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 矿床时空分布

作者&投稿:出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4.2.1.1 时间分布规律

(1)关于热液矿床的成矿时代与花岗岩成岩时代的关系

热液矿床是指通过含矿热液作用而形成的后生矿床(姚凤良等,2006)。热液可以是岩浆成因热液、变质成因热液、建造水热液、大气水热液、幔源初生水热液等。所谓后生,明确包涵了矿化作用相对于赋矿围岩时间上的滞后性。这对于后四种热液成因矿床较易把握,但对于岩浆成因热液形成的热液矿床,往往易被出露的多期次侵入岩所扰乱。

与岩浆成因热液有关的热液矿床,可大致分为矽卡岩型、斑岩、高—中—低温热液脉型两大类,且常见的多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热液矿床形成时代与侵入岩成岩时代的间距,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矿床有用矿物组合的形成温度;二是岩浆热液演化、运移进程的快慢。对于矽卡岩-斑岩而言,岩浆作用同期或晚期即成矿,故而成岩与成矿年龄大致相当,如本次研究中笔者测得邢家山矽卡岩-斑岩钼钨矿床母岩成岩时代为157±2Ma(LA-ICP-MS锆石U-Pb法)、辉钼矿年龄为158.9±0.9Ma(辉钼矿Re-Os法,丁正江等,2012),冷家斑岩型钼矿母岩成岩时代为113.4±1.8Ma(丁正江等,2013),辉钼矿年龄为113.5±1.6Ma(辉钼矿Re-Os法,李杰,未发表),均大致相当。对华北地区铜钼矿成矿年龄及相应花岗岩年龄的统计结果也显示,矽卡岩-斑岩型铜钼矿成矿年龄大致相当于或晚于相对应岩体成岩年龄最多1.1~5.5Ma(简伟等,2010;杜保峰等,2010)。

而对于高—中—低温岩浆热液脉型矿床来说,矿体严格受构造控制,赋矿围岩与成矿时代无必然联系,通常成矿要晚于围岩至少5~10Ma以上,不能用围岩花岗岩的成岩时代来替代成矿时代,比如,胶东金矿中最新的围岩郭家岭型花岗闪长岩成岩时间比成矿时间要早约10Ma(刘光智,2003),新太古代TTG岩系的成岩年龄就不能作为产于其中的中生代石英脉型金矿的形成年龄。此类矿床成矿时代的确定,需要首先弄清热液来源,精确测定与其密切相关、有成因联系的侵入岩的年龄,从而对比推断成矿的大致时代,或者利用矿石矿物来进行同位素直接定年。

(2)胶东地区贵金属及有色金属矿成矿时代分布

成矿是成岩的一类特殊表现形式,其形成、演化和时空分布也总是与一定的构造动力学背景密切相关,受其制约。胶东地区中生代以来,自三叠纪末开始,开创了该区成矿的一个崭新时期。伴随着各时期、各阶段岩浆的演化,不断有新的矿床的形成。胶东地区金矿成矿时代研究甚多,逐渐形成了一套明细的时间表(表4.5),相对来说有色金属矿产的研究则较少(孙丰月等,2011;丁正江等,2011,2012,2013;李杰,2012;李杰等,2013),对于其成矿时代的总结也相对稀缺。图4.1中统计了2000年以来测试的胶东金矿绢云母、流体包裹体、石英、锆石、独居石年龄,造山型金矿成矿年龄范围为114.1~125.3Ma,可代表该期金成矿年龄,即胶东金矿主要形成于115~125Ma;胶莱盆地东北缘地区金矿,受鹊山变质核杂岩构造控制,与区域上燕山晚期早阶段构造岩浆作用有关,综合认为,胶莱盆地东北缘地区金矿主要成矿作用应与金成矿期同期;而邢家山钼矿辉钼矿Re-Os法测年结果为158.7±2.5Ma(丁正江等,2012);尚家庄钼矿辉钼矿Re-Os法年龄为约116Ma(李杰,2012),冷家斑岩型钼矿和南台受隐爆角砾岩筒控制的斑岩型铜矿的成矿花岗岩锆石U-Pb法年龄为113~114Ma(丁正江等,2013);其他多金属矿缺乏较直接测年年龄,福山地区香夼铜铅锌矿成矿花岗闪长斑岩锆石U-Pb年龄为120.6Ma、127.6Ma,后者与区域上的地质作用较为和谐,且王家庄铜锌矿区石英闪长玢岩锆石U-Pb年龄为133.7±2.1Ma,推测该期成矿年龄应为135~125Ma。胶东地区较广泛发育的中低温热液脉型多金属矿床,仅有绢云母K-Ar法年龄,范围在98.63~104.36Ma之间(孙丰月等,1995;杨进辉等,2000;王义文等,2002;张连昌等,2002),鉴于此方法经常结果偏大,推测该区成矿时代应<100Ma。而卡林型金矿则应与区域上的大规模强烈伸展有关,时间在早晚白垩世分界点之后,即近100Ma以来,根据太平洋板块多次活动规律,推测此期作用持续期间应为100~90Ma。

图4.1 胶东金矿成矿时代分布直方图

(据宋明春,2012,内部资料)

表4.5 胶东中生代主要贵金属有色金属矿床成矿年代表

续表

总体来看,胶东贵金属、有色金属成矿作用大致分为六期,即三叠纪晚期(~205Ma?),晚侏罗世早期(160~155Ma),早白垩世早期(135~125Ma)、中期(125~115Ma)和晚期(115~100Ma),晚白垩世早期(100~90Ma)。成矿时间分布规律见表4.6。由早至晚,成矿作用背景逐渐由拉张环境向挤压环境再向大规模伸展环境转变,成矿元素及成矿类型由简单向复杂演变,成矿深度也逐渐变浅,成矿规模由小向巨大再向较小变化,反映了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对该区贵金属、有色金属成矿作用的影响。

