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的由来? 汉族名称的由来?

作者&投稿:出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汉族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民族,而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在各民族的相互融合中发展形成的。

在5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里,国家还没有出现,人们都是按部落来划分的。那时,在中国的黄河流域,居住着许多部落。后来这些部落被一个叫黄帝的领袖,统一成了一个大部落。这个部落开始扎根在黄河流域,并以农业为基础,逐步发展畜牧业、手工业等。这个部落就是华夏族,它就是汉民族的前身。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了庞大的秦帝国。然而,秦帝国的统治很短暂。秦始皇死后,他的儿子胡亥继承了皇位。胡亥无能而昏庸,很快就断送了秦帝国的基业。取代秦的是汉帝国。

汉帝国吸取秦灭亡的教训,开始下功夫治理国家。在汉朝时期,统治者鼓励人民发展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等,很快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同时,汉帝国还努力加强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由于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汉帝国逐渐强大、兴盛起来。此时,远方的少数民族见汉朝繁荣、发达、富饶,都很尊敬它,而汉帝国的人民也自豪地称自己为汉族、汉人。

汉族就在这一时期逐渐形成了。汉族的文明成就很高,比如四大发明、文化思想、瓷器、冶炼技术、丝绸等,都很先进,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汉族非常重视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它与少数民族互通有无、互相学习,共同创造了中国灿烂、辉煌的历史。

扩展资料

汉族先民

据先秦文献记载的传说与夏、商、周立都范围,汉族的远古先民大体中原地区为活动范围;主要分布在这一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这两个类型的新石器文化,一般认为即汉族远古先民的文化遗存。

远古传说,还描述了汉族先民曾经历漫长的原始公社制时代。在黄帝以前,经过“知母不知父”的母系氏族部落的阶段;关于黄帝的传说,则标志着由母系氏族部落转化为父系氏族部落,并已进入部落联盟阶段。

传说在黄帝之后相继以禅让方式为大部落联盟首领的尧、舜、禹,虽都被认为是黄帝的子孙,然而历史传说又表明,汉族远古先民,实包括来自羌、夷、苗、黎等氏族部落集团的人。

因而,又有虞舜出自东夷,夏禹出自羌、戎的记述;还有一些传说中的人物,按不同记述,可解释成亦羌、亦夷、亦苗黎。这种历史传说的矛盾现象,反映了不同来源的氏族部落集团逐步融合为同一个族体,创造共同祖先的历史过程。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汉族



《诗经》云:“维天有汉”。华夏族称为“汉人”,始于汉朝。就史料记载汉族是起源于中国北方的远古的华夏部落,为当代中国主要民族。

汉族亦称大汉民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体民族,约占全国人口的九成。称谓始于汉代,并沿用至今。汉族经过长期历史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人口最多、经济文化最发达的民族。

汉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父系基因较纯的族群,在中国各地皆有分布。

在历史上, 中国上古史学专家许倬云认为,华夏部落经殷商周秦等等原位处中原边缘的夷人他者,在诸夏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本部, 于汉朝形成自称为汉人的“文化共同体”。汉族又称为汉人、华人,唐人、秦人、桃花石。

汉族的人口如果从其族源夏民族算起开始约有200余万人,历经夏、商、周三代,到战国时已有2000万人左右了。在汉族形成的两汉之时,汉族人口已达5000余万人,到唐代前期达到8000万至9000万人之间,到北宋大观年间达10441万余人。

元代以后,在中国统一的大趋势下,汉族人口这个雪球越滚越大。

在地域上则从黄河、淮河流域向南发展到珠江流域抵台湾岛和海南岛,向东北发展到黑龙江流域,向西北发展到天山南北,向西南发展到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

汉族在全国分布的特点是东密西疏,据1990年的统计,全国10.39亿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92%,其中汉族人口占当地总人口的比例,江苏、浙江分别为99.77%、99.49%,而新疆、西藏则分别为37.58%和2.05%。

