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4、5节问题与练习、要答案 求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五节课后,问题与练习 1、2 、3...

作者&投稿:巩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第四节:
1、解:打点计时器引起的误差较大。因为打点计时器打点的瞬间,会阻碍只带的运动。
2、(1)左端纸带与重物相连
(2)v=△x/t=0.35m/s2,因为t=0.02s在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以认为是很小的,所以A点可以认为是等于0.35的
3、(1)甲一定有初速度,乙的初速度为零
(2) 甲的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先做加速运动,再作匀速运动,最后做减速运动
(3)甲乙的速度方向都没有变化,始终沿着正方向运动
4、纸袋速度越大,相邻两点间的距离越大。纸带的速度与相邻两点间的时间无关
第五节
1、百里加速时间是指车速度由零增加到100公里每小时所用的时间,v=100km/h=27.8m/s,则
由a=△v/t=(v-v0)/t得:
a1=△v/t1=2.45; a2=△v/t2=2.11 a3=△v/t3
2、
A、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加速度为零,但是速度不为零
B、火车由静止开始加速到100km/h需要50秒,轿车由静止开始加速到100km/h需要15秒
C、物体向西做减速运动,速度方向向西,但是加速度方向向东
D、汽车加速到最大速度的过程中汽车会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速度增大,但是加速度再2减小
3、A的斜率最大,加速度也就最大
a1=0.63 a2=0.083 a3=-0.25 A、B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C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
4、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v1=3.0/0.29=10(cm/s),通过第二个滑块的速度v2=3.0/0.11=27(cm/s)
加速度:a=(v2-v1)/t=(27-10)/3.57=4.8(cm/s2)

3题:(1)路程100米,位移100米(2)相同,路程800米,位移为0
4题: 3 8 0 5 -8 -3
0 5 -3 5 -8 -3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问题与练习)的答案(步骤详细一点)谢谢!~

1电磁打点计时器引起的误差较大,因为电磁打点计时器打点的瞬间阻碍纸带的运动。
2(1)纸带左端于重物相连。(2)与A点左右方临近一点的距离为13.5/1000(m)时间为0.04s,显然很小,所以可以认为A点的速度为(13.5/1000)除以0.04s
3(1)甲物体有一定的初速度,已物体的初速度为0
(2)甲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已物体先云加速,再匀速,最后再减速
(3)甲乙物体运动方向都不改变
4纸带速度越大,相邻两点间距里越大。纸带速度与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无关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本问题与练习答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1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1、“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水相对地面(岸)的运动,“地球的公转”是说地球相对太阳的运动,“钟表时、分、秒针都在运动”是说时、分、秒针相对钟表表面的运动,“太阳东升西落”是太阳相对地面的运动。
2、诗中描写船的运动,前两句诗写景,诗人在船上,卧看云动是以船为参考系。云与我俱东是说以两岸为参考系,云与船均向东运动,可认为云相对船不动。
3、xA=-0.44 m,xB=0.36 m
第2节:时间和位移
1.A.8点42分指时刻,8分钟指一段时间。
B.“早”指时刻,“等了很久”指一段时间。
C.“前3秒钟”、“最后3秒钟”、“第3秒钟”指一段时间,“3秒末”指时刻。
2.公里指的是路程,汽车的行驶路线一般不是直线。
3.(1)路程是100 m,位移大小是100 m。
(2)路程是800 m,对起跑点和终点相同的运动员,位移大小为0;其他运动员起跑点各不相同而终点相同,他们的位移大小、方向也不同。
4.解答
3 m8 m05 m-8 m-3 m05 m-3 m5 m-8 m-3 m
第3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1.(1)1光年=365×24×3600×3.0×108 m=9.5×1015 m。
(2)需要时间为
2.(1)前1 s平均速度v1=9 m/s
前2 s平均速度v2=8 m/s
前3 s平均速度v3=7 m/s
前4 s平均速度v4=6 m/s
全程的平均速度v5=5 m/s
v1最接近汽车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v1小于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
(2)1 m/s,0
3.(1)24.9 m/s,(2)36.6 m/s,(3)0
第4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电磁打点记时器引起的误差较大。因为电磁打点记时器打点瞬时要阻碍纸带的运动。
2.(1)纸带左端与重物相连。(2)A点和右方邻近一点的距离Δx=7.0×10-3 m,时间Δt=0.02 s,Δt很小,可以认为A点速度v==0.35 m/s
3.解(1)甲物体有一定的初速度,乙物体初速度为0。
(2)甲物体速度大小不变,乙物体先匀加速、匀速、最后匀减速运动。
(3)甲、乙物体运动方向都不改变。
4.纸带速度越大,相邻两点的距离也越大。纸带速度与相邻两点时间无关。
第5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1.100 km/h=27.8 m/s



