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这种动物的来源 十二生肖中的龙的由来

作者&投稿:敞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有关龙的传说

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龙不是被帝王们全部霸占。在民间,龙仍然以各种方式出现。中国的各个民族几乎都有以龙为主题的传说和故事,人们以赛龙舟、舞龙灯来欢庆节日,以祭祀龙来祈求风调雨顺,下面介绍一些龙的传说:

龙的传说——天龙:
太原晚报副刊以“天龙”为名。有朋友问:天龙是怎样的龙?为什么会有天龙?
天龙,当然指天上的龙,或升天的龙。龙能够腾翔于云天,是由其取材对象和神性决定的。龙的神性可以用喜水、好飞、通天、善变、显灵、征瑞、兆祸、示威来概括。其中的“好飞”和“通天”,是“天龙”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我们知道,作为龙的集合对象,雷电、云雾、虹霓等本来就是飞腾在空中的“天象”;而鱼、鳄、蛇等在水中潜游之快,马、牛、鹿等在陆地上奔跑之速,都类似于“飞”枣古人由于思维的模糊性,往往将潜游于水中的鱼、鳄、蛇等,奔跑于陆地上的马、牛、鹿等,和飞升腾跃在空中的雷电、云雾、虹霓等看成一个神物的不同表现,从而认为能在水中游、地上跑,也就能在天上飞。
“好飞”必然“通天”。因为“飞”的方向和域界,自然是,也只能是神秘、辽阔、至高无上的天。因而,从远古到如今,人们总是让神龙常常出现在浩渺无垠的昊天云气中。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黑陶双耳盆上,有将“鱼藻纹”和“鸟纹”刻划在一起的图案;陕西宝鸡北首岭遗址出土的“鸟鱼纹”,也将天上飞的鸟同水中游的鱼枣龙的集合对象联系起来。这就透示出,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龙的模糊集合之初,龙就开始有了“通天”的意味。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了一件“龙凤导引升天帛画”。画面上的龙,竖身卷尾,头脸朝天,肢爪划动,跃跃而上。旁边是它的同伴枣昂首展翅的凤。龙凤之下,站一位双手合十的裙服女子。显然,这位女子在祈祷着、接受着龙凤的导引,要飞升到天上去,做一名自由自在的“女仙”。
于是,龙就有了沟通天地,做天地间的桥梁和信使的能力和身份。那些专制帝王们之所以称自己为“真龙天子”,其根本点就在于瞅准了龙的“通天”的神性,和充当天地间桥梁和信使的能力。
对于老百姓而言,“天龙”则是一种民族心理的对应、释放和外化。我们的祖先们,生活在异常艰辛的环境里,自然界灾害频仍,氏族间你争我斗,自身面临生老病死诸多苦痛。进入阶级社会后,又增加了来自专制皇权的压力,而这后一种压力又同道德伦理相结合,以“三纲五常”等形式箍桶填鸭般灌进人们的血脉中,不容分说、无可拒绝地捆绑住人们的手脚。然而,追求自由乃是人之为人的天性枣天性自由却无时不在羁绊之中,于是,人们期冀着、希求着、幻想着挣开绳索,超脱尘世,过一种能使天性充分展开的无拘无束的生活。
龙为满足人们这样的心理提供了可能。它既可以舒畅地在水中游,矫捷地在地上走,更可以潇洒地在天上飞。天上多么美妙啊!皎洁的明月,雪白的云团,艳丽的霞光,更有长风千里,电掣万仞,雷霹八方……天龙,天龙,实际上是人心想高飞、在高飞啊。

