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当时的社会形式是? 鲁迅在1925年社会背景

作者&投稿:蔚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月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举行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代表20人,代表党员994人。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如何加强党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以及在宣传工作、组织工作和群众工作方面如何准备迎接大革命的高潮。大会回顾了二大以来党的政策制定和实施的经过,肯定上年5月中央扩大会议对党的工作中右倾错误的批评,重新规定党同国民党合作和关于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等方面的一些方针。大会文件指出,国民党固然是中国民族运动中的一个重要工具,但不是这个运动的全部。共产党要在国民党内和党外坚持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在思想上组织上和民众宣传上扩大左派、反对右派、争取中派。既帮助国民党在实际运动和组织上发展,又坚持同他们的妥协性作斗争。大会研究了工人运动与民族运动相结合的关系,强调在民族运动中力争工人运动的独立及进展,以取得领导地位,并使民族运动充分地革命化。为此,工人阶级就必须有强固的群众性的工会组织,各种产业工人尤其要力求组织在共产党指导之下。对工人加入国民党的问题,大会区别情况规定了不同的办法,并指出要同工会运动中资产阶级的影响、同国民党右派的分裂阴谋作斗争。大会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民族革命运动中的地位,指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重要性。大会总结了国共合作一年来的经验教训,制定了开展群众运动的计划,并决定在全国建立和加强党的组织,以适应革命大发展的需要。四大的缺点是对民族资产阶级缺乏正确的分析,认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还未形成独立的阶级,这就把民族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弄得模糊不清,其结果或者是把所有资产阶级当作革命的敌人,混淆了两个革命阶段的原则区别;或者是无视民族资产阶级在革命营垒中的活动,放弃无产阶级同它争夺领导权的任务。大会对于如何争取无产阶级的领导权,也缺乏正确的方针,只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大会修改了党章,选举了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举陈独秀、张国焘、彭述之、蔡和森、瞿秋白组成中央局,陈独秀被推举为总书记。
1月26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上海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动员全体团员贯彻党的四大决议,积极发展青年学生运动,并决定把社会主义青年团改称为共产主义青年团。大会选出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张太雷被选为总书记(1926年任弼时为代理书记)。

2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帮助下,广东革命政府举行第一次东征。3月,东征军打垮了陈炯明的主力。

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上海日本纱厂4万多工人举行大罢工。

3月1日,由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共同发起的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4月16日,大会闭幕。大会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张,对国民会议运动的方针和组织大纲等作出了决议。

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国共两党组织各界民众进行哀悼活动,广泛传播孙中山的遗嘱和革命精神,形成一次全国规模的声势浩大的革命宣传活动。

4月,中国共产党领导青岛日本纱厂1万多工人举行大罢工。

5月1日至9日,全国第二次劳动大会和广东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在广州同时举行。全国第二次劳动大会决定成立中华全国总工会,它代表166个工会,共拥有有组织的工人54万。大会通过了工人阶级与政治斗争、工农联盟、经济斗争、组织问题及加入赤色职工国际等决议案。大会正式成立了中华全国总工会,选举林伟民、刘少奇、苏兆征、邓中夏等25人为执行委员。同日,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选举林伟民为委员长,刘少奇、邓培、郑泽生为副委员长,并组织干事局,林伟民兼总干事。由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东革命政府的支持,广东的工农运动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到5月初,在广东已有20余县成立了农民协会,会员达20多万。各地学生联合会和全国学生联合总会,这时也进一步活跃起来。这些有组织的群众已经比较普遍地具有反帝反封建的觉悟,从而为行将来临的大革命风暴作了组织上和思想上的准备。

5月15日,上海内外棉七厂日本大班(厂长)率领打手枪杀中国工人、中国共产党党员顾正红,打伤多人,工人罢工反抗。上海学生援助工人,租界巡捕进行逮捕。租界当局还损害中国工商业者的利益,宣布要在上海增加码头捐、实行交易所注册等。这就进一步激起了工人、学生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愤怒。

