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解题过程 这道题的解题过程是?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A

作者&投稿:督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考点阐释
1.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包括氧化和还原、氧化性和还原性、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等。命题多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出现。
2.综合应用化合价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命题常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有时还需要判断反应物或生成物。
3.会比较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其主要依据是:氧化(或还原)剂的氧化(或还原)性强于氧化(或还原)产物的氧化(或还原)性。
命题趋向与应试策略
(一)重视基础 形成知识规律
1.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

2.反应是否发生的规律
(1)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相遇时,一般都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如:H2SO4(浓)与金属,H2S、S2-、HI、HBr、I-、Br-、Fe2+、P。
Cl2与金属,H2S、S2-、HI、I-、HBr、Br-、Fe2+、P、H2、SO2、H2SO3、SO 。
HNO3与金属,H2S、S2-、HI、I-、HBr、Br-、Fe2+、P、SO2、H2SO3、SO 。
O2与金属,H2S、S2-、HI、I-、Fe2+、Si、P、H2。
(2)同种元素间不同价态相遇时,若无中间价态,不反应;若发生反应,则生成物中该元素价态必介于反应物中该元素两种价态之间。
如:H2SO4+SO2 不反应
H2S+SO2 只能生成S
ClO-+Cl- 只能生成Cl2
NH3+NO 只能生成N2
3.守恒规律
(1)原子个数守恒:反应前后同种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这也是所有化学反应必须遵循的。
(2)电子守恒:失电子总数等于得电子总数,氧化还原反应才遵守且必须遵守。
(3)电荷守恒:反应前后离子所带正负电荷总数相等,离子方程式必须遵守。
4.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比较规律
(1)由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比较。
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随其单质还原性的增强而减弱,如下列四种阳离子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g+>Cu2+>Al3+>K+。
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随其单质氧化性的增强而减弱,如下列四种卤素离子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I->Br->Cl->F-。
(2)由反应条件的难易比较。
不同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反应条件越易,氧化性越强。如F2和H2混合在暗处就能剧烈化合而爆炸,而I2与H2需在不断加热的情况下才能缓慢化合,因而F2的氧化性比I2强。
不同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反应条件越易,还原性越强。如有两种金属M和N均能与水反应,M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产生氢气,而N需在高温下才能与水蒸气反应,由此判断M的还原性比N强。
(3)由氧化还原反应方向比较。
还原剂A+氧化剂B=氧化产物a+还原产物b,则:氧化性B>a,还原性A>b
如:由2Fe2++Br2===2Fe3++2Br-可知,氧化性Br2>Fe3+,还原性Fe2+>Br-。
(4)当不同的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可根据氧化剂被还原的程度不同来判断还原剂还原性的强弱,一般规律是氧化剂被还原的程度越大,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同理,当不同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还原剂被氧化的程度越大,氧化剂的氧化性就越强。如氯气、硫两种氧化剂分别与同一还原剂铁起反应,氯气可把铁氧化为FeCl3,而硫只能把铁氧化为FeS,由此说明氯气的氧化性比硫强。
(5)某些氧化剂的氧化性或还原剂的还原性与下列因素有关:
温度:如热的浓硫酸的氧化性比冷的浓硫酸的氧化性强。
浓度:如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的强。
酸碱性:如KMnO4溶液的氧化性随溶液酸性的增强而增强。
5.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技巧
(1)原则及顺序 ①电子得失守恒;②离子电荷守恒;③原子个数守恒。
(2)方法和技巧 ①顺配法:先从氧化剂或还原剂开始配平。适用范围:a.分子间的氧化还原反应;b.所有元素参与的氧化还原反应;c.生成物中物质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②逆配法:先从氧化还原反应产物开始配平。适用范围:a.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含歧化反应);b.反应物中某一部分被氧化或还原。
(3)几类反应配平的技巧
①缺项类:a.可能缺的项:一般是反应介质,通常是酸、碱或水,它们参与反应,但其中元素化合价不变;b.确定方法:先配出氧化还原系数,后根据离子电荷守恒和原子个数守恒确定。
②多变类:a.有两种以上元素价态改变;b.存在一种物质,其中两种元素价态均同时升高或降低。
配平技巧:整体+零价法(即:把有多种元素价态改变的分子作为整体或把整体中各元素化合价当做0)。
如P+CuSO4+H2O H3PO4+Cu3P+H2SO4可看作:

根据电子得失相等,分别乘以系数5和6,合并得P原子总数,即可配平:
11P+15CuSO4+24H2O===6H3PO4+5Cu3P+15H2SO4
(二)分析热点 把握命题趋向
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实践中应用极为广泛,它贯穿于中学化学的全过程,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在命题中经常涉及的知识及题型有:①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来分析反应类型;②判断化学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③比较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可能性及反应产物;④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⑤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
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从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即电子转移入手去正确理解有关的概念,而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应从分析元素化合价有无变化及其升降这一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入手。具体方法思路是:找变价、判类型、分升降、定其他。
氧化还原反应试题的解法规律性较强,也有一定的技巧,同时因涉及知识面广,会推出新的设问方式、新的题型,特别是与工农业生产、科研等实际相结合的知识,解题时要灵活作答。
[例题]在氯氧化法处理含CN-的废水过程中,液氯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将氰化物氧化成氰酸盐(其毒性仅为氰化物的千分之一),氰酸盐进一步被氧化为无毒物质。
(1)某厂废水中含KCN,其浓度为650 mg/L。现用氯氧化法处理,发生如下反应(其中N均为-3价):KCN+2KOH+Cl2 KOCN+2KCl+H2O。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___。
(2)投入过量液氯,可将氰酸盐进一步氧化为氮气。请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KOCN+KOH+Cl2 CO2+N2+KCl+H2O
(3)若处理上述废水20 L,使KCN完全转化为无毒物质。至少需液氯 g。
解析:本题结合含CN-的废水处理,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配平、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根据方程式进行定量计算,属中等题。何种元素价态升高谁即被氧化,不难分析。要配平方程式,同样从元素价态的升降、电子得失守恒考虑。标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可用单线桥或双线桥表示,但必须区分两者,第(3)题可根据两个方程式找出KCN与Cl2的总量关系求出。
(1)在KCN+2KOH+Cl2 KOCN+2KCl+H2O反应中,氯元素价态降低,H、N、O、K四种元素的价态没变,只有碳元素的价态升高,故被氧化的为碳元素。
(2)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首先要找准变价元素,再利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反应物KOCN中N的价态升高,KOCN为还原剂,氯气为氧化剂。

mol,由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得出关系式:2KCN~5Cl2,所以需氯气:0.2 mol× =0.5 mol,即35.5 g。
答案:(1)碳(或C)

(3)35.5

利用反应前后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原子首恒来做
氧化还原反应必然涉及到电子转移,先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情况,再取转移的电子最小公倍数,等号前后同种元素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例:铁和浓硝酸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铁离子和二氧化氮和水
Fe+ H*+ NO3-→→Fe3*+NO2+ H2O
Fe →Fe3*,3e- NO3- →NO2,e- 所以NO3-量式是3NO3-,又因为Fe3*与3NO3-结合成Fe(NO3)3,所以Fe +6HNO3 ===Fe(NO3)3+ 3NO2+3H2O
以此类推,其它氧化还原反应大抵是这个步骤

