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大师,我想出家,我该如何去寻找寺庙接收? 或者您能接收我为徒吗? 我想出家,不知道那个寺庙能收出家人,我该怎么联系,能找到电话...

作者&投稿:聊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非是太老或太小,生活能够自理。
《僧祗》(23,418中)太老者,过七十,若减七十,不堪造事,卧起须人。若过七十,能有所作,是亦不听。年满七十,康健能修习诸业,听与出家。若太老,不应与出家。若已出家者,不应驱出。若度出家受具,越毗尼。

二、具丈夫身,有坚强意志,能吃苦耐劳。
《僧祗》欲新出家者,先说苦事:谓一食、一住、一眠、少饮食,多学问,言能不?答:可者。方得受之。

三、父母允许
《四分》(34,810上)输头檀那王之子,难陀亦出家,悲泣往见佛。佛言,父母于子多所饶益,养育乳哺冀其长大。 自今已去,父母不听不得度令出家。
《五分》(17,117)上)净饭王闻罗侯罗出家,愿佛敕父母不听,不得为道(《十诵》(21,152下)犯吉)
《出家》(3,104中)中不告父母,辄与出家者,越法罪。(1035上)若有来求出家者,应先问父母许已,方与出家。若不先问与出家者,得越法罪。
《善见》(17,792上)若父母听出家已,还俗,后更欲出家,应白父母,不听不得出家。若言不度我者,当烧寺舍,若有如是难事,度出家不犯。

四、没有犯边罪
曾受佛戒已,(含白衣五戒八戒在内)于淫杀盗妄四重戒中,随犯一戒,即漂弃佛海边外,故名边罪。
《五分》(17,118上)比丘不舍戒行淫法,后自说所犯。若自说犯边罪,于我法中不复生,不应与出家受具足戒,若已受具足戒,应灭摈。受戒时应问:汝先出家净修梵行不?
《勒伽》(1,569上)如佛所说,犯边罪人不得与出家,不得与受具足戒。若比丘尼犯不共波罗夷罪,彼舍戒,转根成男子,得与出家受具足戒,成出家,得具足戒。
《律摄》(13,598上)先曾犯戒者,于五学及十学处,破其重戒;若四他胜中曾犯其一。未受不应授,已受应灭摈。
《出家》(4,1040下)若有人来求出家者,苾刍应问,汝曾犯四重不?若不问,越法罪。

五、当白衣、沙弥时,没有奸污过净行比丘尼
《四分》(34,811下)一比丘言,此黑暗河侧曾有白衣与著袈裟者共行淫,众人问何以知,答我即是彼之一数。佛言:若犯比丘尼者,于我法律中无所长益,不应与出家受大戒。若出家受大戒者,应灭摈。
《善见》(17,792中)坏比丘尼者,于三处行淫。若摩触比丘尼, 不障出家。若以白衣服强与尼著,就行淫,亦名坏比丘尼。不得出家。若尼乐著白衣服,就行淫者,不障出家。若初坏者,不得出家;第二坏者,不障。若坏式叉摩尼,沙弥尼,不障出家。

六、出家的动机纯正(非是贼心入道)
为衣食利养混入僧团,盗听大僧说戒、羯磨、同僧法事,受人恭敬利养礼拜,名为贼住。
《四分》(34,811下)时米谷贵人饥,一外道见佛及僧多得供养,念当以何方便得此食而不出家,即自剃发著袈裟,手执钵入众中食,诸比丘问:汝为几岁?何时出家?和尚陈闍黎谁?皆不知。贼心入道者,于我法中无所长益,不应与出家受具戒;若出家受具足戒,应灭摈。(《十诵》(21,153中))
《僧只》(23,417上)自出家人,若未曾入布萨自恣中,后有好心 ,得以出家受具足。若曾入布萨自恣中者,是名盗住,不听出家受具足。若避难故,自著袈裟,未经布萨自恣者,得与出家。若曾布萨自恣者,不听出家。(417中)若盗住,不应与出家。若已出家,应驱出。若度出家受具足者,越毘尼。
《僧只》(23,417中)若沙弥盗听说戒,若觉知初中后语者,后不得受具足,若暗钝,若眠,若意缘余念,不记初中后语者,后得受具足。