5月28日,中共中央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以反对帝国主义屠杀中国工人为中心口号,发动群众于30日在上海租界举行反帝示威。同时,中共中央还决定,为了加强工会的组织力量,由共产党人李立三、刘华等主持,成立上海总工会。随后刘少奇到达上海,也参加了上海总工会的领导。

5月30日,上海学生及其他群众代表举行反帝游行、讲演,租界巡捕开枪镇压,酿成“五卅”惨案,死10余人,伤多人。当晚中共中央再一次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组织行动委员会,建立各阶级的统一战线,发动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一致向帝国主义反击。

6月1日,上海总工会公开成立,李立三任委员长,刘华任副委员长。同日,上海总工会发表宣言及告全体工友书,宣布为反对帝国主义屠杀中国人民举行总同盟罢工。接着,上海学生宣布举行罢课,商人宣布举行总罢市。帝国主义对起来反抗的上海人民群众继续进行疯狂的屠杀。但是压力愈大,反抗力愈强。中国近代历史上空前未有的大革命风暴迅速由上海席卷全国。北京、广州、青岛、武汉、天津、唐山、南京、九江、长沙、重庆、郑州等许多城市约有1700多万群众,不顾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残酷镇压,先后起来响应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其中有从6月19日起举行的省港大罢工,参加这次大罢工的有广州沙面租界和香港的工人20万,7月6日在广州成立了省港罢工委员会,组成了有数千人的工人纠察队。罢工委员会行使了部分政权职能。委员会由香港罢工工人代表7人,沙面罢工工人代表4人,中华全国总工会代表1人组成,苏兆征任委员长。这次罢工使繁荣的香港变成“死港”,严重地打击了英帝国主义,数十万罢工工人成为当时广东革命根据地的有力支柱。省港大罢工在广东人民和革命政府的支持下坚持了将近两年。同时,广东、湖南、河南等省的部分农民群众,也积极参加了五卅运动。

7月8日,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将黄埔军校校军扩大成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蒋介石任军长;其他所属各军也统一改称为国民革命军。湘军为第二军,谭延(门+岂)任军长;滇军为第三军,朱培德任军长;粤军为第四军,李济深任军长;第五军和第六军的军长分别为李福林和程潜。在各军中设立党代表和政治部。党代表和政治部主任多由共产党员担任,周恩来、李富春、朱克靖、廖乾五、林伯渠分别担任第一、二、三、四、六军的党代表或副党代表。

7月23日,戴季陶出版《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一书,攻击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成为资产阶级右翼和国民党新老右派反共的思想武器。8月间,陈独秀、瞿秋白、恽代英等人先后发表文章,批判反动的戴季陶主义,明确指出:离开阶级斗争,便无法防止资产阶级的妥协,实现民族主义;便无法使工农奋起,使全国最大多数的人民得到民权;便无法使资产阶级承认节制资本,地主阶级承认平均地权,实现民生主义。

8月20日,国民党右派在广州暗杀了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

9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了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二次扩大会议。会议总结了自五卅运动以来的斗争经验,确定了党在革命高潮中领导工农群众运动的方针,讨论了当前形势和党的任务、国共两党关系、党的组织和宣传工作、党的军事工作、农民土地等问题。会议指出,在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中,中国资产阶级有严重的妥协倾向,无产阶级已明显地站在领导地位;最近的革命运动不仅是反对帝国主义,而且是“力争革命民众政权的实现”。会议总结了五卅运动中工人群众受军阀武力摧残的教训,提出要“有组织的去预备武装工人阶级中最勇敢最忠实的分子”,“中央委员会之下必须设立军事委员会”。这表明中共中央已开始注意军事问题。会议重申工农联盟的重要性,并提出制定农民问题的“政纲”,“其最终的目标应当没收大地主、军阀官僚、庙宇的田地交给农民”。会议明确指出:“如果农民得不着他们最主要的要求——耕地农有,他们还不能成为革命的拥护者。”这是中共中央决议中第一次提出农民土地问题。这次扩大会议还讨论了国民党左右派的进一步分化和戴季陶主义出现的问题,明确指出戴季陶等人已“变成了新右派”。会议经过热烈讨论,决定继续同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竭力赞助他的左派”,“努力反对右派”。但是会议又决定“非必要时,我们的新同志不再加入国民党,不担任国民党的工作,尤其是高级干部”。这个决定导致在以后的实践中放弃争取对国民党的领导权的后果。会议通过了《中国现时的政局与共产党的职任议决案》、《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关系议决案》等文件,发表了《告农民书》。