在汉国以前还有一部分成为后来的苗、瑶、畲等民族的祖先,至今苗、瑶、畲等民族中还盛传着关于盘瓠的传说。另一方面,苗蛮集团的某些氏族、部落,后来发展形成为楚民族,成为华夏民族的族源之一。

扩展资料

汉族历史发展

从约公元前5000年起,当今汉族的主体华夏族在黄河流域起源并开始逐渐发展,进入了新石器时期,并先后经历了母系和父系氏族公社阶段。

公元前2700年,活动于陕西中部地区的一个姬姓部落,首领是黄帝,其南面还有一个以炎帝为首的姜姓部落,双方经常发生摩擦。

两大部落终于爆发了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之后两个部落结为联盟,并攻占了周边各个部落,华夏族的前身由此产生。

据先秦文献记载的传说与夏、商、周立都范围,汉族的远古先民大体以西起陇山、东至泰山的黄河中、下游为活动地区;主要分布在这一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这两个类型的新石器文化,一般认为即汉族远古先民的文化遗存。

公元前21世纪,中原地区的原始公社制时代走到了历史的尽头,阶级社会已经出现在黄河中、下游平原的土地上。从公元前21世纪以后,相继出现了夏(约公元前21世纪~前16世纪)、商(约前16世纪~前11世纪)、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年)几个王朝。

首先在黄河及其支流渭、汾、伊、洛下至河济之间以及淮河支流汝、颍上游;继而发展至淮河、泗水、长江、汉水的广大地区。西周时,已出现华、夏单称或华夏连称的族名,以与蛮、夷、戎、狄相区别。

春秋(前770~前476)时,华夷贵贱尊卑的观念已很强烈,当时区分华夏与蛮夷的标准,族类与文化都被重视,文化尤为首要因素。华夷因礼俗、服饰等因素而往往可以互相易位。秦、楚不仅与齐、燕、韩、赵、魏同称诸夏,而且是两个最强大的华夏诸侯。

七雄合纵、连横、兼并、争战,但族体相同,形成诸夏统一趋势;于是华夏成为稳定的族体,分布区域也已达东北辽河中下游,西北洮河流域,西南巴蜀黔中,东南湖湘吴越等广大地区。

秦始皇统一中国并建立了秦朝,随后汉朝建立,并统治中国400馀年,该时期中国版图空前扩大,此时汉族人口分布仍集中与黄河、淮河流域,从西晋末年起,汉族人口逐渐向长江、珠江及中国东南部大规模迁徙,而从西晋到隋代的建立这一段期间,汉族进入中亚和云南。

到明,清时,南方汉族人口便超过了北方。自明朝起汉族开始零星向东南亚移民,从19世纪起又有汉族向欧洲,北美等地移民。

参考资料:汉族百度百科



汉族的族称,得名于汉朝。它是上古传说中炎帝(神农氏)与黄帝(轩辕氏)两个部落的后裔,是当今世界上第一大民族。汉朝以“汉”为国号,是因为其开国皇帝刘邦曾被封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

据先秦文献记载的传说与夏、商、周立都范围,汉族的远古先民大体中原地区为活动范围;主要分布在这一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这两个类型的新石器文化,一般认为即汉族远古先民的文化遗存。

华夏部落经殷商周秦等等原位处中原边缘的夷人他者,在诸夏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本部,于汉朝形成自称为汉人的“文化共同体”。学术界普遍认为汉族是以先秦时期的华夏族为核心,在秦汉时期形成的统一的民族。

根据复旦大学的基因研究对照历史迁移记录,汉民族的扩张主因是历史上的由北往南的人口移动:在晋朝以前汉族主要分布于中国北方,随后因永嘉之乱大举向南迁徙,南迁汉族则和与汉族基因及语言相异的中国南方包括傣族、南亚语系及苗瑶语族的原住民混居。这历史上由北往南的大规模移动也改变了南北人口分布密度。

到了近代以后“民族”一词传入中国,“汉族”便取代“汉人”成为这一族群的正式名称。“炎黄子孙”及“炎黄裔胄”皆曾被中国共产党及中国国民党用来做为“汉族”的代称或另称,现代则有龙的传人等称呼。

