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机场的历史发展概况三个阶段 简述一下机场的经济作用

作者&投稿:冯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到目前为止,机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功能到多种功能的历程,其发展历史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最早的飞机起降地点是草地,一般为圆形草坪,飞机可以在任何角度,顺着有利的风向进行起降,周围会有一个风向仪以及帐篷机库,因为那时的飞机一般由木头和帆布制成,不能承受风吹雨打、日晒雨淋。随着飞机材质从木头、帆布发展到金属材料,草坪机场阻力较大的缺点开始显现。为避免草坪增加的阻力,土质机场开始被使用。但是土质机场不适合潮湿的气候,一旦遭遇雨雪等天气,跑道就会泥泞不堪,对飞机的起降造成重大影响。同时,随着飞机制造材料的不断发展以及飞机需要承担的任务更加广泛,飞机的重量也不断增加,其起降要求亦随着提高。在水泥、混凝土等新型建筑材料硏制成功后,由水泥、混凝土制造的机场跑道出现了,这种新型的机场在任何天气、任何时间皆可适用。
关于哪一个机场是世界上最早的机场的问题,目前仍有争议,但成立于1909年的美国马里兰州大学园区机场( College Park Airpor被普遍认为是世界上最老且持续经营的机场。另一个则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比斯比一道格拉斯国际机场( Bisbee- Doue las International Airport),1908年,道格拉斯航空俱乐部在此成立,其飞机主要是滑翔机,由两匹马拉动可以飞过道格拉斯青年会大楼后方。1909年,飞机开始装设马达和螺旋桨,亚利桑那州又成为首架动力飞机的飞行区域,美国总统罗斯福曾在一封信中称该机场为“美国的第一座国际机场”。
真正意义上的机场最早出现于1910年的德国,用于起降“齐柏林飞船”。这个机场只是一片划定的草地,安排几个人来管理飞机的起降,设有简易的帐篷来存放飞机。很快帐篷变成了木质机库,但仍然没有硬地跑道,被被划定的草地并不像一个机场,反而更像当时的公园或者高尔夫球场,当然,就更没有用于与飞行员通话的无线电设备,也没有导航系统帮助飞行员在恶劣天气情况下起降。空中交通管制也仅仅是由一人挥动红旗来作为起飞降落的信号。在这种条件下,飞机只能在白天飞行。由于这个时候的飞机在安全性和技术方面尚不稳定,而且作为新生事物,还未被社会所广泛接受,使用用十分有限。直到1920年飞机还多是用于航空爱好者的试验飞行或军事目的飞行,并不搭载乘客,所以机场也只是为飞机和飞行人员服务,基本上不为当地社会服务。这一阶段是机场发展的幼年期,只是“飞行人员的机场”。
第二阶段:1919年后,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东,飞行技术得到迅速应用,欧洲些国家率先开始对机场设计进行初步改进,当年修建完成的巴黎勒布尔热( Le Bourget)机场和伦敦希思罗( Hounslow)机场保证了巴黎至伦敦的定期旅客航班的开通,欧洲开始建立起最初的民用航线:1919年2月5日,德国的德意志航空公司开辟的柏林至魏玛之间的每日定期民航客运是欧洲第一条民航飞机定期航线;1919年3月22日,法国的法尔芒航空公司使用“法尔芒一戈立德”飞机在巴黎和比利时的布鲁塞尔之间开辟每周一次的定期航班飞行,是世界上第一条国际民航客运航线;1919年8月25日,英国第一家民用航空公司空运和旅游有限公司使用德哈维兰公司的D.H.16型飞机开通的伦敦至巴黎每日定期航线,是世界上第一条每日定期航班。随着航空运输的发展,机场大量建设起来,特别是在欧洲和美美国,机场建设得到了稳步而快速的发展。1920年至1939年之间,欧美国家的航线大量开通。同时为了和殖民地联系,各殖民国家和殖民地之间开通了跨洲的国际航线,如英国开通了到印度和南非的航线,荷兰开通了由阿姆斯特丹到雅加达的航线,美国开通了到南美和亚洲的航线,与之相伴随的是机场在全世界各地大量出现。同时,随着航空技术的进步,飞机对机场的要求也提高了,机场建设中出现了各种新兴的需求,如航管和通信的要求、跑道强度的要求一定数量乘客进出机场的要求等。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出现了塔台、混凝土跑道和候机楼,现代机场的维形已经基本出现。这时的机场主要是为飞机服务,是“飞机的机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飞机发挥的重要作用使航空业得到快速发展,也在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刺激了机场的发展。美国联邦政府以更好地保卫美国国防及美国利益为由,拨巨资进行专项资金建设和改进了数百个机场,其中最大的和最好装备的机场由政府接管,确保机场设施最为先进,以保证适应大型军用飞机的使用,同时继续鼓励私人建设机场。美国政府对机场建设的支持一起延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这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机场数量最多的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了更成熟的航空技术及飞行技术,加上全世界经济复苏的推动,国际交往得到增加,航空客货运输量快速增长,开始出现了大型中心机场,也叫航空港。194年国际民航组织(ICAO)的成立,标志着对世界航空运输进行统一管理的机构的出现在它的倡议下,52个国家在美国芝加哥签署的《关于国际航空运输的芝加哥公约》成为现行《国际航空法》的基础。它在国家机场设计方面和空中交通规程标准方面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ICAO标准和推荐的规程包括跑道特性、机场灯光和大量有关安全的其他范畴。20世纪50年代,ICAO为全世界的机场和空港制定了统一标准和推荐要求求,使全世界的机场建设有了大体统一的标准,新的机场建设已经有章可循。
第三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大型喷气运输飞机投入使用,使飞机变成真正的大众交通运输工具,航空运输成为地方经济的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这种发展也给机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它要求全世界范围内的机场设施必须提高等级。一方面,先进的飞机性能要求各个机场的飞行区必须有很大改进,不仅是跑道、滑行道、停机坪的硬度和宽度、长度,还涉及飞机起降设施水平的提高、空管系统的改进等。另一方面,载重量更大、航程更远的喷气飞机的使用,也造成乘机旅行、客流量和货运量的增加,原有的候机厅不能满足需要而要重新设计或改扩建,以满足新增加的要求。
这种情况下,大量的机场需要改进,而改进大量的机场需要数额巨大的资金,以以美国政府执行的方针为代表,他们在确保机场基金的情况下采用向用户征收(包括旅客)机场使用费的办法获取机场改扩建所需资金,促进了机场设施等级和水平的提高,机场得到的有效改进20世纪60年代后,机场的建设随着喷气式飞机的增加蓬勃发展,跑道延伸至3000米长,并利用滑模机筑出连续性的强化混凝土跑道,现代化的机场航站楼开始使用空桥系统,旅客不必走出室外登机逐步出现了固定式旅客登机桥、候机楼与飞机间的可伸缩式走廊;出现了因候机楼面积扩大而供旅客使用的活动人行道(电梯)和轻轨车辆;出现自动运送行李和提取系统;出现了在候机楼与远处停放飞机之间的运送旅客的摆渡车;也出现了许多新建或扩建的先进货物处理设施。但也就是在这一时期,由于喷气飞机发动机带来的严重噪音问题,不少机场开始搬离市中心。
总而言之,得到了技术改进提升的机场的发展,不仅保证了航空运输行业日益发展的需求,而且还带动了机场所在地的商业、交通、旅游、就业等,它为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但是机场的发展也为城市的发展带来了许多矛盾和问题,如随着飞机起降速度的增加,跑道、滑行道和停机坪都要加固或延长;候机楼、停车场、进出机场的道路都要改建和扩建;航班数量的增加使噪音对居民区的干扰成了突出问题等。但无论如何机场还是成了整个社会的一个部分,因而这个时期的机场是“社会的机场”,这种情况要求机场的建设以及管理要和城市的发展有协调的、统一的、长期的考虑。