表4.6 胶东地区成矿作用时间表

续表

①荣成大疃刘家铍矿,成矿时代可能更晚,暂放此处;②黑体元素表示矿化程度高。

4.2.1.2 空间分布规律

(1)大型构造控制着大型、超大型矿床

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形成是充足的成矿物质、充裕的容矿空间、充分的成矿作用等因素相互耦合的产物,上述条件缺一不可。而大型构造形成的控矿系统往往能够满足上述条件。大型构造通常导通着深部构造-岩浆-流体体系,是深部流体上升的重要通道,同时也是流体在中上地壳层次进行大规模运移发生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大型构造因其构造带规模大、活动时间长、多期次活动,而使得构造带内破碎扩容空间大,相对导通性好,同时倾角较缓,流体能够大规模涌入,并充分发生交代作用,形成宽厚的蚀变带,成矿物质不断在此富集,物理化学条件逐渐变化,最后在适当的温压、酸碱度、氧逸度等条件下,成矿物质发生沉淀,富集形成矿床。表现为,胶东西北部三山岛断裂、焦家断裂、招平断裂等控制着胶东地区全部超大型矿床、绝大部分大型矿床的产出。前已述及,上述三条断裂实际上是早期的同一条,类似宽缓的复式背形(轴向为NE向)的波状起伏断裂,可延续到桃村断裂。孙丰月等(1995)预测,该断裂在栖霞地区呈隐伏状态,成矿潜力比胶西北地区更大。

(2)矿床分布受近EW向和NE—NNE向构造体系联合控制规律

矿床的分布受区域性EW向基底构造和NE、NEE向构造带的复合控制,同时受到前寒武纪地层的影响。表现在:

1)主要成矿区带呈EW向排列。自西向东依次分布有莱州西部成矿带、招平成矿带、栖蓬福成矿区、胶莱盆地东北缘成矿区、牟乳成矿带、文威成矿带、荣成成矿区。各成矿带在空间形态上长轴主要为NE—NNE方向展布,反映了受EW向基底构造与NE、NNE方向构造复合控矿的特征,同时各成矿带都或多或少的有前寒武系的影子。

2)大型金矿田处于两组构造交汇部位。而矿田在各自矿化带内呈NE或NNE向展布,大型矿床往往位于“V”字形、“X”字形构造交汇处。具体表现在区带中,则是形成若干个(特大)大中型矿床集中产出的矿田,如招平成矿带中的焦家金矿田、玲珑金矿田、大尹格庄-夏甸金矿田和旧店-大石桥金矿田等(图4.2),栖蓬福成矿区中的黑岚沟地区金矿田、栖霞金矿田、福山铜钼多金属矿田,荣成成矿区的伟德山地区的铜钼铅锌银金多金属矿田等;原因在于该区金矿床主要受基底构造和晚期NE—NNE向韧性—脆性断裂构造两重控制,一方面沿构造空间发育的NE—NNE向断裂发育,同时又在两组构造交汇形成的构造空间膨大处富集,类似于南澳大利亚奥林匹克坝地区的“构造节”(theTethyan TwistSignaturePoint;G点,NNW向断裂与NEE向断裂交汇处)控矿规律,显示呈丛聚性分布特点。同时,两组构造交汇处,尤其是区域性深断裂(多为中生代盆缘断裂)与次一级断裂构造交汇处是伟德山花岗岩产出的有利部位,相应地存在较多的较好的斑岩型及有关的铜钼铅锌银金多金属矿床,如伟德山地区、胶莱盆地北缘地区的多金属矿床。

3)矿床具分带分段富集规律、丛聚性规律、对称性分布规律。胶东地区矿床,从控制矿体空间定位的主导因素来看,总体上主要受基底近EW向褶皱构造(可能形成于中晚元古代的几次地层褶皱变质变形期)和中生代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两次碰撞形成的NE—NEE向构造带控制,矿床的产出由NW向SE,矿种由Au(Ag)→Cu、Mo、Pb、Zn、Ag(Au)→稀有元素,矿床类型由产于挤压大背景下、严格受构造控矿的造山型→产于拉张背景下、受拆离断层控制的中低温热液脉型→严格受小侵入体控制的斑岩型矿床,呈规律性变化趋势。

图4.2 招平成矿带矿床丛聚分布图

1—胶东岩群;2—荆山群;3—玲珑花岗岩;4—郭家岭花岗闪长岩;5—滦家河花岗岩;6—艾山花岗岩;7—断裂;8—金矿床

矿床在空间上有序分布,表现为胶东金矿具有“东西成带、南北成串”,棋盘格式分布、对称分布的特征(李宏骥,1996;图4.3),由此也形成了矿床的丛聚性规律和对称分布规律(孙丰月等,1995)。牟乳成矿带金矿基本上受南北6 条近EW向褶皱控制,在节点上成矿(图4.4;谢宏远等,1999;贺振,2003);三山岛成矿带仅三山岛—北部海域一带金金属资源量即已达上千吨,充分体现了矿化的聚集性。

图4.3 胶东地区构造控矿格架图

(据李宏骥,1996)

图4.4 牟乳成矿带主要矿床矿体水平投影图

(据谢宏远等,1999)

受构造控制的矿床,以各类金矿床为代表,主要赋存于各主要NE—NNE向断裂构造或近EW向拆离断层中,以造山型金矿为主、中低温热液脉型为辅,矿体以脉状、透镜状、似层状发育,如招远-莱州地区、牟平-乳山地区中生代盆地边缘地区金矿;受岩体控制的矿床,则集中产出于各侵入岩体中,围绕岩体分带出现,矿体以似层状、脉状、透镜状、不规则脉状,如伟德山地区的铜钼铅锌银金多金属矿床,以斑岩型矿床为主、中低温热液脉型矿床为辅。邓格庄矿区富金矿体在走向上一般分布于NNE向断裂的转折地段,倾向上分布于断裂产状由陡变缓的过渡部位,反映出成矿期处于挤压应力状态(见图3.13)。

由于在两组构造的节点成矿,故而存在对称分布规律。如同源的倾向相对的三山岛成矿带和焦家成矿带,二者矿床出露显示出近EW向对称分布的规律(图4.5),而且矿床级别的矿体分布也表现出相应规律,剖面上由于上述二者主断裂性质一致,分段富集也形成了垂向上的对称分布。

4)矿床呈等距性分布规律。构造带和构造形迹空间展布的韵律定向性和间距的倍数性是构造距离的两个特点(翟裕生,1984)。区内控矿构造的等距性和矿液流动方向及叠加程度导致了矿床呈等间距展布,如前述“结点”控矿、对称分布等,都具有等间距展布特点,包括成矿带中各矿田的空间产出(见图4.2)。

图4.5 三山岛、焦家成矿带主要金矿体呈近似等距及侧伏对应分布

5)不同类型矿床的空间分布与伟德山岩体有远近关系。总的来看是,空间上,典型的、矿化好的、规模宏大的焦家式金矿远离伟德山花岗岩,盘马式、玲珑式金矿矿区外围可见伟德山花岗岩,而燕山运动晚期阶段的斑岩型、中低温热液脉型铜钼铅锌银金多金属矿接近或产于伟德山花岗岩中(宋明春,内部资流,2011;李杰,2012)。此规律对于野外地质找矿具有一定的找矿类型上的指导意义。但从成因上看,主成矿期(125~115Ma)的金成矿作用与伟德山花岗质岩浆活动应无直接关系。