龙的传说——龙珠:
人们在建筑彩画、雕刻、服饰绣品等载体上常见“龙戏珠”(有“单龙戏珠”、“二龙戏珠”、“三龙戏珠”、“多龙戏珠”之分)图案。有朋友问了:什么是“龙珠”?“龙珠”因何而来?“龙戏珠”又是怎么回事?
龙珠是与龙有关的珠。“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颌下。”这是《庄子》的说法了。《埤雅》也言“龙珠在颌”。《述异记》讲,“凡有龙珠,龙所吐者……越人谚云:‘种千亩木奴,不如一龙珠。’”上述说法讲了两个意思:一是龙珠常藏在龙的口腔之中,适当的时候,龙会把它吐出来;二是龙珠的价值很高,用民谚来说,就是得一颗龙珠,胜过种一千亩柑橘。
那么,龙珠从何而来呢?龙为什么要戏珠呢?
我们知道,珠,是水中的某些软体动物,在一定的外界条件刺激下,其贝壳内分泌并形成的圆形颗粒,因其有亮丽的光泽而被人们所喜爱,因而被称作珍珠。既然水中的动物能生出珠来,作为水族之长的龙,自然也要有珠而生了枣这该是龙珠神话产生的一个基本思路。
但是,事情好像还不是这么简单。龙是模糊集合起来的神物,集合的对象有鱼、鳄、蛇、猪、马、牛,以及雷电、云雾、虹霓等等。其中,鳄类和蛇类是卵生的。卵是圆形的,也可以说是颗粒状的,是比珍珠大得多的颗粒。那么,古人会不会把鳄卵蛇卵当作一种“珠”呢?回答是肯定的。古人能将鳄蛇作为主要的集合对象,对其卵自然不会忽略;对鳄和蛇来说,卵的意义是重大的,是生命之源,有卵便有鳄、有蛇,进而才有龙。因此,卵是完全可以以“珠”的身份进入龙的生活之中的。那么,龙珠就是龙卵;龙戏珠,实际上就是龙戏“卵”,是龙这个神物,对生命的呵护、爱抚和尊重。其中体现和表达的,是古人的一种“生命意识”,即对转承不息的生命现象的认识、理解和发挥。
民间吞珠化龙的传说为我们的看法提供了注脚:某少年割草(或打水)得一宝珠,此珠放到米缸涨米,放到钱柜生钱。某财主知道后,带人来抢珠。少年情急中将珠放到口里,却一不小心咽了下去。于是口渴求饮,缸水喝干了,又去喝河水、江水。喝着喝着,头上冒出了角,眼睛朝外凸,身子变长出鳞枣化为龙了。这样的传说广泛地流传于四川、浙江、广东等地,从中透示出“珠”的珍贵,以及珠和龙生命相依的关系。
太阳,是我们对“珠”的另一个理解。我们见到的一些龙戏珠图案,尤其是那些二龙戏珠图案,其珠多有火焰升腾,分明是一枚“火珠”或“火球”;下面是滔滔海水,可以理解为火球跃出海面。在人们的视野和观念中,堪称“火球”的,太阳可排在第一。那么,很显然,火球出海也就是太阳出海了。既然是太阳出海,为什么要龙来“戏”呢?这里要引入古人眼中的四方神: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龙则是代表东方的神物。这样看来,龙戏珠就有太阳崇拜的意思了,该是太阳崇拜和龙崇拜的交融。
龙分雌雄,这是二龙戏珠的图案比较多的原因。如果珠作卵解,就是父母双方共同呵护、爱抚他们的子女;如果珠作太阳解,就是雌雄二龙共迎旭日东升,让灿烂的阳光普照大地。再者,二龙对称,龙体弯长,珠形滚圆,在构图上也具有一种美感。