七、志性坚定,信仰明确(非是坏内外道者)
曾为外道来受具戒,后复入外道,今又重来出家受戒,此人志性不定,名为破内外道。非佛法器,佛不许度。
《四分》(34,807中)[出家后,休道入外道]后欲出家,佛言:此坏内外道者,于我法中无所长益,若未受具足戒者,不应与授具足;已受者当灭摈。
《律摄》(13,598上)归外道者,有外道投佛法内,虽著法衣,爱外道见而还本处,不舍于戒,脱去法衣经明相出。

八、生理健全(非黄门、二根)
黄门:谓生、犍、变、半、截等六种不男。“生”谓天生不能男者。(不能行淫)“犍”谓男根天生形残,或因病腐烂,虫噉而捺破。或截去者。“妒”谓男根似无,见他行淫,因生妒心,男根方生者。“变”谓因他淫于已身,男根方现者。“半”谓半月能男,半月不能男者。“截”谓他人或自已截去男根者。以黄门心志薄弱,非道器故,不得出家受戒。
《四分》(35,812中)有黄门出家受具,语诸比丘、守园人及沙弥言,共我作如是如是事来,均答言,汝灭去失去,何用汝为。彼黄门出寺外,共入牛羊人作淫欲事,诸居士见讥,沙门释子并是黄门,中有男子者共作淫欲事。 黄门与我法中无所长益,不得与出家受具;若已出家受具,应灭摈。(《十诵》(21,153中)若与不能男出家受具足,得吉。)
《四分》(35,812下)黄门者:1、生黄门(生来已黄门)2、犍黄门(生已都截去作黄门)3、妒黄门(见他行淫已有淫心起)4、变黄门(与他行淫时失男根,变为黄门)5、半月黄门(半月能男半月不能男)
《五分》(17,117中)黄门于我法中不复生,不应与出家受具戒,若已受具足戒,应灭摈。受具足戒时,应先问,汝是丈夫不? 二根亦如是。
二形:身中同具男女二根者,此人二众不容,志向怯弱,性不坚定,故成戒障。
《四分》(35,813中)一比丘(尼)变为男女二形,应灭摈。

九、没有犯过杀父、杀母的重大罪行
《四分》(35,813上)一外道故杀母,既杀已,常怀愁忧。念言:谁能为我除此忧者,复念沙门释子多修善法而欲出家。至寺内,比丘谓是善现龙王,问是何等人而答。 杀母者,若未出家不得出家,已出家受具者,应灭摈。(制杀父之因缘亦如上)(《十诵》(21,154上))
《勒伽》(1,566下)若作母想杀者,不得与出家受具足戒。 若人余想杀者,得与出家受具足戒。如杀母,杀父、阿罗汉亦如是。

十、没有杀过阿罗汉
《四分》(35,813中)众多比丘行,见有阿兰若处,自相指言,此是某甲阿兰若处,于中杀阿罗汉。中有一人言,此实是阿罗汉,当杀时心无有异故。人问云何知,答我即是其人之一数。杀阿罗汉人,若未出家不得出家,已出家受具者,应灭摈。
《出家》(4,1040中)若有人来求出家者,苾刍应问,汝不杀阿罗汉不?若不问,越法罪。
《善见》(17,792中)若杀下三果人,不障出家。若畜生想杀罗汉,不犯。

十一、是人,不是非人或畜生
非人,谓诸天鬼神等,变化人形而来受戒者。
畜生:谓畜生能变化者,化为人形而来受戒。
《四分》(35,812下)善现龙王寿极长,生厌离心,念何时得离此生,变身作一少年外道形而出家。与一比丘同一房住,时彼比丘出外小行,(诸龙常法,有二事不离本形,若眠时若淫时),龙王放身睡眠,身胀满房中,窗户响孔中,身皆凸出。时彼比丘还,以手排户,手触龙身,高声唱言,蛇蛇。时龙王还觉,结加趺坐,直身正意系念在前。比丘问龙王是谁乃答。 畜生者,于我法中无所长益,若未出家,不得与出家受具;若已与出家受具,当灭摈。(《五分》(17,117下))
《五分》(17,117下)一阿修罗子厌生老病死,化作人形出家,食一人分食,乃至七人分食犹故不饱。时请食,食五百人分尽。佛言,于我法中非人不生,不应与出家受具戒。若已受具足戒,应灭摈。 受具足戒时应问,汝是非人不?
《十诵》(21,154中)龙不应与出家受具足。若与,犯吉。一切非人亦如是。