2.A.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B.列车启动慢慢到达最大速度50 m/s,速度变化量较大,但加速时间较长,如经过2 min,则加速度为0.42 m/s2,比汽车启动时的加速度小。
C、汽车向西行驶,汽车减速时加速度方向向东。
D.汽车启动加速到达最大速度的过程中,后一阶段加速度比前一阶段小,但速度却比前一阶段大。
3.A的斜率最大,加速度最大。
aA=0.63 m/s2,aB=0.083 m/s2,aC=-0.25 m/s2
aA、aB与速度方向相同,aC与速度方向相反。
4.解答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
滑块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
滑块加速度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
第1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1.(1)15,16,18,19,21,23,24;
(2)如图所示;

(3)可认为是一条直线。
2.A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15 m/s;B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1.9 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C做初速度为4 m/s,加速度为0.67 m/s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6 s时速度为0。
3.(1)图2-9,(2)剪下的纸条长度表示0.1 s时间内位移大小,可近似认为速度、.v∝Δx,纸条长度可认为表示速度。

图2-9
4.略。
第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1.初速度v0=36 km/h=10 m/s,加速度a=0.2 m/s2,末速度v=54 km/h
根据v=v0+at得

2.初速度v0=72 km/h=20 m/s,加速度a=-0.1 m/s2,时间t=2 min=120 s
根据v=v0+at得
v=20 m/s-0.1×120 m/s=8 m/s
3.(1)4 s末速度为2 m/s,最大,7 s末速度为1 m/s,最小。
(2)这三个时刻的速度均为正值,速度方向相同。
(3)4 s末加速度为零,最小,7 s末加速度为1m/s2、最大。
(4)1 s加速度为正值,7 s末加速度为负值,加速度方向相反。
说明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比较矢量的大小是按矢量的绝对值判定。
4.










第3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1.初速度v0=36 km/h=10 m/s,加速度a=0.2 m/s2,时间t=30 s根据得
x=10×30 m+×0.2×302 m=390 m
根据v=v0+at得
v=10 m/s+0.2×30 m/s=16 m/s
2.初速度v0=18 m/s,时间t=3 s,位移x=36 m
根据得
3.位移之比
第4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1、54km/h
2、初速度v0=10 m/s,末速度v=0, 位移x=1.2 m
根据v2-v20=2ax得
3.若飞机靠自身发动机起飞,飞机初速度为0,加速度a=5 m/s2,位移x=100 m,末速度vx
由v2x=2ax得,所以不行。
弹射装置使飞机初速度为v0,末速度为v=50 m/s
根据v2-v20=2ax得
v20=v2-2ax

第5节:自由落体运动
1.文具橡皮下落得快。纸片揉成很紧的小纸团后,小纸团下落变快。这是因为空气阻力的作用,纸片受的空气阻力大,小纸团受的空气阻力小。
2.根据x=gt2得
x=×10×3.02 m=45 m
由于空气阻力,下落加速度小于g,计算结果应小于45 m。
3.设井口到水面的距离为x,石块下落做自由落体运动,设石块落到水面的时间为t,则有
x=gt2=×10×2.52 m=31 m
由于声音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石块自由下落到水面的时间
t<2.5 s,我们估算的x偏大。
第三章:相互作用
第1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1.(1)玻璃杯从桌子上掉下,在重力作用下,运动得越来越快;被掷出去的铅球,在重力作用下沿曲线落回地面;蹦蹦床在人的压力作用下,向下凹;橡皮筋在拉力作用下变得细长。
(2)人坐在凳子上,人对凳子有一个压力,该力的施力物体是人,受力物体是凳子。
2.略。
3.是位于同一点。
第2节:弹力
1.(略)
2.钢管受到3个力作用:重力G,地面的支持力F1、绳的拉力F2(图3-11)。重力G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地面的支持力F1的施力物体是地面、绳的拉力F2的施力物体是绳。

图3-11
3.略。
4.如图所示。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26 N/m
弹簧伸长量x/m弹力F/N000.0120.300.0230.600.0350.900.0461.200.0581.50
第3节:摩擦力
1.手压着桌面向前移动时,手受到桌面的滑动摩擦力作用。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手指移动的方向相反,阻碍手指的运动。手对桌面的压力越大,手指受到的滑动摩擦力越大,对手指相对桌面运动的阻碍作用越明显。
2.(1)不受。因为瓶子与桌面之间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2)受静摩擦力作用,静摩擦力的方向沿桌面斜向上。
(3)受静摩擦力作用,静摩擦力的方向竖直向上(瓶子处于竖直状态)。
(4)受滑动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沿纸条相对瓶子的运动方向。
3.答:Fmax=40N F=30N μ=0.3 20 N
第4节:力的合成
1.两个力的夹角为0°时,它们的合力最大,为12 N;当两个力的夹角为180°时,它们的合力最小,为8 N;当两个力的夹角由0°逐渐增加到180°时,它们的合力逐渐减小,即合力的大小在12 N和8 N之间;由此可见,两个力的合力可以等于10 N,不能等于5 N和15 N。