简述民航法的发展历史~

您好!所谓通用航空,指的是使用民用航空器从事公共航空运输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动,包括工业、农业、林业、渔业和建筑业的作业飞行以及医疗卫生、抢险救灾、气象探测、海洋监测、科学实验、教育训练、文化体育等方面的飞行活动(图1)。
我国通用航空的发展历程
  我国通用航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2年航空界先驱冯如驾驶自制的飞机在广州燕塘进行的飞行表演。这次飞行表演距离1903年12月17日美国莱特兄弟首次完成世界上重于空气的航空器动力飞行仅有不到十年的时间,表明我国通用航空事业起步较早,航空事业发展的序幕也由此拉开。
  1931年6月2日,浙江省水利局租用的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米赛什米特M18-D型飞机,在钱塘江支流浦阳江36公里河段进行的航空摄影,是大陆首次进行的通用航空商业活动,标志着我国通用航空事业迈入了新的阶段。


  建国之后,我国通用航空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1951年5月22日,应广州市政府的要求,民航广州管理处派出一架C-46型飞机,连续两天在广州市上空执行了41架次的灭蚊蝇飞行任务,揭开了大陆通用航空发展历史的新篇章。1952年大陆组建立了第一支通用航空队伍——军委民航局航空农林队,拥有10架捷克制爱罗-45型飞机,职工60余人,当年飞行总量为959小时,专供通用航空生产作业的机场或起降点约40个。此后,在全国各地陆续成立了以农林业飞行为主的14个飞行队,后来又成立了专为工业、农业、海上石油等服务的通用航空公司,大陆通用航空业的规模逐步壮大。
我国通用航空的发展现状
  我国通用航空业无论从作业完成情况还是运营能力和市场发展状况看,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1)通用航空生产作业情况:截至2007年,我国通用航空年作业飞行小时数达到109570小时,自1996年以来,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11.7%;


