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松竹梅的资料 岁寒三友的资料

作者&投稿:氐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迎寒开花,故称岁寒三友。 梅、竹、石是取梅寒丽秀,竹瘦而寿,石丑而文 岁寒三友-狄少英国画作品
[1],是三益友之意。 在旧社会结婚时,多在大门左右贴上“缘竹生笋,梅结红实”的对联,这是因“笋”与子孙的“孙”字同音、同声。 将松、竹、梅围成团状;分作三个团状,以简洁的线条代表松、竹、梅,构成图案:以松、竹、梅组成的门洞。   拼音suì hán sān yǒu   英文the three friends in cold weather   解释    竹宁折不屈,梅傲然挺立,松四季长春。 岁寒三友--竹
出处   宋·林景熙《五云梅舍记》:“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   事例花松隐映竹交加,千树玉梨花。好个~,更堪红白山茶。(元·白朴《朝中措》)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松、竹、梅。   天寒地冻,花木凋零。只有松竹梅这三位“朋友”欣欣向荣,一派生机。
具体解析
  竹,主要分布在南方,北方也有一些。北京有个'紫竹院'的公园,里面就有竹子。北大校园里也有不少。我家的“小园”里,我也种了几棵,长得不错,一年四季窗前总是绿影婆娑,也可算“占尽风情向小园”了。竹子是重要的物质材料:盖房子、做家具都有它的用武之地。竹笋还是席上的美味佳肴。也可以经常进入“寻常百姓家”。竹子可以做成笙箫琴笛,发出丝竹之乐的“清音”。因此竹比松树更得文人青睐。但是竹子有个缺点,就是平时不开花,没有娇艳之美。早熟禾科(Poaceae)竹亚科(Bambusoideae)高大乔木状禾草类植物的通称。植物学文献中记载有75属以上,1,000多种,但其中许多是同物异名。竹为高大、生长迅速的禾草类植物,茎为木质。分布于热带、亚热带至暖温带地区¦东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岛屿上分布最集中,种类也最多。青篱竹属(Arundinaria)的少数几个种原产于美国南部,在该处沿河岸生长或生长于沼泽地区,形成浓密的竹丛。竹是高雅、纯洁、虚心、有节的象征,周天侯的《颂竹》:苦节凭自珍,雨过更无尘。岁寒论君子,碧绿织新春。便是它的写照。古今庭园几乎无园不竹,居而有竹,则幽簧拂窗,清气满院;竹影婆娑,姿态入画,碧叶经冬不凋,清秀而又潇洒。古往今来,“不可一日无此君”已成了众多文人雅士的偏好。
竹子是森林资源之一。全世界竹类植物约有70多属1,200多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少数竹类分布在温带和寒带。竹子是常绿(少数竹种在旱季落叶)浅根性植物,对水热条件要求高,而且非常敏感,地球表面的水热分布支配着竹子的地理分布。东南亚位于热带和南亚热带,又受太平洋和印度洋季风汇集的影响,雨量充沛,热量稳定,是竹子生长理想的生态环境,也是世界竹子分布的中心。竹子常和其他树种一起组成混交林,而且处于主林层之下,过去很少受人重视。当上层林木砍伐后,竹子以生长快、繁殖力强的特点很快恢复成次生竹林。竹子用途不断扩大,经济价值高,人们植竹造林,形成人工林。次生竹林和人工竹林,又以它强大的地下茎向四周蔓延扩大。因此,近几十年来,地球表面森林面积逐年减少(据统计,1988年以来,热带森林平均每年消失 2,425万hm2,每分钟消失46.14hm2),而竹林面积却日益扩大。目前全世界竹林面积约2,200万hm2。世界的竹子地理分布可分为3大竹区,即亚太竹区、美洲竹区和非洲竹区,有些学者还单列“欧洲、北美引种区”。    梅花虽然没有遍布全国,甚至许多北方人没有亲眼见过。但由于历代文人的“炒作”,已经深入人心。为什么梅花如今会“位压群芳”呢?这是由于民族历史形成的集体潜意识所决定的。许多国画家在画梅花时,突出地表现在积雪的乾枯曲折的老树之上,绽出了朵朵鲜花。 梅花
梅花为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姿、色、香、韵俱佳。宋人林和靖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将梅花的姿容、神韵描绘得淋漓尽致。漫天飞雪之际,独有梅花笑傲严寒,破蕊怒放,象征着人卓尔不群,超凡脱俗的品格。   松一般为常绿乔木,很少为灌木,树皮多为鳞片状,叶子针形,花单性,雌雄同株,结球果,卵圆形或圆锥形,有木质的鳞片,木材和树脂都可利用。又如:松塔;松涛;松针;松脂;松亭(旁边有松树的亭子);松活(以松柏的枝叶扎成人、鹤、鹿、亭等形状,作为冥器,叫做松活);松肪(松脂);松扇(用柔嫩松皮制成的一种古扇);松钗(松树的枝叶);松腴(松脂);松花绿(亦作“松花”、“松绿”。偏黑的深绿色,墨绿);松篁(松树与竹子) 松
松树四季常青,姿态挺拔,叶密生而有层云簇拥之势,欹斜层叠,不啻马远、刘松年笔意。在万物萧疏的隆冬,松树依旧郁郁葱葱,精神抖擞,象征着青春常在和坚强不屈。松树的品格是中国人最为崇拜的。
成语解释
