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 趋势与重点 是什么?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有哪些?

作者&投稿:尤心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十二五”我国发展方式转变的趋势与重点

摘要:今后五年,我国将处于以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的第二次转型与改革的关键阶段。这一次转型与改革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特点,不仅要从外部以及外部市场的变化看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性,更要从国内需求结构变化的大趋势了解和把握发展方式转变的现实需求与基本趋势。当前,我国社会需求结构变化的基本趋势集中表现为从生活必需品到耐用消费品、从私人产品到公共产品,它体现为从物的发展到人的发展的脉络,其基础在于我国开始进入发展型新阶段,本质在于人对自身发展的基本需求。社会需求结构的变化必然要求发展方式的相应转变。从总体趋势看,“十二五”是以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的第二次转型和改革的历史起点,是改革发展实现历史性转变的关键五年,迫切需要实现“四大转变”:即从投资主导转向消费主导、工业化主导转向城市化主导、从公共产品短缺转向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中高碳经济转向低碳经济。实现这些转变,关键在于政府转型,要求政府果断地放弃GDP增长主义,实现由“经济增长”向“经济发展”的转变,由“国富优先”向“民富优先”的转变,由“做大蛋糕”向“分好蛋糕”的转变,国有资本由“盈利性”向“公益性”的转变。

今后五年,我国将处在以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的第二次转型与改革的关键阶段。处在历史转折时期的这一次转型与改革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特点,并将对后10年、20年、30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客观来看,后危机时代外部市场的萎缩恐怕不是短期的,很可能是中长期的。退一步说,即使未来几年外部市场有所恢复,这种恢复也绝不是简单的数量恢复,必然伴随着重大的结构调整。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将面临的国际大环境日益复杂。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作为一个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的大国,我国的确需要外需,但更需要把自身的发展建立在内部需求的基础上。为此,我国不仅要从外部以及外部市场的变化看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性,更要从国内需求结构变化的大趋势了解和把握发展方式转变的现实需求与基本趋势。

一、新阶段我国社会需求结构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未来五年,国内消费需求将替代外需,形成消费主导的基本格局,其基础就在于新阶段全社会需求结构将实现战略性升级。发展方式转变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否适应这个大趋势而做出科学的战略抉择。

  (一)社会需求结构变化的三种基本态势

1、从生活必需品到耐用消费品

目前,我国恩格尔系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在1996年降到50%以下,2000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也降到50%以下。至2009年,城镇恩格尔系数进一步降到36.5%,农村恩格尔系数降到41%。在生活必需品支出比例大幅度降低的同时,城乡居民对住房、汽车、电脑、高档电器等消费品的需求更加普遍,对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开始大幅增加。

2、从私人产品到公共产品

总体上看,改革开放之初,吃、穿所需的私人产品的严重短缺开始成为历史,整个社会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全面快速地增长,公共产品短缺的时代开始到来。例如,为什么全社会对教育的需求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为普遍、更为强烈?原因在于,教育、医疗、养老、就业、公共安全、基本住房、资源环境等这些公共产品的短缺开始成为全社会的突出矛盾。适应这个大趋势,基本满足全社会对基本公共产品的需求,是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战略任务。

3、从物的发展到人的发展

首先,表现在人的自身发展。突出反映在健康、受教育程度、劳动就业、基本社会保障等方面,这就必然提出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客观需求。由此可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随着发展阶段和社会矛盾的变化而提出的一个历史性大课题。其次,人的公平发展。当前,最重要的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长期坚持的城乡二元结构和二元制度安排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等。我国现行行政体制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公共治理结构。建立社会利益诉求渠道、社会参与的体制机制,从而形成比较完善的公共治理结构,这是人的发展对行政体制改革的本质要求。

(二)社会需求结构变化的基础是我国开始进入发展型新阶段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开始由生存型阶段进入发展型新阶段。从中共“十七大”开始,党和国家领导人一再讲“新时期”、“新阶段”、“新矛盾”、“新特点”、“新任务”等等,强调注意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这个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到底是什么?笔者认为,它最核心地表现为我国已开始由以温饱为主要目标的生存型阶段,进入到一个以人的自身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发展型新阶段。何谓发展型新阶段?从消费结构看,发展型新阶段更重要的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的基本物质需求比例明显降低;从经济结构看,农业比例较小,工业、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需求程度逐步提升;从社会结构看,这一变化使多数社会成员从事工业和服务业,由于市场分工的拓展,社会群体开始分化,并且利益分化将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进入发展型新阶段,尽管经济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但全社会大多数人的温饱问题已得到初步解决,发展的目标逐步聚焦于人的发展,保障并提升人的发展权成为发展的主要任务。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的转变,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今后五年,要确保科学发展取得新的显著进步,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要求是: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坚定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分享发展机遇。

放心吧,这题是不会考的,考的可能性太小了

西南财?