  2)通用航空运营能力状况:
  ·机队规模:截至2007年,我国通用航空飞机达到813架(含教学训练、机场校验飞机、直升机),创历史最高水平
  ·飞行员资源:截至2006年底,民航全行业持有有效飞行驾驶员执照的飞行人员共16031人,其中持有航线运输驾驶员执照的6901,商用驾驶员执照的7757人,私用驾驶员执照的1373人。
  ·机场数量:截止到2005年底,我国共有通用航空机场68个,临时机场(起降点)329个。
  3)通用航空活动主体状况:截止到2006年底,中国从事通用航空经营活动的企业为69家,此外,已批准筹建通用航空企业30家。已办理非经营性通用航空活动登记的单位12 家,自然人2个,全行业从业人员近8000人。
  4)通用航空经营项目分类:按照《通用航空经营许可管理规定》(民航总局令第176号)的规定,目前中国通用航空经营项目分类如下:
分类具体项目甲类陆上石油服务、海上石油服务、直升机机外载荷飞行、人工降水、医疗救护、航空探矿、空中游览、公务飞行、私用或商用飞行驾驶执照培训、直升机引航作业、航空器代管、出租飞行、通用航空包机飞行乙类航空摄影、空中广告、海洋监测、渔业飞行、气象探测、科学实验、城市消防、空中巡查丙类飞机播种、空中施肥、空中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空中除草、防治农林业病虫害、草原灭鼠,防治卫生害虫、航空护林
  5)通用航空市场发展状况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通用航空市场也得到了迅猛发展。据统计,近十年来,我国通用航空市场规模扩大了将近1倍,2006年达到了17.9亿元人民币(表1)。于此同时,通用航空市场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传统通用航空经营项目(航空摄影、航空探矿、人工降水、航空护林、飞机灭蝗、农林化飞行等)的份额在逐步下降,已经由1996年以前的75%以上降至40%以下;而新兴作业项目(石油服务、公务飞行、医疗救护、培训飞行等等)的市场需求则逐年增长,到2006年市场份额已上升至60%以上。
表1:2006年通用航空市场状况
项目名称分类用户单位供求方式市场规模经费来源航空摄影、航空探矿工业航空大陆基础地理信息、国土资源信息主管部门招投标约2.5亿元人民币财政投入石油服务工业航空大陆及外国石油公司招投标约8.1亿元人民币市场支付电力服务、作业工业航空大陆电力总公司招投标约0.7亿元人民币市场支付航空护林农林业航空林业护林防火主管部门签订合同约0.8亿元人民币财政投入人工降水农林业航空气象主管部门签订合同约2.8亿元人民币财政投入飞机播种农林业航空相应主管部门签订合同约0.6亿元人民币财政投入飞机灭蝗农林业航空农业主管部门签订合同约0.3亿元人民币财政投入农林化飞行农林业航空农户签订合同约0.4亿元人民币市场支付公务飞行、出租飞行、医疗救护、空中游览通用航空运行具体客户签订合同约1.1亿元人民币市场支付飞行驾驶执照培训通用航空运行具体客户签订合同约0.6亿元人民币市场支付
  6)通用航空法规体系:
  近年来,我国在《民航法》的基础上,出台了一系列有关通用航空市场准入、运行标准等方面的法规、规章,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通用航空法规体系(图3)。


  7)通用航空行业管理机构现状
  目前民航行业管理体系为民航总局、民航地区管理局两级政府部门,实行民航总局、民航地区管理局和民航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的三级管理(图4)。其中,民航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为民航地区管理局的派出机构。民航地区管理局包括,民航华北、东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和新疆地区管理局,共7个。航空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共33个。

  8)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虽然经过长期的发展,我国的通用航空业已经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相比,中国通用航空的差距还较为明显(表2、表3、图5)。
表2:中国通用航空与通航发达国家比较
中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面积(万平方公里)9609631000770851人口(亿)132.990.3260.21.89国民生产总值(十亿美元)26001320013007801100GDP增长幅度10.7%2.9%2.8%4.6%3.7%通航飞机数量707224000310181111710310通航飞机年飞行小时9190127000000450000016950001500000运输航空飞机和通航飞机比例1:0.671:321:611:341:24通用航空机场数量2171998317004612498

