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重点 大一政治经济学复习要点

作者&投稿:伏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的对象
  一、名词
  1.物质资料生产
  2.劳动
  3.劳动对象
  4.社会生产方式
  5.生产力
  6.生产关系
  7.经济基础
  8.上层建筑
  9.经济规律

  二、要句
  1.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2.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劳动过程的三要素是: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4.生产工具是反映生产发展水平,划分社会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重要标志.
  5.社会生产总过程包括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相互关系怎样?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怎样?
  4.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怎样?
  5.为什么说经济规律是客观的?
  6.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相比,有些什么特点?
  7.经济规律按其存在时间的长短,可以划分为哪几类?

  四、论述题
  1.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关系理论,说明改革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2.实现四个现代化为什么必须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第二章 商品和货币

  一、名词
  1.属品
  2.价值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4.劳动生产率
  5.价格
  6.价格标准
  7.商品流通
  8.货币流通规律
  9.纸币流通规律
  10.通货膨胀

  二、要句
  1.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或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2.决定一种劳动产品是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价值,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特有的历史范畴.
  3.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4.充当价值尺度的货币,必须是有实在价值的货币商品,但可以用想象的或观念的货币.充当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的货币,但可以用不足价的货币或货币符号来代替。
  贮藏手段:必须是现实货币,而且只能是贵金属条块或首饰、器皿、不能是纸币。
  支付手段:必须是现实货币,但可以用支付凭证(信用货币)代替。
  世界货币:必须是贵金属,即有价值的货币商品。
  5.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量总是一定的,(不论劳动生产率如何变化)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
  6.商品内在存在着一系列矛盾,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具体劳动与拍象劳动的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而这一切矛盾的根源,以及决定这一切矛盾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三、简答题
  1.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是从何开始的?为什么?
  2.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有什么特殊性?
  3.商品交换价值的波动为什么不能说是由供求决定的?
  4.为什么说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对立统一体?
  5.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两因素的关系怎样?
  6.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7.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8.在价值形式中,等价形式具有什么特点?
  9.简述货币的起源与本质。

  四、论述题
  1.什么是价值规律?它的内容与表现形式是什么?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有什么作用?
  2.试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补充要句:纸币是无价值的货币符号。货币是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统一。
  经济学上抽象劳动与价值,都是商品经济特有的历史范畴。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一、名词
  l.资本
  2.劳动力价值
  3.劳动力使用价值
  4.剩余价值
  5.不变资本
  6.可变资本
  7.剩余价值率(m’)
  8.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9.相对剩余价值
  10.资本主义工资
  11.劳动价格

  二、要句
  1.资本总公式(即资本的流通公式)是G-W-G’,从形式上看,必与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的理论相矛盾的,无论是G--W或W--G,不过是价值形式的变化,不会引起价值增殖,但资本总公式却表明,资本在流通中增殖了价值,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产生,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解开资本总公式矛盾之迷的关键,也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条件。
  2.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3.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延长了价值形成过程,这一定点是:工人用于再生产自己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4.工人出卖劳动力,劳动不是商品,没有价值。二次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但却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三、简答题
  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什么?它的价值规定与其它商品有什么不同?
  3.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有什么特殊性?
  4.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有什么特点?
  5.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的二重作用是什么?
  6.马克思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和意义是什么?
  7.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作日的变动界限是什么?
  8.超额价值与要对剩余价值的关系怎样?
  9.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怎样?
  10.为什么说劳动不是商品,没有价值。
  11.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对律?

  四、论述题
  1.试述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2.批驳机器人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谬论.

  第四章 资本积累

  一、名词
  1.资本积累
  2.资本有机构成
  3.资本积聚
  4.资本集中
  5.相对过剩人口
  6.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
  7.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二、要句
  1.资本主义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在再生产过程中不断再生产出雇佣工人和榨取剩余价值的资本家.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一极再生产越来越多的展佣工人,另一极再生产出越来越大的资本家.
  2.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以个别资本扩大为前提,个别资本的增大有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两种形式.
  3.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来源
  4.资本积聚是通过资本积累实现的,是资本积累的结果.
  5.社会再生产包括:物质资料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生产关系再生产.
  6.资本家购买工人劳动力,表面上看是等价交换,符合商品所有权规律,但实质上,从再生产过程看,资本家用来购买劳动力的追加资本,不过是工人过去所创造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资本家用这没有付出任何等价物的剩余价值,作为追加资本,购买追加资本,购买追加劳动力,并为资本家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由此可见,商品所有权规律转化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7.资本主义积累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灭亡准备了客观物质保件——社会化大生产,和变革资本生产关系的社会力量——无产阶级.
  8.竞争和信用资本集中的两个强有力杠杆。

  四、简答题
  1.分析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可以看到一次性生产过程中看不到的哪些特征?
  2.资本积累的实质是什么?资本家为什么要进行资本积累?批判“节欲说”。
  3.分析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可以看到哪些特征?
  4.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的区别与联系有哪些?
  5.为什么说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必然条件?