如何认识"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为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但在“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于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十二五”时期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这是党中央在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深入分析并综合判断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的基础上提出的,对“十二五”时期科技工作的顺利推进具有统领和指导意义。“十二五”时期,科技发展必须继续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以服务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推进自主创新,从而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我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最大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我国在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的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相当突出,这在本质上是发展还不够科学的表现。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的比重不到10%,但消耗的钢铁、水泥、煤炭、有色金属等资源却占到全球1/3左右甚至更高,排放的污染物规模也很大,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投资和消费、内需和外需的关系不协调,经济增长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程度偏高。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各类社会矛盾明显增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许多核心和关键技术仍然依赖进口、受制于人。要认识到,发展不同于增长,绝不能只看速度的快慢、规模的大小、一时的得失。如果发展方式不转变、发展不科学,发展之路就会越走越窄。当前和今后时期,我们所谋求的发展,必须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推动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充分激发广大人民参与改革和发展的积极性创造性,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 惠及全体人民。我们所谋求的发展,必须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着力加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节能减排,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共同进步。说到底,我们所谋求的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是符合经济规律、科学规律、自然规律的发展。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面对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的现状,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真正突破资源环境制约,切实改变经济结构失衡状况,全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一,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更好适应全球需求结构的重大变化,增强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增长一度带来严重冲击。这种冲击表面上是对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发展方式的冲击,对过多依赖外需的增长结构的冲击,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广泛而深远。面对今后可能遇到的新的国际经济环境,我们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效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深入挖掘国内需求的巨大潜力,合理调整总需求结构,才能拓宽我国经济发展的回旋余地,使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市场风云变幻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拥有量少,生态环境脆弱,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低。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增长仍过多依靠物质资源消耗,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部分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接近极限,粗放式、外延型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同时,我国经济发展对资源进口的依赖程度明显上升,目前我国石油消费的1/2需要进口,铜、铁矿石等的进口比例更高,这可能会加大国际市场波动对国内发展的影响,不利于国家经济安全。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强节能减排,才能有效突破资源环境的瓶颈约束,在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避免被动。

第三,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在新的国际竞争中创造新的优势、占据有利位置。历史经验证明,大危机往往引发大调整、大变革、大突破。调整、变革和突破,既表现在经济和金融制度上,也表现在科技和产业发展上。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和金融制度正在进行调整,世界科技革命和新兴产业发展也在孕育新的重大突破。在这样的关键时期,谁能够抓住历史机遇、顺应时代潮流,谁就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反之则可能进一步拉大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当前,各国都在加大科技研发力度,纷纷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低碳技术、绿色经济作为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抢占世界经济发展新的制高点。面对新的国际科技和产业发展趋势,我国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才能在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争创新优势、赢得主动权。

第四,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享有优美的环境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党的十七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有许多涉及到结构、质量、效益、环境问题,现实中这方面的矛盾最多、差距最大。现在距2020年只剩下10年时间,如果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总量目标比较容易实现,甚至有可能超过,那么在节能减排、改善生态环境、缩小城乡区域差距、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则必须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真正实现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因此,《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我国“十二五”时期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符合我国具体国情,是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而制定的。

二、关于“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根据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建议》明确提出了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这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建议》的一个鲜明的特点,是明确提出“十二五”规划的主题是科学发展。把科学发展作为主题,第一次在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来,成为全党的意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出发,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这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丰富和发展,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建议》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就是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主要考虑:一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扭住发展不放松。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发展仍然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才能从根本上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二是要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从国内看,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资金供给充裕,劳动力素质改善,体制活力显著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明显提高,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我们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这就要求我们珍惜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三是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我们必须坚持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四是要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迫切需要。只有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才能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总之,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

要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这是制定“十二五”规划的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中央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作出了全面部署。“十二五”时期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关键是要把这些重要战略部署落实到位。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相当突出,主要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刻不容缓。《建议》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体现,完全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必将推动“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还要看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作出艰苦不懈的努力。为此,《建议》提出了“五个坚持”的基本要求:即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这“五个坚持”,指明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我们一定要全面深刻理解,认真贯彻落实,切实做到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在综合考虑未来国际国内发展趋势和条件的基础上,《建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包括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居民收入、社会建设和改革开放五个方面。《建议》提出今后五年我国发展的目标,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长短结合,把“十二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重大阶段性目标紧密衔接,与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紧密衔接。二是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更加明确了调整经济结构和保障改善民生方面的目标。这就使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更加突出,并有了具体的考核标准和抓手。《建议》提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充分体现了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的要求,既为编制“十二五”规划提供依据,也留下空间。“十二五”规划将根据《建议》确定的目标,提出包括少数约束性指标在内的具体指标,提交全国人大审议。

我国经济战备调整与实施过程,就是转变什么方式的过程?
答:在经济战备调整与实施过程中,实施市场化改革对于提高我国经济的适应性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符合市场规律的经济发展方式,可以更好地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率。同时,市场化改革也能够使得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提高经济整体效益。因此,未来应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努力实现经济转型和...

十二五期间为什么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
答:4、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必然要求。现实依据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增强我国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提高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后国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的必然要求;4、转变...

[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 三个转变是啥
答: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其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们党总结近30年特别是近年来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实践,科学分析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方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内涵上既要求实现经...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什么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 ...
答: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面临的世界经济环境主要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它促进了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经济融合,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全球...

怎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政府工作报告
答:场竞争中,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力推进:一、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这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前提。一是加快政府投资体制改 革。明确界定政府...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就是要做到两个坚持...
答: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就是要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两个坚持”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三个转变”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

十二五规划就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出哪些重大战略举措...
答:一是要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中国有占世界20%的人口,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建设都孕育着巨大的需求潜力。充分挖掘和释放国内需求的潜力,既是中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方针和基本的立足点。他说,我们将...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答:而世界500强则分别是6.42%和14.67%.从中国自主品牌在世界上的位置来看,尽管中国已有170多类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但以自主品牌参与国际市场的尚不足20%.由此可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是我国迅速、平稳地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型的战略选择.向经济结构全面优化转变.以前有些人单纯地认为,只有推进工业...

...十七届五中全会对十二五期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哪些基本要求...
答:基本要求是: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统筹城乡发展...

...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何做到“转变经 ...
答: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的高增长和高发展,但存在的各种问题也十分明显。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有效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如何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