注意转移电子数,什么是氧化物,什么是还原物,什么是氧化产物,什么是还原产物

氧化还原反应应该这么注意啊,不知道这么做题了~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我自己归纳的 ,你看看
①、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就是
②、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有元素化合价变化
失电子总数=化合价升高总数==得电子总数==化合价降低总数。
③、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的转移(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口诀: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氧化反应),还原剂;
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还原反应),氧化剂;
④氧化剂和还原剂(反应物)
氧化剂:得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氧化性
还原剂:失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还原性
氧化产物:氧化后的生成物
还原产物:还原后的生成物。
⑤常见的氧化剂与还原剂
a、常见的氧化剂
(1) 活泼的非金属单质:O2、Cl2、Br2
(2) 含高价金属阳离子的化合物:FeCl3
(3) 含某些较高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浓H2SO4 、HNO3、KMnO4、MnO2
b、常见的还原剂:
(1) 活泼或或较活泼的金属:K、Ca、Na、Al、Mg、Zn (按金属活动性顺序,还原性递减)
(2) 含低价金属阳离子的化合物:Fe2+
(3) 某些非金属单质:C、H2
(4) 含有较低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HCl 、H2S、HI、KI
氧化剂 + 还原剂 ==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
⑥、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 双线桥法---表示电子得失结果