龙的传说——乌龙:
少华山下的龙潭堡,原先只有十来户人家。村里住着:一家姓刘的父女二人,靠做卖豆腐为生。女儿名珠凤,出落得俏模俊样。
有一天珠凤去挑水,钩搭上挂上来一条小黑蛇。她把小黑蛇捉下来放到井台上,说:“怪可怜的,放了去吧!”小黑蛇对她点了点头,一转身窜到井里去了。
珠凤挑水刚进屋,听见背后有人叫她。转身一看,是个二十来岁的漂亮小伙。小伙拉住珠凤的手,在她手心里放了一粒滚圆滚圆的珠子,说:“我是渭河龙君的五太子,刚才在龙潭中戏游,不小心撞在你的钩搭上挣脱不得,多谢大姐救命之恩。这是一颗龙珠,你把它放在水缸里,就不用天天挑水了。往后有啥为难事,大姐只管说一声吧。”说完,顿时不见了影儿。珠凤追出门外,只见井口一团白雾,听得井水哗啦啦响了几声。她觉得像是在梦中一般,再看手里,分明是颗宝珠。进屋后,她将龙珠往水瓮里一丢,哗枣,水花翻溅,泛起满满一瓮清水,尝一口,比那井水还甜,珠凤知是宝物,对谁也没讲,连她亲大也瞒着。只是常常想起乌龙,每天都去井台上挑一担水,偷偷往井里看上几眼。
离龙潭堡四五里的孙家堡住着一家财东尹立先。珠凤他妈死的时候,刘老汉没钱殓葬,借了尹财东十两银子。日子穷,还不起,却常给尹家送些豆腐,权当付了利息。这十两本银尹财东也不催要,乐得一年到头吃豆腐不花钱买。
珠凤姑娘年长一年,越发出落。尹立先贼眼骨碌一转,打起了珠凤的鬼主意。先是请了个能说会道的媒婆,给珠凤说媒下聘礼来了。刘老汉执意不肯,珠凤心性刚烈,提起礼盒子摔到门外,媒婆碰了一鼻子灰。
尹财东知道了,气得直翻白眼,骂道:“老东西给脸不要脸,十两银子的财十几年咧欠着不还。哼!连本带利纹银百两,三天内交来啥说不说,交不来银子枣哼哼!”他眯起眼一声冷笑:“叫珠凤姑娘来顶账!”话传到刘老汉耳朵里,他也没了主意。珠凤只是爬在炕沿上哭,左思右想没办法”等到半夜她大睡定,跑到井台儿上,牙一咬,心一横,大叫一声:“妈,儿跟你来了!”眼睛一闭,纵身扑进井里。
珠凤只觉得头晕目眩,像是腾云驾雾一般。忽听得耳朵边有人呼喊:“珠凤,珠凤妹妹!”慢慢睁开眼一看,原来自己不曾落到水里,却躺在乌龙的胳膊上。“乌龙哥!”她像见到亲人一般,伏在乌龙的怀里大哭起来。乌龙劝她说:“珠凤,你的事我都知道,你不要难过。狗财东为富不仁,天理难容,看我收拾这条老狗”……我送你回去吧!”珠凤不肯,他在她耳边一阵悄声絮语,说得珠凤含泪带笑,连连点头。
听得珠凤投井、乡亲们打着火把下井救人。乌龙见有人下来,轻声对珠凤说:“好妹妹,我不送你了。”双手将珠凤托起。下井的人摸到珠凤,连忙绑上绳子,把她救了上来。
夜深人静,珠风把她和乌龙的事从头到尾给父亲学了一遍,老汉听了暗暗惊喜,却又半信半疑。珠风从瓮里捞起龙珠,老汉见果然不是世俗之物,才信了珠凤的话。珠凤跳井得救的消息传到尹立先耳里,老贼捋着鼠须一阵奸笑:“嘿,分明是天公作美。我尹某人家财万贯,金银满箱,再能有这么个美人几,可真是……啊,嘿……”贼眼一转,吩咐下人分头准备去了。第二天一大早,老贼带着一伙家丁朝珠凤家奔去。走到半路,一阵狂风卷着沙石吹得天昏地暗,带来的财礼早刮得没了影儿,尹贼连人带马翻倒在地。狂风过后,老贼一看,财礼虽空,人马俱在,就揉了揉被摔歪的鼻子,带着一帮家院,挥棍舞棒,直奔刘老汉家来抢珠凤。
乌龙见老贼三番事过,仍不知改,待老贼冲到井台边,便现出真形,口含龙珠,喷出一股清泉。一时间电闪雷呜,恶浪滔天,尹贼一伙狼哭鬼嚎,随波翻滚,被冲入渭水河中,喂了鱼鳖。
一会儿云消雾散,满天霞光,云端里舞起一条黑色巨龙,龙背上坐着珠凤姑娘。飞到山顶,乌龙卧下歇息,珠凤向父亲和乡亲们挥手告别。
从此,人们就把这村子叫做龙泉村,后来又改成龙潭堡,把龙歇息的山头也起名叫做乌龙山,年代久了,都叫做五龙山了。

龙的传说——龙舟:
龙舟竞渡又称“赛龙舟”、“划龙船”、“龙船赛会”等,是一种源远流长的群众性娱乐活动。其起因历来说法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说是为了纪念越王勾践操练水师,打败吴国。“越地传云,竞渡之事起于越王勾践,今龙舟是也。”(《事物原始·端阳》)吴越交战,勾践败而被俘,在吴国过了三年忍辱含垢的生活,骗得了吴王夫差的信任,被放回越国。回国后,他卧薪尝胆,立志雪耻,于当年五月初五成立水师,开始操练,终于在数年后,一举消灭吴国。后人为了昭彰勾践这种坚韧不拨的精神,便效仿越国水师演练时的情景,于五月五日这一天划船竞渡,以示纪念。
二说是为了纪念伍子胥和曹娥。传说伍子胥因遭谗言诽谤,被吴王夫差命人抛于钱塘江波涛之中,有曹娥驾舟去救。“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曹娥碑》)。后世遂划龙舟,作救伍员状。
三说是为了纪念楚大夫屈原。这种说法普遍被接受,其文字记载始见于南朝梁人撰写的《续齐谐记》:“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阳竞渡,乃遗俗也。”
除上述外,各地还有一些不同的说法。在贵州黔东南地区,有说法认为龙舟竞渡是为了纪念舍身杀死毒龙的老人;云南傣族认为是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又作“岩宏窝”)。还有“迎夏至”、“避恶日”——认为五月是“恶月”,五月初五是不祥的日子等说法。