  (1) 指。苍松隐映竹交加,千树玉梨花,好个岁寒三友,更堪红白山茶。——元· 白朴《朝中措》   到深秋之后,百花皆谢,惟有松竹梅花,岁寒三友。——明·无名氏《渔樵闲话》四折   宋代林景熙《霁山集》四《五云梅舍记》:“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篁为岁寒友,”   (2) 岁寒:喻浊世。三友:山水、松竹、琴酒。三者为浊世之中的清高之物   所谓“岁寒三友”,即将松树、翠竹、梅花   后来,松、竹、梅被世人合称为“岁寒三友”,一方面取其玉洁冰清、傲立霜雪的高尚品格,一方面也将其视作常青不老、旺盛生命力的象征。而岁寒三友也逐渐演变成为雅俗共赏的吉祥图案,流传至今 。
编辑本段相关诗词
  墨梅图题诗   (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岁寒三友--梅
只留清气满乾坤。   墨竹图题诗   (清)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墨竹图题诗 (现代)王心鉴   昨夜长风曾入梦,   月华流霜凝小径。   前身许是王子猷,   袒卧幽篁守澄境。   墨竹图题诗 (现代)王心鉴   千年复始又东风,   古国新篁傲群雄。   纵使虚心逢盛世,   勿让高节隐蠹虫。 [2]
竹子(8张)  墨竹图题诗 (现代)王心鉴   梦醒无眠乱翻书,   三更兴酣酒难沽。   谁摇清影扫落叶,   好竹只种两三株。
苍松怪石图题诗   (清)李方膺   君不见,岁之寒,   何处求芳草。   又不见,松之乔,   青青复矫矫。   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   直干壮山岳。秀色无等伦。   饱历与冰霜,千年方未已。   拥护天阙高且坚,   迥干春风碧云里。   青松翠柏迎春至,   白雪红梅送福来。   江山万里如画 ,神州四时皆春。   冬去山明水秀, 春来鸟语花香。   咏梅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唯有暗香来。   松柏风度,   梅竹情操 。   格超梅以上 ,   品在竹之间 。   竹开霜启翠 ,   梅动雪前春。   吾爱松柏梅三友,   任尔东西南北风 。   品若梅花香在骨 ,   人如秋水玉为神。   虚心竹有低头叶 ,   傲骨梅无仰面花 。   学翠竹到老虚心留劲节, 敬苍松久经 风雨不知寒。 卜算子·咏梅[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尘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墨梅图题诗 (现代)王心鉴   冷月寒风破混沌,   铜枝铁骨赤子心。   不羡花房诸君子,   独立冰雪作真人。   墨梅图题诗 (现代)王心鉴   昨夜罡风驱黯霾,   短篱疏落冬草衰。   留得枯蕉遮新雪,   未解霜华却润梅  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迎寒开花,故称岁寒三友。 梅、竹、石是取梅寒丽秀,竹瘦而寿,石丑而文 岁寒三友-狄少英国画作品
[1],是三益友之意。 在旧社会结婚时,多在大门左右贴上“缘竹生笋,梅结红实”的对联,这是因“笋”与子孙的“孙”字同音、同声。 将松、竹、梅围成团状;分作三个团状,以简洁的线条代表松、竹、梅,构成图案:以松、竹、梅组成的门洞。   拼音suì hán sān yǒu   英文the three friends in cold weather   解释    竹宁折不屈,梅傲然挺立,松四季长春。 岁寒三友--竹
出处   宋·林景熙《五云梅舍记》:“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   事例花松隐映竹交加,千树玉梨花。好个~,更堪红白山茶。(元·白朴《朝中措》)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松、竹、梅。   天寒地冻,花木凋零。只有松竹梅这三位“朋友”欣欣向荣,一派生机。
具体解析
  竹,主要分布在南方,北方也有一些。北京有个'紫竹院'的公园,里面就有竹子。北大校园里也有不少。我家的“小园”里,我也种了几棵,长得不错,一年四季窗前总是绿影婆娑,也可算“占尽风情向小园”了。竹子是重要的物质材料:盖房子、做家具都有它的用武之地。竹笋还是席上的美味佳肴。也可以经常进入“寻常百姓家”。竹子可以做成笙箫琴笛,发出丝竹之乐的“清音”。因此竹比松树更得文人青睐。但是竹子有个缺点,就是平时不开花,没有娇艳之美。早熟禾科(Poaceae)竹亚科(Bambusoideae)高大乔木状禾草类植物的通称。植物学文献中记载有75属以上,1,000多种,但其中许多是同物异名。竹为高大、生长迅速的禾草类植物,茎为木质。分布于热带、亚热带至暖温带地区¦东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岛屿上分布最集中,种类也最多。青篱竹属(Arundinaria)的少数几个种原产于美国南部,在该处沿河岸生长或生长于沼泽地区,形成浓密的竹丛。竹是高雅、纯洁、虚心、有节的象征,周天侯的《颂竹》:苦节凭自珍,雨过更无尘。岁寒论君子,碧绿织新春。便是它的写照。古今庭园几乎无园不竹,居而有竹,则幽簧拂窗,清气满院;竹影婆娑,姿态入画,碧叶经冬不凋,清秀而又潇洒。古往今来,“不可一日无此君”已成了众多文人雅士的偏好。