扩展资料:

汉文化一般指汉族人民创造的物质文化和思想文化的总和,又称华夏文化。

语言文学:汉文,完全以汉字书写。汉字经过3000年的演变,至今发展成通用简化汉字。汉族的语言通称汉语,属汉藏语系汉语族,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丰富的语言之一。

哲学:在春秋战国时代,礼崩乐坏,诸侯们互相讨伐,促成了中央集权制度的萌芽。中国的知识份子或探讨救世的学问,或发明各种学术以利诸侯争霸,造就了中国思想史上最活跃的年代。那时期产生的各学术,总称为诸子百家。

科学:历法是一种推算年、月、日的时间长度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制定时间的序列的方法。中国汉族从古到今使用过的历法,就有一百多种。

文学:诗歌,在古代汉文文学发展中,诗歌的发展占显著地位,如诗经、楚辞、乐府、唐诗、宋词等都有许多艺术成就极高的作家与作品。

艺术:国画,汉族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这种画种被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许多少数民族也擅长国画,而且不乏名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汉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汉文化



汉族,是上古时期黄帝和炎帝部落的后裔。

据先秦文献记载的传说与夏、商、周立都范围,汉族的远古先民大体中原地区为活动范围;主要分布在这一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这两个类型的新石器文化,一般认为即汉族远古先民的文化遗存。

根据复旦大学的基因研究对照历史迁移记录,汉民族的扩张主因是历史上的由北往南的人口移动:在晋朝以前汉族主要分布于中国北方,随后因永嘉之乱大举向南迁徙,南迁汉族则和与汉族基因及语言相异的中国南方包括傣族、南亚语系及苗瑶语族的原住民混居。这历史上由北往南的大规模移动也改变了南北人口分布密度。

在汉族社会发展的历史上,封建社会漫长是一个突出的特点。虽然中国古代社会分期的学术讨论进行了差不多半个世纪,至今仍无完全一致的结论,但秦始皇统一中国时已进入封建社会,则已基本上得到统一的认识。

扩展资料:

关于汉民族何时形成的问题,学术界较为普遍的看法认为汉族是以先秦的华夏族为核心,在秦汉时期形成为统一的民族,至1840年,经历了在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下的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

1840年以后至1949年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得到新的发展;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后,与中国各族人民一起逐步发展为社会主义民族。

汉族人口约为13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9%,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族群,在世界各地皆有分布,汉族是数个现代国家或地区的主体族群。占中国大陆人口92%,占新加坡人口74%,占马来西亚人口24.5%,占中国台湾人口98%。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汉族



汉族的族称,得名于汉朝。汉朝以“汉”为国号,是因为其开国皇帝刘邦曾被封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由此可见,“汉”的初义是国名,其范围约在当今四川省及陕西省南部、湖北省西北部,之后衍为朝代名称和民族名称。

究其原,“汉”的本义是水名,指漾水。载籍所见,秦汉时名漾水者有二:一是“漾水出陇西相道,东至武都为汉”(《说文·水部》漾条),此漾水又名西汉水,流入嘉陵江,汇入长江;

二是“蕃冢导漾东流为汉”(《尚书·禹贡》,蕃冢山在今陕西宁强县),此漾水又名东汉水,时又称沔水,即今汉水,亦汇入长江。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是上古时期黄帝和炎帝部落的后裔,炎黄子孙。“汉”原指天河、宇宙银河,《诗经》云:“维天有汉,监亦有光。”汉族旧称汉人是因中国的汉王朝而得名,汉朝以前称“华夏”或“诸夏”。

汉族以“汉”为族称,并不意味着汉族的文化中心在古汉国或汉水流域。诚然,巴蜀文化和楚文化都是构成汉文化的两支极重要的古文化,但汉族的文化中心很长时间里都是在关中平原和黄河中下游的平原。以此为主源流,汇合了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及东南沿海各地方文化,在秦汉时代,形成统一的汉文化。