中国龙是一种祥兽。西方龙则是邪恶的代名词。

上海某大学教授不久前发表的一番“废除龙作为中国国家形象标志”的言论,让“龙”这个字眼一夜间成了热门话题。这位教授“废龙”的主要论据是,在西方人眼中,龙是一种邪恶的动物。那么,作为拥有数千年历史,并且仅仅存在于传说中的动物,西方龙为何会落得如此恶名,而中国的龙又是如何演变为吉祥兽的呢?

远古时期:中国龙成吉祥兽,西方龙是忠诚守卫

早在4000年前,西方神话故事中就出现了被称为“Dragon”的怪兽,而这种怪兽就是西方的“龙”。与之相比,中国龙出现的年代则要早得多,根据考古发现,距今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中国人就开始了对原始龙的图腾崇拜。远古时代的“洋龙”常常被描述成丑陋凶恶、头脑简单的巨蟒状或蜥蜴状怪物,大多数为青黑色,有着刀枪不入的鳞片,长着楔形的头和长长的毒牙,有的还不止一个脑袋。虽然人们对西方龙的原型是何种动物仍然存在争议,但很多人认为它与蛇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古代挪威神话中的龙就是一条“人间巨蟒”,传说体长可绕世界一周,雷神准备要消灭它时,却被它的毒液瞬间杀死。而在同时代的中国,龙基本上被认为是一种祥瑞之兽。中国人心中的龙常常是神,或者是神人的坐骑,《礼记·礼运篇》中,也称龙为“龙、麟、凤、龟”四灵之首。

在这一时期西方关于龙的神话传说中,最有名的要算古希腊神话了。在希腊神话中,较早被提及的龙是与众神之神宙斯作战的龙形巨人,这些龙形巨人是大地女神盖亚与天神乌拉诺斯所生,他们面目狰狞,须发杂乱,身后拖着一条带鳞的尾巴。在大部分希腊神话中,龙都是扮演着这样的反抗者角色,但却屡屡被神和英雄击败,甚至沦为了被愚弄的对象。

在古希腊神话中,龙还扮演着另一个重要角色――忠诚的守护者。赫拉克勒斯是希腊神话的英雄,他的父亲宙斯想让他永生,天后赫拉却不喜欢他,要求赫拉克勒斯必须先完成十二项可怕的考验。其中第十个考验是偷走巨龙拉冬看守的金苹果。巨龙拉冬有一百个头,日夜守候在金苹果树下,帮夜神的女儿看守果树,忠心耿耿从不睡觉。赫拉克勒斯为了对付他,煞费苦心,最后请别人催眠了拉冬,才杀死拉冬并偷得了金苹果。而在另一个希腊神话金羊毛的故事中,也有一条看守宝物的龙。英雄伊阿宋为了拿到圣林中的金羊毛,让爱人美狄亚祈求睡神斯拉芙,并请来地狱女神,才使一直警惕的龙警卫昏昏欲睡。接着伊阿宋又把魔液洒在龙的眼睛里,令它昏迷不醒,才拿到了金羊毛。不过这条龙比较走运,没有被杀死。

由于古希腊文明对西方影响深远,希腊龙的形象在欧洲各地得到了继承和发扬,意大利、德国、北欧诸国和英国等地的神话传说或民间故事中,陆续出现了龙的身影。

中世纪:中国龙成为皇帝象征,欧洲龙堕落为魔鬼化身

大约在公元2世纪,欧洲龙的形象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它有毒、能喷火,长着蝙蝠状的大翅,腆着大肚子,怪模怪样而且贪财、狡诈、残暴。这种模样已经与中国龙的形象完全不同了。同时期的中国人通常认为,龙是“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口旁有须冉,颌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的神兽,善变化能兴云雨有利于万物。中国神话中的龙一般居于深渊或大海中,不食人间烟火,如果环境不清幽,则腾空而去。而西方的龙则喜欢居住在巨大的洞穴、火山口以及湖泊或海洋中,常以人或动物为食,喜欢呆在储藏金银和宝藏的地方,如果有人侵犯了它,就会进行疯狂的报复。