剩余价值理论 简单在生产扩大再生产的过程 还有就是那些计算

价值规律,商品二因素,劳动两重性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大一上政治经济学考试重点~

为以历史的生产关系或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
研究一个社会生产、资本、流通、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学科。第一个使用“政治经济学”这个词语的人是法国的安托万·德·蒙克莱田,他于1615年出版了《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
以历史的生产关系或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即是对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生产和再生产中人和人的关系作为自己研究对象的学科。政治经济学作为经济学范式是与一般经济学、人类经济学相对而言的特殊经济学。

扩展资料:
政治经济学的相关内容:
1、包括在马克思的重要著作资本论中,马克思研究了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和英国历年的经济统计资料,对经济学理论进行了分析和批判。
2、马克思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认为劳动的付出没有得到同样的回报,剩余价值被没有付出劳动的“资本”所剥削。
3、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和产品的社会化必然会导致产生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解决的办法只有实行计划经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政治经济学

为以历史的生产关系或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
研究一个社会生产、资本、流通、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学科。第一个使用“政治经济学”这个词语的人是法国的安托万·德·蒙克莱田,他于1615年出版了《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
以历史的生产关系或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即是对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生产和再生产中人和人的关系作为自己研究对象的学科。政治经济学作为经济学范式是与一般经济学、人类经济学相对而言的特殊经济学。

扩展资料:
政治经济学的相关内容:
1、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生产逐渐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劳资矛盾逐渐凸显。1825年经济危机的爆发,使现存经济秩序的内在矛盾日益显露出来。
2、面临这种形势,资产者们更加需要的是对现存经济秩序的辩护。适应这种需要,产生了以萨伊等为代表的政治经济学。
3、19世纪上半叶,在生产方式形成时期,产生了以西斯蒙第为代表的经济学,它抨击了资本主义制度,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矛盾,但是它们不了解产生的原因,只是站在维护小私有制的立场来反对私有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包含哪些内容?
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完整体系应当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研究一国国内市场与经济运行方式的国民经济学,二是研究世界市场与世界经济运行方式的世界经济学。《资本论》所阐述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国民经济学部分,我们说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通常是就这一部分而言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的世界经济学部...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中的政治经济学课程问题
答:重点大概有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工人工资的本质,资本总公式部分,产业资本循环过程,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再分配,生产价格,垄断资本主义与金融寡头等,还会了解一些时事政治经济,但相对都比较简单,容易理解,如果你是理科生就更简单了。在经济学专业的政治经济学,其主要思想还是马克思的理论,但改学科更注重...

什么是政治经济学?怎样去理解且记忆?
答:如果理解了这两个要点,就可以很轻松地判断“阳光”(未经人类劳动)、“农民自产的口粮”(用于自我消费)到底是不是商品。如果能举出现实的例子作为对概念的解释,理解和掌握自不待言。再次是对同一章节内相关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把握。政治经济学往往从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引申出多个概念,共同构成一个概念体系,...

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
答:将国家整体利益作为重点,是各国政府出台经济政策的主要目的,所以通过对国家经济的分析能够了解一个国家的政治形势[1]。2政治经济学中的贸易政策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国家的经济政治已经结合为一体,国家的政治经济政策的变动都关乎着国家的经济利益。国家的贸易政策调整,需要综合考量国家的政治经济...

经济学核心问题什么,为什么
答: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经济规律。因为政治经济学根据所代表的阶级的利益为了突出某个阶级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自发从某个侧面研究价值规律或经济规律,科学经济学自觉从整体上研究价值规律或经济规律。在对称经济学看来,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只是经济规律的展开和具体表现,经济学的对象应该是资源优化配置...

自考考生怎样学好 政治经济学
答:对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来讲,这门课共有10章组成,第一章是一个导言,它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的出发点,研究的对象,以及研究的任务等等,进行了阐释,后面几章,是有关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层面的一些知识,比如说商品和货币,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也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资本的流通过程以及剩余...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答:政治经济学以生产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就不可避免地要研究生产力,而且研究生产关系的目标也是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进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运动是政治经济学关注的重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无产阶级利益的思想理论,...

政治经济学怎样复习?
答:”第七章仅增加了一个知识点“社会主义在改革中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作为考研政治中的重点和难点项,同学们应该用怎样的方法来有效掌握它呢?在复习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样的问题呢?老师们凭借多年的辅导经验来为大家谈一谈政治经济学的复习方法。首先,我们先结合学科特点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经济学的重点是什么?
答:(其中带“*”号的内容为重点内容)。 第一章 导言 本章介绍宏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本章的重点包括: *(1)稀缺性、选择的含义,以及这两个概念与经济学的关系。 (2)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问题。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4)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区别。 (5)实证...

如何以主体逻辑把握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答:以主体逻辑来把握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理论框架的构建:主体逻辑要求建立一个清晰的理论框架,对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关系进行界定和组织。可以通过梳理历史上的经济学思想流派,如古典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等,形成一个有机的理论体系。2. 分析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