十二、没有债务在身(非负债人)
《四分》(34,807下)有负债人逃避债主而出家,乞食为财主捉;财主嗔恚言,沙门释子尽是负债人。 不得度负债人出家。
《十诵》(21,152上)负债人债主不放,不应与出家。若与出家,吉。

十三、非奴,具有自由身份的人。
《四分》(34,807中)一奴出家,乞食为本主所捉,因瓶沙王教令有于沙门释子出家者,莫有留难,其主即放。主嗔恚言,沙门释子尽是奴聚。不得度奴,若度者当如法治。
《出家》(3,1033中)不应与奴出家。若有求者,当可问之,汝是奴不?若与奴出家,越法罪。

十四、不是承担社会重任的官职人员(非官人)
《四分》(34,811下)一勇健大将出家,异时波斯匿王土界人民反叛,知健将出家,即讥沙门释子尽是官人。不得度官人。 (《五分》(17,116中)王嗔言,如是不久沙门当度我兵尽。若复有度官人者,当折其和尚肋骨,截其阿闍黎舌,与余僧重生革沙鞭八下,驱出国界。)
《僧只》(24,420上)臣者四种:有名无禄,有禄无名,有禄有名,无名无禄。 是中,有名无禄,有名有禄者,此国不听出家,余国亦不听。有禄无名,此间不听,余处听。无名无禄,此间听,余处亦听。
《杂事》(16,280下)不应度大臣出家,见来求请应须诘问,汝非王臣不,若不诘问与出家者,越法。 若外国人来,无人委识,应与出家。

十五、不是逃犯
《四分》(34,807下)一贼囚突狱逃走而出家,监狱官嫌沙门释子尽是贼聚。 不得度贼。
《五分》(17,115下)诸比丘度阿练若贼与受具戒,后入城乞食,居士见言,此人先杀我如是如是亲里,劫我财物,有言应捉付官。不得度贼。
《五分》(17,115下)有诸贼,厌作恶业,求出家受具戒。佛听将至人不识处与出家受具。
《杂事》(17,284上)若是大贼,勿与出家。度者,越法。 若有人来求出家者,应先问言,汝非大贼不?不问,越法。
《善见》(16,790上)贼者,不得度出家。 若图国贼,若舍恶心欲出家,得度出家,为国除患。王闻亦大欢喜。 不得度患鞭杖疮人,若疮差得度。 若犯罪人以铁烙为字,不得度出家,若治护得差,得出家。

十六、身体健康(非患有重病或为治病而出家者)
《四分》(34,808下)时摩羯国界五种病出,耆婆童子能治,有欲与财或以家一切所有身及妻子供给使令亦不治,只治佛及比丘僧。 病者则出家,病差而休道。为耆婆知而不悦,往白佛。 不得度五种病人授具足戒(癞、痈、白癞、干痟、颠狂)
《僧只》(24,420下)病者,癣疥,黄烂,癞病,痈痤,痔病,不禁,黄病,疟病,謦咳消尽,癫狂,热病,风肿,水肿,腹肿,乃至服药未得平复,不应与出家。若已出家,不应驱出。若度出家受具足者,越比尼。

十七、四肢齐全,五官端正(非诸根不具)
《五分》(17,119中)若截手、脚、耳、鼻、指、男根,头挑,眼出,得鞭,坏好相,遭官罪,孪躄,失声,内外瘿身,内曲身,外曲身,睐眼,一臂,偏长一臂,偏短左手,作哑聋盲,干痟病,癫狂,极老,无威仪,极丑,毁辱众僧者,皆不得度。若度得名受具足戒,师僧突吉罗。 不应度吃人与受具足戒。
《僧只》(24,421下)身分不端正者,眼瞎,偻脊,跛脚,脽脚,龋齿,瓠卢头,如是等。 不应与出家。若已出家,不应驱出。 若度出家受具,越比尼。
《十诵》(54,397中)不得与哑人,聋人受戒,亦不得以彼足数受具戒。
《出家》(4,1041上)不应度不完具者。若度者,越法罪:无手,无指,无足,缺唇,无唇,有以诸根不具,跛足,无目,曲腰,侏儒,项有瘿者,哑聋,水病,淫欲过度,被女所伤,因重所伤,涉路而损,大小便痢不能禁制,癣疥等病。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1. 看大乘佛经,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 、白话文对照的:《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圆觉经》《楞伽经》《净土诸经》等。