汉族,是上古传说中炎帝(神农氏)与黄帝(轩辕氏)两个部落的后裔,是当今世界上第一大民族。

华夏部落经殷商周秦等等原位处中原边缘的夷人他者,在诸夏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本部,于汉朝形成自称为汉人的“文化共同体”。学术界普遍认为汉族是以先秦时期的华夏族为核心,在秦汉时期形成的统一的民族。

汉族别称“华夏族”、“汉人”、“华人”、“唐人”、“秦人”、“桃花石”、“中原人”等。二十世纪之前较常用的名称为“华夏人”。

到了近代以后“民族”一词传入中国,“汉族”便取代“汉人”成为这一族群的正式名称。“炎黄子孙”及“炎黄裔胄”皆曾被中国共产党及中国国民党用来做为“汉族”的代称或另称,现代则有龙的传人等称呼。

汉族的族称,是在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过程中确立的。公元前206年汉朝继秦而兴,前后历400余年,经济、文化及国家的统一有了新的发展,原称华夏的中原居民称为汉人。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汉人成为中国主体民族的族称,历代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在各方面发展中占主导地位。

汉族历经与各族的共处、迁徙、融合,形成了在松辽平原及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等农业发达地区及城市集中分布,在边疆与当地各族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另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汉族有相当数量人口移居海外,形成当地的华裔或华侨。

春秋时戎、狄、夷、蛮等小族。春秋时,华夷贵贱尊卑的观念已很强烈,当时区分华夏与蛮夷的标准,族类与文化都被重视,文化尤为首要因素。华夷因礼俗、服饰等因素而往往可以互相易位至战国,七雄合纵、连横、兼并、争战,但族体相同,形成诸夏统一趋势;

进至中原的戎、狄、夷、蛮也逐渐与华夏融化,于是华夏成为稳定的族体,分布区域也已达东北辽河中下游,西北洮河流域,西南巴蜀黔中,东南湖湘吴越等广大地区。

扩展资料

据先秦文献记载的传说与夏、商、周立都范围,汉族的远古先民大体中原地区为活动范围;主要分布在这一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这两个类型的新石器文化,一般认为即汉族远古先民的文化遗存。

远古传说,还描述了汉族先民曾经历漫长的原始公社制时代。在黄帝以前,经过“知母不知父”的母系氏族部落的阶段;关于黄帝的传说,则标志着由母系氏族部落转化为父系氏族部落,并已进入部落联盟阶段。

传说在黄帝之后相继以禅让方式为大部落联盟首领的尧、舜、禹,虽都被认为是黄帝的子孙,然而历史传说又表明,汉族远古先民,实包括来自羌、夷、苗、黎等氏族部落集团的人。因而,又有虞舜出自东夷,夏禹出自羌、戎的记述;

还有一些传说中的人物,按不同记述,可解释成亦羌、亦夷、亦苗黎。这种历史传说的矛盾现象,反映了不同来源的氏族部落集团逐步融合为同一个族体,创造共同祖先的历史过程。

公元前21世纪,中原地区的原始公社制时代走到了历史的尽头,阶级社会已经出现在黄河中、下游平原的土地上。从公元前21世纪以后,相继出现了夏、商、西周几个王朝。夏王族为大禹之后。商王的祖先本是东夷,周王自称其先民为夏人的一支,杂居于戎、狄之间,与羌人关系密切。

这些虽都自认黄帝为其祖先,而实际却是来自不同部落集团的人们,首先在黄河及其支流渭、汾、伊、洛下至河济之间以及淮河支流汝、颍上游;继而发展至淮河、泗水、长江、汉水的广大地区。经过漫长历史年代的接近、交往、斗争和融合,而形成为共同族体。

西周时,已出现华、夏单称或华夏连称的族名,以与蛮、夷、戎、狄相区别。但是,这时华夷之辨尚不甚严。

春秋时,华夷贵贱尊卑的观念已很强烈,当时区分华夏与蛮夷的标准,族类与文化都被重视,文化尤为首要因素。华夷因礼俗、服饰等因素而往往可以互相易位。至战国,七雄合纵、连横、兼并、争战,但族体相同,形成诸夏统一趋势;

