流汗、流血,不流泪!就因为他们是“铁军”,所以,他们时刻都处在4级以上战备状态,这意味着如果发生战事或者有突发事件,他们能在3天之内,不经别的部队补充,所有人员即刻到位备战。就因为他们是“铁军”,所以,40分钟单兵强化训练、5公里越野拉练、7小时武装泅渡……都已习以为常。就因为他们是“铁军”,在连续排列的燃烧着火焰的钢圈上,一个个战士腾空跃起,鱼贯而过,紧接着扑倒在泥潭里,迅速爬起,再从行进着的坦克车底下爬过去,灼烈的火焰、泥泞的场地、滚动的履带,战士们仿佛视而不见,他们永远保持着向前冲、再向前冲的定力和信念!这一幕幕是那么惊心动魄,然而,在这场景里不断闪现的那一个个矫健敏捷的身姿,又会让我情不自禁地泪眼模糊。再看看这一组组数据:“和平使命-2005”演习前夕,要完成垒筑靶标任务,一个连60名战士,一天搬运了5000多个沙袋,平均每人不少于83个;68台车辆,544股铁丝,规定一小时之内全部剪断完成装备卸载,可22名党员只用了不到30分钟……这一项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铁军战士们面前却都变成了事实!“好察非明,能察能不察之谓明;必胜非勇,能胜能不胜之谓勇。”这,我想是用来形容铁军最贴切不过的了。
去铁军的次数,屈指可算,但每回离开,却总好像离开家一样依依不舍,期待着下一次重逢;看铁军的节目,时间不长,但每集结束,又总好像品一杯香茗意犹未尽,渴望着下一回重来。不敢想象《铁军》是否在铁军光辉的里程中添上一笔浓墨重彩,但铁军情结却在我的人生道路上无限蔓延。我愿意把自己那份特别的爱献给铁军,因为他们真得很棒,他们的人生活得非常精彩!很怀念在铁军度过的那些日日夜夜,大家的快乐与忧伤、欢呼与沉默、笑颜与眼泪,都一笔一画刻在心间啊。多少次枕边梦去心亦去,多少回醒后梦还心不还。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沈阳军区胡世宗老师、北京军区张百鸣老师、济南军区康桥老师、王学伦老师、李唯老师、刘国政老师、孙红专老师、李建军老师、王伟老师以及为此片给予我莫大帮助的所有老师们,是你们宽广无私的爱,是你们浓烈炽热的情,成就了《铁军》。也可以说,在这个系列制作的前后过程中,没有你们的鼎力支持和批评帮助,就不会有《铁军》今天的成果,我想此时此刻唯一能说的,只有──“感谢”!

一、要将重点放在一个“感”字上,不要像有些同学,写了一大篇,却没有提到“感”。
二、“感”是重点,不等于离开“观”。
三、要联系实际而“感”。
四、不要光写自己的感情变化。



写他讲了些什么,写自己的观点,写它预示着什么。可能吧,我以前是这样写的

如何写好观后感~

1、写观后感是对某一情节,和对某一人,物,或整部片子的感受。这里主要写一下《田梦儿》这一部话剧的整个剧情概况。
2、开头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写。然后对看到的片段或自己有感触的地方先进行描述然后写出自己的感受。 观后感能够加上几个成语,修辞之后会更美。
《田梦儿》观后感例文
《田梦儿》,演译的是路边弃儿田梦长到12岁时,跟随捡破烂的爷爷进城求学的成长历程。《田梦儿》剧情立意平凡而自然,是当下芸芸众生生活中的一个真实写照。它以“调换座位、班级捐款、网吧围堵、爷爷失踪”等故事情节,通过矛盾、撞击、转折等镜头、较好的浓缩了中国当代少年的变型记;整场故事让人有一股“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纠结”和“感动”之感,最终以孩子们的真、善、美的行动洗涤了迷茫和误区,聚焦了正能量的星火燎原。
讽刺了现代社会的偏见与陋习,传扬了美德少年的高贵品格与精神,把满满的正能量洒遍世界,让这个世界都被爱浓浓包裹。
有个叫田梦儿的女孩,和爷爷、姐姐相依为命。爷爷靠捡垃圾供她们姐妹俩上学,同学们都笑话她有个“破烂王”爷爷,为了维护爷爷,她和同桌打了架。爷爷知 道后,教育她不要打架,并给田梦儿五元午餐钱。班上组织捐款,善良的田梦儿将午餐钱全部捐了出去。即使这样,不知情的同学却嫌她捐得太少,可他们哪里知 道,捐出了仅有的五元钱,田梦儿付出的代价是饿着肚子。班长的讲述,让大家明白了田梦儿的困境。同样被爷爷抚养大的姐姐将爷爷的这份恩情传递给孤儿,用爱 温暖孤儿的心。她去贵州山区支教却不幸遇到塌方。爷爷得知后,一直瞒着田梦,他认为:一人伤心总比两人伤心好。
看人人心中都会有过谎言,但你可否想过,在谎言背后埋藏着爱的种子吗?这是善意的谎言。藏在这谎言背后 的,是爷爷对田梦儿的深深的爱。他知道田梦儿和姐姐从小感情很深,为了不让田梦儿担心,他独自忍受着巨大的痛苦。看明白这一点,你还会责怪爷爷吗?
爷爷、姐姐、田梦,他们是为爱而生的,虽然他们生活是贫穷的,但他们的精神却是最富有的。他们将爱努力地传递到世界每个角落。
这个儿童音乐剧让我们明白了:做人就该像田梦儿一样有一颗孝心,懂得知恩图报。同样,还要将田梦儿一样有一颗爱心。善待他人,友好交往,奉献爱心,就是传递正能量。当这个社会处处有温暖,人人有爱心的时候,我相信:这个世界一定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如何写好一篇观后感?
答:篇一:如何写观后感 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观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要将重点放在一个“感”字上 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观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如一个同学在写《一个独生女的故事》...