竹子是森林资源之一。全世界竹类植物约有70多属1,200多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少数竹类分布在温带和寒带。竹子是常绿(少数竹种在旱季落叶)浅根性植物,对水热条件要求高,而且非常敏感,地球表面的水热分布支配着竹子的地理分布。东南亚位于热带和南亚热带,又受太平洋和印度洋季风汇集的影响,雨量充沛,热量稳定,是竹子生长理想的生态环境,也是世界竹子分布的中心。竹子常和其他树种一起组成混交林,而且处于主林层之下,过去很少受人重视。当上层林木砍伐后,竹子以生长快、繁殖力强的特点很快恢复成次生竹林。竹子用途不断扩大,经济价值高,人们植竹造林,形成人工林。次生竹林和人工竹林,又以它强大的地下茎向四周蔓延扩大。因此,近几十年来,地球表面森林面积逐年减少(据统计,1988年以来,热带森林平均每年消失 2,425万hm2,每分钟消失46.14hm2),而竹林面积却日益扩大。目前全世界竹林面积约2,200万hm2。世界的竹子地理分布可分为3大竹区,即亚太竹区、美洲竹区和非洲竹区,有些学者还单列“欧洲、北美引种区”。    梅花虽然没有遍布全国,甚至许多北方人没有亲眼见过。但由于历代文人的“炒作”,已经深入人心。为什么梅花如今会“位压群芳”呢?这是由于民族历史形成的集体潜意识所决定的。许多国画家在画梅花时,突出地表现在积雪的乾枯曲折的老树之上,绽出了朵朵鲜花。 梅花
梅花为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姿、色、香、韵俱佳。宋人林和靖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将梅花的姿容、神韵描绘得淋漓尽致。漫天飞雪之际,独有梅花笑傲严寒,破蕊怒放,象征着人卓尔不群,超凡脱俗的品格。   松一般为常绿乔木,很少为灌木,树皮多为鳞片状,叶子针形,花单性,雌雄同株,结球果,卵圆形或圆锥形,有木质的鳞片,木材和树脂都可利用。又如:松塔;松涛;松针;松脂;松亭(旁边有松树的亭子);松活(以松柏的枝叶扎成人、鹤、鹿、亭等形状,作为冥器,叫做松活);松肪(松脂);松扇(用柔嫩松皮制成的一种古扇);松钗(松树的枝叶);松腴(松脂);松花绿(亦作“松花”、“松绿”。偏黑的深绿色,墨绿);松篁(松树与竹子) 松
松树四季常青,姿态挺拔,叶密生而有层云簇拥之势,欹斜层叠,不啻马远、刘松年笔意。在万物萧疏的隆冬,松树依旧郁郁葱葱,精神抖擞,象征着青春常在和坚强不屈。松树的品格是中国人最为崇拜的。
成语解释
  (1) 指。苍松隐映竹交加,千树玉梨花,好个岁寒三友,更堪红白山茶。——元· 白朴《朝中措》   到深秋之后,百花皆谢,惟有松竹梅花,岁寒三友。——明·无名氏《渔樵闲话》四折   宋代林景熙《霁山集》四《五云梅舍记》:“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篁为岁寒友,”   (2) 岁寒:喻浊世。三友:山水、松竹、琴酒。三者为浊世之中的清高之物   所谓“岁寒三友”,即将松树、翠竹、梅花   后来,松、竹、梅被世人合称为“岁寒三友”,一方面取其玉洁冰清、傲立霜雪的高尚品格,一方面也将其视作常青不老、旺盛生命力的象征。而岁寒三友也逐渐演变成为雅俗共赏的吉祥图案,流传至今 。
编辑本段相关诗词
  墨梅图题诗   (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岁寒三友--梅
只留清气满乾坤。   墨竹图题诗   (清)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墨竹图题诗 (现代)王心鉴   昨夜长风曾入梦,   月华流霜凝小径。   前身许是王子猷,   袒卧幽篁守澄境。   墨竹图题诗 (现代)王心鉴   千年复始又东风,   古国新篁傲群雄。   纵使虚心逢盛世,   勿让高节隐蠹虫。 [2]
竹子(8张)  墨竹图题诗 (现代)王心鉴   梦醒无眠乱翻书,   三更兴酣酒难沽。   谁摇清影扫落叶,   好竹只种两三株。
苍松怪石图题诗   (清)李方膺   君不见,岁之寒,   何处求芳草。   又不见,松之乔,   青青复矫矫。   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   直干壮山岳。秀色无等伦。   饱历与冰霜,千年方未已。   拥护天阙高且坚,   迥干春风碧云里。   青松翠柏迎春至,   白雪红梅送福来。   江山万里如画 ,神州四时皆春。   冬去山明水秀, 春来鸟语花香。   咏梅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唯有暗香来。   松柏风度,   梅竹情操 。   格超梅以上 ,   品在竹之间 。   竹开霜启翠 ,   梅动雪前春。   吾爱松柏梅三友,   任尔东西南北风 。   品若梅花香在骨 ,   人如秋水玉为神。   虚心竹有低头叶 ,   傲骨梅无仰面花 。   学翠竹到老虚心留劲节, 敬苍松久经 风雨不知寒。 卜算子·咏梅[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尘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墨梅图题诗 (现代)王心鉴   冷月寒风破混沌,   铜枝铁骨赤子心。   不羡花房诸君子,   独立冰雪作真人。   墨梅图题诗 (现代)王心鉴   昨夜罡风驱黯霾,   短篱疏落冬草衰。   留得枯蕉遮新雪,   未解霜华却润梅