进至中原的戎、狄、夷、蛮也逐渐与华夏融化,于是华夏成为稳定的族体,分布区域也已达东北辽河中下游,西北洮河流域,西南巴蜀黔中,东南湖湘吴越等广大地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汉族



汉族名字的由来~

汉族名字的由来:
汉族,是上古传说炎帝(或神农氏)与黄帝(或轩辕氏)两个部落的后裔, 是在中国及海外华人占多数优势的民族。
在历史上,中国上古史学专家许倬云认为,华夏部落经殷商周秦等等原位处中原边缘的夷人他者,在诸夏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本部,于汉朝形成自称为汉人的“文化共同体”。汉族别称“汉人”、“华人”,“唐人”、“秦人”、“桃花石”等。
到了近代以后“民族”一词传入中国,“汉族”便取代“汉人”成为这一族群的正式名称。“炎黄子孙”及“炎黄裔胄”皆曾被中国共产党及中国国民党用来做为“汉族”的代称或另称,现代则有龙的传人等称呼。

扩展资料
“汉”最早是指水。从字源解,汉字由水、或(国的本字)和大三部分组成,合起来的意思是“国之大水”。这里的“国之大水”实际上指的是汉水,也称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远古时称汉。
《孟子·腾文公上》说:尧时大水成灾,禹治水,“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这里的汉就是汉水。《尚书·禹贡》说:“嶓冢(bōzhǒng)导漾(yàng)东流为汉。”
是说汉水从今陕西宁强县嶓冢山流出,初出山时称漾水,而后向东南经沔县,向东经褒城县,合流为汉水。汉水在今湖北武汉汇入长江。
其入江口的汉口,古称汉皋,唐时为夏口,也称沔口。汉口地处水陆交通枢纽,为“九省通衢”,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柳宗元少年时随父经历的抗藩战事就是在这个夏口。
黄河流域,是中国华夏的发祥地。夏以后,古华夏人向黄河中下游扩展,也就是我们后来说的中原之地,包括河南、河北、陕西、山西、山东等地,还是以北方为主。往南去,到长江流域,那是后来的事。
顾颉刚《中国史学入门》说:“根据古书所记载的古代传说,上古之时,古人逐水草而居。就有三个大的氏族部落,进入到黄河的中、下游流域。
一是西方来的,以‘炎帝’为首的氏族部落;
二是东方来的夷人氏族部落,以‘蚩尤’为首领;
三是西北来的,以‘黄帝’为首的氏族部落。”炎帝是神农氏,黄帝是轩辕氏,蚩尤是夷人,人称九黎族。传说古时发生过黄帝和蚩尤的战争,蚩尤被黄帝打败后,一部分蚩尤族人,退到南方荆楚一带,和当地苗人和蛮族人合居下来。
按顾颉刚的说法:“春秋时代,黄河两边的古人民,自称‘诸夏’或‘华夏’。有时单称一字,‘华’或‘夏’。所以,‘华夏’就是汉族之老祖。”我们今天说的“中华”和“炎黄之孙”都是从这里演变而来的。大家知晓的夏、周王朝,原来都是羌人。
统一六国的秦王朝是鸟夷人。楚国是南蛮人建立的国家。翦伯赞说:“早在殷代就有一些南蛮部落进入中原,史称荆蛮。在春秋战国长期的历史过程中,楚人已经完全和中原地区的居民同化了。”
而用汉称族名,始自汉代。至于刘邦为什么用“汉”字作朝代的标志,史书没有直说。我们据史料分析,不外有两层原因:一是刘邦曾据汉中,被项羽封为汉王。刘邦“自汉中行威德”,夺取了政权。另一方面,从疆域范围和气势来看,汉比秦大。
《汉书·陆贾传》说:“皇帝(刘邦)……继五帝三王之业,统天下,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开辟以来)未始有也。”《汉书·高祖纪》说:“汉王即皇帝位于氾(fàn)水之阳。”
对此,《史记·高祖纪》汉五年正义解释说:“氾水在济阴界,取其氾爱弘大而润下。”所以我们推想,用汉称国,应与水,与大相关。汉朝自称自己为汉人,以大汉族和大汉王朝自傲。
这里说个笑话,《史记·西南夷传》说,当时因道路不通,有个像县大小的云南小国王,因不知汉之广大,见到汉使说:“汉孰与我大?”以成了流传千古的“夜郎自大”的笑谈。班固《汉书·匈奴传下》:“近西羌保塞,于汉人交通。”
汉代,汉民族与其他族群的区隔是非常清楚的。《辞源》“汉”字解,列有62个条目,大多都与汉代有关。说到民族,这是一个历史的概念,汉民族的形成是一个很漫长的历史过程。其实早先就是一群人聚居在一起。
可能是有血源关系的一群人,也可能是乌合之众。古人造族字的本意,是表示在旗巾下汇聚了许多手拿弓箭的人。这大概是原始部落吧?共同的生存环境,相近和相同的生活习俗,加之语言、文字的接近和同一,逐渐形成了共同认知的汉民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族