自唐以后,中国龙与帝王有了密切的关系,于是就有了真龙天子、龙旗龙袍、龙庭龙辇等等说法。而随着基督教在欧洲兴起,《圣经》再次改变了西方世界中龙的形象。在《圣经》故事中,魔鬼撒旦化成一条大红龙,尾巴扫过了1/3的天上星辰,它有七个头,每个头上都戴着王冠,贪婪地吞吃着新生的婴儿。于是,西方龙就从“守财奴”堕落成了最邪恶的魔鬼,被描述成罪恶、狡诈和残忍的代表。随着基督教的传播以及欧洲人的扩张,龙是魔鬼撒旦的恶名在欧洲,乃至在世界也就传播开来。

于是在中世纪,欧洲出现了大量屠龙的神话故事。故事中骑士与龙的搏斗则被认为代表了善与恶之间的较量,在基督教传说中,就有很多圣徒与龙交过手,其中最著名的要算圣乔治了。在这个神话故事中,圣乔治是生活在公元4世纪的一位罗马将军,也是位基督徒,他在旅行到某地时听说当地湖里有一条巨龙。这条龙要求当地人每天向它奉献一名少女,否则就要切断他们的水源。就在巨龙要吃掉当地最后一名少女时,圣乔治出现了,他只用了一枪就把恶龙刺死。恶龙死后,鲜血洒遍大地,长出了一朵朵娇艳的玫瑰花。直到今天,生活在西班牙东北部的加泰罗尼亚人仍然用鲜红的玫瑰来纪念圣乔治。

圣乔治的故事在欧洲各国影响很大,它宣扬了保护弱者、直面侵略者和不畏牺牲的精神。圣乔治也被视为英格兰的守护圣人,白底红十字的英格兰国旗就被称作“圣乔治旗”。

近现代:中国龙一度印上国旗,西方龙成贬义词汇

到了近现代,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摆脱了蒙昧,西方人终于认识到龙只是一种存在于想像中的动物,不再恐惧它。但龙依旧成为了西方文化中一个固定的贬义词汇,如老龙成了魔鬼的代名词。在西方文学作品中,龙更成了描述邪恶的生动词汇,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在名著《艰难时世》中讽刺作品中的斯巴塞太太是一个看守银行的毒龙,在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当朱丽叶听到她的表哥被罗密欧杀死时,她伤心地说:“啊,花一样的面庞里藏着蛇一般的心!哪一条恶龙曾经栖息在这清雅的洞府里?”

在这一时期,龙还走进了西方的政治文化,敌对的两个阵营常常把对方贬称作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人的宣传画上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纳粹军人手持闪电、手榴弹、宝剑将恶龙――敌国的军队和犹太人等一一斩杀。当然,对手也没有放过德国这条真正的恶龙,一幅著名的波兰海报就把德国画成一条丑恶的龙,波兰则被画为圣徒圣乔治,正在与纳粹这条恶龙搏斗。

在东方近现代史上,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仍然很尊崇龙。清政府起初把龙当作皇家的象征,后来在与西方打交道时,还特意把龙绘制在旗子上,作为中国的国旗,从此龙成为了中国的国家形象。起初,这个龙旗是三角形的,后来考虑到各国的国旗都是长方形,清政府又把龙旗也改成长方形。龙旗之后是以龙为主题的国歌。1906年,清朝陆军部谱写了一首陆军军歌《颂龙旗》,一度作为代国歌,军歌唱道:“于斯万年,亚东大帝国!山岳纵横独立帜,江河漫延文明波;四百兆民神明胄,地大物产博。扬我黄龙帝国徽,唱我帝国歌!”而一些西方人也在与清政府的交往中,和华人的接触中,逐渐了解了中国的龙与西方的龙其实根本不一样。

虽然龙旗飘飘,衰弱的帝国还是灭亡了。清政府倒台后,龙不再是国家的正式象征,但是在华人的心目中,龙依然是华夏先人的化身,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华人以“龙的传人”而自豪。通过东西方龙的演变史,我们可以看出,西方的“Dragon”与中国的“龙”尽管都是想像的产物,但绝不可以画等号,它们的文化渊源不同,形象有别,神话中的职守各异,象征意义相悖。相信外国人了解了中国文化传统后,也一定会喜欢上中国龙的。