6)不同矿床空间共生规律。主要表现为受同一成矿系统控制的多种类型、多种矿种矿床的共生,显示出该区成矿作用的多期多阶段性。如,胶西北地区焦家式金矿与玲珑式金矿的密切共生(见图3.13);福山北部地区邢家山式钼钨矿床、王家庄铜锌矿床、隆口金矿床,同受吴阳泉断裂及其次级断裂构造系统控制,自燕山早期至燕山晚期经历了三期成矿作用,不同类型不同矿种相互共生;等等。

(3)矿体的定位受应力引张部位控制

1)侧伏规律:是胶东地区金矿找矿的最重要的规律之一。主要表现为,胶西北地区压扭性断裂控矿者,主要表现为NE向(主断面东倾;图4.6)或SW向(主断裂西倾;图4.7)侧伏规律。但对于张性陡倾断裂,由于构造应力作用的不均一性,表现出的侧伏规律则不统一(见图4.4),需在具体矿区勘查工作中加以个别总结。

图4.6 黄埠岭金矿10号脉垂直纵投影图

(据唐宇等,2012)

图4.7 焦家金矿床Ⅰ号矿体垂直纵投影图

(转引自倪振平等,2011)

2)尖灭再现规律:受构造扩容空间及热液脉动式运移影响,常见矿体尖灭再现现象。一是平面上,沿矿脉延伸方向,出现矿化的强弱变化,矿体之间形成无矿间隔(图4.5);无论主干断裂还是次级断裂控矿,控制矿体产出部位往往是构造带的肥厚处,而且非断裂的转弯处,而是该转弯处的附近,是断裂产生局部引张开启部位(图4.8,图中的P或S2方向上)。二是剖面上,或者与应力作用性质及热液活动有关(受断裂构造控制者),或者与热液矿化的分带性有关,在垂向上出现尖灭再现,而前者主要沿矿化延深(长轴)方向出现,主要也是受构造张力形成的扩容空间的分布有关(图4.9,三山岛一、二阶梯成矿),宋明春等(2010)形象地称作阶梯式成矿;后者则可见不同深度(可垂直于矿体长轴方向)不同矿体的出现,叠瓦状分布规律是其中一种。

图4.8 焦家断裂带金矿床分布示意图

图4.9 河西金矿床蚀变带形态平面图

(据沈少莹等,1997)

矿体的尖灭再现表现出的深层次原因是,矿体赋存空间形态规模的不稳定性,一般来说是局部扩容空间矿体较为厚大,挤压空间则变薄甚至矿化中断。从掌握的情况来看,胶东西北部地区金矿,指主断裂构造中金矿体,基本上受压性/压扭性应力控制,故而出现剖面上较缓处矿体厚大,而较陡处矿体尖灭的现象,平面上亦是如此(图4.10~图4.12)。

3)叠瓦状分布规律:一是成矿前受应力作用影响,赋矿构造呈叠瓦式、斜列式分布,后期热液充填,形成叠瓦式分布的矿体;二是矿体受后期断裂破坏,逐次位移,形成的叠瓦式分布(图4.13)。

4)不同级别或同一级别的裂隙构成网脉控矿。变现为手标本尺度的,小型裂隙组合对矿化的控制,矿化细脉主要沿张裂隙网络发育(图4.14)。

(4)矿化、蚀变类型的分带性及共生规律

1)不同控矿系统控制的矿化。表现为,受断裂系统控制的矿化主要为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金矿化、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多金属矿化,处于相对北西侧;受伟德山花岗岩控制的斑岩型、热液脉型多金属矿化处于相对南东侧,这与区域上构造单元走向大体一致。

图4.10 三山岛北部海域矿区Ⅰ矿体剖面示意图

(据山东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2013)

图4.11 仓上主干断裂成矿期活动机制示意图

(转引自郭春影,2009)

图4.12 仓上459线断裂及控矿特征

(转引自郭春影,2009)

①砂质黏土;②混合岩化斜长角闪岩;③黄铁绢英岩化斜长角闪质碎裂岩;④黄铁绢英岩质碎裂岩;⑤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⑥金矿体

2)相同控矿系统内矿化。同受断裂系统控制的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金矿化(如胶西北金矿、牟乳带金矿),与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多金属矿化(如文威带多金属矿、胶莱盆地东北缘多金属矿)相比较,前者主要分布于相对北西部,与区域性NE—NNE向断裂密切相关,后者则主要分布在相对南东部,与二级NW向、近EW向断裂距离较近。

同受伟德山花岗岩控制的矿化,则内部、下部为中高温斑岩-矽卡岩型,外部、上部为中低温热液脉型矿化。

焦家式与玲珑式的分带与共生:由于构造存在级别、容矿空间、构造分带等差异,导致所控制的矿化、矿石类型亦存在区别,突出表现为蚀变岩型金矿与石英脉型金矿化之间的分带与共生。蚀变岩型矿化,主要发育于主干断裂带上,受控于高级别的压扭性缓倾角断裂带(如焦家断裂、三山岛断裂等),由于长期受构造活动影响,糜棱岩带发育,塑性变形叠加后期脆性断裂,岩石破碎强烈,形成弥散型连通空间,处于中深部封闭热力系统,构造裂隙发育且密集,成矿热液渗透力强,产生强烈蚀变的宽阔蚀变带,发育细脉、浸染状矿化,矿体直接赋存于主裂面下盘;而石英脉型矿化,主要发育于次级断裂之中,控矿断裂为较低级别的陡倾角次级二、三级断裂(如侯家断裂、河西断裂、埠南断裂等),距主干断裂较远,以晚期脆性变形为主(如玲珑108 号脉),多为张性或张扭性断裂,构造应力作用较差,岩石破碎较弱,处于较开放的热力系统,构造裂隙脉动频繁,热液往两侧渗透能力较差,蚀变强度及蚀变带宽度较窄,富硅质含矿热液主要以充填方式矿化为主,形成以脉状网脉状为主的石英脉型矿化。典型的石英脉型矿化与蚀变岩型矿化之间为过渡带,于密集节理构造带中发育单一的破碎带及陡倾斜裂隙,形成细网脉状为主的矿化,同时伴有较窄的蚀变岩型矿化。