图3-14
2.当两个力的合力为0时,由于一个力向东,大小为6 N,则另一个力的方向必向西,大小也为6 N。将方向向东的、大小为6 N的力改为向南时,二力相互垂直,如图3-14所示,它们的合力的大小为6N,方向为西偏南45°。

图3-15
3.如图3-15所示,选1 cm长的线段表示30 N的力,作出力的平行四边形,量得表示合力F的对角线长6.8 cm,则合力的大小F=30×6.8/1 N=204 N,量得F与F1的夹角为17°。当两个力的夹角为150°时,解答略。
4.(1)正确(2)错(3)错
第5节:力的分解

图3-16
1.如图3-16所示。
与F的夹角为θ
,得θ=53°
2.(1)如图3-17甲
(2)如图3-17乙
(3)如图3-17丙


图3-17
(1)(2)两种情况的解是惟一的,(3)的解不是惟一的。

图3-18
3.如图3-18所示。
OC与OB的夹角为θ。

θ=arctan 0.8=38.7°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图4-10
1.(1)不能炸中目标。如图4-10所示,因为,炸弹被投下后,由于惯性,仍有与飞机相同的水平速度,如果目标是静止的,炸弹就会落到目标的前方。
(2)因为,当你跳起时,由于惯性,你仍有与地球相同的速度,所以还回到原处,而不落在原地的西边。
2.如果不系安全带,当紧急刹车时,车虽然停下了,但人因惯性而仍然向前运动,会发生危险。系上安全带后,人虽然因惯性向前运动,但受安全带的约束,不致发生危险。
3.物体以一定速度向上抛出,在空中向上运动,是由于物体具有惯性,而继续向上运动,不是因为受到了向上的力的作用。
4.如果选择了相对于静止的大树做加速运动的汽车为参考系,人在车上观察大树,大树做远离汽车的加速运动。大树的运动状态改变不是因为受到了力的作用,而是因为惯性定律在选择的参考系中不成立。
第3节:牛顿第二定律
1.答:没有矛盾。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ma中的F指的是物体所受的合力,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个力。我们用力提一个放在地面上的很重的物体时,物体受到的力共有三个:手对物体向上的作用力F1,竖直向下的重力G,以及向上的支持力F2。如果F1
2.解:由可得:。
3.解:由得:

图4-11
4.解: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图4-11)这两个力的合力为:F=2×14×cos 45°=19.8 N
加速度的大小为:
加速度的方向为:与合力方向相同,与两个分力成45°夹角。

图4-12
5.解:如图4-12,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根据
牛顿运动定律:设小车运动方向为正
F-F阻=ma,F阻=F-ma=60 N-30×1.5 N=15 N-F阻=ma′

加速度方向与推力的方向相反。
第4节:力学单位制
1.解:由v2t-v20=2ax可求出自行车的加速度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自行车受的阻力F=ma=100×(-0.2)N=-20 N
负号表示阻力方向与v0方向相反。
2.解:货车刹车后加速度大小为:
从刹车开始到停下来驶过的路程为:
3.因为:W=Fl所以1 J=1 N×1 m=1 kg×1 m/s2×1 m=1 kg·m2·s-2
4.证明:
第5节:牛顿第三定律
1.答:涉及木箱和地球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有两对,一对是木箱受到的重力和木箱吸引地球的力;一对是木箱受到地面对它的支持力和木箱对地面的压力。木箱受到的是重力和支持力。地球受到的是木箱对它的引力和压力。
2.物体静止地放在台式弹簧秤上,物体受到重力G和支持力FN的作用,因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故G-FN=0G=FN。台式弹簧秤受到物体对它的压力F,物体受到的支持力与弹簧秤受到的压力为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FN和F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F的大小与G相等。
3.答:当你轻轻地推巨石时,你和巨石同时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的作用,你和巨石均由静止状态变为运动,二者分离后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但二者的速度不一定相同。
如果巨石放在地面上,结果会不同,如果巨石与地面的摩擦力足够大,你将推不动巨石,只有当你给巨石的力大于巨石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时,巨石才能运动起来。