龙的起源自古以来说法众多,莫衷一是,诸说中又不外乎归于两大类,即有与无的问题,而这两大阵营中,又各分两种说法,持无论者,或谓图腾崇拜(即无其实物,而是古人取各生物诸部分添加而形成),或谓凭空捏造(不仅龙无有,古代与龙有关的黄帝等人等事亦皆是虚构,龙只是一个幻想);而持有论者,有谓他物误认(如蛇、马、飞碟等),有谓确有其物(即有其实体不虚之生物),如此虚虚实实争论不休,成为千古一大谜团。中国人自诩为龙的传人,而佛教中又确认龙为实有其物,故我一直以来很是关注这方面的有关论述,然一因自揣浅陋,未敢轻发言论,二来自己近年来一直忙于著书,实无暇于其他。近见上海何新先生《龙:神话与真相》专著,仔细拜读之后,深感有必要一陈自己浅见,因何先生是古文化考证大家(此书系何新古经新解之第四卷,封底介绍说“何新是名震中外的著名学者。其在政治、经济、国际关系方面的研究早已素为人知。他在中华古典文化方面的研究,更为独树一帜”),此书中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作了详尽的考证,图文并茂,又兼此书已是公开出版(至今已是第三个版本),相信必会对学术界造成一定影响。他所持的“龙的生物原型是上古存在于中国古陆的鳄类或鲸类动物”这一观点,虽说未能得到全体认同,但可以说是正面设定答案的一本专著,如著名人类学、古生物学家贾兰坡先生评论曰:“书写得很好,考证详实。这是目前解释‘龙’最好的一本书”。何先生自己也说有许多人反对他的结论,但我对他的认真态度是倾向于同情的,因他的考证某些方面是有道理,不能一概反对掉,但我认为他的书中也有许多缺点,如他错将中国文化中一些探索性说法当作了证据(我认为中国古人亦未认知真龙,亦处在不断探索中),导致他将“龙子”当作了真龙。又兼他对佛法认识不深,不知龙并非是中国独有,以此有了以偏概全之嫌,如他以训诂学考证龙,我认为这只是一种方法,绝不可当作依据,我少时亦专心于训诂学,这对于考证中国古文化很是有用,但却不能通用于世界,中国文字与印度文字不同,但却都有着龙文化,龙是世界的,不能用一种文化来为世界文化作出定论。基于此,我抽出时间来依照佛法主要谈一下对龙的认识,说明何先生的考证只见中国汉地衍变之龙,而尤未明真龙之相状也,最终并给出佛法中龙的起源及真相。本文拟以四篇来阐述龙的来源及种种传说,第一篇主要说明中国文化中的龙多为探索性报告,非必定已掌握真龙之相,以此说明何先生的结论还为时尚早;第二篇接续探讨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中的龙所造成的影响,使人确知中国文化中的龙并不完整;第三篇排除龙是其他生物的可能性,兼介绍印度、西藏等地所说龙的记载种种;第四篇论证龙是存在的,并依据佛经中的记载说明龙的起源及有关方面,希望能为读者正确、全面的了解龙带来帮助。
首先应该指出的是,龙的传说并不只存在于中国,虽然中国自称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但这只表示中国对龙是一种积极的崇拜而已,而世界上许多国家亦有龙的传说,如佛教起源地印度就有很多龙的说法,古印度有崇拜龙蛇的那伽族(龙族),因此龙是世界性文化,并不能单独以某个地域文化来武断定论。好在何先生似乎亦认知到这一点,因此他只是称“中国龙的生物原型是鳄类或鲸类动物”,并未说龙就是鳄类或鲸类,这似乎是可以谅解的。因为中国文化谈龙是有些笼统的,鸟、鱼、虫中皆可有龙,说鳄、鲸为龙,也没什么不可以,我亦认为古人曾将鳄类归于龙属,但非真龙。但既然龙是一种生物,中国、印度乃至世界各地均有之,那么,说中国的龙是鳄类,这里面又包不包括世界范围中所属的龙呢?如包括,则不合乎他的命题,如不包括,则又说明他的结论还不是绝对的。何先生是文化大家,如果他不是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我想他的成就会更大,他总欲以一个事物解释一切,如说龙是鳄类或鲸类,接着又将古代所说的玄武(龟蛇同体之神)、雷神、鬼、狐狸精亦释为鳄类(即他所谓的龙),释为雷神尤有些道理,但鬼与鳄真是风马牛不相及,依他说法,鬼亦是鳄,鳄为龙,则鬼当为龙了,那么在地狱中受苦的不是人的亡魂,而是龙(鳄),这真是天大的笑话!他以鳄释一切,大有佛家“一即一切”之风骨,但他不知一即一切是从法性上说的,现象上还是有差别的,这如同西方基督教信仰者将一切归之于上帝,谓上帝创造了一切,这不仅从宗教上解释不通,即便是世间法上亦说不过去。与何先生说法相类似的是西藏的本教,本教是西藏原始宗教,类似于我国道教,本教最重要的经典是《十万龙经》,传说是本教始祖所讲,全称为《花、白、黑十万龙经》,于该经中,即认为世界起源于龙,即“龙母”,是它化成了世界,本教还说其始祖是龙女之夫。何先生早年曾出版过一本《诸神的起源》一书,这也是他的成名作,此书中他以云释龙,是一种非生命的物理现象在传说中的生命化。而在这本书中,他以太阳崇拜大释一切,早已犯了偏执,如今又坚定地认为龙是鳄类等,言之凿凿,真不知他哪种说法是可以采信的,虽然他也说这是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科学不是一次性努力的产物,但这又使我对他所谓的科学产生了质疑,究竟哪一种说法是科学?今日之“科学”明日被证伪,而又认为科学是真理(他在新版序中说此说已被近年日益增多的考古新发现所证实,真理终归是颠扑不破的云云),而宗教中所谈的便是伪科学(他于序言中将宗教与伪科学并论,见该书序一)。说不定明日他又有了“新发现”,更坚定、更果断地说龙是沙土,谁又敢保证呢!他今日引出一大堆道理作支持,明日不也可以吗!然而他却不会有错误,因为他是科学的,可以证伪的。天哪!我真不知是说他对好,还是认为他出言太草率才好。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坦诚的君子多深悔自己早年轻易著书,是怕自己不成熟的论调影响了世人,现代人轻易下结论,真不知是现代人比过去人聪明了,还是胆子大了!有人著文亦见其有理有据,但这并不能说明他讲的便是真理,大凡符合自己的学说就引用过来,不符合的就是妄论、伪科学,而当没有一丝理论支持时,便自造理论,我们又能奈他如何呢!何先生说黄帝是龙神(历史上亦如此认为),后面又考证黄帝是凤鸟的人物化,而凤鸟又是驼鸟的神化,那么,他所说的是不是科学呢?既然他已认定了龙是鳄类,而黄帝是龙神(鳄),又何故变成了凤鸟(驼鸟)?要知道鳄与驼鸟毕竟是现实中的生物,不可再用证伪法去证伪它。一个事物有两个标准,这不是一即一切、二而一,而是前后错乱的思维。何先生始终试图以一个事物来解释一切,这便是他失误的原因所在,其实他的书中已接近了事物的真相,但因那一点偏执,而又离之远去了。
转自燃灯智之光论坛