(2) 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情况

步骤:重点:
(1)单箭号(在反应物之间);
(2)箭号起点为被氧化(失电子)元素,终点为被还原(得电子)元素;
(3)只标转移电子总数,不标得与失(氧化剂得电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⑦、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⑧、氧化剂、还原剂之间反应规律
(1)对于氧化剂来说,同族元素的非金属原子,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而电子层数不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就越难得电子。因此,它们单质的氧化性就越弱。
(2)金属单质的还原性强弱一般与金属活动顺序相一致。
(3)元素处于高价的物质具有氧化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与还原剂反应,在生成的新物质中该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4)元素处于低价的物质具有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氧化剂反应,在生成的新物质中该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5)稀硫酸与活泼金属单质反应时,是氧化剂,起氧化作用的是,被还原生成H2,浓硫酸是强氧化剂,与还原剂反应时,起氧化作用的是,被还原后一般生成SO2。
(6)不论浓硝酸还是稀硝酸都是氧化性极强的强氧化剂,几乎能与所有的金属或非金属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时,主要是得到电子被还原成NO2,NO等。一般来说浓硝酸常被还原为NO2,稀硝酸常被还原为NO。
(7)变价金属元素,一般处于最高价时的氧化性最强,随着化合价降低,其氧化性减弱,还原性增强。
氧化剂与还原剂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时,一般是生成相对弱的还原剂和相对弱的氧化剂,即在适宜的条件下,可用氧化性强的物质制取氧化性弱的物质,也可用还原性强的物质制取还原性弱的物质。
 ⑨、判断氧化剂或还原剂强弱的依据
i. 根据方程式判断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ii. 根据反应条件判断
当不同氧化剂作用于同一还原剂时,如氧化产物价态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的难易来进行判断,如:
4HCl(浓)+MnO2 MnCl2+2H2O+Cl2 16HCl(浓+2KMnO4=2KCl+2MnCl2+8H2O+5Cl2
易知氧化性:KMnO4>MnO2。
iii. 由氧化产物的价态高价来判断
当含变价元素的还原剂在相似的条件下作用于不同的氧化剂时,可由氧化产物相关元素价态的高低来判断氧化剂氧化性的强弱。如: 2Fe+3Cl2 2FeCl3 Fe+S FeS 可知氧化性:Cl2>S。
iv. 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
(a)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原子(或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对应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金属原子(或单质)还原性逐渐增强,对应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减弱。
(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或单质还原性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阳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增强,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减弱。
⑩、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a)配平依据: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总数相等或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
(b)配平步骤:“一标、二找、三定、四配、五查”,即标好价,找变化,定总数,配系数、再检查。”
i、确定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剂、还原产物的化合价
ii、用观察法找出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值
iii、用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的原则确定化学计量数。
iv、调整计量数,用观察法确定化合价无变化的物质的计量数,同时将单线改成等号。
v、检查核实各元素原子个数在反应前后是否相等。对于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氧化还原方程式还必须核对反应前后离子的总电荷数是否相等。
(c)配平技法
i、奇数配偶法:如S+C+KNO3——CO2+N2+K2S,反应物KNO3中三种元素原子数均为奇数,而生成物中三种元素的原子数均为偶数,故可将KNO3乘以2,然后观察法配平得1,3,2,3,1,1。此法适于物质种类少且分子组成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
ii、逆向配平法:即先确定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然后再确定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例如:
由于S的化合价既升又降,而且升降总数要相等,所以K2S的化学计量数为2,K2SO3的计量数为1,然后再确定S的化学计量数为3。此类方法适宜于一种元素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的氧化还原反应,即歧化反应。
iii、零价法:配平依据是还原剂中各元素化合价升高总数等于氧化剂中各元素化合价降低总数,此法适宜于还原剂中两种元素价态难以确定但均属于升高的氧化还原反应。例如:Fe3P+HNO3——Fe(NO3)3+NO+H3PO4+H2O,因Fe3P中价数不好确定,而把Fe、P皆看成零价。在相应的生成物中Fe为+3价,P为+5价,所以价态升高总数为3×3+5=14,而降低的价态为3,最小公倍数为42,故Fe3P的计量数为3,HNO3作氧化剂部分计量数为14,然后用观察法配平得到:3,41,9,14,3,16。
iv、1·n法(不用标价态的配平法)
本法往往用于多元素且有氧元素时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但不能普遍适用。其法是先把有氧元素的较复杂反应物的计量数设为1,较简单的设为n。然后,a.丢掉氧,用观察法来调整其它项的计量数。b.再由a得的系数根据氧原子数相等列出方程求出n值,c.将n值代入有n的各计量数,再调整配平。
例如:KI+KIO3+H2S——I2+K2SO4+H2O设KIO3的化学计量数为1,KI的化学计量数为n。
a.nKI+1KIO3+H2S——I2+K2SO4+H2O
b.列方程(根据氧原子数相等)
3=×4+ 解之n=
c.代入n值:
KI+KIO3+H2S——I2+K2SO4+H2O
将分数调整为整数得1,5,3,3,3,3。
有时也可以把没氧的复杂项定为1,如配平
1Na2Sx+nNaClO+(2x-2)NaOH——xNa2SO4+nNaCl+H2O
据氧原子相等列方程:
n+2x-2=4x+x-1 解之n=3x+1将n值代入得:1,(3x+1),2(x-1),x,(3x+1),(x-1)
小结: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重点注意以下几点:
1:“集合原子”应做到优先配平。
2:先拆后合的拆项配平法中,需要拆的项是那些在反应中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的物质。
3:整体法配平法中,选择把哪第个化合价升降过程“捆绑”作为一个过程是关键,选择时一定要把在反应中存在固定物质的量之比的升降过程过程进行“捆绑”,不存在固定物质的量之比的升降过程就不能进行“捆绑”。如S+KNO3+C——K2S+CO2+N2
4:离子反应配平:关键在于能否充分利用“电荷守恒”
5:缺项配平:注意两点:如果是化学后应方程式其缺项一般为:水、酸、碱。如果是离子反应方程式其缺项般为:水、H+、OH-。
在离子反应方程式配平其缺项时如有两种可能如(H2O、H+)或(H2O、OH-),还应考虑离子共存的问题如:
Cu2++FeS2+囗____——Cu2S+SO42-+Fe2++囗____
可有两种选择:(14、5、12H2O、7、3、5、24H+)或(14、5、24OH-、7、3、5、12H2O)后一种配平由于OH-与Cu2+不能共存所以不正确。
就是这些了,自己注意应用

(1)铜;AgNO 3 溶液 (2)正;Ag+ e - ===Ag;Cu -2e - ===Cu 2+ (3)铜;银

我需要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汇总资料,谁能给我一...
答: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提醒下 所有的化学反应式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一. 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 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 2CuO 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
答: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氧化还原反应得实质是电子得转移,失电子的元素化合价升高,称为氧化产物,得电子得元素化合价降低,称为还原产物。就是还原剂中得元素化合价生高,氧化剂中元素化合价降低。举个例子2CuO+C==2Cu CO2;这里面等号前铜元素是正二价,等号后是零价,那么铜元素得化合价降低了,那么...