2. 看修行的书,明理不求实证,则无意义。目前时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藏区的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大圆满法,天赐众生福泽,能修习,当累世修的机缘,甚难得!
六祖以后,禅宗已不适合人的根性,能度脱现代人的,最佳的就是大圆满法了。正如莲华士大师所预言:铁鸟(飞机)飞翔时,大圆满法将传遍世界。

推荐修行的两本书:元音老人著《大手印浅释》。
丹贝旺旭仁波切著《金刚密乘大圆满》。
修习大圆满法,须拜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为师,灌顶修行。
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不仅仅是开悟,且证量足,能够灌顶加持,并非是普通意义上的活佛摩顶。
去青海省果洛洲久治县的德合隆寺
去拜: 丹贝旺旭仁波切 为师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县阿宗寺 :江央确吉宁玛仁波切
修习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 !

3.所谓念念修行,就是终生念一佛名,念到一心不乱。从而能往生极乐世界。
(念佛名:一是消业障;二是佛力感应加持)
(当然要持戒、行善、发愿、生菩提心)
(生真信,发切愿,志诚恳切,念佛名号。勿用观心念法,当用摄心念法。楞严经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念佛时,心中(意根)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听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摄于佛号,则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嗅别种气味,身也不会懒惰懈怠,名为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虽不能全无妄念,校彼不摄者,则心中清净多矣,故名净念。净念若能常常相继,无有间断,自可心归一处。

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须知此之十念,与晨朝十念,摄妄则同,用功大异。晨朝十念,仅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较彼掐珠记数者,利益天殊。彼则身劳而神动,此则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时,或难记数,则恳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复摄心记数。则憧憧往来者,朋从于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大势至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利根则不须论。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卧时只宜默念,不可出声。若出声,一则不恭,二则伤气,切记切记。——净土宗念佛法门)

而开悟、明心见性,也就是在念念修行中:
前念已灭,后念未起,一念不生,回光返照,了了分明,当下抓住,觉性显前——《大手印浅释》

《金刚密乘大圆满》:有所谓:“内观心性,向内观!”之口诀。
如是不散以自心自观。
此偈诵的意思是说:使能想、能念之心识,向它自己稍微地内转;稍微地内向;轻微地内收,这样便能认识本觉。华智仁波切说由此不能认识的话,便再也没有其他办法可以认识了。当以自心稍许向内轻微地观于它自身的时候,会有一种远离一切散乱分别的赤裸明清,这就是觉性。

念:
南无(音:那摩)阿(音:a) 弥陀佛
南无(音:那摩)观世音菩萨
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

4.修行需要先消业障,在消业障方面《地藏菩萨本愿经》甚佳,读经、念: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 名号。
《地藏菩萨本愿经》:更能每日念菩萨名千遍,至于千日,是人当得菩萨遣所在土地鬼神,终身卫护,现世衣食丰益,无诸疾苦,乃至横事不入其门,何况及身。是人毕竟得菩萨摩顶授记

1,佛制,出家必须由父母同意以后(健在的情况下),才能出家,否则,果报不好。有个公案:昔日,有弟子随佛出家,未经得父母同意,结果,他的母亲,到处说佛的坏话,诽谤佛,说佛和自己抢儿子了等等,造了无量口业,结果,入地狱受苦。又,当父母不同意的情况下,你出家修行,也是一种障碍,睡梦之中,甚至入定之中,会有魔干扰行人,因为,这方面,自己做得有所亏欠,会令一些,魔眷属,有机可乘。
2,要有当地派出所,开出来,没有重大恶劣记录。主要是,不是在逃犯。以前的事,不予计较。
3,要没有不良嗜好才行,出家,是集体生活,要跟随大多数人,一块起床,上课,不能抽烟,吃饭,不能挑等。
4,到自己有缘的寺院,开始,也不用说要出家,因为现在末法年代,魔子魔孙横行无忌,会在,你信心不足,定力不足之时,干扰你,如,你上寺院一说要出家,就会有人来,七嘴八舌,乱讲一些,在你,分不清好坏时,就会“退失道心”,可以在,经过一段时间,看看自己,适不适合在这里生活,修行,再找课堂的“知客”申请,或者,找当家师父,或者,与自己有缘的师父。
http://www.56.com/u12/v_NjI4NTg2NjU.html
视屏属于,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现在你到哪去都一样,真出家别出香火旺盛的地方,全都是企业了,你什么想不开的可以和我聊聊,大家探讨下,我也厌倦很多事,但是我都能解得开。尤其是年纪不大的人好多都动不动想出家,先缓一缓。