dui

中国传统文化的龙来源于哪一种动物?~

龙是由九种动物的某些部分拼合而成,比如牛的眼,鹿的角,鹰的爪,蛇的身,鱼的鳞等等,但是根据某些学者的考证,龙的源头基本上不外乎这三种动物,一是鳄鱼,一般而言指扬子鳄,二是蛇,应该说是大的蟒蛇之类的,三是蜥蜴,然后根据想象而成,这里面涉及到很多文献的考证工作,有大量的学术资料和研究成果,三言两语恐怕难以说清,这个领域应该属于上古史,民俗学,民族学以及神话学和人类学的范畴,有很深的的早期先民时代的图腾崇拜的影子

十二生肖中的龙,来源于上古时代的原始信仰龙图腾。
龙图腾的来源有两种说法:
1、龙图腾源自黄帝的釜山合符。黄帝在打败炎帝和蚩尤后,巡阅四方,合符釜山。这次合符,不仅统一了各部军令的符信,确立了政治上的结盟,还从原来各部落的图腾身上各取一部分元素组合起来,创造了新的动物形象-龙。
2、龙图腾源自蛇图腾的演变。蛇为图腾的氏族先后兼并许多别的图腾氏族,形成以大蛇为主体,兼有马的头、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混合而成的龙图腾。

扩展资料:龙的形象
龙是中国神话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传说能隐能显,春风时登天,秋风时潜渊。又能兴云致雨,为众鳞虫之长,四灵(龙、凤、麒麟、龟)之首,后成为皇权象征,历代帝王都自命为龙,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
龙的形象最基本的特点是“九似”,具体是哪九种动物尚有争议。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而这些已经是晚期发展而来的龙的形象,相比最初的龙而言更加复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二生肖