氧化还原反应
答:该反应中H2O2只发生如下过程:H2O2 -- O2 说明,H2O2中的O元素化合价升高,生成O2 即,H2O2被氧化,是还原剂 (1)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H2O2 有化合价升高,必然有化合价降低,因此,降低的是H2CrO4中+6价Cr元素,生成Cr(OH)3 (2)该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过程是__H2CrO4___到___Cr(OH)3_...

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
答:碘元素的化合价由+5→0价 ,系数是2,所以一共得到10个电子 亚硫酸氢根的S由+4→+6价,系数是5 所以一共失去10哥电子 所以 氧化剂是 2NaIO3 还原剂是 NaHSO3 氧化产物是NaHSO4和NaSO4 还原产物是I2 所以 物质的量比为 5:1 你再乘以一下他们的相对分子质量 就出来了。!(5是3*NaHSO...

...我做出来为什么选B 把详细的氧化还原反应解题过程写出来谢谢_百度知 ...
答:但显然你没有搞清楚臭氧的反应机理,臭氧中并不是三个氧都参与氧化,而是O3→O2+O,释放出的活性【O】能将一个H2O2中的-1价的【O】氧化,一个【O】接受2个电子,两个一个-1价的氧各失去一个电子,就生成1个O2,加上之前O3→O2+O中的一个O2,共计2个O2,所以反应方程式为O3 + H2O2 →2...

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
答:但说的时候都是过氧化钠的2个氧原子失2个电子,过氧化钠的另外2个氧原子得2个电子.我看你书上说什么元素得失电子,我个人觉得这是不对的讲法.得失电子是针对原子讲的.氧化还原剂是针对反应物讲的.自夸一下,这个例子举得很好呵 下面讲讲诀窍,诀窍是总结的.如果你以后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在学习初级阶段...

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
答:得氧失氢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半反应式从左到右,是氧化剂得到电子,生成其共轭还原剂的过程,即还原反应;从右到左,是还原剂失去电子,生成其共轭氧化剂的过程,即氧化反应。半反应中的氧化型物质与还原型物质互称共轭氧化剂/还原剂,这种反应关系则被称为氧化还原共轭关系。

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产物判断技巧和配平技巧
答:列出化学方程式 cuso4+fes2+h2o= cu2s+feso4+h2so4 未配平 易看出h、o、fe的化合价没有变化 cu从+2变为+1,属于氧化剂,被还原 生成物cu2s中有-2价的s,而反应物中fes2的s为-1价,从-1变为-2,属于氧化剂,被还原 氧化还原反应均有氧化物与还原物,易知肯定有s元素为还原剂,被氧化;由于...

高一化学必修一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题 求助 两道
答:看反应物中的氧是几价变成0价的就很简单了 2KCLO3=2KCL+3O2↑:-2---0,(一个氧原子转移电子2个)2Na2O2+2H2O=4NaOH+O2↑:-1---0,(一个氧原子转移电子1个)2HgO→(△加热)2Hg+O2↑:-2---0,(一个氧原子转移电子2个)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2---0,(一...

从还原反应的观点分析初中学过的氧化还原反应总结初中化学学习中用到...
答:氧化剂,降价,发生还原反应,得到还原产物 还原剂,升价,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 你是初中的,只需记住口诀:氧降还升 氧化还原反应发生了电子的迁移,关键就是--得失电子守恒 C+H2O==CO+H2(条件为高温)C从0价升至+2价,作还原剂;H2O中的H从+1价降至0价,作氧化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