表3:通用航空中美比较
项目中国美国飞行总量约26万小时(包括作业11.4和院校训练约14.6)2770.5万小时,累计飞行小时占民用飞机总飞行小时的80%。私人飞行占33%,训练飞行占15.6%,公务飞行占11.2%。运营主体
数量从事通用航空经营活动的企业为74家,非经营性通用航空活动登记的单位14家,自然人2个。1.5万家公司拥有自己的通用航空飞机进行公务航空,约2.5万架通用航空飞机由个人驾驶进行商业飞行,约10万架飞机为私人使用。飞行员
数量持商用驾驶员执照的通用航空飞行人员2237人,私用驾驶员执照的1409人。近70万名飞行员,其中通用航空飞行员约59.7万人机队规模801架(飞机677架,直升机124架)22.2万架(其中飞机18.2万架,直升机9159架)机场数量通用航空机场、临时起降点共有398个(其中,通用航空机场69个、临时起降点329个)18000个可供通用航空飞机、直升机起降的机场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通用航空业已经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体系不断完善、管理机构也日趋成熟。而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通用航空的需求也将日益增加,这种增长趋势也仍将继续。但是,从整体来说,目前我国通用航空的发展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的水平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实力,统筹规划、协调发展,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发展通用航空业,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早日成为令世界瞩目的航空业大国。


齐齐哈尔三家子机场的历史沿革
答:较好的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为本市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进步做出了贡献。截止2005年底,已安全保证运输飞行34架次,累计运送旅客1.3万余人次,货邮行88余吨。机场先后开通了北京、黑河、海拉尔等航线,运输生产发展迅速。机场公司曾两次被民航东北管理局评为先进单位,1996年荣获管理局优质...

江西省机场集团公司的历史简介
答:1959年—1960年,依据民航总局的统一部署,先后修建了赣州黄金机场、吉安路口机场、景德镇罗家机场,建立了相应的民用航空站,开通了南昌至上述三个地区行署的省内地方航线,结束了江西无地方航线的历史。吉安路口机场于1981年1月1日停航,人员调回省局,景德镇罗家机场于1987年3月停航。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

法国航空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答:法国航空公司从1974年开始使用新的戴高乐机场,并且作为枢纽机场。法国航空公司超音速协和客机在1976年1月21日开航。由巴黎戴高乐到里约(通过达喀尔)路线,而之后开始超音速航班服务,从巴黎到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直至协会退役才结束),以及从巴黎戴高乐华盛顿。巴黎到纽约只需要3个小时23分钟,约两倍音速。19...

航空的历史发展
答:“十二五”时期,中国民航将呈现出大众化、多样化的趋势,快速增长仍将是本阶段的基本特征。 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到2015年,中国运输机场数量达到230个以上,初步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层次分明、安全高效的机场体系;旅客运输量将达4.5亿人,年复合增长率为11%。 假设到时中国航空公司的直销比例提...

首尔仁川国际机场简介及详细资料
答:此外其他次要干道沿线亦有公共汽车接送旅客不论从首尔城内或城外前往机场。而连线仁川国际机场及金浦机场的高速公路亦已启用,为国际及国内航班的转机乘客提供更大的方便,2007年更有仁川国际机场铁路连线两个机场,及首尔捷运第5线提供服务。 发展历程 在1988年首尔奥运后,韩国的国际航运量有着惊人快速地成长,特别在90...

简述民航法的发展历史
答:·机场数量:截止到2005年底,我国共有通用航空机场68个,临时机场(起降点)329个。 3)通用航空活动主体状况:截止到2006年底,中国从事通用航空经营活动的企业为69家,此外,已批准筹建通用航空企业30家。 已办理非经营性通用航空活动登记的单位12 家,自然人2个,全行业从业人员近8000人。 4)通用航空经营项目分类:按照《...

什么叫枢纽机场?其功能和特点是什么?
答:目前,东京的成田机场第二条跑道即将开工,并且还在规划第三个机场,大阪关西机场正在建设第二条跑道;汉城已建设新的仁川机场,其一期工程的两条跑道和一个候机楼已投入运营。曼谷正在规划建设机场;新加坡机场的扩建也在计划之中。我们只有加快枢纽航空系统建设,才能在未来亚太航空运输网络格局中占据先行优势,否则将错失发展...

十一五 中国机场 规划
答:但从全球航空市场、国内区域经济发展的格局、机场布局的功能结构理论看,我国目前的机场体系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四点:一是部分大中型机场已经或接近饱和,保障能力不足,不能满足客货运输量快速增长的需要;二是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处于起步阶段,竞争能力较弱;三是适应我国与东盟、中亚、东北亚等区域合作需求的枢纽机场...

简述飞机发展的重要三个历史阶段
答:由双翼机转为单翼机 又单翼机转为喷气式 再又亚音速转为超音速

中国通用航空发展的其他信息
答:截止到2005年底,我国共有通用航空机场68个,临时机场(起降点)329个。3、通用航空活动主体状况。截止到2006年底,全国从事通用航空经营活动的企业已达69 家,已批准筹建通用航空企业30家。目前全行业从业人员近8000 人。通用航空活动的主体形式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非经营性通用航空活动单位和个人等形式。现有办理了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