10月1日,国民革命军举行第二次东征。东征军由蒋介石任总指挥,周恩来任总政治部主任。这次东征,在省港罢工工人和东江农民的支持下,很快收复了潮汕两地,11月初收复了东江,广东革命根据地基本上统一。这时,蒋介石已表露出要在军队中排斥共产党人的企图,他无理要求周恩来交出第一军和黄埔军校中的共产党员名单。周恩来自汕头回广州,同广东区委书记陈延年、苏联顾问鲍罗廷商量,认为应予蒋介石以回击,不再同蒋合作,另组国共合作的部队。但是,以陈独秀为首的党中央和共产国际代表反对这一计划。只是由于周恩来等的努力,以叶挺为团长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才得以在广东肇庆以铁甲车队为基础建立起来。这实际上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正规部队。

11月,国民党中央决定于次年1月召开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各地选举的代表中,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占很大的优势。周恩来、陈延年主张利用这个有利条件,通过这次大会开除戴季陶、孙科等右派分子的国民党党籍,惩处当时正在北京西山召开反共会议的国民党右派分子;在选举中央执行委员时,共产党员应占三分之一,少选中派,多选左派,使左派占压倒优势。这个计划遭到陈独秀为首的中央和共产国际代表的反对。陈独秀、张国焘等主张向国民党右派让步。他们同已被逐出广东的戴季陶、孙科等在苏联驻上海领事馆谈判,请右派分子回广东参加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

12月1日,毛泽东首次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在这以前,瞿秋白、陈独秀、邓中夏等人也陆续发表了论述中国革命和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状况的文章。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以及这一时期发表的其他文章中,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辨明了中国革命的敌人和朋友,从而集中了当时党内的正确主张,初步提出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无产阶级团结占全国人口多数的一切半无产阶级(主要是贫农)、小资产阶级(主要是中农)、争取中产阶级(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左翼,以打倒帝国主义、军阀、官僚、地主、买办阶级以及中产阶级的右翼,建立各革命阶级的联合统治,反对在中国建立民族资产阶级一阶级统治的国家。

12月5日,毛泽东主编的《政治周报》在广州出版。这是在国共两党合作的情况下,由国民党宣传部主办的一个刊物,其目的是要“打破北方及长江的反革命宣传”。它在抨击和揭露以戴季陶为首的国民党右派的斗争中,也起了积极的作用。

别嫌长

1924年 奉系军阀张作林打败直系军阀吴佩孚后,进入北京扶植段祺瑞上台,1925年派张宗昌从河北打到山东,再南下江苏安徽。吴佩孚逃到长江以南。一路上张宗昌的白俄兵烧杀淫掠,无恶不作,最喜欢的事,是抓住小脚女人,逼着她们光着脚乱跳。张宗昌占领上海之后,几乎把个上海变成了国际贩毒中心,肆无忌惮地公开贩毒。1925年10月孙传芳起兵驱逐苏皖等地奉系势力,张宗昌退回山东。11月孙传芳在南京宣布成立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自任联军总司令兼江苏总司令。成为直系后期最有实司令。
同时,吴佩孚从张作霖手里夺回河南。后来张作霖和吴佩孚夹攻冯玉祥,冯玉祥部队从华北退到西北。
张作霖退回华北后把段祺瑞废掉,自己直接掌握政权。
在广东,陈炯明和蒋介石发生战争。在广西,李宗仁取代了老桂系军阀陆荣廷。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不要忘了加分。