汉族名称的由来是得名于汉朝,汉朝以“汉”为国号,是因为其开国皇帝刘邦曾被封为汉王,在这片文明富强和人数众多的土地之上,这个大一统的国家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终于不可逆转地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究其原,“汉”的本义是水名,指漾水。载籍所见,秦汉时名漾水者有二:一是“漾水出陇西相道,东至武都为汉”(《说文·水部》漾条),此漾水又名西汉水,流入嘉陵江,汇入长江;二是“蕃冢导漾东流为汉”(《尚书·禹贡》,蕃冢山在今陕西宁强县),此漾水又名东汉水,时又称沔水,即今汉水,亦汇入长江。
汉族以“汉”为族称,并不意味着汉族的文化中心在古汉国或汉水流域。诚然,巴蜀文化和楚文化都是构成汉文化的两支极重要的古文化,但汉族的文化中心很长时间里都是在关中平原和黄河中下游的平原。以此为主源流,汇合了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及东南沿海各地方文化,在秦汉时代,形成统一的汉文化。

扩展资料:人口:
汉族人口约为13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9%,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族群, 在世界各地皆有分布,汉族是数个现代国家或地区的主体族群。占中国大陆人口92%,占新加坡人口74%,占马来西亚人口24.5%,占中国台湾人口98%。
汉族之内因基因、语言、文化及社会多样性上可分出不少汉族民系;根据复旦大学的基因研究对照历史迁移记录,汉民族的扩张主因是历史上的由北往南的人口移动:在晋朝以前汉族主要分布于中国北方,随后因永嘉之乱大举向南迁徙,南迁汉族则和与汉族基因及语言相异的中国南方包括傣族、南亚语系及苗瑶语族的原住民混居。这历史上由北往南的大规模移动也改变了南北人口分布密度。
数量:
汉族的人口如果从其族源夏民族算起开始约有200余万人,历经夏、商、周三代,到战国盛时已有2000万人左右了。在汉族形成的两汉之时,汉族人口已达5000余万人,到唐代前期达到8000万至9000万人之间,到北宋大观年间达10441万余人。
元代以后,在中国统一的大趋势下,汉族人口这个雪球越滚越大。明万历二十八年(1601)人口达1.5亿。 [38] 及至清道光三十年(1851年)则达4亿以上,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其人口约6亿,到20世纪末已达10亿以上。在地域上则从黄河、长江流域向南发展到珠江流域抵台湾岛和海南岛,向东北发展到黑龙江流域,向西北发展到天山南北,向西南发展到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
参考资料:中国网-汉族名称的来历

中国各民族的由来
答:藏族:得名于地名乌斯藏。水族:因住在临水之地而得名。侗族:居住在湘、黔、桂边境,因史料中多称这些地区为“峒”或“溪洞”,久而久之。“峒”或“洞”演变成侗族的专称了。鄂温克族:“鄂温克”的意思是“生活在高山密林中的人”。2.来源于历史或民间传说,如:拉祜族:“拉”是“老虎”...