如何写好一篇有新意,有见解的读后感
答:初中作文课中,除了写"读后感"外,老师还会要求同学们在看完一部电影,电视片或参完某一展览后写"观后感",观后感的写法与读后感是一样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简述所观的内容,然后引出观点,展开论述就可以了. 当然要写好读后感,关键还要读透材料,抓准感点.怎样读透材料?一般说,如果是记叙文,就要抓住人物最突出的某种...

2022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怎么写+范文300字
答:二、如何写好观后感?重在写“感”: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写观后感应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内容应占全部内容的一半以上。离不开“观”:有的同学写观后感,只是在开头提一下“观了某部...

观后感怎么写?
答:大体上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由观而引出感,这开头部分就好比一条醒目的标语或引子一样,先交待清楚看了什么影片,有什么感想。一般来说,这一部分要求简明扼要、开门见山,千万不要绕圈子、卖关子、遮遮掩掩,而是要用肯定的语气概括地说出感受是什么?简单但明确,不含糊,这样就可以了!不必展开...

如果要给《美丽人生》写观后感,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
答:黑色幽默的手法,电影叙事手法。1、黑色幽默的手法 《美丽人生》 用黑色幽默的手法描述了圭多一家在纳粹集中营中的悲欢离合,展示了圭多对美丽人生的憧憬和在残酷环境中特有的乐观。2、电影叙事成功 《美丽人生》这部电影的叙事很成功,它没有按传统的方法处理,而是用寓言的方式写实,用悲剧情境营造喜剧...

如何写好一篇观后感
答: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如何写好一篇观后感。认真观看电影或阅读书籍 在写观后感之前,首先需要认真观看电影或阅读书籍。观影或阅读时,要注意细节,理解主题。可以做一些笔记,记录下电影或书籍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以便后续写作时使用。介绍电影或书籍的内容 在观后感的开头,需要简单介绍电影或书籍的内容,包括主要...

如何写好一篇观后感作文?
答:不一会儿,小莉灵机一动,说:“小明,我有办法了,我的伞大,我们可以共用一把,你的伞小可以给小鸟们挡雨。”于是小明欣然同意了,然后小明把伞盖住了鸟窝,鸟儿们一下感觉安全多了。因为不用被雨淋了,小鸟们开心极了,高兴地挥挥翅膀,好像在说:“谢谢,你们真是一群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如何写好运动会的观后感?
答:写作思路:确定要描写的人物特点,例如温文尔雅、坚毅勇敢、温和友善等。分别从动作、语言和神态三个方面进行描写,展现人物特点。注意使用形容词和修饰词,营造出对应特点的氛围和感觉。结合具体情境或场景来加深读者对人物特点的理解。控制篇幅,保持文字简洁明了。下面分享3篇范文,供您参考。篇一:《温文...

如何写好电影的观后感
答:初涉影评写作不宜贪大求全,而应从一点一滴写起,思考挖掘,连缀成篇。写影评,应该把握好这样几点 1、捕捉住感受点。一部电影涉及的方面很广,需要品评的着笔点很多。这就需要对电影反复回味思考,用心灵再度感受,把握往影片中最能动人的地方,并使之在自己的笔下得到理性的升华。如观看了《...

小学生写好读后感的方法
答:如: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来写读后感,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写法来写读后感,可以根据文章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来写读后感,还可以根据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的顺序来写读后感。总之,如果细细品味文章,总有文章的某个点值得你去写好读后感。 三、选准感点 每一篇文章都有许多本身独特的感点,但最终所有的感点都必须围绕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