出家不是那么容易的,必须接受考验,时机到了才出的了,你若学的是净宗,可以去辽宁海城大悲古寺,若是禅宗,可以去辽宁海城大悲寺。去挂单看看。

看看真正的出家人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我想出家,宝坻哪个寺庙接收出家人?怎么联系~

我想出家宝坻哪个寺院接收出家人怎样联系,想出家好办。包地的寺院,你可以到那里去问呢。直接去就行了。

少林寺

我想出家。没学力也没钱。想找一个 没有痛苦没有烦恼没有忧愁的地方...
答:在生活中迷茫的孩子,世界上没有这样的地方。就算出了家一样会有无尽的烦恼的。解决烦恼的方法就是战胜烦恼,这样您才会赢了欢乐

我想出家做尼姑,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去做
答:去庙里面啊,然后询问一下这方面的事情,和尚会给你解答的~~

我想出家我只想知道都需要什么,修行去哪里最好,还要什么什么手续吗...
答: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出家人的这碗饭,可不是白吃的。先当义工看看吧,适应适应,考察考察。俗话说“地狱门前僧道多”,现在的社会可不比从前了,去错地方后悔可来不及了。修行当下最好,不能把修行运用在生活中,再好的地方也没用。去辽宁海城大悲寺看看吧,都说...

朋友们我想出家,有谁能告诉我该去哪里?要怎么才能出家?我想兰州报恩寺...
答:这种事需要讲缘分的...不是想出家就能出家的...不是说谁谁谁怎样...至少你的心要坚固...万缘放下是其一,其二就是你当下要走的路...不要问别人怎么做。。。如果问其实就已经代表你不适合出家。。。为什么?你还问我吗?!

我想出家,该怎么去做?……我已经对生活失去了希望,没有人关心我,喜欢我...
答:你好,出家这条路行不通的。首先出家需要文凭,其次现在佛门之地已经不是传说中的清净出世之地,早就和复杂的社会融为一体。再有你本身不善交际又敏感进入寺庙也是会过的不如意。最后,你渴望被爱,融入生活,六根未净,就算真找到出世的佛门之地也不会收你的。鲁迅说过,世上并没有路,路都是人走...

我想出家当道士,去哪里好啊??
答:但是做道士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实修行不在形式,很多身穿道袍的都不如在家居士。道家的修行讲究的是缘分,是自然,是生活中去体悟道理。而且道家是劝千人还俗不劝一人出家的。只要你勤修道德,多行善事,广结善缘,出家在家都一样。道家和佛家不一样的,道家高人只度有缘人。所以我建议你还是先...

我接受不了亲人离世的那种悲欢离合,我想出家为佛,不知该怎么样出家?
答:人在地球上本来就是客旅。逃避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你若愿意永远与家人相聚在上帝的国度里,那就来认识基督吧。人死后是要有去处的,所以要经过求索才能做出你永恒不后悔的选择。幸运的是不光你自己在寻求,有一位在天上的父愿意带领你。叩门就开门,寻找的就寻见。除他以外别无拯救,因为天上地下没有赐...

你好师父,我要出家,我不想让家里知道,请问,我该如何是好?
答:O(∩_∩)O~ 我佛慈悲 你出门旅游一趟吧 四川甘孜阿坝 五明佛学院 年龙寺你去游一趟吧 别先记着出家 去游一圈拜访一下哪里的活佛然后再做决定吧 别想着死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你自己没资格糟蹋 而且出不出家不是你说了算 你有没有出家的缘都还不清楚呢 而且佛教里也说了 自己的身体不能随意...

我想去武当出家,可我该找谁呢?到了武当后该怎么做?人家会收下我么?
答:世界上想出家的人多了,人家不会收一群碌碌无为的人。当然真正的修行者在尘世的比较多

如何出家?我该何去何从
答:亲,你这样的情况不适合出家,建议在家修行吧!因为出家不是放弃也不是逃避,而是要承担更大的责任。看到你说的情况,我是很有感慨的,我想从佛理及我个人的感受跟你聊聊。从你的叙述中,显然并没有收过太多佛法的熏陶和解释,所以学佛,还得从基础开始学起,你首先要明白,我们这一世的遭遇(包括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