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迎寒开花,故称岁寒三友。 梅、竹、石是取梅寒丽秀,竹瘦而寿,石丑而文 岁寒三友-狄少英国画作品
[1],是三益友之意。 在旧社会结婚时,多在大门左右贴上“缘竹生笋,梅结红实”的对联,这是因“笋”与子孙的“孙”字同音、同声。 将松、竹、梅围成团状;分作三个团状,以简洁的线条代表松、竹、梅,构成图案:以松、竹、梅组成的门洞。   拼音suì hán sān yǒu   英文the three friends in cold weather   解释    竹宁折不屈,梅傲然挺立,松四季长春。 岁寒三友--竹
出处   宋·林景熙《五云梅舍记》:“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   事例花松隐映竹交加,千树玉梨花。好个~,更堪红白山茶。(元·白朴《朝中措》)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松、竹、梅。   天寒地冻,花木凋零。只有松竹梅这三位“朋友”欣欣向荣,一派生机。
具体解析
  竹,主要分布在南方,北方也有一些。北京有个'紫竹院'的公园,里面就有竹子。北大校园里也有不少。我家的“小园”里,我也种了几棵,长得不错,一年四季窗前总是绿影婆娑,也可算“占尽风情向小园”了。竹子是重要的物质材料:盖房子、做家具都有它的用武之地。竹笋还是席上的美味佳肴。也可以经常进入“寻常百姓家”。竹子可以做成笙箫琴笛,发出丝竹之乐的“清音”。因此竹比松树更得文人青睐。但是竹子有个缺点,就是平时不开花,没有娇艳之美。早熟禾科(Poaceae)竹亚科(Bambusoideae)高大乔木状禾草类植物的通称。植物学文献中记载有75属以上,1,000多种,但其中许多是同物异名。竹为高大、生长迅速的禾草类植物,茎为木质。分布于热带、亚热带至暖温带地区¦东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岛屿上分布最集中,种类也最多。青篱竹属(Arundinaria)的少数几个种原产于美国南部,在该处沿河岸生长或生长于沼泽地区,形成浓密的竹丛。竹是高雅、纯洁、虚心、有节的象征,周天侯的《颂竹》:苦节凭自珍,雨过更无尘。岁寒论君子,碧绿织新春。便是它的写照。古今庭园几乎无园不竹,居而有竹,则幽簧拂窗,清气满院;竹影婆娑,姿态入画,碧叶经冬不凋,清秀而又潇洒。古往今来,“不可一日无此君”已成了众多文人雅士的偏好。
竹子是森林资源之一。全世界竹类植物约有70多属1,200多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少数竹类分布在温带和寒带。竹子是常绿(少数竹种在旱季落叶)浅根性植物,对水热条件要求高,而且非常敏感,地球表面的水热分布支配着竹子的地理分布。东南亚位于热带和南亚热带,又受太平洋和印度洋季风汇集的影响,雨量充沛,热量稳定,是竹子生长理想的生态环境,也是世界竹子分布的中心。竹子常和其他树种一起组成混交林,而且处于主林层之下,过去很少受人重视。当上层林木砍伐后,竹子以生长快、繁殖力强的特点很快恢复成次生竹林。竹子用途不断扩大,经济价值高,人们植竹造林,形成人工林。次生竹林和人工竹林,又以它强大的地下茎向四周蔓延扩大。因此,近几十年来,地球表面森林面积逐年减少(据统计,1988年以来,热带森林平均每年消失 2,425万hm2,每分钟消失46.14hm2),而竹林面积却日益扩大。目前全世界竹林面积约2,200万hm2。世界的竹子地理分布可分为3大竹区,即亚太竹区、美洲竹区和非洲竹区,有些学者还单列“欧洲、北美引种区”。    梅花虽然没有遍布全国,甚至许多北方人没有亲眼见过。但由于历代文人的“炒作”,已经深入人心。为什么梅花如今会“位压群芳”呢?这是由于民族历史形成的集体潜意识所决定的。许多国画家在画梅花时,突出地表现在积雪的乾枯曲折的老树之上,绽出了朵朵鲜花。 梅花
梅花为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姿、色、香、韵俱佳。宋人林和靖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将梅花的姿容、神韵描绘得淋漓尽致。漫天飞雪之际,独有梅花笑傲严寒,破蕊怒放,象征着人卓尔不群,超凡脱俗的品格。   松一般为常绿乔木,很少为灌木,树皮多为鳞片状,叶子针形,花单性,雌雄同株,结球果,卵圆形或圆锥形,有木质的鳞片,木材和树脂都可利用。又如:松塔;松涛;松针;松脂;松亭(旁边有松树的亭子);松活(以松柏的枝叶扎成人、鹤、鹿、亭等形状,作为冥器,叫做松活);松肪(松脂);松扇(用柔嫩松皮制成的一种古扇);松钗(松树的枝叶);松腴(松脂);松花绿(亦作“松花”、“松绿”。偏黑的深绿色,墨绿);松篁(松树与竹子) 松
松树四季常青,姿态挺拔,叶密生而有层云簇拥之势,欹斜层叠,不啻马远、刘松年笔意。在万物萧疏的隆冬,松树依旧郁郁葱葱,精神抖擞,象征着青春常在和坚强不屈。松树的品格是中国人最为崇拜的。
成语解释
  (1) 指。苍松隐映竹交加,千树玉梨花,好个岁寒三友,更堪红白山茶。——元· 白朴《朝中措》   到深秋之后,百花皆谢,惟有松竹梅花,岁寒三友。——明·无名氏《渔樵闲话》四折   宋代林景熙《霁山集》四《五云梅舍记》:“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篁为岁寒友,”   (2) 岁寒:喻浊世。三友:山水、松竹、琴酒。三者为浊世之中的清高之物   所谓“岁寒三友”,即将松树、翠竹、梅花   后来,松、竹、梅被世人合称为“岁寒三友”,一方面取其玉洁冰清、傲立霜雪的高尚品格,一方面也将其视作常青不老、旺盛生命力的象征。而岁寒三友也逐渐演变成为雅俗共赏的吉祥图案,流传至今 。
编辑本段相关诗词
  墨梅图题诗   (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岁寒三友--梅
只留清气满乾坤。   墨竹图题诗   (清)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墨竹图题诗 (现代)王心鉴   昨夜长风曾入梦,   月华流霜凝小径。   前身许是王子猷,   袒卧幽篁守澄境。   墨竹图题诗 (现代)王心鉴   千年复始又东风,   古国新篁傲群雄。   纵使虚心逢盛世,   勿让高节隐蠹虫。 [2]
竹子(8张)  墨竹图题诗 (现代)王心鉴   梦醒无眠乱翻书,   三更兴酣酒难沽。   谁摇清影扫落叶,   好竹只种两三株。
苍松怪石图题诗   (清)李方膺   君不见,岁之寒,   何处求芳草。   又不见,松之乔,   青青复矫矫。   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   直干壮山岳。秀色无等伦。   饱历与冰霜,千年方未已。   拥护天阙高且坚,   迥干春风碧云里。   青松翠柏迎春至,   白雪红梅送福来。   江山万里如画 ,神州四时皆春。   冬去山明水秀, 春来鸟语花香。   咏梅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唯有暗香来。   松柏风度,   梅竹情操 。   格超梅以上 ,   品在竹之间 。   竹开霜启翠 ,   梅动雪前春。   吾爱松柏梅三友,   任尔东西南北风 。   品若梅花香在骨 ,   人如秋水玉为神。   虚心竹有低头叶 ,   傲骨梅无仰面花 。   学翠竹到老虚心留劲节, 敬苍松久经 风雨不知寒。 卜算子·咏梅[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尘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墨梅图题诗 (现代)王心鉴   冷月寒风破混沌,   铜枝铁骨赤子心。   不羡花房诸君子,   独立冰雪作真人。   墨梅图题诗 (现代)王心鉴   昨夜罡风驱黯霾,   短篱疏落冬草衰。   留得枯蕉遮新雪,   未解霜华却润梅。