图4.13 望儿山金矿902采场矿体剖面图

(据方金云等,1999)

1—绢英岩化花岗岩;2—绢英岩;3—矿体;4—反倾向断裂;5—采场边界

图4.14 大尹格庄矿区小型裂隙组合样式图

(据张瑞忠,2008)

3)蚀变的分带性。蚀变在矿区尺度存在明显的分带性。主要表现为平面上的自矿体向外围依次发育的硅化、绢英岩化、绢云母化、绿帘石化、碳酸盐化、钾化等,其中热液脉型线型矿化中钾化处于矿化带的外围,而斑岩型矿化蚀变钾化以处于内部范围为主,普遍的规律是矿化最强的位置多是硅化和绢英岩化带。

(5)元素的分带性及共伴生规律

矿床是经济地质学的概念,内生金属矿床的出现实质上是指金属元素在近地表地质体中富集达到某一符合开采利用要求的一定丰度。矿床的形成是一系列地质构造活动的综合产物,根据哲学上的“物以类聚”的思想,矿床或者其中的成矿元素必然尽量沿着自己所特有的属性,或者说元素的地球化学特性,而重新排列(re-arrange)分布。总的来看,每一个成矿轮回,成矿元素总是有秩序地先行沉淀较高温元素,而后逐渐沉淀较低温元素。如斑岩型矿床,一般是高温元素钼钨先沉淀,然后是铜锌,再后是锌铅等;而且具有类似地球化学性质的元素往往共生,最为典型的如铅锌;金较为宽泛,从高温到低温可以成矿,主要取决于其运移方式、浓度及环境变化情况,在适宜环境可以大规模聚集,然后成矿,甚至可形成高纯度自然金块,如玲珑金矿。胶东地区成矿同样符合这些规律(表4.7)。

表4.7 胶东地区各成矿带矿床式分布及元素共伴生规律一览表

注:“-”表示不存在该类型;“±”表示有或无;“/”表示上下有分带性,前面的是上部元素,后面的为下部矿种;括号中的元素表示为伴生元素,括号外的为共生元素;荣成大疃刘家铍矿因该期仅此一个矿床,未列入成矿分带,故也未放入表中。

按矿种来看,金矿床中,焦家式、玲珑式、杜家崖式金矿,以金的独立矿种出现,伴生银组分;马家窑式、金牛山式金矿,主要以金的独立矿种出现,伴生银、铅、锌±铜,少数铅锌含量达到边界品位。银矿床,主要以银的独立矿床出现,伴生金,仅有虎鹿夼式。钼矿,燕山早期钼矿,与钨共生,仅有邢家山式;燕山晚期钼矿,以钼的独立矿床出现,可伴生铜,矿床式为冷家式,其他有尚家庄钼矿、南宿钼矿化点等。铜矿,以中低温脉状王家庄铜矿为主,与锌为共生矿种,伴生铅银金,局部金为共生矿种;香夼铜铅锌矿中,在下部为斑岩型铜矿,有钼伴生,可能其下还能有钼矿。铅锌矿,斑岩型矿床中,伴生铜,仅有香夼式一例;中低温热液脉型中,与金银共生或伴生,如汤村店子式。铍矿,为独立矿种,仅有大疃刘家式一例。

按矿床类型看,焦家式、玲珑式、马家窑式、金牛山式、岔夼式,均为造山型金矿,矿种上也反映出造山型金矿的元素分带特征,即由下而上,成矿元素逐渐由较高温度组合向较低温度组合变化,胶西北地区靠近郯庐断裂,是岩浆活动的集中区,成矿后剥蚀也较大,故而成矿时处于较深部位,成矿元素以中高温的金为特色;而向南东演化,马家窑、金牛山则出现了铅锌等较低温元素;由于剥蚀较少,产于粉子山群中的浅部端元的岔夼式金矿,则以锑这一低温元素与金组合。斑岩型矿床,也表现出同样的规律,越靠近岩体中心,越多出现较高温元素,自内向外依次表现为钼(钨)—铜(钼或锌)—铅锌银金分带,在平面上伟德山地区表现得较为明显(图4.15),垂向上以尚未受大的剥蚀的香夼铜铅锌矿最为典型(见图3.46)。

图4.15 伟德山地质地球化学剖面示意图

显示由岩体向外侧的元素异常由CuMo→PbZn分带

(6)矿化的叠加

之所以存在矿化的叠加,依然因为该区构造岩浆活动的多期性。前已述及,中生代胶东地区主要成矿期分为三期,而作为印支晚期的成矿作用,可能因为处于造山带受到了构造作用破坏或者因太平洋板块的俯冲而被改造,仅残留余香(大疃刘家铍矿);燕山早期成矿,受大规模地壳抬升影响而几乎剥蚀殆尽;主要的矿化叠加发生在两次矿化时间较近的燕山晚期,独立的金的大规模成矿期和较晚的铜钼多金属矿化期之间。主要表现在,可能与伟德山花岗岩有关的壳幔混熔岩浆热液,沿着较早期的金矿热液行进路线上行交代、充填,进而发生多金属矿化作用,简言之,即晚期多金属矿化叠加在早期金矿化之上,形成金共伴生铅锌铜多金属的矿化结果,由于晚期热液的叠加作用,往往再一次使成矿物质得以富集。矿床实例包括:栖霞马家窑-百里店地区,原石英脉型金矿体上附加了石英多金属硫化物脉型金矿体,矿石品位大幅度提高;邓格庄金矿,原硫化物石英脉上叠加了石英多金属硫化物脉,铜铅锌含量明显提高;蓬家夼金矿,在原盆缘滑脱带之南侧盆内发现与该区金矿化作用产于同一空间的铅锌矿化,勘探工作已圈定出若干独立矿体;另据蓝廷广等(2012)报道,在胡八庄金矿,南矿段主要为石英+黄铁矿型矿石,而北矿段则出现了大量的以黄铜矿为主的多金属硫化物型矿石;石城金矿亦是如此,早期矿化基础上叠加了后期特别富铜的矿体,如黄铜矿重晶石脉型。