乱世,正是英雄与枭雄倍出的年代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 ,国家性质是资本主义国家

1925年中国处于什么状态介绍当时中国的时代背景~

1925年中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

中国的时代背景:
民国政府的十年,是中国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十年,开始接受外来新思想、新技术,知识分子人群受到高度重视且待遇优厚,包括我们熟知的李大钊、陈独秀等,都是待遇极优的。清政时期遭到遏制私营企业开始蓬勃发展。但是政府内部存在严重腐败,官员冗烂,然后军阀割据,通货膨胀,最后毁于抗日战争。
扩展资料:
一月:
1月6日,墨索里尼组建法西斯内阁,在意大利实现独裁。
1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1月15日,陈炯明乘孙中山北上,自称代理大元帅。
1月25日,由周恩来发起的黄埔军校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成立。
1月26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决定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二月:
2月1日,段祺瑞召开惨淡无光的善后会议。
2月2日,上海22家日商开办的工厂工人大罢工。
2月8日,胶济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
2月8日,台湾兴起女权运动。
三月:
3月1日,由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共同发起的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4月16日,大会闭幕。大会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张,对国民会议运动的方针和组织大纲等作出了决议。
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国共两党组织各界民众进行哀悼活动,广泛传播孙中山的遗嘱和革命精神,形成一次全国规模的声势浩大的革命宣传活动。
四月:
4月,中国共产党领导青岛日本纱厂1万多工人举行大罢工。
4月12日,段祺瑞政府与法国签订协议,以金法郎计算,偿还"辛丑条约"赔款。
4月16日,新加坡《南锋日报》停刊。
五月:
5月1日,国共两党在广州召开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并成立了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工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会上正式成立了中国工人阶级全国统一的工会领导机关--中华全国总工会。
5月15日,上海内外棉七厂日本大班(厂长)率领打手枪杀中国工人、中国共产党党员顾正红,打伤多人,工人罢工反抗。上海学生援助工人,租界巡捕进行逮捕。租界当局还损害中国工商业者的利益,宣布要在上海增加码头捐、实行交易所注册等。这就进一步激起了工人、学生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愤怒。
5月28日,中共中央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以反对帝国主义屠杀中国工人为中心口号,发动群众于30日在上海租界举行反帝示威。同时,中共中央还决定,为了加强工会的组织力量,由共产党人李立三、刘华等主持,成立上海总工会。随后刘少奇到达上海,也参加了上海总工会的领导。
5月30日,在上海由于英国巡捕枪杀工人代表顾正红等人,引发"五卅"血案。
六月:
6月1日,上海总工会成立,宣布大罢工,全市掀起反帝怒潮。
6月3日,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光华大学建校。
6月4日,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份日报《热血日报》(由瞿秋白主编)创刊。
6月6日,上海及青岛日资纱厂工人罢工遭到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血腥镇压。
6月11日,英国水兵在汉口枪杀中国人。
6月19日,广东、香港工人为声援上海“五卅惨案”举行大罢工。
6月23日,在广州英国海军陆战队向游行的中国老百姓开枪、开炮,打死59名中国人,重伤者百余人,造成沙基惨案。
6月29日,省港工人大罢工。
七月:
7月1日,中华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
7月6日,成立省港罢工委员会,封锁香港。
7月12日,广州国民政府痛斥帝国主义连续制造“五卅惨案”、九江、汉口、青岛和沙基惨案。
7月21日,天津海员罢工,以声援省港大罢工。
7月,卢作孚与郑东琴、陈伯遵集资8000银元,创办了民生航运公司。
八月:
8月11日,天津裕大工会向厂方提出正当要求,遭中日军警血腥镇压。
8月20日,国民党右派在广州暗杀了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
九月:
9月1日,胡汉民涉嫌廖案,出洋后流亡苏联。
9月16日,军警枪杀为纪念“五卅”运动的安源矿工。
9月,张学良任东北空军司令。
十月:
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在北京紫禁城成立,并向社会开放。
10月10日,美侨创立中国致公党。
10月14日,广东国民革命军攻下陈炯明大本营惠州。
10月15日,闽浙巡阅使孙传芳向奉军发动猛攻,浙奉大战爆发。
10月26日,关税特别会议在北京召开。
十一月:
11月2日,孙传芳打败奉军,控制了苏、浙、皖、赣、闽五省。
11月8日,北方国民革命军发动反奉系军阀战争。
11月,陈炯明部被全歼,国民革命军开始南征。
11月21日,奉系将领郭松龄在滦州起兵,发表反奉宣言,率七万大军攻占山海关,夺取绥中、兴城,冲破连山防线,占领锦州。
11月23日,国民党右派召开西山会议,开除李大钊、毛泽东等人国民党党籍。
十二月:
12月1日,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的各阶级分析》一文。
12月25日,日军入满援奉,郭松龄兵败被杀。
12月29日,黄埔军校国民党右派组织孙文主义学会。
12月29日,阎锡山大战樊钟秀。
12月30日,曾收复外蒙古的民族英雄徐树铮,在廊坊被倒戈将军冯玉祥指使部下枪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1925年-大事记