动物是从哪里来的
答:1、最早的单细胞的原生动物进化为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逐渐出现了海绵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纽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由没有脊椎的棘皮动物往前进化出现了脊椎动物,最早的脊椎动物是圆口纲,圆口纲在进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上下颌、从水生到陆生。

爬行动物是怎么起源的?
答:根据经典的观点,爬行类是从距今约3亿年前的石炭纪的迷齿类两栖动物演化来的。到石炭纪末期,地球上的气候曾经发生剧变,部分地区出现了干旱和沙漠,使原来温暖而潮湿的气候变为干燥的大陆性气候——冬寒夏暖。植物界也随着气候的变化而改变,裸子植物大量出现,致使很多古代两栖类绝灭或再次入水,而具有适...

动物是怎样产生的??
答:地球上最初的动物都是生活在海洋里的原生动物;到距今6亿年前才出现水母、珊瑚虫和蠕虫等软体动物;又经过几百万年的进化,海洋中才出现鱼类;大约距今3.6亿年前,两栖动物才首次登上陆地,进而有了爬行动物;又过了约1亿年,恐龙才出现,地球上呈现出最繁荣的景象;到第三纪时,地球上的物种丰富起来...

动物的来历
答: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步演变而成。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即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是在原始的地球条件下进行的;最后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动植物。动物学根据自然界动物的形态、身体内部构造、胚胎发育的...

深海动物是如何起源的?深海动物来自极地海域吗?
答:大洋底、海沟中的深海动物,原始的动物很少,很多是来源于大陆架斜坡、曾称为旧深海底带的种类。深海的概念通常指1000米以下的海洋,占到海洋总面积的3/4,而其中深海沉积物覆盖了地球表层的50%以上。深海及深海沉积物中的微生物生存面临高压,低温或高温、黑暗及低营养水平等几个主要极端环境,长期以来...

为什么说海洋哺乳动物来源于陆地哺乳动物?
答:在科学领域,许多研究人员认为海洋哺乳动物的祖先来自大陆,由陆地动物进化而来,因为科学家在巴基斯坦发现了非常完整的鲸鱼骨骼。研究人员称这一发现为巴哈鲸的骨骼。通过对这种骨骼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它与当时土生土长的偶蹄动物完全相似,无论是从骨骼的背骨还是从四肢。因此,人们认为最早的鲸目动物是陆地...

狗的来历是什么?
答:(2)所有的犬,区别于狼及其他野生犬属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犬的尾基本上是一律向外弯曲的,从镰刀状到卷曲;而狼和其他野生犬属动物,其尾是向内弯曲的,尤其是在放松时,几乎竖直向下。因此,表明犬只来源于一种动物。犬起源的一元学说首先受到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等的反对,继之也有不少人提出...

世上为什么会有猪这种动物啊?
答:猪的一般活动大部来源于探究行为,大多数是朝向地面上的物体,通过看、听、闻、尝、啃、拱等感官进行探究,表现出很发达 的探究躯力,探究躯力指的是对环境的探索和调查,并同环境发生经验性的交互作用。猪对新近探究中所熟悉的许多事物,表现有好奇、亲近的两种反应,仔猪对小 环境中的一切事物都很“好奇”,对同窝...

被称“水中大熊猫”的“娃娃鱼”,它的祖先到底是谁?
答:其实娃娃鱼的取名来源并不是因为它长得可爱,而是因为这种动物的叫声跟小孩的哭声很是相似,所以才会被人们称为“娃娃鱼”。而且娃娃鱼也是现在世界上还存在的最珍贵的两栖动物,同时也是我们国家的二级野生类保护生物。那么作为保护动物的“娃娃鱼”,你知道它的祖先是谁吗?实际上,早在三亿五千万年前就...

动物名字的由来10个就够 谢谢加分
答:实际上蜥蜴宠物市场中所说的守宫就是我们说的壁虎或者蝎虎子,古人称之为蝎虎,因为古人认为这种动物会吃蝎子。;《博物志》称它为蜥蜴、蝘蜒,据《说文》的说法,壁上走的叫蝘蜒,草里的 才叫蜥蜴。壁虎的其他名字都带有「虫」旁,又或以「虎」形容它的狩猎时的凶猛。而守宫这个名字的来源一般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