总结规律发现,这些叠加成矿作用的区域,往往在该矿床近处或外围(<10km)都能发现伟德山花岗岩的影子,也就是说伟德山花岗岩成就了燕山晚期大范围成矿的第二青春。这可能是由于太平洋板块深俯冲入欧亚大陆下部,扰乱了地幔物质均衡,或引发了中国东部大陆深部地壳的拆沉、岩石圈大幅度减薄,壳幔强烈作用,形成了大规模的富含矿物质的成矿能力极强的壳幔混熔岩浆,这可能就是伟德山花岗岩的前身。随着其不断演化,并沿前期业已形成的构造通道侵入地壳,深源流体不断上移,大规模成矿。总之,矿化叠加条件是伟德山花岗岩侵入,叠加结果是铜铅锌矿化、进一步富集金。这可能与成矿时距离热液中心的距离和后期剥蚀抬升程度有关。



矿床时空分布规律~

在全球范围内,造山型金矿床的成矿时代分布较广,从太古宙到新生代都有分布(Goldfarb et al.,2001)。全球造山型金矿床主要形成于3.1Ga、2.7~2.5Ga、2.1~1.8Ga和0.6~0.05Ga,其中新太古代成矿规模最大。根据Goldfarb等(2001)的资料统计,太古宙造山型金矿床资源量占全球造山型金矿资源量的42.9%,其中新太古代占绝对主导地位;元古宙造山型金矿床占全球造山型金矿床的20.2%,且绝大部分集中在古元古代;古生代和中-新生代造山型金矿床分别占13.8%和23.1%。图1-2为全球造山型金矿床的时空分布简图。
一、中太古代(3.4~3.0Ga)
在中太古代,南非的Kaapvaal克拉通东部边缘的绿岩带中赋存最老的造山型金矿,即发育在Barberton绿岩带中的金矿,其成矿时代为3126~3084Ma。位于Kaapvaal克拉通内最北边的其他绿岩带中含有一些较小的金矿床。南非可能形成了大量的中太古代造山型金矿床,从而为威特沃特斯兰德超大型金矿田提供了成矿物质,后者的富金砾岩产出在2.89~2.71Ga的沉积岩系中。在澳大利亚西北的皮拉巴拉克拉通内的一些小金矿点是在大约3.4Ga前形成的。
二、新太古代(3.0~2.5Ga)
新太古代地壳十分有利于形成造山型金矿床,在西澳、印度、非洲中南部、南美北部和北美中北部等都产有大量的金矿床。
西澳的伊尔冈克拉通以3.0~2.6Ga的花岗岩类岩石和绿岩为主,造山型金矿床分布广泛。这些金矿主要是在大约2630Ma前形成的,少数矿床在2670~2660Ma之间形成。
在美洲,加拿大地盾的主要组成部分苏必利尔构造岩区就历史上的金产量而言,仅次于南非的Kaapvaal克拉通。苏必利尔克拉通北部和中部是以较老的大陆沉积火山岩系为主,像许多其他与裂谷有关的和内陆以玄武岩为主的地带一样,它们一般不含造山型脉金矿床。该构造岩区南部则是以2.77~2.70Ga的绿岩带为主,这些绿岩带产有加拿大一些最大的金矿床。在美国西部的落基山脉,从South Pass绿岩带变质沉积岩内的含金石英脉中产出过少量金。怀俄明克拉通的新太古代岩石代表整个怀俄明州和蒙大拿州南部孤立的地块,它们在晚白垩世和古近纪早期Laramide造山运动期间发生了抬升。这些地块最初在2.55Ga之前的某一时间发生了变形,金矿脉的形成年龄大约为2.8Ga。巴西东部米纳斯吉拉斯州圣弗朗西斯科克拉通南部Riodas Velhas绿岩带内的矿床大都是在新太古代期间形成的。这些金矿大多数沿着中-新太古代Rio das Velhas超群的NovaLima群绿片岩相镁铁质火山、碎屑和化学沉积岩中主要为东西向的横推断层产出,在2.78~2.77Ga期间这些岩石经历了重大变形作用,在当时以及2.72~2.70Ga和2.6Ga时发生了岩浆事件。
印度Dharwar克拉通东部地块中的Kolar、Hutti-Maski和Gadag-Shimoga片岩(或绿岩)带是新太古代造山型金矿重要产地之一。该克拉通西部地块是以3.3~2.9Ga的片麻岩基岩和2.9~2.6Ga的Dharwar超群片岩为主,东部地块包含大片年龄为2.75~2.51Ga的Dharwar岩基。最有经济价值的矿床产在Kolar片岩带中部,在Kolar金矿田穿切矿石的构造后花岗岩类岩石的年龄为2.55Ga,提供了成矿作用的最小年龄。
坦桑尼亚克拉通和Kibalian克拉通发育一些含金绿岩带,它们是在太古宙之后的裂谷作用期间在这些克拉通之间分割出来的。在坦桑尼亚克拉通中,Sukumaland绿岩带以及维多利亚湖金矿田地区的其他绿岩带含有石英脉和浸染状金矿石,它们出现在镁铁质火山岩、BIF及上覆火山碎屑单元中。有些金矿脉,如坦桑尼亚的Bulyanhulu大型矿床和肯尼亚的Macalder矿床,看来是叠加在同生黄铁矿型和富含碱金属的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VMS)矿床之上的。