松“四季常青”;梅“傲雪挺立”;竹“宁折不屈”。

南宋时画家马远所绘的松竹梅图称为“岁寒三友图”。冬季是万木皆凋落时节,而松、竹、梅在严冬仍能保持其生态,年年月月仍旧不变,因此比喻友情长存的意思。

梅、竹、石是取梅寒丽秀,竹瘦而寿,石丑而文,是三益友之意。

在旧社会结婚时,多在大门左右贴上“缘竹生笋,梅结红实”的对联,这是因“笋”与子孙的“孙”字同音、同声。

将松、竹、梅围成团状;分作三个团状,以简洁的线条代表松、竹、梅,构成图案:以松、竹、梅组成的门洞。

“岁寒三友”缘起苏东坡
松竹梅合成的岁寒三友图案是中国古代器物、衣物和建筑上常用的装饰题材。然而,它们究竟源于何处,具有甚么样的意指却很少有人知道。原来,岁寒三友还与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有一段不解之缘。

北宋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年),大文豪苏东坡遭到权臣排挤,被贬至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初到黄州时,苏东坡远离亲友,非常苦闷,唯有寄情诗歌,以解烦忧。《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正是他当时心情的最好写照:“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稍后,家眷来伴、朋友来访使他的情绪渐渐好转,然而生活上的拮据仍然是很大的问题。为了解决经济困难,苏东坡自己开垦了一片荒地,种植稻、麦、桑、枣等农作物。不久,他又在田边筑起一座小屋,在屋子四壁画上雪花,取名为“雪堂”。苏东坡在院子里种上松、柏、梅、竹等花木。整个寓所被他装扮得素净典雅,十分切合苏东坡当时的心境。一次,黄州知州徐君猷特意来雪堂看望他,见他的居所冷清萧瑟,便打趣地问他坐卧起居,满眼看见的都是雪,是不是太寂寞,太冷清?苏东坡指着窗外摇拽的花木,爽朗地笑道:“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意思是说,清风吹拂和泉水淙淙的声音就是两曲优美的音乐,枝叶常青的松柏、经历寒冬而不雕谢的竹子和傲雪绽放的梅花,便是相伴严冬最好的朋友。徐君猷见苏东坡在逆境中能以“松、竹、梅”自勉,仍然保持凌霜傲雪的高尚情操,非常感慨,从此对他更加敬仰。

后来,松、竹、梅被世人合称为“岁寒三友”,一方面取其玉洁冰清、傲立霜雪的高尚品格,一方面也将其视作常青不老、旺盛生命力的象征。而岁寒三友也逐渐演变成为雅俗共赏的吉祥图案,流传至今

梅兰竹菊之为四君子,是因为
梅的冷傲,清高
兰的清淡雅致
竹的高风亮节
菊的不拘与傲骨

中国人对于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的称赞由来已久,自是达成共识。其幽芳逸致,风骨清高,不做媚世之态;涤人之秽肠而澄滢其神骨,致人胸襟风度品格趣味于高尚之品性,深博世人爱意。
“兰生幽谷,无人自芳”,据传孔子称之为王者之香。而兰之幽香我没有领略过,想必其香气自然是沁人心脾的美事。然其孤芳自赏的风喻,应是贤人逸士的高标自况;而“美人香草”之谓,也或多或少地透出有志之士不为世人所知的悲愤抑郁之意。
而竹,我小时常见。虽处北方凛冽酷寒之地,却也是几株劲节清高,洒风弄月,不无轻筠幽篁之致,至于竹香竹笑之属,我实不大了解。就是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满图皆节,仅数片叶,坚劲挺拔,气势冲霄,很具节操和傲岸,倒让我深谙了竹之坚贞高洁的象征意味。
说到傲霜的菊花,当然要数陶渊明的偏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哉其乐。然而,我想陶渊明所采的那菊,定不是花钱雇用花匠所植,而是普通的野菊罢了;淡泊清华,凌霜自得,自蕴情致而已,自然是现代的赏菊家所不屑于顾的。
对于剪雪裁冰、耐寒傲冷的梅,我只见过一株。深黄的,磬口的,近乎晶莹剔透的,于老干嫩枝之间,开些小花;疏影潇洒,冷香四溢,煞是清韵高洁,让人有脱俗之念,生妻梅之心。此中情趣,自非是追名逐利之人所可深味,更不是那种不甘寂寞者所能领悟的。
梅兰竹菊四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这虽然是自身的本性使然;但亦与历代的文人墨客、隐逸君子的赏识推崇不无关系。而四君子之名的来源,我以为大概是出于古代的贤人君子,每每以梅兰竹菊自况,而梅兰竹菊四者也足以被用之来美喻其高风亮节之故吧。基于这种内在的品德之喻,“四君子”之称,也确实恰如其分.

梅花,不畏严寒,独步早春。它冒着凛冽的寒风,傲雪凌霜;它在冰中育蕾,雪中开花;它赶在东风之前,向人们传递着春的消息,被誉为"东风第一枝"。梅花的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顽强意志,历来被人们当作崇高品格和高洁气质的象征。元代诗人杨维帧咏之:"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梅花,是一种蔷薇科樱桃属植物)落叶乔木。别名又叫梅、春梅、干枝梅、獠。梅花分五瓣,花色有白、红、淡绿、淡红等。以白色和淡红色为主。花先于叶子开放,果实可分青梅(绿色)、白梅(青白色)、花梅(带红色)三种,除供鲜食外,还可制蜜饯和果酱。未熟的果经过加工就是乌梅。乌梅原产我国, 多分布在长江以南各地。 我国植梅至少有三千多年的历了。 梅花的故乡在我们中国。梅花为十种名花之首。河南殷墟仰韶文化出土陶器中曾发现梅核;早在诗经中就有梅的记载。上述资料均可证明梅花在我国始栽已有四千年之久,始产于我国的云、贵、川等省。后引神京、津。宋、、日本。
隋唐时期植梅、咏梅风极盛。宋代文学家、园艺家范成大等的《梅谱》是世界上梅花专著。宋代诗人陈亮为梅写诗:“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消息、不怕雪埋藏。”是的,严冬百花凋谢,唯有梅花迎寒绽,与雪争白,有踏雪寻梅之说。
梅花的品种繁多,有紫梅、红梅、白梅、江梅、重叶梅、盆栽梅和高大的梅树等二百多种。梅花胜地国内有多处:南京的梅花山苏无锡的梅园江超山的十里梅海昌东湖的梅岭;杭州西湖的孤山梅等等。有诗为证:“身处梅林簇,花海白似雪,溢香袭人来,、情花合密而又返回。”
梅花的寿命为花中之最。浙江天台山上国清寺有一株梅树,由隋代种植开花至今,人称隋梅,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了;湖北省黄梅县竟有一株晋梅,树龄比隋梅又高三百多年,被誉为梅树之王。
美哉,中华古梅
梅花是我国传统名花中最长寿的木本花卉,国内至今存留不少古梅,它们是祖国璀璨文化的历史见证。
晋梅湖北省黄梅县蔡山上的“江心古寺”,长着一棵古梅树,左侧枝已腐,右侧取代主干成树冠,古梅至今苍劲挺秀,生意盎然。据《黄梅县志》记载,晋梅已有1600岁高龄,至今生长不衰,一度开出白色梅花。

梅花
拉丁文学名:Prunus mume

命名者:Apricot

英名:Mumeplant Japanese

别名:春梅、干枝梅、红绿梅 红梅、绿梅等.