中国各名族名称的由来
答:名称是自己给自己取的叫“自称”,如蒙古族、土家族;名称是由别的民族给起的叫“他称”,比如汉族就是少数民族给起的名称,因为汉朝很强盛,少数民族就把建立这个王朝的人称为“汉族”,慢慢地汉族自己也接受了,便有了“汉族”这个固定的称呼。各个民族的名称大都有自己的来历,许多都有特定的含义。

中华民族的由来是什么?
答:​ 中华民族的真正起源 中华=华夏=炎黄(炎帝与皇帝)=龙的传人 (最后一个扯远了)。而在这三个词当中 炎黄>华夏,华夏>中华, 所以要考证中华的历史就得考证炎黄的历史(有点拗口,还请见谅)。现在很多人都不肯承认炎黄的存在(主要是被西方影响了的一批同胞,其实有一说一, 历史这个...

各个少数民族的族名怎么来的?
答:我国的五十多个少数民族,其由来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源于民族的传说:如柯尔克孜族,族名是四十个姑娘的意思,传说他们的民族源于四十个姑娘;哈萨克族的族名是白天鹅的意思(一说为“自由人”之意),传说白天鹅是他们的始祖。二、反映他们所从事的生产事业:如拉祜族曾以狩猎为主,“拉祜族...

中国的五十六个民族的由来是什么?
答:族源产生于国内的各民族中,多数既可找出向当代民族转化的直接族源也可追溯出最早远祖先世,而且这些最早的祖源都是一些历史非常久远的古老部族。从目前的民族起源研究来看,各民族的远源在秦代以前基本上都已存在了。如满族的最早先民肃慎人早在舜时代就活动在黑龙江流域地区。其他如高原和西北部分地区诸...

中国的少数民族是怎么来的
答:中国的少数民族由来以:达斡尔族、回族、傈僳族、朝鲜族、纳西族、鄂伦春族等为例,具体如下:1、达斡尔族 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达斡尔”意即“开拓者”。族源契丹。十七世纪中叶,这个民族为维护祖国统一,打响了武装抗击沙俄入侵的第一枪。达斡尔族称春节为...

土家族的来历
答:土家人是巴人演变而来,是巴人的主体后裔。巴人是中国西南的远古民族,形成和得名于夏商之际,活动于商代后期到南北朝。巴国和楚国是最重要的邻国,巴楚斗争几乎贯穿巴民族全部历史。随着楚国势力的不断强大,巴国受到压迫越重,巴成了楚的附庸国.这也是巴国势力范围从汉水.清江一带逐渐向西南重庆迁移的...

中华民族的由来
答:故于其间产出两种观念焉,一曰国家观;二曰世界观。”由“保种”“民族”到“中国民族”,再到“中华”和“中华民族”,梁启超基本完成了“中华民族”一词的创造。这是关于“中华民族”的最早词汇,一直沿用。1907年,继梁启超之后,晚清著名立宪派代表杨度也成为了"中华民族"一词的早期使用者。

土家族的起源来历
答:随着时代的发展,土家族多元来源说为大多数人所认同,即以古代巴人的两支:廪君蛮和板_蛮为主源,融合当地土著和进入该地区的汉人、濮人、楚人、乌蛮等族群共同构成。土家族的先民与古代巴人有直接的渊源关系。但其来源,目前说法不一,一说为古代从贵州迁入湘西的鸟蛮的一部;另说是唐末至五代初年从...

汉族的族名的由来是什么?
答:汉族的族称,是在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过程 中确立的。公元前206年汉朝继秦而兴,前后历400余年,经济、文化及国家的统一有了新的发展,原称华夏的中原居民称为汉人。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汉人成为中国主体民族的族称,历代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在各方面发展中占主导地位。汉族历经与各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