图1-2 全球造山型金矿床的时空分布简图

三、古元古代(2.5~1.6Ga)
古元古代造山型金矿床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内陆克拉通区、非洲西北部到南美北部、北欧Svecofennian、格陵兰和加拿大地盾。
西非的Birimian绿岩带以杂砂岩为主,同许多其他前寒武纪绿岩带一样,这些杂砂岩是由于碰撞构造或地幔柱活动所产生的。加纳Ashanti金矿田在2105~2080Ma的Eberthur构造-岩浆作用期间形成。在马里的Birimian发现的SadiolaHill金矿床,在类型上可能与造山型金矿系统相似。除加纳和马里外,在塞内加尔、布基纳法索、圭亚那和科特迪瓦也产有相关的较小矿点。非洲中东部的Ubendian造山运动是与更靠西北边的Eburnean事件同时发生的,该造山运动使沿坦桑尼亚克拉通西南边缘分布的古元古代被动大陆边缘沉积岩发生了变形。坦桑尼亚西南部的Lupa和Mpanda两个造山型金矿矿集区主要赋存在变质玄武岩中,产在Ubendian期花岗岩类岩石附近。这些矿石可能是在2.1~2.0Ga之间发生的构造作用期间形成的。
在巴西太古宙铁四边形(Quadrilatero Ferrifero)东北,年龄为2.2~1.9Ga的RioItapicuru绿岩带是圣弗朗西斯科克拉通东北部最大的古元古代花岗岩类-绿岩带。该带含有重要的Transamazonian金矿田,包括Fazenda Brasileiro和MariaPreta矿床。成矿作用是在2.12~2.07Ga之间发生的广泛岩浆作用和大型走滑构造作用即将结束时发生的。Transamazonian期的矿脉可能是在刚果克拉通西侧附近形成的。从构造资料来看,加蓬的Eteke矿区的金成矿作用发生在2285~2050Ma之间的新太古代绿岩带中。
在亚马逊盆地东北侧,太古宙-古元古代亚马逊克拉通内的圭亚那地盾岩石中赋存有大量的金矿资源,这些金矿床与2.25~2.0Ga的Transamazonian构造作用有关,如委内瑞拉的El Callao矿床和Las Cristinas矿床。再往西在大约2.0 Ga Barama-Mazaruni绿岩带内,产有圭亚那Oma浅成金矿床。该地盾中类似金矿床还包括苏里南的Cross Rosebel、法属圭亚那的Camp Cayman和Paul Isnard金矿床,以及巴西阿马帕州的VilaNova金矿床。在亚马逊克拉通西侧,发育有大量小型金矿及与其相关的砂金矿田,被称作富含金的Tapajos-Parima造山带。该造山带是在2.1~1.85Ga之间沿克拉通部分边缘发生的挤压构造作用的产物,造山带脉金矿床大约是在1.85Ga前沿着该带就位的。无论在Tapajos-Parima造山带还是在Transamazonian造山带内,沿亚马逊克拉通边缘分布的金矿脉都是在造山作用的末期阶段形成的。
劳亚古陆是由于古元古代期间的新太古代地块发生碰撞而形成的,其中包括苏必利尔构造岩区与怀俄明构造岩区之间的Trans-Hudson造山带。碰撞是在2.2~1.9Ga太古宙地块之间的裂谷作用之后发生的,主要使沿该地块边缘分布的新形成的1.9~1.8Ga初生绿岩-花岗岩类地壳发生了变形。在该造山带Manitoba-Saskatchewan段,造山型金矿脉于1790~1760Ma在FlinFlon绿岩带内,以及1740~1720Ma在La Ronge绿岩带内沉淀形成。在Trans-Hudson造山带Dakota段中,已知的最大的BIF中的金矿床是赋存在年龄为1.97Ga的霍姆斯塔克建造中。以变质沉积岩为主的古元古代岩系在1.84Ga前发生强烈区域变质作用,而在1.72Ga发生构造期后的岩浆作用,在1.84~1.72Ga间出现的金矿化很可能是在大约1.78Ga岛弧增生过程形成的。
在北欧,许多小型造山型金矿床散布在芬兰西南部和瑞典的Svecofernnian构造岩区的整个古元古代上地壳和绿岩带内。在1.9~1.8Ga期间,这些绿岩带拼贴到Karelian克拉通西南边缘上。在1.89~1.86Ga的变形期间,包括位于芬兰最南部的Tampere地盾、芬兰东南部的Rantasalmi地区,以及瑞典北部富含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的Skellefte矿区等地,金的成矿作用最活跃。其他年龄相同的小型金矿床,也存在于Karelian克拉通东北侧和古元古代乌克兰地盾中。在格陵兰大部分地区,产有古-新太古代高级片麻岩和花岗-绿岩带。金矿化主要发生1850~1800Ma期间的岩浆作用之后,后来在1800~1780Ma期间的区域变形作用、变质作用,以及后来的构造-岩浆作用过程中均有金富集的现象。
南非Kaapvaal克拉通内的Transvaal克拉通内盆地在2.45~2.05Ga期间形成,沿着Transvaal盆地东部边缘分布的Sabie-Pilgrim's Rest金矿田主要赋存在白云岩中的金矿系统中,它们是于大约2.05Ga在布什维尔德杂岩体以东大约65km处形成的。
在澳大利亚北部地区的元古宙内露层中广泛存在含金流体,容矿岩石主要是2000~1850Ma薄层状盆地沉积岩系,造山型金矿系统产在Arunta、Tennant Creek和Pine Creek内露层中。Arunta内露层中的矿床之上存在1810Ma花岗岩,因此它们的年龄可能接近。Tennant Creek金矿床大致年龄为1825Ma,比当地的变形作用和大多数岩浆作用晚了15~25Ma。Pine Creek内露层中的金矿床很可能是与l835~1820Ma期间构造期后Cullen岩基的侵位同时形成的。
四、中元古代和新元古代(1.6~0.57Ga)
罗迪尼亚超大陆旋回发育在中元古代和新元古代时期,但至今还没有识别出这一时期典型的造山型金成矿省。对于在罗迪尼亚超大陆形成过程中缺乏造山型金矿床,Goldfarb等(2001)认为可能主要有3方面的原因:①在这一时期形成的造山型金矿床由于产于较浅的部位,在地球演化过程已遭剥蚀;②在整个中新元古代,缺乏与构造同期的花岗岩,说明该时期造山带不甚发育;③在这一时期的造山带岩石中,金或硫的含量偏低,从而影响了造山型金矿床的形成。
在加拿大格林维尔构造岩区安大略湖以北,在大约1.1Ga前的造山运动期间发育了一系列小型金矿脉,这些金矿床表明一条5000km长的中元古代上地壳岩系带于前寒武纪增生到较老的北美的东侧和南侧。与沿西伯利亚地台南部边缘发生聚集1亿多盎司金有关的事件,常常被认为是新元古代最重要的金矿形成事件,在东南边的叶尼塞褶皱带和东萨彦褶皱带,以及东南边的贝加尔褶皱带中保存有重要的造山型金矿床。
五、古生代(570~250Ma)
古生代在冈瓦纳和古特提斯洋盆边缘,造山型金矿作用广泛发育。活动的冈瓦纳边缘现今处于澳大利亚东部、新西兰岛南部、南极的维多利亚,以及南美的东科迪勒拉。在晚奥陶世,一系列碰撞作用形成了古特提斯洋北部的哈萨克斯坦微板块,并在哈萨克斯坦北部产生了一系加里东期的成矿作用。由于在波罗的地盾、劳伦古陆和Avalonia之间的古大西洋的逐渐闭合,最终冈瓦纳大陆变成了潘吉亚超大陆,但在志留纪到早石炭世期间的缝合线上没有形成大量矿化。此外,从石炭纪—二叠纪,沿着古特提斯洋的北部和西部边缘,形成了一系列脉状成矿系统,如沿东欧地台东部边缘在增生作用过程中形成的Uralide造山型矿床。
六、中生代—第三纪
中生代—第三纪造山型金矿省主要分布于环太平洋增生造山带。环太平洋东部矿床遍布整个北美西部的科迪勒拉造山带;环太平洋西部从俄罗斯的东北角到中国东部,以及澳大利亚的新英格兰褶皱带和新西兰岛南部地区,主要产有与冈瓦纳增生事件有关的金矿床。在阿尔卑斯造山带也有部分金矿脉产出。
第三纪造山型金矿床主要位于阿拉斯加东南部的Juneau金矿带,延伸达200km,这与北美大陆边缘第三纪早期碰撞和转换构造有关,金矿床在56~54Ma期间形成。