科属:蔷薇科、李属

意义:梅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国花是国家形象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国花具有国家名片的象征意义(我国社科院陶庆梅博士语)。梅花是我们中华民族与中国的精神象征,具有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梅花象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迎雪吐艳,凌寒飘香,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鼓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畏艰险,奋勇开拓,创造了优秀的生活与文明。有人认为,梅的品格与气节几乎写意了我们“龙的传人”的精神面貌。全国上至显达,下至布衣,几千年来对梅花深爱有加。“文学艺术史上,梅诗、梅画数量之多,足以令任何一种花卉都望尘莫及。”国人赏花,不仅赏花的外表,更欣赏花中蕴含的人格寓意和精神力量。

形态特征:

株高约10m,干呈褐紫色,多纵驳纹。小枝呈绿色。叶片广卵形至卵形,边缘具细锯齿。花每节1~2朵,无梗或具短梗,原种呈淡粉红或白色,栽培品种则有紫、红、彩斑至淡黄等花色,于早春先叶而开。 梅花可分为系、类、型。如真梅系、杏梅系、樱 李梅系等。系下分类,类下分型.梅花为落叶小乔木,树干灰褐色,小枝细长绿色无毛,叶卵形或圆卵形,叶缘有细齿,花芽着生在长枝的叶腋间,每节着花1—2朵,芳香,花瓣5枚,白色至水红,也有重瓣品种。核果近球形,有缝合线,黄色或绿色,被柔毛,味酸,果肉与核粘附不易分离,6—7月果实成熟。(见图2—1)

梅花品种及变种很多,目前品种有30多个,其品种按枝条及生长姿态可分为叶梅、直角梅、照水梅和龙游梅等类;按花色花型可分为宫粉、红梅、照水梅、绿萼、大红、玉蝶洒金等型。其中宫粉最为普遍,花粉红,着花密而浓;玉蝶型花紫白;绿萼型花白色,香味极浓,尤以“金钱绿萼”为好。

产地与习性:

梅花原产中国西南部,野梅首先演化成果梅观赏梅系果梅的一个分支。野梅在中国分布的次中心有4个,即川东、鄂西山区;鄂东南、赣东北、皖浙山区;两广、赣南山区和闽、台北区。为落叶乔木。梅喜温暖气候,花期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梅喜空气湿度较大,但花期忌暴雨。梅在年雨量1000mm或稍多地区可生长良好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瘠薄。阳性树种,喜阳光充足,通风良好。为长寿树种。长江流域花期12月至翌年3月。在四川、湖北、广西等高海拔地区均有野梅分布。栽培的梅花在黄河以南可安全露地越冬,经杂交育种的梅花,在北京露地越冬已获成功,梅花喜温暖稍带湿润的气候,喜阳略耐荫,不畏寒,土质以轻壤、砂壤而富含腐殖质最佳,在中黏壤土上生长易生刺。四川的成都,自古以梅花著称,宋代诗人陆游《咏梅花》诗:“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如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

繁殖与栽培:

常用嫁接法繁殖,砧木多用梅、桃、杏、山杏和山桃。梅花露地栽培,应于阳坡或半阳坡地段,株距3~5m。通常在生长期间施3次肥,即在秋季至初冬施肥,如饼肥堆肥、厩肥等;在含苞前施速效性肥;在新梢停止生长后(6月底至7月初),适当控制水分并施肥,促进花芽分化。梅花适作盆景栽培。将地栽培数年后的植株上盆。盆土宜软松肥沃,栽前栽后均要整形和修剪。

应用:

在园林、绿地、庭园、风景区,可孤植、丛植、群植等;也可屋前、坡上、石际、路边自然配植。若用常绿乔木或深色建筑作背景,更可衬托出梅花玉洁冰清之美。如松、竹、梅相搭配,苍松是背景,修竹是客景,梅花是主景。古代强调"梅花绕屋"、"登楼观梅"等,均是为了获得最佳的观赏效果。另外,梅花可布置成梅岭、梅峰、梅园、梅溪、梅径、梅坞等。梅花冰清玉洁,纯贞高雅,是冬春之季观赏的重要花卉。它可成片丛植也可作盆景和切花,以美化庭院等环境。梅子生食,可生津止渴,也可制成话梅、梅干等各式蜜饯和梅酱、梅膏等物。果子入药,具有解热镇咳、驱虫止痢的功效;花、根人药,能活血解毒,利肺化痰。另外,果及树皮还可制作染料;树干材质优良,纹理细腻,是用于手工艺雕刻的重要材料。

相关故事:

相传隋代赵师雄游浮罗山时,夜里梦见与一位装束朴素的女子一起饮酒,这位女子芳香袭人,又有一位绿衣童子,在一旁欢歌笑舞。天将发亮时,赵师雄醒来,却发现自己睡在一棵大梅花树下,树上有翠鸟在欢唱。运来梦中的女子就是梅花树,绿衣童子就是翠鸟,这时,月亮已经落下,天上的星星也已横斜,赵师雄独自一人惆怅不已,后用为梅花的典故。

因这三种植物在寒冬时节仍可保持顽强的生命力而得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高尚人格的象征,也借以比喻忠贞的友谊。