当时社会背景1902年4月,21岁的鲁迅怀着寻求真理、找一条救国救民道路的强烈愿望到日本留学。当时的日本,正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海外活动的中心地区。鲁迅到日本后受到资产阶级革命派深刻影响,于1903年初毅然剪掉了具有封建专制和民族压迫象征的辫子,以表示对清王朝的憎恶和与之彻底决裂的决心。鲁迅将剪掉辫子后照的照片送给好友许寿裳,并在照片后面写下了一首诗《自题小像》。这首诗是鲁迅向旧世界宣战的一篇宣言。他用无法逃脱爱神射箭的比喻,来形容自己和祖国不能不相爱,以反衬爱之深切,用献出鲜血和生命的决心来表达自己矢志于救国事业的宏愿。他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正像一条红线,贯穿了鲁迅的一生。  
 鲁迅开始到日本时是学医的,但是他很快意识到,解救人民最要紧的不是“医”,而是需要打开思想上的枷锁,唤起民众起来斗争。于是,他毅然决定弃医从文,用犀利的笔去挑开旧世界的黑幕,让人民群众看清统治者的丑恶面目,也看清自己的愚昧,赶快奋发起来,他的《狂人日记》揭开了中国新文学的第一页,以后他又陆续创作了《药》、《阿Q正传》、《祝福》、《伤逝》等一批极为成功的现代小说。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的寓所里逝世。巨星殒落的噩耗传来,全国人民以及世界进步人民和文化界十分痛惜,在宋庆龄主持的鲁迅葬礼中,人们用一面绣着“民族魂”三个大字的白旗覆盖在鲁迅棺木上。“民族魂”,这正是中国人民对鲁迅的最高褒奖!

英语四级考试没有身份证能不能考??
答:英语四级考试没有身份证是可以考试的,可以拿着学生证、校园卡(一卡通)入场,实在不行的话需要找辅导员开证明。英语四级考试是非常严格的,报名时各考点要严格审查考生提供的身份证件和证书原件,确认是本校学生。按考点要求将与考试无关物品放置在指定位置。

虹口乡的灾后重建
答:2007年,虹口全乡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246万元,其中旅游综合收入超过5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361元,比都江堰市人均纯收入5436元高925元。一到夏天,成都市民总爱驱车前往虹口避暑,漂流、户外运动是大家喜爱的休闲方式,而在白沙河中,支一把洋伞,双脚浸泡在清凉的河水中,聊天打牌,则是极具“成都特色”的一项休闲活动,...