图4-13
4.(1)因为A拉B匀速运动(图4-13),即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因此B车厢所受的合力为0,故FAB=F阻。而FAB与FBA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它们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因为A拉B加速行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AB-F阻=ma,所以AB>F阻。
而FAB与FBA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它们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由牛顿第二定律:AB-F阻=ma
FAB=ma+F阻=4.0×103×0.3 N+2.0×103 N=3.2×103 N
由牛顿第三定律:FAB与FBA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它们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
FAB=FBA=3.2×103 N
5.小强没有注意到,相互平衡的两个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发生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的,它们不可能是相互平衡的力。
第6节: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图4-14
1.解:如图4-14所示,用作图法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力F=87 N

v=at=43.5×3 m/s=131 m/s
x=at2= ×43.5×32 m=196 m
2.解:电车的加速度为:
电车所受阻力为:F=ma=-6.0×103 N,负号表示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3.解:人在气囊上下滑的加速度为:


滑至底端时的速度为:
4.解:卡车急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根据运动学公式:


所以:该车超速。
第6节: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

图4-15
1.取足球作为研究对象,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可知,F1和G的合力F与F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从图4-15中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求得:


2.物体在五个力作用下保持平衡,它们的合力为零。其中任意四个力的合力一定与第五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依题意,除F1以外的四个力的合力与力F1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撤去F1,其余四个力不变,它们的合力大小等于F1,方向与F1相反。
3.答:当饮料瓶自由下落时,小孔没有水喷出。因为,瓶和水均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瓶中各处的水(包括水孔处的水)的压强都是大气压强,故水不能从瓶中流出。

图4-17
4.当坐舱离地面50 m的位置时,升降机在做自由落体运动(图4-17),人和人手中的铅球均完全失重,所以,球对手无作用力,人没有受到压力的感觉。
坐舱做匀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为:方向竖直向上
所以,人手对铅球的作用力为F:F-mg=ma
F=ma+mg=2.7mg=135 N

高一物理必修1运动的描述知识点归纳
答:高一物理 必修1第一单元运动的描述是第一个学习的内容,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物理必修1运动的描述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一物理必修1运动的描述知识点 一、 基本概念 1、 质点 2、 参考系 3、 坐标系 4、 时刻和时间间隔 5、 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6、 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动...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越详细越好 希望尽快有答复 急
答: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系统总结物理(必修一)——知识考点归纳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如: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区别...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的计算公式和每个字母代表的意思是什么?_百度...
答:(1). 1T秒末、2T秒末、3T秒末…nT秒末的速度之比为: 1 : 2 : 3 : … : n.(2). 1T秒内、2T秒内、3T秒内…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2 : 22 : 32 : … : n2.(3).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 : 3 : 5 : … : (2 n-1).(4). 第...

求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的公式及复习提纲
答:(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三、动力学(运动和力)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答:3、初中物理光的反射实验题___。 参考答案: 1、选择题:1.C 2.B 3.D 4.A 5.A 2、应用题:1.(如图所示)2.(1)影子的形成:光沿直线传播;(2)水中倒影:光的反射 七、生活中的光的反射物理现象:1、我们每天都照的镜子。2、路口放置的凸面镜。3、汽车的观后镜。4、我们能看...

高一物理必修1前两章的公式和详解
答:第五节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 1.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速度变化(vt v0)与完成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a=(vt v0)/t 2.a不由△v、t决定,而是由F、m决定。 3.变化量=末态量值 初态量值……表示变化的大小或多少 4.变化率=变化量/时间……表示变化快慢 5.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其速度均匀变化,该物体的运...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答: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从物理含义上看,瞬时速度指某一时刻附近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5、...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认识运动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运动...

回答下列物理高一必修1教材的问题,有8个问题,希望有人帮助查找,好必有...
答:4、打点计时器通常工作频率为50Hz,即相邻点迹的时间为0.02s,可测量出两点迹之间的距离在除以这两点的时间间隔(v=s/t)求得速度,因为时间极短,可近似认为是两点迹之间某点的瞬时速度。加速度利用 a=△v/△t=(v2-v1)/t求的,用上述方法得到两点速度及时间间隔。5、在位移-时间图像中某点的...

高中物理有哪些章节?包括选修,一条也不要漏
答:必修一目录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之前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1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2 时间和位移 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3 匀变速直线运动...

回答下列物理高一必修1教材的问题,有8个问题,希望有人帮助查找,好必有...
答:5 主要理清图像的意义,如截距,斜率等,再有,要特别注意横纵轴表示的意义。(图像法非常重要,特别在高三实验题中是必考的,但要完全理清是要下一番功夫的,望多多问老师,多加练习)6 主要看两点之间的距离变化,速度随时间变化也就是加速度嘛,求出加速度就知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了。7 匀变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