岁寒三友松竹梅的资料~

桃李杏春风一家
蕉槐荷花开六月
桂菊兰清香十里
松竹梅岁寒三友

四言

春为岁首
梅占花魁

梅开五福
竹报三多

红梅报喜
瑞雪迎春

春回柳叶
赋献梅花

花开富贵
竹报平安

光饰竹径
影透花阴

韵谐青竹
春透寒梅

梅香入梦
竹影横窗

庭荣松柏
阶茂芝兰

风舒柳眼
雪润梅腮

白梅吐艳
黄菊傲霜


五言

卿云辉柳眼
春色灿梅魁

苍松随岁古
绿竹与年新

斗极辉东柄
元春霭瑞梅

春为一岁首
梅占百花魁

花开春富贵
竹报岁平安

寒生烟柳绿
风定雪梅香

寒雪梅中尽
春风柳上归

杨柳春风第
芝兰玉树阶

雪妆梅骨黛
春染柳丝青

春到红梅上
莺歌绿柳前

送寒余雪尽
迎岁早梅新

雪映梅花白
春归柳色青

雪消残腊外
春到早梅边

芝兰舒化日
桃李闹春风

折梅春乍返
种草日偏长

惠风初应律
和气正调梅

春日兰茂盛
秋风桂子香

淑气芝兰茂
春风桃李香

春风新燕子
雪月古梅花

笛弄梅花曲
莺啼杨柳风

岁酒梅花酿
春衣燕子裁

斗雪梅先吐
含烟柳尚青

红梅因雪放
黄鸟为春歌

梅腮传腊信
柳眼漏春光

松柏霜凝翠
芝兰露浥香


六言

柳摇春风白昼
梅弄月影黄昏

燕雀应思壮志
梅兰珍惜春光


七言

门前春色万千景
窗外梅花三五枝

芳草春回依旧绿
梅花时到自然香

芝兰得气一庭秀
桃李成阴四海春

桃李满村春似锦
芝兰绕砌座凝香

梅花预报金门晓
杨柳新添绣陌春

柳眼迎春多妩媚
梅颙对雪倍精神

松竹梅寒岁三友
桃李杏春风一家

瑞日芝兰香宅第
春风棠棣振家声

古柳重开今日眼
残梅犹带隔年花

几点梅花几点雨
半含冬景半含春

几点梅花添逸兴
数声鸟语助吟怀

细雨庭前紫燕舞
春风堂上腊梅开

红梅别具三分景
绿竹报来万里春

寻春再睹梅花色
颂岁先闻爆竹声

梅花欲待歌前发
兰气先迎酒上春

梅竹平安春意满
椿萱并茂寿源长

鹊噪梅花香索句
莺啼柳色绿开新

斗柄建寅推岁首
梅花送腊占春魁

诗草曾经廿四品
梅花初放两三枝

就暖风光偏著柳
解寒云影半藏梅

景协年光开柳色
风和春气绕兰心

千门柳色连青琐
数点梅花照玉堂

春风杨柳鸣金马
晴雪梅花照玉堂

梅带寒香成隔岁
酒移腊味入新年

接天瑞雪千家乐
献岁梅花万里香

遥闻爆竹知新岁
偶见梅花觉已春


八言

爆竹千声音传万户
梅花数点香满一庭

云献吉祥星联福寿
花开富贵竹报平安


九言

爆竹两三声人间易岁
梅花四五点天下皆春


十言

晓日初晴海宇云霞呈秀
春风乍暖江城梅柳生辉

含笑腊梅唤醒奇葩千树
破土春笋挺直翠竹万竿


十一言以上

兰桂联芳一种天香浮锦砌
椿萱并秀十分春色丽华堂

爆竹千声震开寒谷金莺唱
梅花数点香卷和风玉燕投

淑气自迎人兰室生香盈岁月
卿云方入户槐庭祥瑞起图书

一气转春回桂郁兰芳梅吐玉
三元昭物化龙飞豹变凤呈丹

晴雪映梅花预兆丰年太平有象
朝阳燃爆竹是为改岁乐事无边

入红梅之圃步绿柳之道无非诗料
横素月之琴舞青萍之剑尽是春怀

天地无私试看梅柳渡江云霞出海
人民有庆更喜龟蛇献寿龙凤呈祥

竹子
竹子,主要分布在南方,北方也有一些。北京有个《紫竹院》公园,里面就有竹子。北大校园里也有不少。我家的“小园”里,我也种了几棵,长得不错,一年四季窗前总是绿影婆娑,也可算“占尽风情向小园”了。竹子是重要的物质材料:盖房子、做家具都有它的用武之地。竹笋还是席上的美味佳肴。也可以经常进入“寻常百姓家”。竹子可以做成笙萧琴笛,发出丝竹之乐的“清音”。因此竹比松树更得文人青睐。但是竹子有个缺点,就是平时不开花,没有娇艳之美。
梅花
梅花虽然没有遍布全国,甚至许多北方人没有亲眼见过。但由于历代文人的“炒作”,已经深入人心。为什么梅花如今会“位压群芳”呢?这是由于民族历史形成的集体潜意识所决定的。许多国画家在画梅花时,突出地表现在积雪的乾枯曲折的老树之上,绽出了朵朵鲜花。
松树
松树四季常青,姿态挺拔,叶密生而有层云簇拥之势,欹斜层叠,不啻马远、刘松年笔意。在万物萧疏的隆冬,松树依旧郁郁葱葱,精神抖擞,象征着青春常在和坚强不屈。松树的品格是国人最为崇拜的。
竹是高雅、纯洁、虚心、有节的象征,古今庭园几乎无园不竹,居而有竹,则幽簧拂窗,清气满院;竹影婆娑,姿态入画,碧叶经冬不凋,清秀而又潇洒。古往今来,“不可一日无此君”已成了众多文人雅士的偏好。
梅花为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姿、色、香、韵俱佳。宋人林和靖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将梅花的姿容、神韵描绘得淋漓尽致。漫天飞雪之际,独有梅花笑傲严寒,破蕊怒放,这是何等的可爱、可贵!
岁寒三友
(题画诗)
陶行知
万松岭上松,鼓荡天风,
震动昆仑第一峰。
千军万马波涛怒;海出山中。
竹绿梅花红,转战西东,
争取最后五分钟,百草千花休闲笑,
且待三冬。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墨梅图题诗
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墨竹图题诗
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苍松怪石图题诗
李方膺
苍松怪石图题诗
君不见,岁之寒,
何处求芳草。
又不见,松之乔,
青青复矫矫。
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
直干壮山岳。秀色无等伦。
饱历与冰霜,千年方未已。
拥护天阙高且直,
迥于春风碧云里。
[编辑本段]中国传统吉祥图案
传统寓意图案。指松、竹、梅。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迎寒开花,故称岁寒三友。宋林景熙《霁山集·五云梅舍记》:“即其居梁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孤本元明杂剧》缺名《渔樵闲话》四:“那松柏翠竹,皆比岁寒君子,到深秋之后,百花皆谢,惟有松、竹、梅花,岁寒三友。”清高宗御制诗三集也曰:“南宋马远有岁寒三友图。所绘松竹梅。……三友图在内府。乾隆帝有题诗。”据此,足见宋代已把松、竹、梅作为岁寒三友了。这一图案花纹,明清以来的瓷器、衣料、家俱、建筑等应用较多。
宋人苏东坡曾做题画诗曰:“梅寒而秀,竹瘦而寿,石丑而文”。其后文人常用此三物自喻。后又将石换成松,“松逾霜雪而高洁”,松竹梅就成了固定的组合以喻高风亮节。
相关词:松竹梅兰,桃李杏菊
相关[古诗]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晋太康·左思)
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唐·白居易)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陈毅)
苔滑非关雨,松鸣不假风。(唐·寒山子)
松门风自扫,瀑布雪难消。(唐·皇甫曾)
苍苍松桧阴,晓日露西岭。(唐·许浑)
松间石上定僧寒,夜半犹溪水声急。(唐·陆龟蒙)
穿松渡双涧,宫殿五峰围。(宋·夏竦)
松风吹茵露,翠湿香袅袅。(宋·苏轼)
两廊诸岳色,九里乱松声。(宋·洪适)
应有山神长守护。松风时为扫埃尘。(宋·史太章)
微吟海月生岩桂,长笑无风起涧松。(宋·何孙)