征集关于潘这个姓氏由来资料
答:最好有关于这个姓氏的名人,或者这个姓氏从古至今的发展轨最好可以以论文的形式出现...呵呵..谢谢大家!!~... 最好有关于这个姓氏的名人,或者这个姓氏从古至今的发展轨最好可以以论文的形式出现...呵呵..谢谢大家!!~ 展开  我来答 2个回答 #热议# 生活中有哪些实用的心理学知识?

现在的东北是古代的大辽吗
答:同光三年(公元925年),契丹占据了营、平等州,晋、汉、周时,一直为契丹所据,后契丹改国号辽。[2] 明代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市)称帝,建立明朝,同年灭元。在辽东都司,农业、手工业都得到很大发展。辽阳地区,明朝时是“岁有羡余,数千里阡陌相连,屯堡相望的富饶地方。当时,辽东都司的冶铁、制盐等手工业也很...

潘姓的起源?
答:后来,他又让自己的儿子季孙食采于潘,而后周文王的这一支子孙就按照当时的习惯,纷纷以国为氏,统统都姓了潘,潘姓的最早发源地,当然也是在陕西的北部。 大约四五百年以后的春秋时代,南方的楚国又有人以潘为姓,这是根据《姓氏寻源》的记载。《姓氏寻源》上是这样说的:“楚公族芈姓之后,以字为氏,潘崇是也。

帮忙告诉一下”潘”姓的来历?
答:后来,他又让自己的儿子季孙食采于潘,而后周文王的这一支子孙就按照当时的习惯,纷纷以国为氏,统统都姓了潘,潘姓的最早发源地,当然也是在陕西的北部。 大约四五百年以后的春秋时代,南方的楚国又有人以潘为姓,这是根据《姓氏寻源》的记载。《姓氏寻源》上是这样说的:“楚公族芈姓之后,以字为氏,潘崇是也。

百家姓寻根祭祖潘姓
答:1915年,在南苑航校研究设计航空炸弹获得成功。1917年张勋复辟时,驾机讨伐,迫其投降。1920年1月,被任命为航空厂厂长。后以脑伤致疾卒。潘德明:1908年生于浙江湖州,少年时寄居上海。是我国第一个以自行车和徒步形式进行环球旅行的旅行家,1930年在上海参加中国青年亚细亚旅行团,行至越南时只剩他子然...

推荐一些好看的电影吧!
答:的作用,任何人都不可能确定地借此形式规则来达到自己的目标。但是教父却似乎是可以自由游走其间的骇客,只需要用很简单的一段代码,就可以催生出一个巨大的病毒。规则在他们的手中只是用来束缚凡人的工具,而只有“利己”才是最终目的。他们以自己所信奉的方式来决定取舍,以弥补法律在自由社会下的不足。维托.科利昂解决...

谁能给我一篇高中政治小论文800字
答:意识行为,是资本主义利己主义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取向。青少 年的拜金主义主要体现为崇尚金钱,一切向钱看,把金钱作为衡量他 人实力、权力,以及社会地位的标准。二、青少年出现拜金主义现象的原因 (一)社会因素 拜金是改革开放后产生的新现象,它具有与英雄崇拜,领袖崇拜 等崇拜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社会...

古代姓王的男英雄豪杰
答:王审琦(925-974),字仲宝,洛阳人。北宋初年大将。建隆二年(961)“杯酒释兵权”,被迫交出兵权。王旦(957-1017),字子明。大名莘县(今属山东)人。王祜之子,北宋名相,谥“文正”。王钦若(962-1025),字定国,临江军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市东门王家)人。北宋真宗朝宰相,主和派的代表,主持编纂《册府元龟》,谥“文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