矿田内分布矿床20余个,矿点矿化点数十个。成矿围岩有碎斑熔岩、流纹英安(斑)岩、花岗斑岩、隐爆角砾岩以及花岗斑岩附近的变质岩、火山碎屑岩和紫红色粉砂岩等,矿床类型归属斑岩型,矿化类型大致可划分碱交代型和萤石-水云母型。
一、矿床类型的新归属
相山矿田与火山-侵入杂岩有关,矿床类型长期归属火山岩型,但矿床成矿作用与火山作用并无直接的联系,而与各类斑岩的时空关系较密切,故本书将其归属斑岩型铀矿床,理由如下。
(1)相山矿田各类浅成超浅成侵入岩(斑岩)发育,其中碎斑熔岩、花岗斑岩、流纹英安斑岩分布面积总共261km2,占杂岩体面积的82%。它们构成了矿化的主要围岩(表4-1),大面积分布的碎斑熔岩也是斑状的岩石,属侵出相,并非典型的火山岩。典型的火山岩如凝灰岩、熔结凝灰岩等产于打鼓顶组地层中,分布局限,与铀矿关系不明显。
表4-1不同岩性含矿量统计表


(2)上述斑岩以往认为是次(潜)火山岩。我们知道,次火山岩(subvolcanicrock)一般是指与火山岩有同源、同时、同空间关系的浅成、超浅成侵入体(武汉地质学院岩石教研室,1980;谢家莹等,1996)。尽管次火山岩的理论定义很清楚,但在实践中难以与斑岩区分。
如同源问题,相山火山-侵入杂岩,夏林圻等(1992)认为,杂岩源区应是一种具有很高混合比的壳幔混合物,碎斑熔岩与花岗斑岩、流纹英安斑岩的δ18O值很接近,它们的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分配型式也相当一致,反映它们是同源关系。而陈迪云等(1994)通过对相山碎斑熔岩的Rb-Sr、O、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认为它是由地壳物质重熔形成,其源区为变质沉积岩。事实上,中国东南大陆这一时期有很多地球化学特征与相山火山-侵入杂岩相似的火山岩或侵入岩,都可认为是同源的。所以,同源关系实际上起不到判别是否是次火山岩的作用。
再看同时间问题,典型的火山岩(凝灰岩、熔结凝灰岩)形成于白垩纪初期,碎斑熔岩形成年龄140Ma。花岗斑岩年龄135.4Ma,流纹英安斑岩年龄(129.54±7.93)Ma,英安斑岩年龄(129.5±2.0)Ma,煌斑岩年龄(125.1±3.1)Ma。与火山岩相差多少百万年才算同时间呢?
同空间的概念也没有一个确切的标准,因此将相山火山-侵入杂岩中的各类呈斑状结构的岩石(斑岩),归属次(潜)火山岩,依据并不可靠。
(3)斑岩的成矿意义很大,自1942年贝特曼提出斑岩铜矿概念以来,斑岩矿床得到迅速发展,目前斑岩铜矿已占我国铜矿总储量的47.5%(秦克章等,1999),斑岩钼矿、斑岩锡矿、斑岩钨矿、斑岩金矿、斑岩铅锌矿都是举足轻重的。难道没有斑岩铀矿?
实际上,相山矿田成矿围岩主要是各类斑岩,包括隐爆角砾岩,少量矿化赋予斑岩外带砂岩或变质岩中,除成矿空间与斑岩体密切相关外,成矿年龄与斑岩年龄也相近或稍后。成矿早期或成矿前期,成矿流体主要以岩浆水为主,之后,岩浆水不断与地下水或大气降水混合,δ18OH2O逐渐降低,至成矿后期大气降水是主要组分,成矿热液从早到晚由碱性向酸性演化(见本章第四节),与其他斑岩类矿床成矿热液演化规律完全一致。因此,相山矿田各矿床,具有与其他斑岩型矿床相似的主要成矿地质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与各类斑岩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是较典型的斑岩型铀矿田。
相山矿田矿床归属斑岩型铀矿床,填补了我国铀矿类型的空白,使铀矿的成因研究可更好地与其他金属矿产研究“接轨”,对华南火山-侵入杂岩分布区的铀矿勘查具有实践意义。
二、成矿时代特点
相山铀矿的形成年龄,早在1976年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就开始进行了研究,结论是,碱交代型铀矿化年龄为128~115Ma,铀铅等时线年龄119Ma,萤石-水云母型铀矿化年龄104~98Ma,铀铅等时线年龄99Ma,结合相山矿田的两大铀矿化类型特点,把相山铀矿的形成时代划分两期,即早期约120Ma,晚期约100Ma。这种划分方案一直沿用至今(杜乐天,2001;邱爱金等,2002)。
但是,相山铀矿的两大铀矿化类型是根据矿石组成及热液活动特点而划分的,两者是相互过渡的,一个矿床内两大类型铀矿往往同时存在,实际上两大铀矿类型是一期热液作用的结果,只不过成矿热液经历了一个长期而连续的演化过程,从成矿开始到结束,有数十百万年的时差。从历年发表的测年数据表(表4-2)我们也可以看到,进一步划分成矿期次难度较大。因此笔者主张,相山只有一个铀成矿时期。由于具有典型碱交代型铀矿化特征的云际(628)矿床形成于花岗斑岩之后,花岗斑岩的形成年龄为135Ma(陈小明等,1999),因此135Ma可以作为相山矿田铀矿化的下限年龄,上限年龄用89Ma估计误差不会很大(ZhangWanliangetal.,2005)。
表4-2相山矿田部分矿床矿石同位素年龄表