好竹连山觉笋香 (宋·苏轼)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宋·欧阳修)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唐·李白)
诗思禅心共竹闲,任他流水向人间 (唐·李嘉佑)
修竹万竿松影乱,山风吹作满窗云 (元·萨都拉)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唐·孟浩然)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唐·杜甫)
爆竹声中一岁除 (宋·王安石)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唐·杜甫)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宋·苏东坡)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 (宋·周邦彦)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唐·李涉)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宋·苏轼)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唐·黄蘖禅师)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宋·某尼悟道诗)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唐·李白)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五代·李煜)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宋·卢梅坡)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宋)
何方化作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宋·陆游)
溪回谷转愁无路,忽有梅花一两枝 (宋·杨万里)
数点梅花天地心 (宋/元·翁森)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宋·杜耒)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宋·贺铸)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宋·卢梅坡)
有一种邪恶的说法:岁寒三友,火锅,白菜,热被窝…=.=

松竹梅分别象征什么
答:梅、竹、松是取梅寒丽秀,竹瘦而寿,松石丑而文,是三益友之意。天寒地冻,花木凋零。只有松竹梅这三位“朋友”欣欣向荣,一派生机。在旧社会结婚时,多在大门左右贴上“缘竹生笋,梅结红实”的对联,这是因“笋”与子孙的“孙”字同音、同声。将松、竹、梅围成团状;分作三个团状,以简洁...

岁寒三友是什么?
答:所谓“岁寒三友”,即将松树、翠竹、梅花 后来,松、竹、梅被世人合称为“岁寒三友”,一方面取其玉洁冰清、傲立霜雪的高尚品格,一方面也将其视作常青不老、旺盛生命力的象征。而岁寒三友也逐渐演变成为雅俗共赏的吉祥图案,流传至今。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55006.htm ...

岁寒三友
答:“半空儿”、“冻柿子”、“海棠红”这三位一体的“岁寒三友”,是北京人的独特享受。有些摊贩专卖此“岁寒三友”。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上找的,望采纳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1274941495凤 2011-11-19 知道答主 回答量: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

梅花和什么被称为“岁寒三友”
答:岁寒三友:中国传统寓意指松、竹、梅。象征常青不老的松;象征君子之道的竹;象征冰清玉洁的梅。

松竹梅岁寒三友代表哪些人物
答:2013-01-23 岁寒三友各象征什么 68 2018-01-09 具有松竹梅品挌的人物有哪些? 5 2014-12-22 岁寒三友象征了什么 45 2013-07-30 松竹梅分别象征什么 22 2017-12-02 “松竹梅岁寒三友”的下句是什么? 1 2013-09-25 岁寒三友指哪三个人 556 2015-12-22 松竹梅岁寒三友的由来,非常急! 38 更多类...

古诗文中常提到得“岁寒三友”是谁?
答:迥于春风碧云里。[编辑本段]中国传统吉祥图案 传统寓意图案。指松、竹、梅。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迎寒开花,故称岁寒三友。宋林景熙《霁山集·五云梅舍记》:“即其居梁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孤本元明杂剧》缺名《渔樵闲话》四:“那松柏翠竹,皆比岁寒君子,到深秋...

北师大语文六上八单元岁寒三友资料
答: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迎寒开放,因称“岁寒三友” 苍松隐映竹交加,千树玉梨花,好个岁寒三友,更堪红白山茶。——元· 白朴《朝中措》 到深秋之后,百花皆谢,惟有松竹梅花,岁寒三友。——明·无名氏《渔樵闲话》四折 宋代林景熙《霁山集》四《五云梅舍记》:“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篁为岁寒友,...

赞美松竹梅的诗文
答:野蛮力士1 | 发布于2010-12-22 举报| 评论 5 1 为您推荐: 赞颂松竹梅的诗文 松竹梅的相关知识 赞美松竹梅的对联 赞美松树的诗句 诗文是什么 赞美松竹梅的诗文短的 赞美梅的诗文。 松竹梅手抄报 赞颂松竹梅诗文 关于松竹梅的诗文 其他类似问题 2007-11-26 赞美松竹梅的诗句 203 2015-12-05 赞颂...

描写松竹梅的诗句和诗中所描写的品质
答:参考资料: 资料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韵语幻云 2008-12-19 · TA获得超过19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松竹梅诗句集萃 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唐-卢照邻《长安古意》 【沉醉东风】 秋景挂...