三、空间分布特点
(一)平面上
(1)矿床密集分布在矿田北部和西部,东部只有1个矿床,即云际(628)矿床,而相山中部和南部至今尚未落实矿床,仅稀疏分布一些小矿点。
(2)矿田东部、南部花岗斑岩规模或露头面积较大,而北部花岗斑岩规模次之,矿田西部,岩体露头规模最小,只有零星的岩滴状花岗斑岩出露,这种地表岩体规模变小而矿床密度渐大具有对应关系。
(3)碱交代型铀矿主要分布在相山矿田的东部或北部东段,云际(628)矿床是典型的碱交代类型铀矿,矿石类型以U-磷灰石型为主,U-碳酸盐型和U-绿泥石型为次;萤石-水云母型矿化则在矿田西部和北部西段较发育。
(4)矿田东部或北部东段,往往是单铀型铀矿,矿石中Th/U一般为0.01~0.08,矿田西部或北部西段则大多为铀钍复合型矿化,Th/U值均>0.2,大体以邹家山6122矿床为中心,钍的富集程度最高,向北、向西、向南,含钍量都有降低的趋势?
(二)垂向上
(1)碱交代型铀矿常位于萤石-水云母型铀矿之下,邹家山(6122)矿床具有典型的矿化蚀变分带规律,从上至下,Fe2O3、FeO、MgO、P2O5含量明显增加,磷灰石化、绿泥石、方解石化逐渐增强(范洪海,2001;张万良等,2009)。
(2)矿化垂幅一般在200~300m,有时达1000多米,以碎斑熔岩为主要含矿围岩的矿床的矿化垂幅大于以浅成超浅成侵入岩为主要含矿围岩的矿化垂幅。各个矿床在地表均有一定程度的矿化显示,即已遭受强烈剥蚀,全盲矿床很少。
(3)储量在垂向上大致呈正态分布,每个矿床在垂向上都有一个矿化中心,自中心向上或向下矿化逐渐减弱,各矿床的矿化富集中心标高不尽相同,这种矿化垂向分布规律是成矿热液垂向运移、矿化受陡产状密集平行裂隙控制的具体体现。
(4)矿田西部矿床存在两种侧伏现象,第一种为铀矿的富集部位沿主断裂走向随基底倾向而侧伏,第二种是次级构造控制的矿化向主断裂方向侧伏。
四、时空演化系列
相山矿田铀矿化在时间上由早到晚在空间上由东到西或由下往上具有完整统一的演化序列或成矿流体演化系统,见表4-3。
表4-3相山矿田成矿时空演化序列


金矿成矿规律
答:三、矿床类型的分布和变化 (一)矿床共生规律 胶西北金矿表现为单矿种多类型、多矿种同类型的共生规律。各种类型金矿床在时空分布和成因上密切相关,由于控矿条件和成矿环境的异同,形成不同类型矿床和同种类型矿床的组合。如玲珑金矿田中包含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床、含金硫化物石英脉金矿床和含金石英脉金矿床三种类型。

萤石矿床地质
答:图9-4 中国萤石矿床分布示意图 (一)矿床的时空分布 中国萤石矿成矿大地构造单元主要为华南造山带和北山-内蒙古-吉林造山系,次为扬子准地台、祁秦造山系东段、华北准地台东北部及天山-兴安造山系。赋矿围岩主要为碳酸盐岩和硅质岩(沉积岩、变质岩、侵入岩及火山岩)。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主要为海西末期、印支...

应用地质力学方法进行矿产预测的主要成就
答:地质力学预测隐伏矿床的方法是着重研究矿床的时空规律。地质力学认为:‘地壳各部分中储藏的矿产是受双重控制的;其一是成矿的条件,其二是矿产分布的规律。成矿的条件,主要决定于岩性和有关岩体和岩层成生时的环境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矿产分布规律,一部分和生成条件有关,但主要是受到构造体系的控制。...

稀土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
答:我国稀土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 我国稀土矿床大多数与稀有元素共生在一起的,矿床形成于从元古宙至中生代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中,在 兴安—内蒙古、东秦岭、黑吉辽胶、华南、康滇等成矿区带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稀土矿床时空分布基本概况是:前寒武纪是稀土矿床的一个重要成矿期。如位于内蒙古成矿区...

分布规律
答:(一)时空分布特征 陆相砂页岩铜矿床分布于我国南方的中新生代盆地中,几乎在我国南方所有的中新生代盆地均有铜矿化。目前除在云南滇中盆地、四川会理盆地、湖南沅麻盆地和衡阳盆地等地发现有开采价值的铜矿床外,在广东、广西、江西、贵州、安徽、西藏等省(区)的中新生代盆地中也有众多的小型砂页岩...

成矿控制因素
答:这些地质因素所表现出来的具体地质结果,反映了矿床时空分布的基本特点和规律。对于某一具体矿床而言,可能是某一种控制因素起主要作用,但对于区内多数矿床,通常是上述地质因素综合控制作用的结果。 评价区内金铜多金属矿床受控于以下主要地质因素。 (一)地层及岩石组合 1.中元古代西村岩组变质细碧岩 西村岩组为一蛇绿...

时间分布规律
答: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形成某一种或某几种工业类型矿床,有着普遍的规律性。矿床的形成在时间上又与一定大地构造发展阶段的构造-岩浆活动有关。因此如其说时间分布规律,不如说大地构造阶段的控矿规律。同一时间不同地区可处在不同的大地构造阶段。 根据多因复成铀矿床形成的大地构造阶段和工业成矿作用时间,可将其划分为...

已知金矿床(点)在火山岩带的时空分布
答:金的化探异常也与早古生代海相火山岩的展布方向一致,呈NW—SE向带状分布。在平面上呈近于平行产出的两条金成矿带,即托来山北坡仰冲洋壳构造岩片带及其与门源红沟被动陆缘裂谷带和走廊南山南坡-冷龙岭裂谷 岛弧带。从目前发现的数十个金矿床(点)及矿化点的分布特征来看,大、中型金矿多分布于...

西天山成矿区铜金多金属矿床类型和时空分布
答:这些金矿床构成一个醒目的以阿希金矿为中心、与火山岩有关的金成矿带。金矿的含矿主岩主要为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火山碎屑岩和火山熔岩。矿区侵入岩主要为海西中期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二长斑岩。近东西向的区域性断裂、南北向断裂和火山机构控制着金矿体的分布。成矿作用与花岗质岩浆的...

成矿系列的相互关联
答:或对早成的成矿系列加以继承和改造,造成复杂的成矿现象。由于叠加复合成矿系列在我国多有发育,将在下面详加论述。以上简述了6种成矿系列间的关系,研究这种关系对于认识区域成矿演化历史、成矿控制因素的重大变化乃至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有重要的意义,应列为成矿系列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